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29节

  难道宝钞比士兵、比战舰更厉害吗?

  他无法想像,因为人不能想像自己没见识过的事物。

  虽然朱元璋心中没有答案,但他知道,答案一定在李晗那里。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何宝钞不会被信任,其根本原因在于,宝钞没有硬通货为其兜底。

  硬通货,通俗来讲,这个世界只有两种,即黄金和白银。

  也即是说,宝钞之发行,应以国家的黄金或者白银储量为基础,发行相应宝钞。

  黄金或者白银储量越多,宝钞便能发行越多,当然还要统计大明上年度粮食、手工业品等等由人制造出来的总共产出,再预计今年大明的能产出多少,两相结合,再决定发行宝钞的货币量。

  这种和黄金或者白银锚定的货币制度,称之为金本位或者是银本位。

  当然,考虑到大明黄金储量并不多,因此,用白银作为宝钞的锚定物,是符合大明国情的。

  老朱也许你会问,如今大明也缺银子啊,怎么锚定呢?

  嘿嘿,咱老李自有办法,不过咱先卖个关子,待会儿再告诉你。”

  老李你又来!!

  朱元璋差点没一口老血吐出来,淡定,淡定,老李这厮就这臭德行,咱早就应该习惯了。

  “当前当务之急是解决宝钞贬值的问题,这个最简单,老朱你想想,目前大明市面上流通的宝钞,为何越来越多了?”

  朱元璋抚著胡须想了半天,好像宝钞也没滥发呀,为何会越来越多呢?

  “宝钞是纸张做的,容易折损吧,因此,大明朝廷每年都会印发新的宝钞发行。

  但是呢,旧的宝钞,朝廷并没有收回啊,旧的还在,新的又来了,宝钞可不就越来越多了么?”

  朱元璋猛地一拍巴掌,好家伙,是这么回事啊!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没有老李提醒,自己恐怕一辈子都还蒙在鼓里呢!

  得赶紧让户部创建折损宝钞的回收机制了!

  但是,老李说的银本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老李总不会给咱弄座银山来吧?

  咱老朱还真是好奇得紧啊!

  “好了,解决了宝钞,终于轮到咱们的正题,海洋贸易!

  如今大明之时代,欧罗巴尚未开始大航海,因此,从此刻开始,大明已经抢占了绝对先机!

  而且在当今时代,无论是军力、经济、政治、技术和文化,大明都是响当当的天下第一,海洋贸易的头把交椅,大明不坐,谁有资格坐?”

  嗯!

  朱元璋重重一点头,老李人好,说话又好听,不像那帮酸儒,整天个之乎者也,烦死了。

  “大明东南两面临海,向东,有高丽和日本,向南,则是暹罗、真腊、柔佛、吕宋、等国,且那里还有大明的直接属地,交趾和安南。

  高丽穷山恶水之地,但位置极其重要,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让我们将目光放向南边,交趾、安娜、暹罗、真腊、柔佛、吕宋等地,气候湿热,盛产甘蔗和橡胶。

  甘蔗有什么作用,不用我说了吧,且此诸国,几乎都和大明有朝贡关系,因此,老朱你的想法是对的,海洋贸易的第一站,便以朝贡番邦为据点,打开大明海洋贸易的第一个门户!”

  朱元璋一拍巴掌,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

  老李,咱们英雄所见略同啊!

  午夜的这一章,来啦!有哪位书友知道,角色卡如何制作么,大蒜在这里先谢谢了

第40章 贸易 货币和银矿

  暹罗、吕宋等地盛产甘蔗?

  大明倒是有制糖的技术,而且还不差,因为礼部有官员记录过,从阿丹国即大食或是波斯来的使者,通常都对大明的霜糖赞不绝口。

  而且他们还坦言,从大明购入的霜糖,很大一部分都卖往了更西边的国度,很有可能便是老李所言的欧罗巴。

  如果大明能顺利将其拿下控制住,那岂不是世界的白糖贸易,从此将掌握在大明手中?

  朱元璋越想越激动,最起码而言,大明也能过上军队粮食不足,用白糖作为补充的富裕日子了吧。

  不过,那橡胶又是何物?

  想来应该很重要吧,不然老李也不会单独提出来。

  “大明物产丰富、技术先进,而暹罗、吕宋等诸国,除了种水果甘蔗橡胶等物,其余物产皆不能与大明相提并论。

  诸国,只能向大明提供原材料。

  而大明能为他们提供一切!

  因此在和诸国的贸易中,大明便是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那么,最开始的贸易,该从何开始呢?

  现时间大明对外卖出的主要货物,瓷器、生丝、绸缎、茶叶、布匹均被士族掌控,想要绕开士族,只能另辟蹊径!

  想必老朱你已经想到了,那便是白糖!”

