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存在被视为污点,被高等级种姓的人视为瘟疫一般避之不及!”
都活成这个德行了,干嘛起来不造反呢?
朱元璋非常不理解,想他老朱,在大元的统治之下,都沦落到当乞丐了,后来干脆牙一咬加入义军反了他娘的。
要是大明百姓的日子过成这样,恐怕现在也是群雄尽出硝烟四起了吧。
第260章 天赐良机
“老朱你可能会想,既然连猪狗都不如了,为何这些人不起来造反,也来个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对待这个问题,咱们不能用中华的思维的去推测他们的想法。
老朱你得明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想法,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老百姓看待朝廷皇室的想法其实很朴素,即谁能让咱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谁就是好皇帝,谁要是让百姓饿肚子流离失所,逼得人活不下去了,那么百姓便会起来让他活不下去。
这也是为何千百年来,咱们的皇帝,都以仁、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谁当皇帝时,没那么暴戾,少一些苛捐杂税,驾崩后那也得封个文帝仁宗的谥号,在史书上高低也得是个贤君的评价。
如那汉文帝,在《资治通鉴》中的评价便是‘以德化民,海内安宁,后世鲜能及之’。
谁要是能力强点,能让百姓日子过得好起来,如果能成功抵御外敌甚至开疆拓土,那就是文治武功的千古一帝了。
如老朱你这一般,既能开国,又能开疆,还能发展工业提升国力的,那就是千古一帝中的千古一帝,堪称帝中帝!”
哎呦,老李啊,咱也没你说得那么好嘛。
朱元璋被李晗夸得老脸一红,还帝中帝呢,这话说的,要让外人给看到了,还不得在背地里说你老李马屁拍尽,骂咱老朱死不要脸呀。
“除了历史上那几个骨骼惊奇的奇葩,如南朝宋时的前后废帝,刘子业刘昱这俩货,其他只要脑袋正常的皇帝,都会在意自己的评价,哪怕是赵构,也得厚颜无耻的给自己贴上‘中兴之主’的标签。
为何中华的皇帝,哪怕再昏庸,也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戴上明君的帽子呢,除了来自于儒学体系的道德评价外,另一方面,也是来自百姓的强大压力。
毕竟历史上被百姓编著歌谣骂的皇帝可不在少数啊。”
骨骼惊奇的奇葩,这俩好词儿,咋到老李的嘴里听著那么不对味儿呢,不过老李向来喜欢将好词儿反著用,咱老朱也是觉得有趣。
历史上,刘子业和刘昱,确实是千古难得一闻的昏君暴君,骨骼惊奇和奇葩用在这俩货身上,确实有点睛的妙用。
前宋废帝刘子业和自己亲姐刘楚玉私通,还强占其姑母刘英媚,更是命公主嫔妃脱光衣服以供侍从侮辱奸淫,此等忤逆人伦之事,中华上下几千年,也就只有他能做得出来了。
他堂弟后宋废帝刘昱,也是不遑多让,曾在大街上看上一个傻子姑娘,然后当众公然交媾,还以此为乐,以至于世人实在看不过眼,戏称傻子姑娘为路嫔嫱妃,以此来讽刺刘昱的荒唐之举。
光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这哪是皇帝能做的事儿,简直连畜生都不如啊!
因此两人在被杀后,就连史书都不愿意承认这俩是皇帝,给送了一个“废”字。
朱元璋感慨了一番后,中华以史为鉴,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其实都挺在意后世子孙对自己的评价的。
难道中华之外的番邦却不是这么一回事,想来老李铺垫了这么多,便是在告诉自己番邦和中华之区别?
