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令咱大开眼界的是,你所说的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这一套理论,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律,这两样东西,共同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分配。
咱认为这非常有道理,宏观调控这一只手,实质上朝廷一直在用,而市场规律这一只无形的手,却是有些难以琢磨了。
因此在此基础上,咱有个新的想法,得和老李你说道说道。
你看啊,贸易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而市场需求,受市场规律所影响,既然是规律,那也应该能够预测吧。
你看能不能这样,是否有一种方法,能够预测出市场规律,然后预计来年的市场需求,这样,便能按照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给各工厂下达生产任务,这样,便能有效给各工厂调配生产资源。
这样,既能合理调配资源,安排生产,更能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你说不是吗?
还有一点啊,按照你所说的,协调各地均衡发展这一理论,同样的,根据各州府的优势产业,规定各州府只能生产哪些产品,哪些州府给其他州府提供什么生产资源。
就像你在信中所言,绍兴生丝是优势产业,常州织造更为厉害,那么绍兴专门给常州提供生丝,而常州只需要负责生产丝绸便可以了。
这样一来的话,是不是既能快速形成互补的产业链,又能避免出现过渡虹吸的现象出现了呢?
老李你觉得,咱所设想的这些东西,是不是挺有道理的,咱等著你的答复。
定远级铁甲战列舰已经在试制当中了,龙骨已经开始铺设,船体也开始建造了,应该过不了多久便能下水试航了吧。
咱等著大明战舰建造成功后,大明海军便能正式成军了,届时便先剿灭陈祖义海盗团伙,再为大明开辟新的航道商路。
对了,《大明志书》咱已命人给你重新制了一套,等印好成书后,咱就随著信件一起给你送过去。
还有江南各州府之间的优势产业分布的统计,这算是老李你对咱的考核吧,也一起随信件附过去了。
期待你的回信。”
信写完后,朱元璋还有些得意,计划生产这一套理论,虽然只是构思,理论还很粗糙,但绝对是自己思考得来的成果啊!
算得上是自己这些时日来,被老李薰陶的效果吧。
待全新的《大明志书》印刷好后,没过多久,杨思义也交来了厚厚的一迭关于江南地区的产业报告。
在命人抄写了一份作为日后产业布局的参考后,朱元璋将这些东西拿到了佛堂,正要给李晗送过去时,一拍脑袋,差点把另一件事儿给忘了。
连忙拿出手机,然后再将信件和书籍资料放在了佛案上,随著蓝光闪过,他也用手机拍摄了下来,然后再用优盘将视频拷贝了出来,再将优盘给李晗送了过去。
第341章 神秘佛堂
“喂,喂,是李老板吗,你铺子还开不开了,怎么三天两头关门的?”
“啊呀,是在进货啊,那是我冒昧了,李老板您什么事都自己干,亲力亲为,真是年少有为啊!
我有啥事儿,嘿嘿,前些日子不是在您店里买的那个黄花梨的手串么,不是退货,您千万别误会!
我有一朋友啊,专门找了位大师来鉴定了一下,发现不得了啊,正宗的海南黄花梨,稀缺得很呢!
不不,不是不相信李老板,哎呀,完全就是我那朋友多事儿,背著我偷偷找的,我个人呢,是绝对相信李老板的!”
“是这样子的,我朋友吧,也想买一些,他有实力,上市公司的老总呢,我想著上次在您店里看的那些小叶紫檀木艺品,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
“行行,那我下午再来店里,再见李老板,到时候不见不散。”
李晗挂了电话,这才想了起来打电话的人是谁,上个月在自己店里买手串的一个客户,财大气粗的,两万一串的黄花梨,一口气就买了五串。
临走时还要了李晗的电话,说是以后有需要了,就和他联系。
这不,买卖又上门来了啊!
这样豪爽的上门客,可不能怠慢了,李晗琢磨著,虽然现在心急弄清父母秘密一事,不过买卖还是得继续做不是?
没有买卖,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那大明工业化哪来的资金,如何能让中华民资永立于世界巅峰?
