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190节

  胡明远一边打趣著李晗,一边倒水,然后将水杯递了过去。

  李晗双手接过茶水,心中也有些感慨,这胡老师看人还真是准。

  他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还真有件事儿得向您打听打听,胡老师,您应该是在北大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咱们学校教书的吧?”

  胡明远点头道:“没错,那会儿应该是92年左右,对,我是92年进校的。”

  李晗琢磨著,按照自家姑姑的说法,爸妈是93年入学的,那会儿还没这么多大学生,如此一来的话,胡明远应该教过他们俩。

  “那您对李建设这个名字有印象吗?学明史专业的,还有一个叫林瑜锦,学考古的。”

  “李建设,林瑜锦?”

  胡明远半皱著眉头回忆起来,接著开口问道:“考古专业的话,我只教过他们的公共课,林瑜锦这个名字还真没什么印象,不过李建设的话,他是哪届的学生?”

  “93年入学,97届毕业的。”

  “97届毕业的话,小李你等等。”

  胡明远似想起了什么,进到书房翻找了起来,一会儿后,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

  “这些都是我教的学生的毕业照,97届毕业的话,我找找看,诶,这里,小李你看看,李建设在照片里没有?”

  李晗接过一迭照片,这应该是不同班级的毕业照,仔细朝找了起来,每张照片里人不多,也就二十来个人左右,数量稀少,看来那会儿大学生还真是天之骄子啊。

  一张一张找了过去,好一会儿后,李晗终于在照片里找到了自家老爹的人像。

  那会儿的老爹,也就二十出头,头发还很浓密,朝气蓬勃,哪像现在的自己,老气横秋的。

  “胡老师,就是他,您对他还有印象吗?”

  胡明远接过照片一看,然后恍然大悟道:“他呀,李建设,我想起来了,这小子我简直太有印象了!”

  李晗闻言大喜,看来终于找到一点关于老爹的线索了,忙问道:“胡老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令您印象如此深刻?”

  “他是我教的学生里,胆子最大的一个,刚进学校就谈起了对象,哦,对了,对象就是考古专业的,叫林瑜锦!

  虽然大学里不禁止谈恋爱,不过那会儿的大学生,哪个不是想著认真读书,将来分配个好单位,就只有这小子,满脑子想著搞对象,最后毕业了没去分配的单位,倒是搞起了个体户!

  可惜了这小子那聪明的脑瓜子了。”

  看著胡明远喋喋不休的说著,李晗却是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家老爹还有如此光辉事迹呢。

  九十年代初还是男女大防的年代,宾馆开房都得介绍信,那会儿严打时抓个流氓都得判死刑,老爹也不怕公安叔叔把他当成流氓给抓了。

  “要说这小子有什么特别的话,他好像对明史特别感兴趣,而且问的问题非常古怪,是关于明代的地理方面的内容,这个研究方向非常小众啊,因此我印象才这么深刻。”

  明代地理方面的东西?

  李晗都懵了,这都哪跟哪呀,此时他的脑袋很乱,找出的一些线索也完全串不起来,毫无逻辑可言。

  真想把老爹老妈给一把揪出来,问问他们到底在干些什么,搞得那么神神秘秘的。

  接著胡明远又帮他问了问考古专业的老师关于林瑜锦的事情,不过却没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没办法,只能再去图书馆找找线索了,看能不能找到当初爸妈研究的到底是本什么书。

  正好胡明远有个学生毕业后留在了校图书馆工作,算得上是李晗的学弟,帮忙联系后,李晗便起身告辞了。

  临走时,将黄花梨手串送给了胡明远,胡明远虽然一本正经的呵斥了几句,说是东西太贵重,不合适,不过还是收了下来。

  不过看著胡明远那爱不释手的样子,李晗觉得也值了,只要老师喜欢就好。

  来到图书馆,小学弟热情的接待了他,图书馆借出的书籍,都采用实名制,而且只有拥有图书卡的人才有借书的资格。

  这样只要查到李建设或是林瑜锦的名字,便知道老爸老妈到底借了什么书了。

  不过小学弟在电脑系统里却是找不到二人的名字,李晗有些奇怪,校图书馆早就采用电脑管理了,咋会找不到名字呢?

