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被踩到痛脚了啊!
今日各位书友吃的是咸粽还是甜粽啊?
第98章 换个赛道,全新打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事物矛盾的本质后,那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和儒生辩经,毫无意义!
工人阶级本就是领先士族地主阶级的存在,为何还要在士族的游戏守则里玩游戏呢?
我们要做的,便是换一套全新的打法,创建自己的游戏守则!”
老李,高,老李,妙,老李你真是又高又妙啊!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说得真好,咱老朱又学会了!
嗯,以后就用这句话教训徐达李敏他们去。
“明白了事物的基本矛盾,那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
很简单,因为老朱你并未掌握舆论,而如今,舆论在文坛的手中!
掌握不了舆论,便等于失去了话语权,没有任何群体为朝廷发声,即便百姓支持朝廷,但也没有发声的渠道。”
对啊对啊,的确如此,朱元璋顿时茅塞顿开,这段时间被儒生们都快骂到七窍生烟了,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声音根本发不出去!
有了李晗这么一解释,他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对眼前之局势要破局,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即长远规划,将舆论话语权掌控在朝廷手中,更准确点,便是你老朱的手中。
大明不能只有以士族文人为代表的一种声音,士族之外的文人学子呢,还有广大的百姓呢?
他们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被士族排挤的读书人、工匠、农民,乃至小商户,小手工业者,这些人,都是朝廷的助力!”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不是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更为精辟的解读?
老李对于经典的解读,就是这么精辟!
“对于话语权的掌握,我的建议是,以朝廷为主,发行报纸!
报纸,和邸报有些类似,不过却是面向社会大众发行的,将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印于报纸之上,让百姓了解到如今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文章怎么写,老朱现在麾下有方孝孺这等大才子,只要把控一点,即匠造书院的设立和工业的发展,对百姓有利,而士族文人们,却在坚决反对此事,和百姓的心声背道而驰。
将匠造书院是否应该存在这个问题,交给得利的阶层,即百姓工匠们自己来讨论不就行了?
同时,还可以编造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向百姓们展示工厂发展的美好未来,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报纸。”
看到这里,朱元璋这才明白,什么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完全就是依靠百姓在为匠造书院造势啊!
他不由再一次感慨,老李对于人心的把控,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不光如此,报纸还可以将皇帝的意志以及朝廷各类政策,及时传递给大明百姓,让百姓明白,朝廷为何要这么做,有了理解,百姓自会自发支持朝廷支持你了。
虽然不是所有百姓都能读书识字,不过这也问题不大,只要让各地甲长、里长或是由衙门派出专人,为百姓们读报,解读其上政策就行。”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朱元璋细细考虑著办报纸的可行性。
即便没有报纸,那些街里乡里的,都会有一个或好几个上过私塾,会识字的秀才或是童生,专门为不识字的百姓读信或是写信的。
这些人,读了一些书,但想在科举上更加精进却是不可能了,因此平时除了帮人写信读信,或是为幼儿启蒙外,也没啥机会显摆他们读书人的身份了。
让他们来为百姓念报纸,解读朝廷政策,恐怕也是一次卖弄学识的好机会吧。
而且办报纸并不难,朝廷有专门的书局,印刷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造纸的话,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更重要的是,也可以让广大的文人学子在报纸上发布文章啊,无论是依附士族的文人,还是游离于士族之外的学子都可以随意发表,这样可以展现朝廷、展现老朱你广纳谏言、心胸宽广的一面嘛。
我想,不会有哪个读书人,会拒绝让自己的文章和见解,传遍整个大明的诱惑的吧。
当然了,要采用何种观点的文章,审核权和决定权,不都是在你老朱手中吗?”
朱元璋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招简直太狠了,这是直接从文坛内部分化他们了!
而且将矛盾从朝廷和文坛之间,转移到了寒门学子和士族之间。
他是第一次见识到,将离间计运用得如此光明正大的,真是杀人还要诛心啊!
不过,这招咱老朱好喜欢!
“以上计划的第一步,是长远解决话语权的问题,而计划的第二步,也是当前最紧要的,便是破解眼下的局面。
我已经说了,辩经毫无意义,但是要让文人彻底服气的话,还得从精神层面,彻底击垮他们!
因此,既然文人们那么喜欢辩天理,那就让他们直接上天去看看,到底什么是天理吧!”
朱元璋看著看著,心下有些诧异,老李那帮逍遥洒脱的人物,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弑杀了?
看来他也对那群酸儒很不满啊!
让儒生直接上天,不就是让自己先杀一批挑事儿的,来个杀鸡儆猴吗?
虽然杀文人是下下策,但快刀斩乱麻,确实是如今破局的唯一办法了。
虽然有些疑惑,他还是接著看了下去,然后彻底被惊呆住了。
“我说的上天,是真的去天上看看啊,可不是让他们驾鹤西归啊,老朱你可千万别误会了!”
朱元璋顿时一拍额头,好嘛,咱还真的是误会了。
咱就说老李那般自在的人物,怎会是弑杀之人呢,罪过罪过。
嗯,咱老朱经过老李的点化,也早就没有弑杀之心了!
