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枪械发展思路后,李晗便催促著许年,把制造工艺流程,以及图纸给弄出来。
理由光明正大,咱要写的是技术流小说,对于技术方面,自然是越详细越好。
许年只有一个问题表示非常不理解,为何一定要用繁体字给打印出来呢?
全都弄好后,李晗顺手也把那支手搓的M1841给一起买走了,给许年转帐十万,也不能让好兄弟吃亏不是?
说不定下回还得来找他帮忙呢。
回到家后,李晗写好回信,除了土豆和红薯外,将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便给朱元璋邮寄了过去。
……
下了早朝后,李敏从奉天殿出来,看著威仪肃穆的紫禁城,长长出了一口气。
他敏锐的感觉到,大明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不光是因为大明已经启用了第一条无线电手台联络线,千里之外的消息,可以随时传到应天府。
就在今天早朝上,发生了一件足以震动朝野的事情。
便是陛下突然宣布,停止封藩,除了已经就藩的,所有皇子,全都留在应天府!
而已经就藩的,剥夺其卫所边军调令,王府卫限制在一百人。
卫所、边军、京营,乃至各地营军,统兵权由五军都督府掌握,调令,将官任免,则由兵部负责,而调令,则全部集中于陛下手中。
此令一出,顿时引起满朝哗然,但每人的反应却是各不相同。
其中祠部和鸿胪寺反应最激烈,一个个站出来,大声疾呼此举不合古制,将皇子置于京中,必留祸端!
而以江南一派为代表的士族官员,却是对陛下此举大加赞赏,和祠部以及鸿胪寺吵得那叫一个不遑多让。
虽然李敏出身地主,却不是士族一派的,他倒是能猜测一二,陛下停止封藩,意味著在士族的地盘,少了藩王的掣肘,他们自然乐见其成。
不过以徐达为首的勋贵们的反应,倒是有些耐人寻味了,平常有啥事,就属他们吵得最凶,现在却一反常态的站在一旁看乐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结合最近陛下经常传勋贵们觐见,李敏推测,陛下这是要用勋贵和藩王干一件大事。
很可能就和士族有关!
除此之外,朝堂之上,倒是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陛下一打上了朝,便将那副眼镜给戴上了,引得一众朝臣好奇询问。
陛下倒是大方,给众人讲解那眼镜的妙处,引得众人好生羡慕。
朝堂之上,五十好几,甚至上了六十的老臣也有不少,几乎个个都有老眼昏花的毛病。
看著陛下戴的眼镜,都快望穿秋水了。
只是远观陛下的神色,似乎有些得意呀。
而徐达和李文忠二人,在陛下介绍眼镜之时,也悄默默的将眼镜戴上了。
那神气的样子,惹得一众大臣直翻白眼。
李敏倒是觉得,陛下完全可以将眼镜,作为赏赐大臣的用物嘛。
边走边回味著今天早朝发生的事情,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午门边。
正待出宫时,旁边却传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
“李大人,你说徐达那厮,戴个眼镜有什么好神气的,我看呀,他和李文忠就是想在咱们面前炫耀,真是有辱斯文!”
李敏扭头一看,原来是礼部尚书赵瑁,此人乃士族一系,为人古板固执,平常除了公务外,自己和他交集不多。
不知此时又是何缘故来找自己搭话了。
可能是因为朝堂里,自己是属于好说话的那一种吧。
李敏并不想多搭理他,既然已经推测出,陛下可能会对士族有所动作,那么自然得和士族派系的大臣保持点距离。
不过赵瑁可不打算就这么放他走了。
“李大人,不是我说,就那帮大老粗,想戴个眼镜装斯文,他们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配么?”
看著赵瑁那忿然作色的样子,李敏无奈摇了摇头。
赵瑁你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并不是觉得徐达戴眼镜有辱斯文,恐怕是因为眼镜没有架在你的鼻梁上吧。
李敏不想多搭理他,随口敷衍道:“赵大人所言甚是。”
赵瑁正想著接过话茬,接著便看到了令他目瞪口呆的一幕。
只见李敏从袖中神奇般掏出一副眼镜,当著他的面,直接架在了鼻梁上,然后挥了挥袖子,扬长而去。
赵瑁……
书友们,拜托继续推大蒜一把,求票票收藏追读
第58章 世上竟还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朝臣的反应,朱元璋其实早预料到了。
祠部和鸿胪寺这两个负责礼制的官衙,反应自然是最激烈的。
有人反对,自然便有人支持,尤其是吏部、刑部中江南一系的大臣,都蹦了出来,和祠部、鸿胪寺的老古板们,吵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一个个引经据典博引旁征,你说皇子留京如杨广杨勇,我说七国之乱八王之乱,你一言我一语,大有不说服对方誓不罢休的气势。
这正是朱元璋想看到的,制衡,才是驾驭百官的王道嘛。
撤裁封藩一事,从李晗告诉他藩王的桎梏后,他便开始著手准备了。
而且事先也和勋贵通了气,有了徐达和李文忠的支持,其余和皇子们沾亲带故的勋贵武将即便有想法,也不会多说什么。
至于皇子那边,朱标已经做好了工作,皇子们也不敢有意见。
一开始,朱标也不理解,为何父皇要突然停止封藩。
而且皇子留置于京中,确实会引发夺嫡的危机,不过当朱元璋将计划详细讲给他听之后,朱标当时就惊呆了。
看到朱标震惊的样子,朱元璋其实还有些得意,这是千古未有的大变革,朱标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
朱标在全面了解了开海禁、开展海洋贸易的利弊后,那神情,比朱元璋这个当爹的还激动。
如果此事能够成功,那么他朱标将来继位后,也有成为千古一帝的可能!