第322章 这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这一下子,李晗真是给难住了,他飞速思考起来,难道书是老爸老妈偷的?

  这应该不可能吧。

  他仔细思索著,突然间,一个念头涌上了心头,莫非那本书是在电脑系统创建之前借的?

  将这个想法和小学弟一说,小学弟一拍巴掌告诉李晗道,以前的借书登记都是直接用笔写在登记册上的,在电脑系统创建后,登记册的信息也被录入系统了,不过和现在的电脑管理系统并不联网,而是独立的管理系统。

  和小学弟来到图书馆的文件室,然后打开了存储老文件的电脑,搜索起来。

  李建设的名字没有搜到,却是搜到了老妈林瑜锦的名字,所借的书籍也一目了然。

  老妈借的书名叫做《寰宇通衢补遗》,李晗正想让小学弟拿出来看看,却听到小学弟一声惊呼。

  “这本书借出去快三十年了,一直都还未归还!”

  还没还?

  李晗也是大吃一惊,这书是九十年代就被老妈借走了?也就是说,老妈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借了?

  而且还一直没有归还,难道这本书上有什么重大的秘密?让老爸老妈直接把书给昧了下来!

  李晗心中也越来越好奇,连忙问小学弟道:“能不能帮个忙,帮我将这本书拿出来看看?”

  小学弟却是苦著个脸道:“学长,没法给您看啊,这本书是孤本,仅此一本,被林瑜锦借走了还没还呢!”

  孤本?

  这下子李晗彻底傻了眼,心中也越来越确定,《寰宇通衢补遗》其中肯定隐藏了什么重大的秘密。

  看来线索在学校这儿就断了,李晗和小学弟道谢后,便出了学校,开著车回到李默默家的铺子,还了车后,然后才回到家中。

  关门,不让任何人打扰自己,拿出笔记本,然后在上边写下了《寰宇通衢补遗》几个字。

  这本书不知道是谁写的,自己从未听过,也从未注意过爸妈在研究这本书,不过《寰宇通衢》他倒是知道是什么。

  《寰宇通衢》,也叫《寰宇通志》,乃洪武二十七年时,太祖皇帝朱元璋认为大明地大物博,不可以没有书籍以记载大明之地理道路,以及各方民俗习惯等事务,于是命翰林儒臣以天下道里之数,类编为书,名曰《寰宇通衢》。

  这下子倒是和老爹的特殊爱好对上了,胡明远说,老爹上大学时,就对明代的地理特别感兴趣。

  可这又和老爹老妈的秘密有什么关系呢?和自家那个神秘的邮箱又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此时的李晗更是一头雾水,简直剪不断理还乱,毫无头绪。

  或许,只有找到《寰宇通衢》看一看,才能找到答案。

  不过如今流传的《寰宇通衢》是不完全版,而且还遗失了很大一部分,不然也不会有《寰宇通衢补遗》这本书的出现。

  也就是说,老爸老妈的秘密,就隐藏在“补遗”的这一部分之中!

  也不知道这“补遗”,是补的哪一部分的遗。

  《寰宇通衢》在洪武年间成书后,经过大明几代皇帝的努力,直到代宗朱祁钰时才予以完善,这才完全成书,而大明二代战神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便将此书列为禁书,禁止在民间流传。

  甚至还销毁了无数流传出来的版本,这也导致了《寰宇通衢》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战火,遗失了不少重要内容,现在国内所存的《寰宇通衢》,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朱祁镇这孙子,只是因为此书和朱祁钰占了点关系,便如此枉为,真是气煞我也!

  李晗在心中恶狠狠的想著。

  大明二代战神,叫门皇帝朱祁镇,老子和你不共戴天!

  要是能见到你,咱老李非得代表你曾祖父狠狠的抽你一顿!

