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90节

  跑遍了南京的烟花专卖店,什么喷花的、旋转升空的,组合造型的,只要够劲,有什么买什么,甚至还买了好些个大型礼花。

  购买的数量令专卖店老板都瞠目结舌,还以为他是哪家的贵公子,要去给女朋友制造惊喜呢。

  叫了辆小货车,将烟花拖回家中,又一个一个的将烟花塞入邮箱中,直到完全送完,李晗这才闲了下来,已是满头大汗。

  擦了擦汗水,他出了一口气,然后看着邮箱说道:

  “老朱,新年快乐!”

第131章 从未设想过的思路

  除夕,朱元璋五更天就醒来了,今天可是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做呢。

  天还没亮,但宫中处处灯火通明,宫女太监们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贴春联、贴门神、挂灯笼,布置庭院,准备年夜饭,整个皇宫内,呈现出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

  在宫女和太监的服侍下,朱元璋刚穿好衣服,皇子们便陆续来请安了。

  然后便是祭祖,再是上大朝会,不过说是朝会,其实便是宴请文武百官和四夷朝使,赏赐节庆钱,互相恭贺新年,君臣一家亲,其乐融融。

  宴会结束后,朱元璋总算能稍稍清闲下来,他迫不及待的来到佛堂,看李晗是不是回信了。

  进入佛堂内,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堆又一堆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玩意,大小形状不一,有的圆圆的像是用来坐的大号布桩子,有的则是细长条,像是木棍一般。

  这些东西,都用或是金黄或是红色的纸包着,看着就很喜庆。

  朱元璋有些诧异,这老李又是送什么新奇玩意过来了?

  走近一看,仔细观察一会儿,他猜测着,这些东西,不会是烟花爆竹吧?

  只不过老李为何会给自己送烟花呢?

  烟花在大明来说并不稀奇,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宫内每天都会放烟花呢,一来为了驱邪,二来嘛,也是图个喜庆吉利,三者,皇孙们也爱看放花炮,过年了,他们最期待的就是这玩意儿了。

  只是如此古怪的烟花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想来过年了,老李也是想着图个喜庆。

  不过看来他依然童心未泯啊。

  看着堆满了地的烟花,朱元璋也感受到了些许童趣,待除夕夜时,便和皇孙们一起燃放吧,他们最喜欢这玩意了,自己也跟着一起乐呵乐呵,享受天伦之乐。

  在佛案上找到了信封,他仔细阅读了起来。

  “老朱,新年好啊,虽然我们相距很远,但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

  是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超越了时空,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诗句,便是你我二人情谊最好的写照!”

  一句话,看得朱元璋心里暖暖的,一想到不知在何处,也许是异常遥远的天涯边,还有一位和自己心意相通的知己,不禁眼眶有些湿润。

  “如今,大明已开始迈入工业化的门槛了,随着各类商品产量的飞速增长,也初步具备了开展海外贸易的条件。

  关于你提到的如何组织勋贵皇子,进行海外贸易的问题,当初我卖了个关子,现在是公布答案的时候了。”

  老李啊,咱都等了大半年了,总算等到你来解答了啊!

  朱元璋苦笑了一下,这老李吧,啥都好,就是喜欢卖关子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通信大半年以来,自己还有好多未知的问题,老李一直没有解答呢。

  关于如何组织出海的事,一直以来,他都没想到好的解决方案,勋贵和皇子这一阶层太特殊了,都是皇亲国戚,都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就像是朱棣娶了徐达的闺女为妻,最初的太子妃,则是常遇春家的闺女,而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蓝玉家闺女又和自家的老十一朱椿有婚约……

  用婚姻笼络贵族,是帝王经常干的事情,也因此,勋贵这一群体是大明朝堂内,他老朱最为依仗的阶层了。

  不然当初老李也不会构想扶植勋贵和皇子为新的利益阶层,以平衡以地主士族为代表的旧利益阶层了。

  这都是根据现实情况而构思的。

  但勋贵和皇子之间又该如何平衡,既要防止他们内斗得厉害,还得预防他们相互抱团沆瀣一气。

  这是个大难题,制衡之道,咱老朱学得还是不够透彻啊!

  心里小小抱怨一下后,朱元璋打起精神,继续看了下去。

  “我这里建议,采取公私合营的制度,公,便是指朝廷,私,便是勋贵皇子。

  海洋权益的拓展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今后应成为大明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大明内外两条腿走路的其中一条大腿,应视为国本之一,因此,此事应以朝廷为本,这是公的一面。

  但朝廷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做买卖,还需要具体人员来执行,此时便轮到勋贵和皇子上场了,他们,便是代表‘私’这一方的,乃具体海外事务执行的骨干。

  而整个大明,能代表朝廷的,只有老朱一人,能代表勋贵和皇子的,也只有你,因此,你便是凌驾于二者之上的唯一仲裁者和调停者,”

  公私合营?

  朱元璋细细琢磨着,这倒是自己从未想过的思路,以朝廷为本,以勋贵和皇子为骨干。

  如此这般的话,便是将朝廷和勋贵皇子绑定在一起了,既然如此的话,勋贵皇子做事,便离不开朝廷的束缚,而朝中文官作妖的话,也会被勋贵们进一步钳制!

  但是双方又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因为有共同的利益绑定着,一切行事,都得按照公私合营这个大框架来,这便保证了秩序!

  这一招着实妙啊!

  况且,一旦双方有越界的行为,还有自己在看着呢!

  “至于具体如何进行组织,其实咱老祖宗早就有这方面的智慧了。

  老朱你可知道待庭里父老约束石券?”

  待庭里父老约束石券?

