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许年也有,但此时在李默默的心目中,这个精巧的炉子,就是李晗专为自己打造的。
他是不是在暗示著,自己和他之间的感情,就像这蒸汽炉一样,熊熊燃烧持续升温吗?
一想到这儿,李默默的脸更红了。
这一下子,李晗倒是有些看不懂了,不就是个蒸汽机的模型么,这脸红什么,精神焕发么?
许年也看出了李默默的异常,打趣般的问了一句,“李默默你怎么了脸那么红?”
李默默似被惊醒了一般,然后白了许年一眼,“要你管!”
看著又在斗嘴的两人,李晗突然想到,如果这俩知道,他俩已经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够得上朋友的档次了,不知这俩又该露出什么样震惊的表情。
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不过话说回来,许年和李默默,对大明那也是做出过杰出贡献的。
不说针发枪、五六式半自动这些枪械设计图都是许年这个军事宅搞定的,单是贡献了蒸汽机车头和铁路的设计图,就已经能在大明名留青史了。
而李默默嘛,没有她的资金支持和优质客户提供,自己也没办法源源不断的给老朱提供现代设备啊。
“对了老许,你会造加特林么?”李晗问道。
“老李你这是要疯啊!”许年一听,顿时就没好气道:“我会造,你敢要么,1130万发炮,我导师参与研制过,要不要给你弄一座?”
“死胖子,你刚才还说对李晗一片忠心呢,咋变脸变得这么快啊!”李默默不失时机的打击许年。
“不是大姐,你知道加特林是什么玩意儿么,多管轮发机枪,每分钟射速最少1000发,谁要是敢碰这玩意儿,最起码是无期起步啊!”
许年是真急了,针发枪好说,那玩意儿就当工艺品做了,五六式半自动枪械结构早已解密,不涉及制造真枪也不违法。
但这多管旋转式机关枪,很多设计都处于保密状态,像装备护卫舰驱逐舰上的1130万发炮更是绝密,谁敢泄漏这东西,真不要命啦!
许年上下打量著李晗,猛然间,他联想到李晗为什么会搞到那么多珍贵的工艺品,莫非……
这思想一放飞,许年的思绪顿时就天南地北的瞎想了,根本就收不下来。
总是能搞到别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的东西,又经常打听枪械制造的秘密,这简直细思极恐啊!
他苦口婆心的对李晗道:“老李,咱们俩一世人两兄弟,你和我说实话,是不是被大陆北方网友给收买了?
没事的老李,咱这就陪你打12339,只要你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就算自首,能够从轻发落的,如果能协助有关部门抓获间谍,那算立功!”
“死胖子你在说什么啊!”李默默顿时就急眼了,“李晗咋就被收买了,他就是个古董铺子的小老板,你可不要瞎说!”
“可是,可是老李那么多珍贵物品,无法解释来源啊,而且……”许年咬了咬嘴唇,看著李默默,满眼真诚。
“而且老李还经常找我打听枪械的消息,我怕……”
“我怕你二大爷死胖子。”
还未等李默默开口,李晗没好气道,“你还真当我是行走的五十万了啊!”
“就是,死胖子,你还当李晗是你兄弟呢,我看你就是一点也不了解他。”李默默也在一旁帮腔道。
“难道,我想错了?”看著李晗真生气了,许年一个哆嗦,然后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压根儿就不应该想!”李晗那是一点好脸色也没给许年,“老子要的是最原始的加特林,理查德乔丹加特林于1861设计而成的那款加特林!”
事实上,在大明朝56半自动成功投产后,李晗便在考虑著自动武器的事情了。
虽然目前而言,半自动步枪能够很好满足大明的需求,不过谁也不会嫌弃火力变得更强。
在考虑了许久后,他认为手摇式加特林机枪是最合适的,因为采用手摇式,从制造工艺的角度而言,比56半简单不少,在大明实现量产完全不成问题。
而且每分钟超过两百发的射速,绝对能够在瞬间便摧毁敌人的军心。
一款制造简单,能够大规模装备,便于运输和维护,且火力凶猛的武器,又有谁能够拒绝呢?
比起拉大栓来,加特林才是男人的浪漫啊!
只不过许年这个死胖子,竟然把自己给想成间谍了!
“老李你早说那款古董加特林啊,真是的,吓得我的小心肝啊,那是噗通噗通直跳啊!”
许年松了一大口气,扶著自己的心脏,似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一般。
“这个简单,设计图我很快就能给你弄好!”
此时,李默默突然语出惊人道:“李晗,你是想要1861款的加特林吗?我虽然没有,不过1877年型的可以吗?”
“啊!”
话音一落,李晗和许年顿时大吃一惊,不可思议的看著李默默,仿佛在看著外星人一般。
第275章 再给大明添点火力
“你有加特林?”两人异口同声道。
仿佛是被两人盯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李默默有些害羞的点了点头,“嗯,我家有收藏的。”
“法外狂徒啊!”许年忍不住惊叫出来!
“你们家莫非关系通天?”李晗倒是理智许多,然后作出了自认为合理的猜测。
“没有你们两个说得那么夸张啦!”
李默默急忙解释道:“那还是好久之前了,我爷爷在外地倒腾古董件儿的时候,收了一大堆的东西回来了。
整整一卡车呢,听说是从一落魄财主家收回来的,那家祖上阔过,在民国时还养过私兵呢,不过后来便被改造了。”
李默默陷入回忆之中,缓缓说道:
“那一卡车啊什么都有,瓶瓶罐罐的,各种铜钱啊,拓本啊,还有一堆的金属器件,叮铃桄榔的也不知道是啥。”
说到这里,李默默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道:“后来经过好几天的清理,才给弄明白了,除了一堆废铁外,还有便是一堆加特林的零碎件了,我爷爷懂点军事,查了好半天后,才确认是那1877年型号的加特林,属于古董了。”
李晗点点头道:“这就合理了。”
“合理个毛线啊!”
