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编?”伙子顿时不服气了,“这话我会乱说么,我表舅家的亲侄儿可是在宫里当差呢,这我可是听他亲口说的,听说还是咱们的怀庆公主殿下亲手做的!”
“公主殿下亲手做的?”众人皆是目瞪口呆,完全无法想像,那公主殿下,是如何把会动的画片给造出来的。
百姓们关于电影的讨论是越来越热,再一次形成一股又一股的舆论热点,这让一部分人愈发的感到焦虑。
这些人,便是顽固的守旧文人,特别是朝堂之上的士族出身的官员们,他们原本计划著一旦陛下下令进行教育改革,他们便准备死谏!
无论如何,也要阻止那些奇技淫巧的学说进入学堂,誓死要捍卫圣人的学说,士族文人对文坛的掌控,绝对不能动摇!
但是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陛下竟然任由他们和改革派争得不可开交,却丝毫没有提教育改革的事情,只是毫不在意的宣布了另外一件事情。
大明自制的电影,要全国巡回播放了!
在这争夺话语权的关键时刻,陛下竟然竟然丝毫没有提教育改革的事情,事出反常必有妖!
能在朝堂之上混的,都是千年老狐狸,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除了徐达、李敏等少数几个知情者外,其余的人,大多猜到了,这电影的事情,绝对和教育改革有关!
虽然不知道电影和最终的教育改革之间具体有什么关系,但是看著电影的讨论热度越来越大,保守派文人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就在此时,有个笔名为缑城先生的人在报纸上刊文,将这一股热潮再次推向高潮。
文章却是以玩物丧志的角度将电影大肆批判了一番,然而文章一经发表,便成功引起了百姓们的愤怒。
不少学子更是针锋相对般在报纸上刊文逐句予以反驳,而这位缑城先生却是肆意和学子们辩论,观点不得不可谓犀利刁钻,竟一时之间让众多学子哑口无言。
缑城先生成功引起了众怒,让保守派文人们欣喜若狂,支持改革的文人和学子们虽然气愤,但却无可奈何。
这位缑城先生笔锋实在犀利,就在风头无两之时,吴道行出手了。
吴道行并未批驳缑城先生先生的观点,而仅仅是阐述了新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顺带也点了一下电影之物的优点。
文章一经发表,更是引起整个文坛的轰动,文章字字珠玑,令人无法辩驳,字字未提缑城先生,却又字字直指缑城先生文章的逻辑薄弱之处。
而就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大明第一部电影,终于上映了。
第309章 胜天半子
报馆内,方孝孺正笑呵呵的给吴道行斟茶。
“吴先生的文章真乃一字千金尔,学生亦想反驳之,不过却是无从下手,先生不愧为当世大儒,学生敬佩不已!
此文一出,无人争锋,有您镇场,教育改革已是铁板钉钉,现在就等陛下一声令下了。”
“哈哈哈哈!”
吴道行扶须笑道,“希直,你就不要和老夫客套了,你的文章,笔锋刁钻犀利,也是令老夫大开眼界,有些地方,老夫亦是自叹不如也,我说得对吗,缑城先生?”
吴道行美美的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陛下做事,善于先抑后扬,而方孝孺你那几篇文章,看似贬低电影这新鲜事物,却是将先抑后扬给发挥到了极致啊!”
方孝孺谦虚道:“先生谬赞了,如果没有先生最后的点睛之笔,学生所做的一切亦是徒劳尔。”
吴道行看著方孝孺道:“哈哈哈希直,你我之间,何必再互相吹捧,对了,电影马上就要开播了吧,听闻是怀庆殿下的大作,老夫亦是好奇得紧,匠造书院内也有投影仪,走,一起瞧瞧去。”
“先生有此雅兴,学生自当陪同,那电影之物,属实神奇,又是大明自己所造,真乃我大明之幸也!”
说完,两人收拾了一番,然后向报馆外走去。
此时,应天府每条街道上都挤满了人,大家都围在投影仪四周,双眼死死的盯著屏幕。
不过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银幕上,并未注意在一旁的酒楼里,还有几人透过窗户看著他们。
“陛下,这电影在宫中看不就好了,咋还跑这儿来了?”
