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朱你的税种来源,恐怕非常单一吧?”
朱元璋怔住了,李晗这一句话,如一道晴天霹雳,正中他的脑门心!
自大明开国以来,士族阶层是不用交税的,大明税收,九成来自农业税!
这也意味著,大量货币向地主士族集中,因为不用交税,而农民的钱却是越来越少,因为他们承担了大量的税赋!
开国之初,自己为了笼络江南士族的人心,便免去其税赋。
同时为了让天下读书人都归顺大明,也规定,凡中秀才者,都免其税赋和徭役!
那么,所有的重担,自然由农民来承担了!
当初制定此政策时,虽感觉不妥,但当时也是便宜行事,如今十五年过去,也没出啥大问题,便一直没有更改。
经李晗这么一提醒,他才意识到,问题如此严重!
“因此,如何征税是个大学问,不过不是这次通信的重点,咱们下次再聊。”
朱元璋顿时被气笑了,老李你咋总是这样,关键时刻给咱老朱来个下回分解?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让他顿时来了精神。
“现在你已经明白了什么是贸易和货币了,那么,接下来,咱们该好好聊聊,海外贸易和海权了。
为什么,海外贸易比掠夺更能快速有效而且长期积累财富!”
第27章 剪刀差
对啊,明明可以靠抢的,为何还要做买卖呢?
在朱元璋的思维中,掠夺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唯一的风险,就是会死人。
但出海本来就有死人的风险呀,无论是捕鱼,还是当海盗,否则海边的渔民也不会拜妈祖了。
思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干脆拉倒,直接看信吧!
“前边咱们花了一大段,讲解了贸易和货币,接下来,老朱你做好准备了,看看贸易这个神奇的东西,是如何飓风般收割全世界财富的吧!
还是继续举例子。
在英国的海洋贸易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货物,叫做白糖。
白糖,又称为砂糖或是霜糖,其制造的原材料是甘蔗。
因其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糖分含量高,能够制作各种甜点,并且极其珍贵,风靡整个欧罗巴贵族圈,经久不衰!
而且,白糖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点心,更重要的是,白糖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由于白糖的热量高等特性,在战时缺少粮食的情况下,白糖可以作为粮食的补充,为士兵提供足够的体力。
同时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白糖亦可用来治疗伤口。
除此之外,白糖还可以防治腹泻、脱水。”
白糖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他依稀记得,史料记载,唐太宗时,使臣王玄策从天竺带回砂糖制作技艺。
而后又改进砂糖制作技术,用滴漏法制作砂糖,进一步祛除砂糖杂质,让其变得晶莹剔透,成为如今的白糖,又因其洁白如霜,因此也叫霜糖。
霜糖,那可是妥妥的稀罕物,比起那饴糖,不知贵重多少倍了!
在小时候时,哪怕是地主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霜糖,至于他老朱,更是见都没见过。
哪怕是现在做了皇帝,也舍不得吃霜糖,顶多就是朱允那帮孙子嘴馋了,闹著要吃甜烙,自己也就跟著吃点。
但将白糖作为战略物资,作为粮食的补充,朱元璋完全不敢想像。
如今大明朝,不说是盛世吧,但至少也是国泰民安,但对于老百姓而言,大米饭和大白面,也不是天天有得吃的。
用白糖作为粮食的补充,在战场上给士兵补充体力,不吃粮食吃白糖?
甚至是疗伤?
这就好像是,铁不够用了,那就用黄金补上吧。
天爷啊,这英国到底强大到何种地步?
那莫不是遍地都是黄金的国度?
朱元璋被震撼到无以复加,简直无法想像!
紧接著,他神情变得坚毅起来,双目散射精光。
他英国可以,咱大明一样能做到!
寇可往,吾亦可往!
“白糖在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英国自然不会放过。
但英国的气候,并不适合产甘蔗,也就没有制造白糖的原材料,怎么办?
这时候,殖民地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自然有适合种甘蔗的地方,于是,英国强迫当地土著种植甘蔗,用以制造白糖。
白糖生产出来后,再运往欧罗巴卖出,从中攫取大量利润。
因为大部分甘蔗产地被英国控制,因此白糖贸易,差不多也掌握在英国手中。”
原来如此,朱元璋仔细想了想,白糖在欧罗巴属于稀缺之物,物以稀为贵,这白糖贸易确实能为英国带来巨大利益。
“不过,这还只是海外贸易的初级阶段,更高级的还在后头。”
还有高手?