许年却是差点儿就蹦了起来,惊声道:“这都行?收古董都能收到加特林的零碎件,这也夸张了点吧?能买加特林的财主,那是法外狂徒中的法外狂徒啊!”
“我们家没有人会组装,所以就把零碎件一块存在仓库了,不说的话没人知道那是加特林的。”
李默默很是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过我爷爷喜欢枪械,那堆零件虽然没有安装,但也一直有保养来著。”
“这不是安装不安装的问题,等会儿……”
许年摸著下巴琢磨著,紧皱著眉头,然后若有所思道:“既然已经给拆成零件了,倒是可以将一些关键部位给融掉,然后重新组装,将旋转机构焊死做成工艺品,倒也不是不行。”
“你会组装吗?”李晗突然问许年道。
刚才听李默默解释的时候,他就开始打定主意了,这玩意儿放大明那绝对就是天降神器啊!
“不会,不过这玩意儿不难。”许年猛然回过神来,“老李,我劝你最好别打加特林的主意,虽然是老古董,但这玩意儿真的很危险!”
“我不用你组装,你只要将组装方法告诉我就好了。”李晗对许年说完,又对李默默道:
“大姐头,能把加特林送我么,我有大用。”
“嗯,我这就回去给你搬过来。”李默默雷厉风行,却是让许年傻眼了。
自己说了半天,这俩货到底搞清楚状况没有啊!
“不是,大姐头,老李一句话你就把你家老爷子的珍藏给送人了?”许年有些不可思议道。
“没事,我爷爷会同意的,他要是不同意,我就不允许他把玩我的黄金枪!”
说完,李默默便带上属于自己的龙驭天机炉,在许年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出门去了。
“老许,我记得1877年型号加特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发射62毫米口径子弹的,还有一款是打7毫米的,这两款子弹的制造工艺你也一起帮我准备一下。”
李晗的这句话,让还在恍惚的许年顿时回过神来。
“老李啊,你和兄弟说实话,是不是有人威胁你了?”
许年一脸担忧的看著李晗,“没事,犯不著用加特林这种大杀器,哥们儿在局子里有关系,你尽管开口,哥们儿出面帮你把事儿平了!”
李晗有些无语,又有些感动,死胖子脑洞还挺大,只不过这事儿局子这一级别还平不了。
人家老朱好歹麾下有百万雄兵,最起码半数是装备了热武器的,而且还接受了步兵巅峰三三制的洗礼,放到现代社会,也能打穿半个非洲了。
“胖子,放心好啦,我不干违法犯罪的事儿!”
见李晗一脸真诚的看著自己,许年松了口气,他决定相信自家兄弟。
话又说回来,即便李晗知道子弹的加工工艺,他自己也造不出来啊。
一会儿后,李默默便开著辆猛禽大皮卡过来了,招呼著两人帮她把加特林的零碎件给搬到了店里。
别说,看这轮子是轮子,管子是管子的,还真看不出来是一挺加特林机枪。
保养得都还挺好,没有一丝锈迹,看来李家老爷子没少给零件上油,也不知道自己珍藏的玩具被孙女这么轻易的就送人了,李家老爷子该是什么样的表情。
许年答应回去后帮忙把加特林和子弹的生产线图纸给弄出来,不过得需要一段时间,倒不是要在家玩黑猴,而是他单位有事情。
李晗不著急,目前大明的火力完全够用,准备加特林也只是提前做好准备而已。
况且这也是提前给许年做做心理缺省,以后还有火炮等著他出设计稿呢!
和两人道别后,李晗便著手开始给朱元璋回信了。
……
巨大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将一个个巨大零部件用粗壮的铁链吊装起来,然后通过传送带传送到组装位置,放下来后,组装工人们再有条不紊的将零件组装起来。
这是个为了制造火车头而新组建的车间,车间内的半空中,一条巨大的传送带贯穿了整个车间,传送带的一头是一台巨大的蒸汽机,工人们不停地往里边填送著煤炭。
而在传送带下方,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组装点,方便不同零部件的组装,待不同零部件组装完毕后,再一起通过传送带运送到最终的组装线。
而在地面上,还按照铁力设计图的标准,修建了一条长达上千米的铁轨,一直通到车间外的空地,便是用于火车头的试制。
这一整套生产线,便是刘三悟按照以往生产枪枝弹药的流水线,结合火车建造的特点,和工业司一众精锐工匠联合设计的。
在刘三悟提出从最简单的零部件开始攻克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火车头的零部件被一个一个攻克。
这可是接连立了两次大功啊,朱元璋强行要给刘三悟升职加薪,刘三悟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只能叩拜谢主隆恩了。
刘三悟被升为工部郎中,正五品官职,统管整个工业司,
蒸汽机、制动装置、底座、曲柄连杠机构等等,一个个被接连攻克,如今在万众瞩目之下,终于可以正式组装大明第一台火车头了。
第276章 新时代的打开
车间内工人们挥汗如雨,不过一个个却是精神抖擞干劲儿十足。
不光是因为今日是正式组装火车头的日子,所有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主事,都想看到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跑的车子,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可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啊,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自豪感,不过也有些忐忑不安。
生怕一个做不好,便让这么多天的努力都白费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此时也在车间里呢!
不光是皇帝陛下,工部的尚书、侍郎,甚至是户部和兵部的尚书,还有一众国公勋贵都来了!
工人们,甚至是主事,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虽然蒸汽机的煤烟和多余的水蒸气都通过烟囱给排到了户外,不过车间内依然闷热不已,朱元璋此时已是满头大汗,身上的龙袍都被浸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