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脏狂跳,戎马一生,征战无数,他很难想像自己居然还会如此失态,他已经许久没有激动甚至紧张的感觉了。
上一次感到紧张,还是被陈友谅兵围困于江宁之时。
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他打算给写信之人回信,求助能医好妹子的良药。
此时,门外传来太监的唤声,“陛下,锦衣卫指挥史毛骧求见。”
“滚!”
太监的这一声,直接把朱元璋的思路打断了,让他火冒三丈。
佛堂外,毛骧和负责传声的太监面面相觑,不知圣上这是闹的哪一出。
大半夜的,把自己传来就是让自己滚蛋?
不过毛骧可不敢有怨言,哪怕现在朱元璋叫他去吃屎,他都得吭哧吭哧炫下三斤下去。
正当毛骧滚也不是,不滚也不是时,佛堂内又传来朱元璋的龙音。
“让毛骧先去内殿候著!”
毛骧如蒙大赦,赶紧向佛堂方向叩拜谢恩,然后马不停蹄的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佛堂内,经过心情大起大落的刺激后,朱元璋也冷静了许多,开始思考起对策。
首先,得查出写信之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通过信件的落款,朱元璋已经知道写信之人名叫李晗了。
其二,如果信中所言都属实的话,这李晗为何会知道未来发生之事?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此人真的能医好妹子?
朱元璋又仔细看了看信封,发现信封上全是自己看不懂的文字,就像是某种符一般。
突然间,一个荒唐的想法涌入心头。
这李晗,莫非是天上的神仙?
不然他怎会知道自己未来会诛杀功臣,导致建文帝惨败?
难道是用先天算法推衍出来的吗?刘伯温也没这么牛好吧。
如果真能推导出来,哪怕不是天上的神仙,恐怕离成仙也不远了。
等等,如果李晗是神仙的话,是否意味著自己这个被称为“老朱”的子孙也成仙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还有点小得意,老朱家出息啊!
只是,自己应如何写信求助?
一时间,一向杀伐果断的朱元璋,此刻竟犹豫了。
但他不是优柔寡断之人,思量片刻,决定展开行动!
如若李晗真是神仙,那么妹子就有救了,大明也就有救了!
如果不是神仙,哪怕追查到天涯海角,也要诛杀这个欺骗自己的家伙!
朱元璋将信件又看了好几遍,把其中重要内容记了下来,又将写有李晗名字的那一角撕了下来。
然后将剩下的信纸凑到蜡烛前,点燃烧掉。
里边的内容,不能被任何人知晓!
出了佛堂,回到内殿,毛骧已等待多时。
“陛下……”
毛骧正要叩首跪拜,被朱元璋制止了。
“行了行了,朕命你,动用锦衣卫所有力量,打听一个名叫李晗的人!”
“李晗?”毛骧一愣,下意识想到,这个叫李晗的家伙要遭老罪喽。
朱元璋将撕下来的落款递给毛骧,“这是此人的笔迹和用的信纸,你顺著此线索去找,这信纸朕从未见过,应该非常稀有。”
“微臣明白,即刻就去查找!”
毛骧领命,正要动身,又被朱元璋叫住。
“此事万不可声张,如若泄露风声,朕要了你的脑袋!”
毛骧只感觉脖颈一凉,心下对李晗也越来越好奇了。
好家伙,动用整个锦衣卫的力量,这家伙是触犯天条了吗?
第4章 老李,见信好
思量片刻,朱元璋来到龙书案前,铺好纸张,洗笔研墨,深吸了一口气。
本来这些事情都是由宫女太监来做的,但此封书信的内容过于惊世骇俗,不能被任何人知晓。
因此只能由朱元璋自己来做。
掭好笔,朱元璋下笔写道:
“上仙亲启,
吾常闻……”
写下几个字后,他皱起了眉头,将宣纸靠近烛台,点燃烧掉。
不能这么写。
还未确定李晗到底是不是真神仙,不能冒失,如果让人知晓自己堂堂大明皇帝被人骗了,那岂不是天大的丑闻?
皇家颜面何在?