至于朱棣,这愣子压根就不在乎,整天不是跑沙场演武,便是在家逗朱高炽玩。
他的目标,可是要成为真正的大明战神!
他和李景隆的战神之争,基本已经告一段落,史官都记载了,他俩都是战神,还有啥好争的。
削藩一事,基本尘埃落定,朱元璋心情大好,不自觉的来到了佛堂。
也不知老李会送自己什么样的火器呢?
心里正期待著,看到佛案上又摆满了自己从未见过的物件,他不禁喜笑颜开,老李每次都能带来惊喜呀。
那只长长的,应该便是新的火器吧,虽然和电脑画面中的火枪并不一致,但依然感觉杀气十足。
看著就比火铳霸气。
还有另一个稀奇古怪的物件,朱元璋就真看不懂是什么了。
随著信过来的,还有好几落厚厚的纸张,翻开一看,《生物学入门》,这是什么?
朱元璋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不过另一落他倒是看懂了,制造火器和弹药的图纸。
还是老李想得周到啊,有了图纸,大明便能很快将犀利的火器造出来了。
还是先看信吧,老李会在信中解释清楚的。
“老朱,你要的枪枝,我先弄过来一支,此枪名为针发枪,装上弹药后,拉动枪栓、扣动扳机便能射击了。
威力、射程和射速,应该是火铳的几十倍吧,先试试,具体效果以后告诉我。
此枪最大的特点,能使用弹药一体的子弹,省去了打火铳时,又要装火药、又要装弹丸,还得点火绳的麻烦。
而且碰到下雨天时,也不用担心哑火了。
枪械和弹药的制造说明,我已一并寄出,你让训练有素的工匠建造便好。”
原来此枪叫针发枪?
威力射程什么的,朱元璋没有直观的概念,但省去了装火药装弹丸的麻烦,却是让他眼前一亮。
照著图纸上的操作方法,拉开拉机栓,然后又合上,连续操作几番后,发现果然很简便。
只要拉开机栓动,将子弹放入,然后瞄准,扣动枪身下小框里的扳机就行了。
这样一番下来,从装弹到射击,即便再慢,差不多也就两息的时间。
比起现在用的火铳来,不知快上多少倍了!
他不是没见过火铳队的演武,从装药到点火,那一套下来,手忙脚乱的,看得他那叫一个著急啊。
现在有了针发枪,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大明的火铳队,全换上这种新式火器,那还不横扫所有敌人?
朱元璋不禁心中期待起来。
“还有啊,楼英拜师一事就免了,我性子散漫,自在惯了,让我收徒纯属误人子弟。
话说回来,他本医术奇才,稍加指导便能精进,我给他准备了一物,名为显微镜。
顾名思义,便是能观察肉眼不可见的极其细微之物的仪器,此物可用来直观观察细菌和细胞,配合教材使用,相信会对他有所帮助的。”
原来那个古怪的物件叫显微镜呀,就这东西,便能看到能传染疾病的细菌了?
朱元璋的好奇心也一下子打开了,待会儿定要叫楼英来试试,咱也想看看那细菌到底为何物。
“有件重要的事情,老朱你得千万引起警觉了,最好现在就制定律法予以规制。
便是我所传你之器物以及知识和技术,都是跨越时代的,如果好生利用发展,可让大明超越时代几百年,因此万万不可流传于他国!”
看到这里,朱元璋愣了一下,他倒是有考虑过保密的问题。
就像是志怪小说中,某游侠突然拥有了绝世秘籍,自然会保守秘密,不会外传。
只是,像医术一类的,以往番邦来朝贡时,也会向大明祈求赏赐医书什么的,而大明也不会吝啬,直接就给了,也不算什么大事。
“可能你理解不了此事的严重性,想像一下,如果造枪技术外传,番邦造了枪后又来打大明怎么办?”
这倒是个严重问题,不过咱老朱也绝不会让火器技术外传的!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在未来几百年后,有个国家,会将中华所有的好东西,都说成是他们的,比如医术、比如汉字、比如印刷术,甚至端午节!
他们说这些东西,都起始于他们的国家,然后再传给中华,他们会无耻的说,他们才是中华文明的始祖,是他们,教化了中华!
甚至更无耻的是,他们会编篡史籍,乱编地图,将中华大地说成是他们的领土,将华夏儿郎,说成是他们统治下的子民!”
朱元璋的血压,蹭的一下瞬间就上来了,这世上还有如此毫无廉耻的国度?
将中华的好东西说成是他们的,甚至还大言不惭华夏是其领土,百姓是其治下的子民?
简直寡廉鲜耻,令人唾弃,真是直娘贼,直娘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