毛骧有些疑惑,在他看来,这人山人海的,万一有行刺的人藏于其中,却是对保卫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不过朱元璋却是笑道:“毛骧你懂什么,这叫与民同乐!”
“毛指挥使,陛下日理万机的,今日难得空闲有如此雅兴,我们做臣子的,自当陪同嘛!”徐达乐呵呵道。
朱元璋的心思他可太清楚了,不就是想看电影中自己出场时百姓的反应么,因为他徐达也是这么想的。
毛骧不置可否,只是心中略有担忧,只能吩咐锦衣卫们提高警惕,一旦遇到危险,一定要第一时间保证陛下的安全。
万众期待中,电影终于开映了,然而当画面一出现时,众人却惊奇的发现,这不再是关于历史的东西,而似乎是在说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
但看了一会儿后,又发现不对,这哪是什么才子佳人,这是苦情赘婿和恶毒妻子老丈人的故事啊!
虽然以大明的风气而言,赘婿几乎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一类人了,几乎比下九流还受鄙视,但剧中的赘婿,为了给埋葬病逝的父母而出卖自己,毅然入赘,却是博得了广大百姓的同情。
但是,恶毒的老丈人和丈母娘却是对赘婿百般刁难,想尽一切办法折磨凌辱他,成功激起了无数的百姓的怒火。
而妻子和秀才的眉来眼去,更是让百姓们怒火滔天,还没看多久,围观的人群中就已经是怒声滔天了。
“这一对狗男女一定要浸猪笼!”
“通奸之人,要抓入官府千刀万剐!”
“真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啊!”
“还有那老丈人和丈母娘,这天底下哪有如此恶毒之人,这种人就该下十八层地狱!”
“特别是那老丈人,我就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酒楼内,听著百姓的骂声,徐达脸都气白了,难道你们不应该夸咱老徐演得逼真吗?
而朱元璋却是笑道:“天德啊,看来百姓们对你的演义评价颇高嘛。”
徐达苦著脸道:“早知被骂个狗血淋头,打死咱老徐都不拍那劳什子的电影了!”
“哈哈哈哈!”朱元璋和一旁的毛骧忍不住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而在场的文人学子们,此时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了,也是对剧中的才子破口大骂。
“无耻之徒,和有夫之妇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简直枉为读书人!”
“就是,同为读书人,我真是感到羞耻!”
就在一众百姓们群情激愤之时,便看到赘婿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始刻苦学习技术,准备匠造书院的考试时,众人心中又是期待又是紧张。
期待看到赘婿能成功考入书院,却又紧张他到底能不能实现。
而赘婿在拼命学习时的音乐,也是时而激昂时而委婉,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急迫的想要知道结果。
不知不觉中,所有人仿佛自己就是画面中的赘婿一般,赘婿开心时,他们开心,赘婿遇到难题时,他们也是心情紧张,好似赘婿的命运,就是他们自己的命运一般。
随著剧情的开展,赘婿成功考入书院,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龙驭天机炉的核心部件,立下大功,被工部尚书赏识,并被尚书的千金青睐时,所有人都爽了。
这种爽劲,仿佛是吃了人参果一般,让他们每个毛孔都透著舒爽,不过就在此时,突然间,人群中有人惊呼道:
“那,那不就是工部的李尚书吗?”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大惊,纷纷看向了说话的人,有认识他的,发现此人是锻造厂里的管事。
“真的假的,你见过二品大员?”有人质疑道。
“尚书大人经常来厂里督造,我都见过他好些次了!”管事不服气道。
“没错,那正是工部尚书李敏大人,我也在冶炼厂见过他!”
随著越来越多的人认出了李敏,众人这才不得不相信,画面中的人正是当今的朝廷工业重臣。
没想到一辈子都见不上的二品大员,居然能在电影里看到,不少人心中除了惊奇新鲜外,还有一丝丝的感动。
而看到电影里的工部尚书对主角赏识有佳,众人纷纷表示,这李敏,真是好官啊!
