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新年好啊,虽然我们相距很远,但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
是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超越了时空,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诗句,便是你我二人情谊最好的写照!”
一句话,看得朱元璋心里暖暖的,一想到不知在何处,也许是异常遥远的天涯边,还有一位和自己心意相通的知己,不禁眼眶有些湿润。
“如今,大明已开始迈入工业化的门槛了,随著各类商品产量的飞速增长,也初步具备了开展海外贸易的条件。
关于你提到的如何组织勋贵皇子,进行海外贸易的问题,当初我卖了个关子,现在是公布答案的时候了。”
老李啊,咱都等了大半年了,总算等到你来解答了啊!
朱元璋苦笑了一下,这老李吧,啥都好,就是喜欢卖关子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通信大半年以来,自己还有好多未知的问题,老李一直没有解答呢。
关于如何组织出海的事,一直以来,他都没想到好的解决方案,勋贵和皇子这一阶层太特殊了,都是皇亲国戚,都有著藕断丝连的关系。
就像是朱棣娶了徐达的闺女为妻,最初的太子妃,则是常遇春家的闺女,而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蓝玉家闺女又和自家的老十一朱椿有婚约……
用婚姻笼络贵族,是帝王经常干的事情,也因此,勋贵这一群体是大明朝堂内,他老朱最为依仗的阶层了。
不然当初老李也不会构想扶植勋贵和皇子为新的利益阶层,以平衡以地主士族为代表的旧利益阶层了。
这都是根据现实情况而构思的。
但勋贵和皇子之间又该如何平衡,既要防止他们内斗得厉害,还得预防他们相互抱团沆瀣一气。
这是个大难题,制衡之道,咱老朱学得还是不够透彻啊!
心里小小抱怨一下后,朱元璋打起精神,继续看了下去。
“我这里建议,采取公私合营的制度,公,便是指朝廷,私,便是勋贵皇子。
海洋权益的拓展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今后应成为大明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大明内外两条腿走路的其中一条大腿,应视为国本之一,因此,此事应以朝廷为本,这是公的一面。
但朝廷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做买卖,还需要具体人员来执行,此时便轮到勋贵和皇子上场了,他们,便是代表‘私’这一方的,乃具体海外事务执行的骨干。
而整个大明,能代表朝廷的,只有老朱一人,能代表勋贵和皇子的,也只有你,因此,你便是凌驾于二者之上的唯一仲裁者和调停者,”
公私合营?
朱元璋细细琢磨著,这倒是自己从未想过的思路,以朝廷为本,以勋贵和皇子为骨干。
如此这般的话,便是将朝廷和勋贵皇子绑定在一起了,既然如此的话,勋贵皇子做事,便离不开朝廷的束缚,而朝中文官作妖的话,也会被勋贵们进一步钳制!
但是双方又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因为有共同的利益绑定著,一切行事,都得按照公私合营这个大框架来,这便保证了秩序!
这一招著实妙啊!
况且,一旦双方有越界的行为,还有自己在看著呢!
“至于具体如何进行组织,其实咱老祖宗早就有这方面的智慧了。
老朱你可知道待庭里父老约束石券?”
待庭里父老约束石券?
朱元璋愣住了,这待庭里父老约束石券,虽然古籍记载不多,但他还真的知道。
东汉时,有一个乡村名叫“待庭里”,村民们为了祭祖和公益费用,相互组织,以“等份等额出资,按份按股”来享受权益,并起名为待庭里父老,并将相关信息刻在了一块石碑上,即是“待庭里父老约束石券”。
这便和民间合伙做买卖的意思差不多。
老李的意思是,既是以朝廷和勋贵出资,按照出资的份额共同来组织海洋贸易?
“待庭里父老这一组织的核心,是按份按股,即这里我要重点说明的,股份制!
股份制很好理解,便是各方以各自出资的比例,来划分份额,但核心在于,份额具体应该怎么划分?”
朱元璋却是看明白了,份额怎么划分,不是谁出资多谁占的份额就越多么?
难道老李还能划出新花样来?
“还是以老朱你和徐达为例吧,反正徐达在咱们的例子中,已经是老熟人了。”
朱元璋噗嗤一下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又想起曾经老李用徐达举例卖锄头了。
“比如你和徐达一起合伙做白糖买卖,你出资六千贯,徐达出资四千贯,合资一万贯,按照通常理解,你占七成,徐达占三成,分红也是你七他三,对吧?”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道理谁都明白,出资多,分红多,天经地义嘛。
“但如果是这种情况呢,老朱你只管出资,却当甩手掌柜,啥事都不管,只要分红,而徐达则不仅要出资,还得亲自下西洋卖白糖,风里来雨里去,辛苦不说,在海上还有生命的风险。
那么此时,老朱你觉得,依然按照你七他三的分法,还会公平吗?”
朱元璋顿时就愣住了,这一点他倒是从来没考虑过!
半张著嘴巴,想了半天,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到一个好的方案出来。
得,咱服输,还是看老李怎么说吧。
第132章 老朱说老李太可怕了
“所以说,利益的合理分配,是保证一个团体是否能持续合作运行的基本前提。”
对于这点,朱元璋深有同感,当初和自己打江山的兄弟,如何封赏,确实很费脑子。
既要考虑到战功,还得考虑资历、亲疏远近这些东西,虽不能保证绝对公平,但至少不会让别人在背后戳自己脊梁骨。
当然真有背地里戳脊梁骨他也不在乎,锦衣卫可不是吃白饭的。
不过,李晗的下一句话,却让他惊掉了下巴!