不能用中华的思维去看待国外,朱元璋似想通了什么,继续看了下去。
“不过那信奉婆罗门教的占城,那便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因为该国的统治思维,是宗教思维,而不是像中华一般,是历史综合儒学道德体系的综合评价思维。
为何宗教思维能占统治地位,说得简单一点,便是信教给信傻了的结果。
举个例子你便明白了,大明境内有信五通神这等淫祀之神的人吧,应该还不在少数,往往信奉五通神的,会将全家财产乃至妻女给献祭给教派。
这些人不说在你老朱眼中,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这些人脑袋缺根筋。
幸而大明还有子不语怪力乱神这等圣贤之言,因此像五通神一样的邪教,成不了气候,都是被镇压的对象。”
没错没错,朱元璋点头称是,在江浙闽一带,信奉五通神的不在少数,自己也曾痛斥过邪教愚民,害人不浅。
虽然自己也曾利用过宗教,就像是明教,当然,也仅仅是起事之时利用过明教的力量而已。
在自己开国登基后,便开始下令铲除明教白莲教等一系列民间秘密结社,他深知这类结社对国家的危害有多大。
“被宗教思维所控制的人,老朱你应该知道能有多愚昧,能做出何等荒唐的事儿出来,而整个占城百姓,皆是如此!
婆罗门教之所以能让百姓如此驯服,便是因为其核心种姓制度。
当然,老朱你可能会疑惑,该教将人分为五个等级,那么为何等级会如此固定呢?
那是因为在划分了等级之外,还有一套思想体系保证种姓制度持久运行,这个思想体系,便是轮回说,是不是听起来有些耳熟?
耳熟就对了,因为佛家的轮回学说,便是借鉴了婆罗门教。”
原来如此,朱元璋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想当初自己当和尚时,也在想著今生这么苦,来世投个好胎,没想到这种思想,居然是来自于婆罗门教啊。
“简而言之,便是今生受苦,是因为前世作孽,那么今生受苦后,来世便可轮回成为高种姓。
百姓们将希望寄托于来世,那么今生便会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僭越。”
“咝~”
朱元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此时他终于明白老李绕了这么一大圈的目的了。
因为两国百姓的思考方式有著根本不同,于大明而言,谁对百姓好,百姓就拥护谁,而于占城而言,只要统治阶层依然是婆罗门教的高种姓,那么百姓便会听之任之。
而老李的目的,便是在告诉自己,用武力征服占城不可取,因为大明不会让宗教统治国家,一旦婆罗门教被取缔,那么下头的百姓就是天大的麻烦。
“那么占城的统治结构,便是创建在婆罗门教的轮回体系之上的,弄清楚了这一点,老朱你认为,比起武力征服,是不是用贸易收买高种姓,会更能实现对占城的控制呢?”
对啊!
朱元璋一拍大腿,这不正好占城的使臣也来了,他们此行的目的之一,不就是想和大明通商贸易么?
此乃天赐良机也!
第261章 更大的目标
“费了这么大力气,和你解释婆罗门教的特点,自然不光是为了占城那点地方,而是在为更大的目标做准备。”
嗯?更大的目标,朱元璋精神一震,原本李晗对占城的思路,就已经让他充满兴趣了,现在这么一说的话,他更来劲了。
“知道婆罗门教是从哪里传来的吧?”
老李,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刚刚自己都说了,印度婆罗门教,那自然是印度了。
突然间,朱元璋怔住了,他一瞬间便明白了李晗的意思,只是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相信,老李的胃口,居然比自己还大?
他竟然现在就打上印度的主意了?
突然间,他想到了以前和李晗的通信,里边说到什么西伯利亚,澳大利亚,甚至是遥远的欧罗巴和美洲大陆。
再结合老李给自己送过来的世界航海图,他不是在给自己介绍世界,他是在为大明立下目标!
这野心,也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咱老朱很喜欢!
还好不是老李当皇帝,否则以他这性子,那就是真正的战争狂魔啊,恐怕真的就是凡日月所照之地,皆为大明领土了吧。
“不用我说老朱你也应该猜到了,那便是印度,如今之印度,与其说是国家,其实更多而言,是一个地理概念,虽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孔雀王朝、贵霜帝国这样名字听起来很霸气的帝国,不过却从未像中华这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如今之印度,更是由多个王国、土邦和部落组合在一起,是正儿八经的分裂割据状态,政局动荡,战乱不断,面对如此局势,难道老朱你不想做点什么吗?”
朱元璋呵呵一乐,瞧你这话说的,咱老朱也想让那印度洋变成大明洋啊!