朱元璋一愣,预感自己又要大开眼界了。
“不光欧罗巴需要白糖,殖民地也需要白糖。
于是大量白糖又涌入殖民地,由于英国的制糖工艺更发达,产量更大,因此价格也更便宜,于是,英国的白糖又击垮了当地的制糖业,成为白糖的主要甚至是唯一供应商。
也就是说,英国人收购当地的甘蔗,用甘蔗制成白糖,再卖给当地人,从而用甘蔗和白糖,将其牢牢捆绑。
久而久之,殖民地的土著遗失掉了种植其他作物的能力,而只会种甘蔗,于是,便沦为英国的甘蔗原材料提供地,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甘蔗。”
那英国人简直不当人子!
那殖民地的土著想要吃粮,必定只能依靠英国人了,这样,殖民地的命脉便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
朱元璋忍不住破口大骂,他农民出身,明白粮食对于一国而言意味著什么!
不过,这也让他想到了另外一层,是不是能用贸易控制大漠?
“同理,英国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收购各种原材料,比如棉花,用棉花制成布料,满足国内需求后,再卖回棉花产地甚至是世界各地!
这里有个重要的概念,名为剪刀差!”
剪刀差?是什么东西?
这新名词看得朱元璋是一愣一愣的。
“剪刀差,解释了英国海外贸易中利润的来源,也揭示了英国人为何能用贸易控制大多数国家地区的经济命脉!
比如,英国从天竺购入的棉花是一两银子五十斤,这五十斤棉花,可以制成大约三十丈的布匹,而这三十丈布匹,英国卖到天竺的价格,大约是五两银子左右。”
朱元璋心中换算了一下,在大明棉花和布匹的价格也大差不差,这也体现不了英国人为何会从中攫取大量利益呀?
“要注意了,在天竺,一个手工作坊生产三十丈布匹的成本大约在三到四两左右,而且耗费时间需要五天乃至七天。
而在英国,三十丈布料,加上棉花和人工成本,还不到二两,而且时间不到一个时辰!”
老天!
朱元璋呆住了,张开嘴巴,下巴差点掉地上!
三十丈布匹,不过二两成本,时间不过一个时辰?
开玩笑的吧!
“这是因为,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将织造由传统手工作坊,转化为工厂里的机械大生产,机械化大生产的特质就在于,生产量越大,成本就越低!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大明织造最发达的地区应该是江南吧,整个江南一月的布匹产量,可能不如英国一个工厂一个天的产量!”
整个江南地区一月不如人家一个工厂一个天?
这就是工业革命的力量吗?
机械化大生产,应该是工业革命产生了机械,而机械这玩意,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
朱元璋不禁心生向往之,如果江南的织造全是机械工厂呢?
“也因此,英国的布匹,在价格和天竺差不多的同时,获取的利润,远远超过天竺,自然而然,天竺的织造,便在英国工业布匹的打压下,灰飞烟灭。
而天竺,也沦为英国的棉花提供地和布匹倾销地之一。
这,便是剪刀差的威力!
那么,剪刀差的含义便是,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
这部分差额,便是英国收割全世界的秘密之一!
而英国海外贸易的本质,就是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好家伙,朱元璋直呼好家伙!
原来这才是海外贸易的真相吗?
贸易,果然比掠夺更狠啊!
新书期PK,拜托各位老爷票票砸死俺,投资诱惑俺,追读追死俺!
第28章 海权或陆权?咱中华全都要!
“了解了海外贸易后,海权,便很好理解了。
海权,便是围绕著海外贸易而产生的,便是一国利用其军事和非军事力量,维护其海外贸易及海洋利益的权力。
细化下,海权主要包括:控制贸易航道、保护贸易船只、控制殖民地、击败挑战对手。
比如说,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便控制了欧罗巴、大食、天竺等等国家往来暹罗、交趾乃至大明的贸易路线!
看到这里,老朱你是不是有种冲动,马上进行工业革命,让大明成为海权强国?”
朱元璋不自觉点点头,然后反应过来,好啊老李,咱老朱的心思还真是瞒不过你啊!
“先别急,在讨论大明是否要成为海权国家时,咱们还得提前了解一个概念,陆权!”
陆权,是和海权相对的概念吗?
朱元璋想了想,陆权应该是占领要地,控制要道,从而实现地区控制的权力吧?
就跟逐鹿中原差不多的样子。
“陆权的概念,和海权差不太多,但表现形式和海权还是有很明显区别的。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陆权是先集中后分散,而海权,则是先分散后集中。”
先集中后分散,先分散后集中?
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