所以说,买卖那才是第一位的啊!
不过此时,李晗并没有在进货,他也不需要进货,缺货了找老朱去要不就行了?
而且仓库里的木艺品充足的很呢,卖了一年多了,就卖了一百来件,也就赚了个几亿而已。
刚才客户打电话时,他正在找老爹以前的大学同学了解父母的过去,老爹的同学倒是热情的接待了他,不过得到的信息却是很有限。
或许唯一有用的,便是因为老爹喜欢研究明史,而他老妈也喜欢研究明史,两人便是这样走到一起的。
在外跑了几天,联系了老爹的好几个同学,不过都是一无所获,李晗决定还是先回家去,别爹妈的事情没打听好,还把买卖给耽误了。
就在他准备回去时,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拿出来一看,原来是李默默来电话了。
“喂,李晗,你咋关门了,人跑哪儿去了?”
听著手机那头李默默有些焦急的声音,李晗砸吧了一下牙花子,李默默这句话吧,倒是没啥太大的毛病,只不过那语气,咋听著跟妻子查岗似的呢?
“我在外头有点事儿呢,咋了大姐头?”
“不好好看店,咋尽往外边瞎跑,不会是和谁幽会去了吧?”
听著李默默那有些戏谑的腔调,李晗也是哭笑不得,还未等开口,就听李默默说道:
“我还有点急事,既然你不在店里,我就电话里和你说吧,咱们的电影已经成功拿下龙标啦,而且也和企鹅视频还有斗音几家平台谈妥啦,一共卖了五千万,还有各平台的5%的提成!”
咱们的电影?
李晗一愣,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是朱福宁拍的电影,这些日子,光想著爹妈的事情,把这事儿倒是忘了一干净。
不过李晗也是佩服李默默,不光卖了五千万,还能拿到提成,更可怕的是,她小妞居然能同时说服几个平台一起买下电影,要知道,国内几个视频平台,对于独占那可是有著钢铁般的执著的。
也不知道李默默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虽然以现在的目光看,要想拍出这质量这场面的电影,起码投资得好几亿吧,而且里边的主要演员,档次最低的都是二品大员,放现在的话那也是省一级的首长啊。
就更不提徐达、朱棣这些勋贵皇亲了。
所以说,卖五千万那绝对是亏了!
不过嘛,要从朱福宁的角度而言,除了时间外,拍摄成本无限趋向于零,从这个角度而言,五千万属于纯利润!
“钱我就按七二一这么分了啊,给你的分红,我就直接汇到以前那张银行卡了哈。
行了,不和你说了,我还得问问死胖子他的银行帐号是多少,挂了哈,到时候你得请我吃顿好的!”
说完,没等李晗说话,李默默便挂了电话。
李晗看著手机有些发愣,这姑娘,干起正事来风风火火的,还真是天生的女强人啊!
回到店里,李晗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仓库,然后打开了邮箱,好家伙,里边满满登登的塞得全是书!
看来是老朱帮自己把《大明志书》给送过来了,老朱办事就是靠谱啊!
将书小心翼翼的一本一本从邮箱里抽了出来,这放在二十一世纪,可都是珍贵的孤本,价值和现存的《永乐大典》有得一比了!
将《大明志书》全部拿出来后,他这才发现,在邮箱底还有一封信和一个优盘。
看来老朱是将寄信的过程给自己拍下来了,这样一来的话,自己便能弄清楚,老朱在明朝那边,是用什么东西给自己寄信的了,或许,能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邮箱的秘密。
此时,他突然又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邮箱和大明那边传送的机制。
一开始,自己以为这邮箱里边只要有东西,便会自动传送到大明那边去,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自己推翻了。
因为有时候自己忘记去看邮箱,而里边早已有了老朱送过来的东西,并不会又自动传回到大明去。
现在看来的话,应该是当自己主动在邮箱内放入东西后,传送机制才会启动,同理而言,老朱那边应该也是一样,只有在他主动将东西放到什么地方后,才会主动传送到二十一世纪这边来。
这样一来的话,了解老朱那边是用什么东西传送的,便显得很重要了。
将《大明志书》先一本一本的码好,然后李晗拿起信封和优盘来到卧房,将优盘插入电脑,然后打开了视频。
画面打开后,李晗不由全神贯注起来,眼睛瞪得老大,死死的盯著视频。
看画面中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寺庙,不过却比一般的寺庙要小很多,或许是……佛堂?