“虽然印度那片土地上,多种宗教并存,像什么佛教、天方教啦,还有诸多闻所未闻的奇葩教以及更奇葩的原始信仰,不过依然是以婆罗门教为主要信仰。
因此对占城的控制,可视为对印度下手之前的预演,积累点宝贵的经验。”
没错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占城的大体国情后,我们再来看看,贸易对于占城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肯定重要啊,这不,都派出使臣来应天府了,朱元璋嘀咕著。
“从地理位置而言,占城位于安南之下,东边是海,西边是真腊,无论是安南还是真腊,按照大明的标准,都是穷到见了都要流眼泪的地方,做买卖那是别想了,压根就没有多少东西可以交易。
因此占城想要获得更多的东西,唯一能贸易的对象,就只有地大物博的大明了。”
朱元璋忍不住拍了一下脑袋,地缘,地缘啊!
自己怎么老是忘记从地缘的角度思考问题呢?
“而在之前,占城和大明唯一的贸易通道,还要路经安南,而安南和占城都快打了一百年的仗了,相当于陆上通道完全没封死,而海上贸易那点可怜的交易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大明已经控制安南,占城肯定会瞅准了时机,将陆上贸易通道重新打开,我想,占城此时应该已经派出使臣前往应天府了吧?”
呵,这老李,还真是算无遗漏啊,朱元璋有些惊讶,如果不是对各国形势了如指掌,又精通地缘之道的话,谁又能算出来?
不过如果算不出来的话,那就不是老李了。
“占城穷乡僻壤,但对于大明而言,却是一块宝地啊,除了拥有优良的海港外,更重要的是,那里极其适合种植甘蔗!”
甘蔗,意味著白糖,在李晗的解说下,朱元璋逐渐在心中构建起了和占城贸易的计划。
利用占城适合种植甘蔗的优势,低价收购占城的甘蔗,运回大明,制成白糖后再卖往占城,时机成熟后,还可直接将糖厂设在占城,减少运输成本。
这便是老李所言的贸易剪刀差,英国人最擅长用这个来收割各国财富。
当初看老李所书,那英吉利人用此方法收割全世界,自己还颇为不忿,认为那英吉利人贪得无厌。
没想到现在自己竟然会主动往这方面思考,用来设计番邦了,自己居然还有点暗爽是怎么回事?
“占城有甘蔗,大明有制白糖的技术优势,那么甘蔗白糖贸易,便是很好的切入点。
老朱你是不是想到了英吉利佬那一套了?咱们把这一套理论再给它升级一下。”
升级一下,什么意思?
朱元璋一愣,难道老李还有更恶毒的……不对不对,应该是更有利于大明的谋略?
“比起英吉利人在全世界殖民时,先用武力征服再用贸易控制,大明现在有个先天优势,便是这些番邦国家,如占城,是求著上门来贸易的,那么首先一点,大明省去了使用武力的成本,便可轻易敲开别国的贸易大门。
以此为契机,大明可以联合占城的贵族,在占城创建甘蔗种植园,比如由大明出资出技术,而占城的高种姓贵族出人出力,创建联合种植园和糖厂。
大明占股六成左右,占城占股四成左右,以此来分得红利,人力由占城贵族负责管理。
我知道老朱你在想什么,人力被贵族掌控,他们是否会在其中搞鬼对吧,放心,大明只要用两招就可以完全掌控这些贵族!”
朱元璋讪讪一笑,咱心里头想些什么,还真是瞒不过老李啊!
不过,老李说的两招会是什么呢,咱老朱可以猜测一下,其一肯定是大明掌握了制糖技术的秘密,用此来平衡贵族吧?
“这两招,第一招叫贸易渠道,占城生产出来的白糖,一定要由大明来销售,这样决定出货多少,卖多少钱,完全由大明掌握了!
况且,贸易渠道也只有大明才有资格和实力掌握,毕竟一部分白糖,本就是大明自己内部消化,还有一部分,得靠大明的海上运输力量,运送到各国去。”
好家伙,贸易渠道这一招,著实是高招,咱咋就没想到呢,看来咱老朱还真不是个买卖人。
那么第二招是什么呢?
朱元璋心中更好奇了。
“至于第二招,其实老朱你也很清楚,那便是,绩效考核制!”
狠,还是你够狠!
朱元璋在心里给李晗写了个大大的服字,那绩效考核制,如今将大明的那群小勋贵们,折磨得是不要不要的。
要是将这一套给用到占城的贵族身上去……
啧啧,朱元璋已经想到那场面,该有多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