  朱元璋瞬间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心中涌起极为深刻的认同感。

  这种英雄所见略同、大道不谋而合的默契感,令他十足的感动。

  “大明从诸国购入甘蔗,制成白糖后,再予以售出,那么在这过程中,剪刀差便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

  暹罗、吕宋等诸国,甘蔗量大管饱,极为廉价,但白糖呢,别说他们了,在大明,恐怕也不是谁都吃得起的吧?

  如此一来,大明便能短时间在海洋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

  这些利益再投入生产,扩大规模,改进技艺,雪球越滚越大,强则恒强!”

  朱元璋兴奋得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李晗的一番话,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头上去了。

  “当然,我以前就提到过,海洋贸易,不仅仅是贸易,其背后的行为逻辑,便是海权。

  海权从控制航道开始,在通往西洋的航道上,有,且只有一条航道,能够西连大食、波斯和天竺,东连吕宋、柔佛、暹罗乃至大明,这条航道,便是马六甲海峡!

  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所有东西方海洋贸易,都掌握在大明手中。

  因此,大明海洋贸易的第一站,便是柔佛东南一隅的淡马锡!”

  淡马锡?

  朱元璋此时恨不得手中有张地图,这样他便能一边看信,一边在地图上指点江山了。

  “通俗点而言,海权的掌控,是军事搭台,贸易唱戏,随即文化也要跟进,用大明的儒家学说,感化那群番外蛮夷。

  用老朱你的话怎么说来著,教化四夷,钦仰大明之天威,沐浴皇恩之浩荡!

  到那一刻,恐怕朝野那些为士族说话的酸儒们,也不得不开始拥护老朱你的海洋政策了。

  这便叫,只要强大了,自有大儒为你辩经。”

  “哈哈哈哈!老李啊老李,还真有你的,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精辟!精辟啊!你简直损到没边了老李!”

  一想到那些陈腐不堪的卫道士们,那些为士族利益拼命攻击朝政的大儒们,不得不支持自己的滑稽场面。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的放声大笑起来,

  “总而言之,大明,不是让人喜欢的,而是令人敬畏的!

  朝贡体系只能收获番邦的几句好话,而贸易和文化,则能让番邦彻底臣服大明!

  贸易控制经济,文化控制思想,在做到这两点后,那么接下来,真正的狠角色要来了!”

  真正的狠角色?

  朱元璋不由瞪大了眼睛,难道还有高手?

  “和海外诸国的首次贸易,用什么作为货币老朱你考虑过吗?

  这里我不卖关子,直接告诉你答案,便是金银。

  不过,当大明用货品主导了番邦异国的贸易后,便不能再用金银了。”

  不用金银,那用什么?朱元璋很是疑惑。

  “大明可以和各番邦国签订协议,约定贸易只能用宝钞,让宝钞成为国际货币,即各国做贸易共同使用的货币。

  从此往后,番邦异国便只能用宝钞才能和进行大明贸易了,或者他们相互间贸易,也只能用宝钞。

  如何获得宝钞呢,一是用本国货物来换,二是用金银来换,这样,大明只需要印宝钞,就能白白获得诸国的货物和金银。

  怎么样,是不是很心动?”

  朱元璋的脑子轰的一声炸开了,这方法,简直是不世出的天才之举!

  怪不得老李说,宝钞比战舰好用,果然如此啊!

  “当然还有更狠的,叫货币潮汐,能先将藩国养肥,再收割,再养肥,再收割,反复收割。

  只是这个方法太有违天和,是把双刃剑,于大明而言也有重大隐患,一不小心会让大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我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对对对,老李你说得对,咱大明礼仪之邦天朝上国,不用那种有违天和的法子。

  “当然,这些番邦,只能提供原材料,也没多少金银。

  那么这一切的开始,便是让宝钞流通起来。

  要流通,让所有人信任宝钞,则先要实现宝钞和白银的锚定。

  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银子,如何解决?

  老朱你已经饥渴难耐了吧?

  在大明的东边,有个国家,古称倭国,现在则称日本。

  在日本,有三座超级银矿,总储银量大约为一百九十万石左右,日本人自己还不知道,老朱,你有兴趣将这些银子收入囊中吗?”

  一百九十万?石?

  朱元璋此时大脑是嗡嗡的,冷静冷静,淡定淡定,咱是大明开国皇帝,咱是要打开大明之海权时代的人!

  不要这么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可一百九十万石,到底是多少啊?

  一石是四钧,一钧是三十斤,三十斤是四百八十两。

  那一百九十万石,又是多少两?

  此时朱元璋啥也顾不上了,找来纸和笔,一通算了起来。

  只可恨此时内殿没有帐房先生,还得咱老朱自己亲自来算!

  翰林院、国子监那帮精通算术的家伙呢,真想全都薅过来给朕算算啊!

  可恨啊,当初私塾的先生,咋不在教算经的时候多花点工夫呢?

  尽让咱老朱背之乎者也了!

  有个屁用啊!

  活该你一辈子教书也考不上个秀才啊!

首节上一节29/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