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有画面感了吗?”
“开局一个碗……”
朱元璋愣了半天,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气的是到底是哪个不肖子孙胆敢如此消遣自己?
好笑的是,开局一个碗的这说法有趣至极,当初活不下去时,可不就靠著一个破碗四处讨饭吃?
虽然说法夸张了点,不过,好像也没说错,好像自己就是从一个破碗乞讨开始的。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看来此人对自己的评价倒是公正客观。
怪哉,此人虽然对皇家颇为不敬,为何又如此盛赞自己?
朱元璋想不明白,而且,这教员又是何许人也,自己闻所未闻。
写信之人将教员列于自己之上,想来在他心目中,教员才是古今天下第一人!
真想见识见识啊!
不过接下来的一句话,差点又让朱元璋七窍生烟。
“但多年的苦难经历,造就了他冷酷多疑的性子……”
朱元璋的眉头都拧成一股绳了,刚刚降下去一点的火气,此时又蹭蹭的往上冒。
“竖子说话也太难听点!”
朱元璋不在意别人议论他年轻时的经历,甚至也时不时会将那段岁月拿出来宣扬一番,吹嘘那些出身高贵之人,也不是自己这个贫民老百姓的对手。
毕竟他自己都时常称呼自己为淮右布衣。
但说他冷酷多疑?这是嫌自己命太长了吗?
如果他知道血压的概念,此时可能大呼,此贼成功治好了咱的低血压!
“马皇后贤良淑德,正好中和了朱元璋的暴戾性子,俗话说家有贤妻助夫一半,马皇后就是贤妻的典范。”
信中说自己性格暴戾,朱元璋对此极为不满。
但看到自家妹子贤良淑德,中和了自己的暴戾性子后,朱元璋心中难得的升起了一丝认同感。
“为何说马皇后是中华历代皇后中难得的贤内助,有以下几点理由。”
朱元璋打起精神,倒要看看此贼是如何评价的。
“其一,郭子兴受人挑拨,将朱元璋关禁闭,不许进食,是马皇后窃得蒸饼,藏入怀中,偷偷送给朱元璋,而滚烫的蒸饼还将她的肌肤烫伤。
而后马皇后又将家产送与郭子兴的夫人和妾室,恳求她俩为朱元璋求情,这才救下朱元璋一命。”
看到这里,朱元璋的心弦不知被什么打动了一下,思绪一下子又飘到了那个峥嵘岁月。
那时,他在郭子兴麾下屡立战功,而郭子兴性情暴躁,忌才护短,听信谗言,将他打入地牢,正要找借口杀之,是马皇后多番奔走,才救下他来。
一想到如今马皇后胸前那烫伤的疤痕,朱元璋的眼眶再次红了起来。
“其二,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之时,陈友谅率兵东下,直逼江宁,朱元璋亲自领兵抵御。
强敌兵临城下,城中的官员、居民有的打算逃难,有的忙著窖藏金银,囤积粮食。
是马皇后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两点的皇后,屈指可数。”
朱元璋也是连连点头,这话,说到他心头上去了。
“然而,光凭这两点,还不能充分说明马皇后母仪天下。”
朱元璋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目不转睛的盯著信件。
“马氏虽贵为皇后,但勤劳简朴,不行骄奢之事,管理后宫有方,相夫教子有术。
以严为爱是马皇后对待子女的原则。对子女,马皇后要求勤劳俭朴,不能无功受禄。而对待义子沐英、李文忠等,她慈爱有加,细心照顾视为己出。”
“咱妹子,的确如此啊!”
朱元璋长长的感慨了一句,一想到马皇后的肺疾,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当然,马皇后最大的功绩,便是能阻止老朱犯浑。”
看到“老朱犯浑”四个字,朱元璋顿时感觉自己的血压又要飙升了。
“朱元璋即位初期想发行宝钞,但筹备过程中屡次遭遇困难,有一天夜晚梦见有人告诉他‘此事若想成功,必须取秀才心肝’。
朱元璋醒后,想到梦中人话,不由心想难道是要他杀书生取心肝吗?
然而马皇后提醒他,所谓心肝,就是秀才们所写的文章,朱元璋听了大为赞赏,立即命有关官员逞上学者的研究心得,终使宝钞得以顺利发行。”
看到这,朱元璋顿时浑身一震,心中大惊!
梦到秀才心肝一事,只有他和妹子知道,此贼是如何得知的?
心下越来越好奇写信的究竟是何人,居然知道如此辛密!