  要不,找老朱要来看看?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李晗便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这是犯糊涂了啊,《寰宇通衢》初次成书是在洪武二十七年,自己能联系上的大明才洪武十六年,中间差了十一个年头呢!

  事到如今,只有两个办法了,一是找到老爸老妈,问个清楚明白,二是再等十一年,待老朱命人写出《寰宇通衢》后,再问他要过来看看。

  虽然觉得有些荒谬,不过李晗却是觉得等上十一年的可行性比找到那对不靠谱的爹妈还更高一些。

  难道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要是邮箱能顺著自己的心意,随便改变连接对象时空的时间线就好了。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突然间,李晗一拍脑门,这不是个科学问题,这其实是个历史问题!

  《寰宇通衢》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大明志》的基础上所编纂的!

  自己咋就把这一茬给忘记了?看来毕业后荒废了学业,实属不该啊!

  《大明志》成书于洪武三年,同样是朱元璋为了了解大明详细情况,而命俊民、黄篪、刘俨、丁凤、郑思先、郑权六位学识深厚的大儒所编撰。

  其内容详细记载了明朝初期的行政区划、地理形势、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交通道路、物产资源、风俗民情等信息。

  而《寰宇通衢》便是在《大明志》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记载了大明地理状况,并编辑成册。

  其所记载的内容,应该也和《大明志》差不多,也不知道父母耗费了近二十年所研究的秘密,在《大明志》中是否有记载。

  只是同样由于由于战乱、自然灾害、保存不善等原因,导致《大明志》的完整版本早已失传。

  但是这对于李晗而言,完全不是问题,直接问老朱要便是了。

  《寰宇通衢》还要等十一年,但《大明志》现在老朱的那个时间段已经有了啊!

  得赶紧给老朱去信,要一套大明志回来。

  走到了仓库,来到了邮箱前。

  和往常一样打开一看,只见里边已经有信件了,不用问,肯定是老朱来信了。

  先将信件收了起来,然后他仔细打量著邮箱,从外观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铁盒子,看起来异常扎实,用料很足,实在看不出有啥特别的。

  现在瞎琢磨也没用,还是先看信吧。

  将邮箱门关好,回到卧室,将信件打开,仔细读了起来。

第323章 关于火炮上舰的思考

  还是和老朱通信,才能让自己丢掉那些烦恼,彻底放松下来啊。

  李晗一边读著信一边感慨著,看著大明日渐发展壮大,颇有一种看著自己亲手播下的种子,已经顽强的钻出土地,吐出嫩芽的欣慰感。

  嗯,或许这便是老父亲的心态吧。

  第一条铁路已经修建成功,看来自己那一套粗浅的管理理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嘛。

  事实上,从生物开始出现种群这一刻开始,相应的管理方式就已经存在了。

  蚂蚁和蜜蜂通过信息素来保持对女王的绝对服从,狼群、狮群、猴群等等,通过决斗来决出胜者来让种群服从。

  不过这还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因为这是动物为了生存而选择抱团的方式,是刻在DNA里的,本质上是服从基因的命令。

  直到人类的出现,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而管理方式的优劣,便能决定种群部族是否能够壮大并且持续繁衍下去。

  智人为何能淘汰尼安德特人,有种说法是智人具备一个尼安德特人不曾有过的特质,那便是八卦。

  这个八卦自然不是乾坤坎震巽的那个八卦,而是八卦新闻的八卦。

  可别小瞧了八卦的能力,能到处八卦的智人,意味著他们有更完善的语言系统,甚至有编故事的能力,能通过语言的形式,形成部族传统,并以此为纽带,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这可太重要了,这样的能力,可是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生命史上破天荒的伟大成就!

  即只需要通过语言,便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部族中来,持续让部族发展壮大。

  更可怕的是,强大的语言能力,意味著消息、命令的传播会更高效也更准确,团结协作的能力也会更加强大,这便给人类点亮了一个新的技能树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首节上一节190/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