  朱元璋愣住了,这待庭里父老约束石券,虽然古籍记载不多,但他还真的知道。

  东汉时,有一个乡村名叫“待庭里”,村民们为了祭祖和公益费用,相互组织,以“等份等额出资,按份按股”来享受权益,并起名为待庭里父老,并将相关信息刻在了一块石碑上,即是“待庭里父老约束石券”。

  这便和民间合伙做买卖的意思差不多。

  老李的意思是,既是以朝廷和勋贵出资,按照出资的份额共同来组织海洋贸易?

  “待庭里父老这一组织的核心,是按份按股,即这里我要重点说明的,股份制!

  股份制很好理解,便是各方以各自出资的比例,来划分份额,但核心在于,份额具体应该怎么划分?”

  朱元璋却是看明白了,份额怎么划分,不是谁出资多谁占的份额就越多么?

  难道老李还能划出新花样来?

  “还是以老朱你和徐达为例吧,反正徐达在咱们的例子中,已经是老熟人了。”

  朱元璋噗嗤一下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又想起曾经老李用徐达举例卖锄头了。

  “比如你和徐达一起合伙做白糖买卖,你出资六千贯,徐达出资四千贯,合资一万贯,按照通常理解,你占七成,徐达占三成,分红也是你七他三,对吧?”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道理谁都明白,出资多,分红多,天经地义嘛。

  “但如果是这种情况呢,老朱你只管出资,却当甩手掌柜,啥事都不管,只要分红,而徐达则不仅要出资,还得亲自下西洋卖白糖,风里来雨里去,辛苦不说,在海上还有生命的风险。

  那么此时,老朱你觉得,依然按照你七他三的分法,还会公平吗?”

  朱元璋顿时就愣住了,这一点他倒是从来没考虑过!

  半张着嘴巴,想了半天,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到一个好的方案出来。

  得,咱服输,还是看老李怎么说吧。

第132章 老朱说老李太可怕了

  “所以说,利益的合理分配,是保证一个团体是否能持续合作运行的基本前提。”

  对于这点,朱元璋深有同感,当初和自己打江山的兄弟,如何封赏,确实很费脑子。

  既要考虑到战功,还得考虑资历、亲疏远近这些东西,虽不能保证绝对公平,但至少不会让别人在背后戳自己脊梁骨。

  当然真有背地里戳脊梁骨他也不在乎,锦衣卫可不是吃白饭的。

  不过,李晗的下一句话,却让他惊掉了下巴!

  “合理的分配机制,不是绝对公平的分配机制,而是要让参与分配的人,都感觉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

  这……

  朱元璋眼睛瞪得老大,这句话差点把他的脑子给干烧掉了。

  此话说得太玄乎了,让他有些转不过弯来。

  在他的观念里,公平就是公平,是很实在的东西,

  就像是秦国变法后,论军功行赏,谁砍下的人头多,谁的功劳就大,这就是公平,谁要是抢功劳,那就是不公平!

  老李这又是打的什么玄机,不过一旦开始出现自己看不懂的语句时,意味着老李又要提出什么颠覆自己观念的新观点了。

  朱元璋心下也越来越好奇,到底什么才是,让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

  “从汉代开始,古人分家产,便遵循诸子平分的原则,唐开元年间所定《户令》,更是明确规定了‘诸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这意味着所有的儿子,不分嫡庶,都能获得等额的财产。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公平?”

  朱元璋不自觉的点点头,然后突然醒悟过来,好悬,自己差点又掉进老李的语言陷阱了。

  老李就是这样,会谆谆诱导自己进入某种语言情境中,当自己以为马上就要获得正确答案时,再猛然浇上一盆凉水,让自己彻底从头清醒到脚。

  老李不是在谈论什么是公平,而是在教自己,如何令他人感受到公平!

  “但律法上的公平,只是一纸文章而已,公平,是体现在具体分配过程中的。

  举个例子,宋朝之时,某地一地主有俩儿子,在病逝之后,并未留下遗嘱如何分配家产,导致兄弟俩为了家产,吵到了当地县衙。

  县令也头疼啊,地主家资颇丰,有纵横交错的良田数百亩,还有众多房产,古董字画,以及数不清的银钱。

  如何才能分配公平,让县令极为头大。

  而且这家地主,其宗族在当地势大,也有族叔在朝中做官,无论如何分配,县令都会得罪人,为了此事,县令茶饭不香,夜不能寐,甚是头疼。

  还是他夫人聪明,给县令出主意说,无论怎么分,都会得罪人,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分好了。

  县令不解,问夫人道,就是他们自己分不清,所以才闹到县衙来的呀。

  夫人在县令耳边轻言几句,县令顿时一拍巴掌,直呼妙也!”

  朱元璋顿时来了强烈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方法,才能令两兄弟觉得公平呢?

  “翌日,县令亲自带人来到地主家中,召集了族中所有长辈,要他们做个见证,他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公平公正的分配家产。

  所有人都跟看笑话似的看着县令,而两兄弟,更是不相信县令能让自己心服口服。

  县令却是不慌不忙,他首先让哥哥先将家产分成两份,哥哥顿时喜笑颜开,直说县令公道。

  但弟弟却是对县令破口大骂,说县令收了哥哥的好处,要去告发他。

  然而,正当哥哥兴致冲冲的要去分家产时,却又听县令说道,哥哥分完后,弟弟第一个来选!

  此言一出,顿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两兄弟更是瞠目结舌,直到围观看热闹的人直呼县令公道时,所有人才反应过来。

  但无人能说出县令的不是来。

  最后,两兄弟也对县令心服口服,按照县令的方法乖乖自己分家产去了。”

首节上一节90/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