只是上天去看看,这怎么可能呢?
但老李不会无的放矢,他那般神仙般的人物,或许会真的有上天的法子?
带著强烈的期待,朱元璋又看了下去。
“以目前大明的技术条件,想要送人上天,可行性还是有的,我这儿有一套方案,名曰热气球。
具体制造方法我附在送来的说明书上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叫热气球!”
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有书友问什么时候上架,这个得听编辑安排,相信不会太久就会上架了
第99章 论学大会必胜的秘密
“热气球,燃烧装置加热空气,然后气球便能飞起来了……”
朱元璋看完信后,大脑一半处于震惊状态,一半还处于懵圈中。
热气球的概念他是看懂了,用一个巨大的球,下边吊著吊篮,里边加热空气,便能带著人飞起来了。
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虽然老李在信中举了例子,就像是诸葛亮在五丈原临死前发明的孔明灯一样,其原理是一样的。
诸葛亮是否在五丈原发明了孔明灯他尚不清楚,但传说中,五代十国时,有一个名为莘七娘的人,在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发明了一种用竹片编织而成的纸灯笼,底盘上放置燃烧著的松脂,靠热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
因为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的帽子,因此被称为“孔明灯”。
但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热气球那么大,不知是孔明灯的多少倍了,那么大的玩意儿也能飞到空中吗?
任他在脑海中如何想像,都无法想出热气球载著人腾空而起,一飞升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但这还好说,老李提到的空气、密度又是什么东西,我们每天一呼一吸之间,呼吸的便是空气?
这个世界果真比自己想像的更加神奇!
唉,在老李面前,咱老朱就跟没读过书似的。
看来学无止境,吾辈还需继续努力啊!
不过既然老李说这个叫热气球的东西能飞天,那只要将这东西做出来,那眼前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想著那些大儒们,被热气球带著一飞升天时,脸上将露出何等震惊恐惧的样子,心中便充满了期待!
只是,咱老朱也想像那神仙一般,飞升上天去看看这个世界啊!
命人将眼镜收好,一起带到内殿,李敏等人已经恭候多时了。
方孝孺挑选好眼镜后,对朱元璋的感激之情不言于表,而徐达等人看到有新眼镜了,也好奇的挑选了一副,结果一戴上,只觉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的,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
“陛下,各路大儒既发起论学大会,其用心已经很明显了,便是在文坛士林中造势,迫使朝廷关闭匠造书院。”
李敏沉声,眼中带著一丝决绝。
“臣等认为,既然他们是冲着匠造书院来的,那咱们应战便是,虽然蓝智等人,都是名声显赫的大儒,但臣等也是饱读经典,并非不学无术之辈,便让臣等,会一会那些大儒吧!”
“陛下,学生也愿意请战,去和大儒们辩上一辩!”方孝孺也向朱元璋请命道。
“陛下,臣等愿意出战,为了匠造书院去和大儒辩上一辩!”杨思义等人也说道。
看著李敏等人一副忘我舍身的样子,朱元璋心下也有些感动,无论输赢,一旦几人上了那论学大会,意味著,从今往后他们将自绝于文坛士林了!
“诸位爱卿,你们的心意,咱自是知晓,不过,咱以为,要辩经的话,为何只能是那些儒士辩,为何不让天下人一起来辩?”
“陛下,何以让天下人来辩?”
几人皆是一脸疑惑,不明白朱元璋的意思。
朱元璋很得意几人的表情,便将报纸一事,详细解释给了几人听。
众人明白后,恍然大悟,认为这一招,
徐达快言快语道:“陛下,我明白了,既然文坛那边可以造势,咱们一样可以在百姓中造势!”
“不光如此,让寒门学子在报纸上写文章,便可从文坛内部,分裂他们,这样便可将更多的学子,争取到我们这一边来!”
李敏也是兴奋道。
“如若能顺利进行,那十日后的论学大会,将不攻自破!”
“不,论学大会,是一定要参加的,咱要在论学大会上,彻底征服文人的思想!”
“陛下,您的意思是?”几人又是疑虑,又是好奇的看著朱元璋。
“既然儒士们那么想辩天理,那咱就让他们上天,去看看天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吧!”
“陛下,万万不可啊,儒生学子虽莽撞,近来几日虽不断冲撞朝廷,但罪不至死啊!”
看著几人皆是惊慌失措的样子,朱元璋心中甚是畅快,就知道将这句话说出来,几人会是这个表情。
“非也非也,咱也不是嗜杀成性的人,你们都过来看看。”
说著,朱元璋将热气球的图纸摆了出来,详细解释一番后,几人几乎被震撼到无以复加。
“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用此法便能飞到天上去了吗?”李敏感慨道。
“倘若真能飞上天,那咱们岂不是和神仙一样了?”杨思义倒是露出了一副憧憬的样子。
“虽然以前陛下您说奇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咱老徐还以为夸张了一点,现在看来,陛下您说的没错啊,那奇人果真是能上天入地的神人!”
方孝孺不像几人一样,见识过李晗的厉害,此时被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凡人如何能上天,简直不敢想像啊!
“诸位听旨!”朱元璋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