然而当画面来到奉天殿时,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不知是谁大声惊呼,“陛下,那真的是陛下啊!”
众人顿时跪了下去,齐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间,万岁声一浪超过一浪,人声鼎沸,那齐齐的呼喊声,如同雷鸣般,似乎都要冲破天际了!
此时,偷偷藏在一旁酒楼之中的朱元璋,也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到了,而一旁的徐达和毛骧,更是目瞪口呆。
朱元璋轻轻捂了捂胸口,有些震撼,也有些感动,电影这一步棋,还真是走对了!
老李,你胜天半子!
第310章 朱元璋的新主意
窗外,万岁声久久不能平息,看著这振奋人心的场面,徐达等人也是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这便是民心啊!”
哪怕是在众人眼里冷酷无情的毛骧,此时也不由感慨著。
徐达也是连连赞叹,大明百姓如能都像这般齐心,那大明何愁万事不成?
不过此时朱元璋却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觉察到,民心其实是可以塑造的。
太宗皇帝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便是阐述了民心对于一国之帝王朝政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多少雄韬武略的帝王,其实都是操控民心的高手,利用民心顺势而为,这便是造势和借势。
而从在老李的建议下,开办报纸开始,直到大明第一部电影的巨大成功,他逐渐发现,原来民心,是可以塑造的!
通过媒体宣传的手段,一步一步将工业、技术的重要性植入百姓的观念里,来重新塑造民众的认知,直到今日电影带来的令人振奋人心的场面。
此时,电影已经播放完毕,而百姓们却依然围在幕布前不愿离去,有兴奋,有感动,也有不舍,他们热切讨论著剧情和角色,自己又在其中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这戏真好看,比那张君瑞崔莺莺什么的,好看多了!”
“真不错,看得我也想上哪家当上门女婿去了!”
“还上门女婿,美死你得了?”
“从今日起,我也要开始学那技术,然后考到匠造书院去!”
“想考匠造书院的人多了去了,你有那本事么?”
“为什么只有一个匠造书院,朝廷应该多建学技术的书院啊!”
“你没看报纸吗,前些日子有人提出要新建新书院呢,却是被那些文人儒生给阻拦了。”
“唉,这些文人,还真是坏啊,就跟戏里边的秀才似的,就是见不得咱做工的老百姓好,肚里直冒坏水呢!”
百姓们的反应,都被酒楼上的朱元璋等人尽收眼底,一时也是感慨良多。
“陛下,今日观之民众之反应,微臣认为,电影这东西,应该多拍啊!”
徐达无心的一句话,却让朱元璋心中也有新的想法,这电影,确实还得继续拍下去,得组建专门的衙门,而且……
他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在播放电影时,可不可以像卖报纸一样,也收钱呢?
这应该不算与民争利吧,百姓们听个曲儿看个戏也得花钱不是?
唉,咱老朱啥时候变得这么市侩了,想当初对商贾之人恨之入骨,现在也是满身铜臭味了,这都是老李给带的。
不过这个想法具体应该如何落实,还得和老李商量商量。
“陛下,如今民心已定,设立新学书院已是大势所趋,微臣认为,现在到时候了!”
徐达的一番话,让朱元璋回过神来,他重重一点头,“没错,已经到时候了,这件事,该尘埃落定了,不能让士族有任何的翻身的机会!”
接著,他顿了顿,然后有些苦恼道:“不过,要想马上将新学书院建好,还有些困难啊!”
徐达听得一头雾水,不解道:“这还有啥困难的,莫非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新学设立?恐怕不用朝廷出手,百姓们都饶不了他们吧!”
朱元璋摇摇头,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足够的先生,奇人李晗他倒是送来了所有新学应该教授的知识,但问题是,大明没有人会啊,只得等匠造书院里的人学会了,再慢慢教会其他人了。”
“不是,陛下,就为这事烦恼呢?”徐达倒是满不在乎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