“合理的分配机制,不是绝对公平的分配机制,而是要让参与分配的人,都感觉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
这……
朱元璋眼睛瞪得老大,这句话差点把他的脑子给干烧掉了。
此话说得太玄乎了,让他有些转不过弯来。
在他的观念里,公平就是公平,是很实在的东西,
就像是秦国变法后,论军功行赏,谁砍下的人头多,谁的功劳就大,这就是公平,谁要是抢功劳,那就是不公平!
老李这又是打的什么玄机,不过一旦开始出现自己看不懂的语句时,意味著老李又要提出什么颠覆自己观念的新观点了。
朱元璋心下也越来越好奇,到底什么才是,让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
“从汉代开始,古人分家产,便遵循诸子平分的原则,唐开元年间所定《户令》,更是明确规定了‘诸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这意味著所有的儿子,不分嫡庶,都能获得等额的财产。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公平?”
朱元璋不自觉的点点头,然后突然醒悟过来,好悬,自己差点又掉进老李的语言陷阱了。
老李就是这样,会谆谆诱导自己进入某种语言情境中,当自己以为马上就要获得正确答案时,再猛然浇上一盆凉水,让自己彻底从头清醒到脚。
老李不是在谈论什么是公平,而是在教自己,如何令他人感受到公平!
“但律法上的公平,只是一纸文章而已,公平,是体现在具体分配过程中的。
举个例子,宋朝之时,某地一地主有俩儿子,在病逝之后,并未留下遗嘱如何分配家产,导致兄弟俩为了家产,吵到了当地县衙。
县令也头疼啊,地主家资颇丰,有纵横交错的良田数百亩,还有众多房产,古董字画,以及数不清的银钱。
如何才能分配公平,让县令极为头大。
而且这家地主,其宗族在当地势大,也有族叔在朝中做官,无论如何分配,县令都会得罪人,为了此事,县令茶饭不香,夜不能寐,甚是头疼。
还是他夫人聪明,给县令出主意说,无论怎么分,都会得罪人,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分好了。
县令不解,问夫人道,就是他们自己分不清,所以才闹到县衙来的呀。
夫人在县令耳边轻言几句,县令顿时一拍巴掌,直呼妙也!”
朱元璋顿时来了强烈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方法,才能令两兄弟觉得公平呢?
“翌日,县令亲自带人来到地主家中,召集了族中所有长辈,要他们做个见证,他要当著所有人的面,公平公正的分配家产。
所有人都跟看笑话似的看著县令,而两兄弟,更是不相信县令能让自己心服口服。
县令却是不慌不忙,他首先让哥哥先将家产分成两份,哥哥顿时喜笑颜开,直说县令公道。
但弟弟却是对县令破口大骂,说县令收了哥哥的好处,要去告发他。
然而,正当哥哥兴致冲冲的要去分家产时,却又听县令说道,哥哥分完后,弟弟第一个来选!
此言一出,顿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两兄弟更是瞠目结舌,直到围观看热闹的人直呼县令公道时,所有人才反应过来。
但无人能说出县令的不是来。
最后,两兄弟也对县令心服口服,按照县令的方法乖乖自己分家产去了。”
看到这里,朱元璋也忍不住拍手叫好,县令夫人的主意,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此时,他也彻底领会到了,什么叫让他人感觉到受到公平对待的真正含义了。
这都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啊!
“县令此法,看似什么都没做,却又什么都做了,老朱,你看看,公平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让勋贵和皇子们自己去感受就好了。
当你理解了这个道理后,那接下来,我们便来看,应该如何组织勋贵们了。
首先,以出资作为分配份额的基础,这点毋庸置疑,但朝廷,即公家的份额,应占半数以上,因为海洋贸易是大明的基本国策之一。
以朝廷为主,有朝廷背书,方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而其余的份额呢,则由勋贵皇子们来分。
各位勋贵皇子以出资的多少,来分配剩余份额,每一个出资的,便是股东,朝廷也是股东,朝廷和勋贵皇子们,则组成股东大会。
每年海洋贸易所产生的收益,在扣除成本和继续投建扩产的资金后,剩下的利润,扣除三成,其余则按份分红。
看到这里,老朱你也许会说,这不和刚刚徐达那个例子一样吗?
先别急,请继续看下去,接下来的,才是杀手锏!”
朱元璋摸了摸鼻子,却是更加聚精会神,倒要看看老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此杀手锏,名叫绩效考核,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京察加上论功行赏,绩效考核的对象,便是既出资又出力的勋贵皇子们。
而绩效考核的奥妙在于,能让处于这套制度体系中的人,无时无刻不在鞭策自己!
和京察一样,绩效考核也需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比如卖了多少商品,挣得多少利润,或是开拓了多少疆域,占领了多少市场等等。
按照考核标准,再制定不同档次的荣誉,而获得最高荣誉的,便能获得最高的奖励,由老朱你这位大明帝国皇帝亲自颁奖。
奖励嘛,自然有真金白银,便是从扣除的三成利润中出,以此类推,不同档次的荣誉,则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
那么重头戏来了,谁来评判呢,嘿嘿,自然是皇子交给勋贵去评判,而勋贵,则由皇子来评判了!
当然,让他们互相评判肯定会出些茬子,但是没出茬子的话,老朱你这个最高仲裁者又有何借口进行干预和平衡呢?
至于那些不想出力或是不想出资的勋贵皇子们,在看到海洋贸易的巨大利益后,我想他们会乖乖参与进来的。
具体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标准,我已将明细附在了信后,老朱你可以参考一二。”
信看完了,朱元璋也傻了,只觉得头皮发麻,长长出了几口气,这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
不知不觉,他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
好家伙,这和宋朝那两兄弟分家产简直一模一样啊!
老李简直太可怕了,玩弄人性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幸好这家伙不是敌人,而是知己,否则,谁要是成为他的敌人,被他卖了还得帮他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