不过那一次,确实是妹子提醒了自己,才使得宝钞顺利发行。
当然,朱元璋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犯浑”的。
“可能因为如此,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才变得残暴冷酷,性格多疑猜忌,诛杀诸多开国功臣,导致洪武之后的明初巨变。”
“因为再也没有马皇后劝阻他保持冷静了。”
残酷冷爆,多疑猜忌?
诛杀开国功臣!
洪武之后明初巨变!
如果说信前头的内容只是让朱元璋血压又升又降,那么看到这里,朱元璋的心情,已经不足以用震惊来形容!。
天下虽大,可又有谁敢说他朱元璋残暴冷落、多疑猜忌的?
大明诸多开国功臣,李善长、蓝玉、徐达等等,哪一个不是和他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他朱元璋怎会干出如此冷血的事情?
一派胡言,简直一派胡言!
就算是那胡惟庸,也是贪赃枉法,无法无天,导致天怒人怨,相权威胁了皇权,他才大开杀戒的!
而洪武之后的明初巨变,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有人胆敢造反?
反了,真是他娘的反了!
可是,此人又是如何得知这些信息的。
特别是洪武之后的明初巨变,如一根尖刺,深深扎入朱元璋的眼中。
这些话,一旦传出去,恐怕会引发整个朝野的剧烈震荡!
难道此人能未卜先知?
又或者,其实写信之人在信口胡诌?
可如果是信口胡诌,那此人是如何得知自己梦中之事的?
如若此贼所言非虚,那朕的大明岂不是岌岌可危?
不行,得找到此人问个清楚明白!
无论如何,朱元璋都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找到写信之人。
该死的,那个混帐毛骧怎么还没来,锦衣卫指挥使还想不想干了?
第3章 咱妹子有救了!
“倘若明初功臣还在,建文帝恐怕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建文帝?”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被这一封信震撼到无以复加,“建文”二字,更是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
莫非朱标继位后,改年号为建文了?
太子朱标饱读诗书为人谦逊,而且礼贤下士,继自己“洪武”之后,启用“建文”为年号,不奇怪。
只是自己猜测的明初巨变,果然是有人造反了,而且朱标还输得很惨!
莫非朕的大明江山只能传到第二代?
可是,谁人会造朱标的反?
朱标生于自己南征北战之时,是一众功勋重臣看著长大的,而且深受他们喜爱,是不可能造反的。
至于他的几个儿子,老二朱?老三朱?那就更不可能了。
要知道,朱标在他弟弟们的心目中,也拥有著极高的威望。
总不可能是老四朱棣吧?
将这个荒唐的想法排除脑外,他又继续看了下去,希望能在信中找到答案。
“虽然马皇后病逝,不是朱元璋性情巨变的唯一因素,但若马皇后还活著,在很大程度上能让朱元璋保持冷静,不会那么疑神疑鬼。”
看到这里,朱元璋又气又惊,恨不得将写信之人抓到自己面前,将他的脑子扒开,看看里边到底在想些什么东西。
“譬如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更加勤勉,众多事务都是亲力亲为。
一日,朱元璋批改奏折至深夜,忽然,一曼妙宫女进入内殿,为他奉上一碗热粥,只希望能讨好他,留个好印象。
未想,疑神疑鬼的朱元璋,竟怀疑那宫女图谋不轨,当即命人将那宫女拖出去斩首。
因怀疑宫女和侍卫串通,否则那宫女根本不可能进入内殿,于是又砍了那侍卫的脑袋。
后来查实,那宫女只是希望和朱元璋多亲近一下,也好混个嫔妃什么的,于是用自己积攒的例银送给那倒霉侍卫,让侍卫通融通融。
这恐怕是华夏几千年宫廷历史里,为数不多因为拍马屁而掉了脑袋的倒霉蛋吧。
如果马皇后还在,或许也不会让朱元璋时常生出‘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念头。”
看到这里,朱元璋被气笑了,“总有刁民想害朕”?
这话,还真是“精辟”啊!
此时,信已接近尾声,然而,朱元璋读完后,神经突然一紧,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大脑嗡嗡直响!
“马皇后的病,在大明或许是不治之症,但用咱们的眼光来看,也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如若马皇后未那么早病逝,恐怕大明朝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观了吧。”
朱元璋头皮发麻,好半天,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妹子的病,在写信之人看来,只是小菜一碟?
要知道,整个太医院的太医,都对妹子的病束手无策,只能用各种名贵药材续著命。
难道此人医术高超,甚至比所有的太医还要厉害?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或许……妹子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