假若这李晗是真神仙的话,从他的文风来看,通篇大白话,遣词造句通俗易懂,其间还有令人忍俊不禁的俏皮话,看来他是生性洒脱的性子,并不拘泥行文格式。
自己回信还那么文绉绉的,就显得有些迂腐了。
迟疑了一下,朱元璋还是决定,模仿李晗的文风来回信吧。
重新铺好宣纸,下笔写道:
“老李,见信好。”
几个字下去,朱元璋不由感觉有些荒谬。
这李晗称呼自己的子孙为“老朱”,想来二人是好友关系,如果按辈分算,这李晗神仙还是自己的晚辈。
自己称他老李,这差著辈儿呢!
不过自己既然是以“老朱”的身份回信,那么称呼一声“老李”也并无不妥。
“收悉你的来信,甚是高兴,关于你对马皇后的评价,甚是中肯,但我心中也有疑虑,望解惑。”
朱元璋迫切想知道,自己为何会诛杀功臣,明初巨变是怎么回事。
最重要的是,到底是谁造了建文帝的反!
从李晗的书信中可知,他和“老朱”对大明的辛秘,了如指掌!
但却不能让李晗知晓,自己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明初的开国功勋,个顶个都是朱元璋的好兄弟,之所以诛杀他们,马皇后的死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朱元璋也有不得已的理由,咱很好奇老李你的见解。”
写到这里,想到尚在病痛中的马皇后,朱元璋心如刀绞。
但此番回信关系到马皇后的性命,更关系到大明的未来,朱元璋不得不继续写下去。
而且,朱元璋也相信,诛杀开国功勋,并不是自己一时兴起,也绝非能简单归因于冷酷残暴。
“明初巨变,建文帝惨败,开国功勋被诛诚然是重要因果,不过此事也不能一概而论之,个中缘由纷繁复杂,老李对此又有何评价?”
写到这里,朱元璋仔细将信看了几遍,觉得不会暴露自己后,最后写道:
“我有一好友,和皇后马氏一样,患肺疾已久,我担忧多日,如若老李有何灵丹妙药,还请不吝赐药。
另奉上我随身携用多年的玉如意,一点小心意,还望老李笑纳。”
字数不多,不过老朱觉得已经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没有漏洞了。
毕竟写得越多,暴露得也越多。
行文格式也是学著李晗从左往右横著写,而且标点符号也是模仿著李晗写出来的。
虽然不知那奇异的符号是什么,不过朱元璋觉得此符号用来断句甚是奇妙,放在行文中,让句子一目了然,一看便知其意。
小心翼翼地将书信封好,然后随手拿起伴随自己多年的玉如意。
玉如意晶莹剔透,在烛光下散发著幽幽绿光,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不过和马皇后的命比起来,一根玉如意又算的了什么?
求人办事,哪有不送礼的?
来到佛堂,将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检查一遍,确定没有任何人为装神弄鬼的迹象后。
将信封和玉如意放在了佛龛前的佛案上,不一会儿,佛龛便散发出幽幽蓝光。
蓝光很快将书信和玉如意笼罩,待蓝光散去后,书信和玉如意已消失不见。
再次看到这匪夷所思的一幕,朱元璋的信心又足了几分。
或许是佛祖被自己的真心所感动,让自己的心愿能够上达天庭。
唤来宫廷侍卫,命其守在佛堂四周,除了他朱元璋外,任何人都不许入内。
……
又是悠闲的一天,李晗懒洋洋地打著哈欠,打扫著店内卫生。
店铺靠近明故宫遗址,平常旅游旺季时,会有不少游客进来买个纪念品啥的。
只是现在是淡季,门可罗雀是常态。
古董这行当,做的就是一个捡漏的买卖,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那种。
只是李晗这店铺,并无上年头的老货,多是仿制品,而且以民国居多,清代的都属于镇店之宝了。
也不是没想过去河南、陕西这些地方淘货,只不过一来老货都被人淘换得差不多了,二来,他也没那本钱。
只能守著店子,等著游客上门,能够忽悠一个算一个了。
夜幕降临,李晗准备收工打烊,在关店门前,习惯性地打开邮箱看一看。
然后,他愣住了。
里边,赫然躺著一个古朴的信封,还有一个,玉如意?
这是,谁的东西?
只是,这是属于店铺的私人邮箱,除了邮递员外,就只有自己有钥匙了,谁会无聊到把玉如意给放里头?
带著疑虑,李晗将信件和玉如意收好,然后带回店中。
锁好门后,李晗开始仔细观察两样东西来。
玉如意透剔晶莹,拿在手中,手感冰凉温润,质地细腻,自然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