李晗打了个响指,没错,老朱当个和尚,一直还保留有念佛的习惯,不然在原本的历史上,也不会在马皇后去世后,而给各位皇子找来高僧诵经为马皇后祈福了。
看来画面里的佛堂,应该是老朱专门在皇宫里用来念经的佛堂了。
只不过,老朱为何会把佛堂拍给自己看呢?
只见在佛像前,摆著一张佛案,随即,他便看到朱元璋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给摆放到了佛案上。
李晗仔细一看,不由心情激动起来,那不就是自己向老朱要的《大明志书》么?
第342章 对于计划经济的思考
难道,这个佛堂便是大明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传输点?
一想到这里,李晗不由屏住了呼吸,神情也越来越紧张。
紧接著,他看到朱元璋在摆放好了书籍和信件后,佛案上,毫无征兆般冒起一团神秘的蓝光,将书籍等物件团团包裹住。
很快,待蓝光消散后,佛案上所有的东西也都完全消失不见了。
这……李晗完全看傻了眼,这和邮箱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
不过,看来大明和二十一世纪的传输点仅仅是那个神秘的佛案,而不是整个佛堂,否则的话,恐怕朱元璋也会被一起传送过来吧。
也即是说,在老朱的佛案和自己的邮箱之间,有一条时空隧道,或许是,佛案和邮箱是用同一种材料做的?
也不对啊,那佛案明显是用木头做的,而自己的邮箱,如果不去检测的话,光从外表来看,就是普通的钢铁罢了。
或许找到佛案,便能寻出一些端倪出来,只是那个佛案,如今又在何方呢?
想当初朱棣迁都北平后,应天府作为陪都,皇宫里的东西基本上没怎么变过。
而到现在的话,历经六百年的风雨飘摇,南京明故宫遗址上,除了还剩下几个皇宫的架子和地基外,早就啥都不剩了,和北京故宫完全没有可比性。
那佛堂,也早就消散于历史的尘烟中了吧,至于佛案,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在哪儿了!
看来线索又断了,于是李晗又想到了那一大堆《大明志书》,足足十好几本呢,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
而且看这东西不比看网络小说,得认真仔细看,寻找其中的线索,得,还是先看老朱的回信吧。
拆开信封,将信件拿了出来,然后仔细阅读起来。
信件有两封,一封是朱元璋写的回信,而另一封则是他写的关于江南地区各州府的产业报告。
李晗不由笑了出来,这个老朱啊,还真的一本正经的写了调查报告呢,是个好学生,应该鼓励一下!
先打开信件看了起来,刚开始看时,李晗不由连连点头,看来朱元璋对于经济发展的领悟,还是超过自己预期的。
不过看著看著,他却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了,好家伙,李晗直呼好家伙!
俗话说领先世界半步是天才,领先世界一步是疯子,老朱啊,你这是领先世界六百年啊!
老朱你这是市场经济都还没整明白呢,给直接跳到计划经济了,真是一步到胃啊!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真是个天才,居然能从自己所讲解的宏观调控,联想到用计划的形式来规划生产调配资源!
而且其中的某些想法,其实还挺先进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和慈父同志在你面前,都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声祖师爷!
倒不是说计划经济不好,当初百废待兴之时,想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特别是重工业的兴建,承接毛子的156个工业大项目,是需要计划经济以及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才能完成的。
而且也为如今全球第一的工业规模打下了牢固的底子。
别的不说,光是火电厂和水利设施的兴建,便基本解决了工业生产的用电用水的需求,不然改开后,哪有实力承接下那么多的生产外包。
光是工业用电用水就得卡死一大堆厂子。
再看看现在的VC,没有北方供电,VC的工厂得停工大半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