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泰凑了过去,小声道:“相爷,您可知为何那明使会急匆匆的回去了?”
黎季嫠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悦道:“有话直说!”
陈文泰连忙说道:“微臣得到消息,明廷的云南宣尉使刘承德,于前几日发令召集卫所官兵平叛,明廷对土司开始下手了!
因此下官认为,定是明廷疲于应对云南的土司,无心再插手我安南之事务,便只能匆匆召回使臣,想来,他们也不想在平息叛乱的时候,再来招惹上安南这一强敌了!”
第237章 即将来临的大战
一听到这个消息,黎季嫠猛的站了起来,紧接著,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云南宣尉使已经开始平叛了?好,太好了!那群土司虽然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乌合之众,不过那里丛林密布,地势复杂,多山林高原,土司扼守险要以逸待劳,也能给明廷造成不小的麻烦!”
黎季嫠说著,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黎苍,我的好大儿,干得好,干得好啊,为父颇为欣慰!”
云南宣尉使召集卫所官兵平叛,想来定是土司们已经开始起事了,这其中,肯定少不了黎苍阮承平二人在土司之间串联沟通。
该给两人记头功啊!
黎季嫠得意的抚著胡须,现在,正是进攻老挝的天赐良机!
这几日,已经陆续往老挝边境调集兵马数万人,安南国土东西狭窄,从东到西,平均不过几百余里,最快三到五日内便可完成调兵集结。
目前已经在安南和老挝的边境屯兵超过二十万众,这些兵马,用来对付羸弱的老挝,绰绰有余。
兵力主要由步兵和弓箭兵构成,由于安南和老挝地界多丛林山丘,因此骑兵不多,但是却有以数千头大象为主体的象兵。
为了彻底占领老挝,黎季嫠已是精锐尽出,现在时机已到,是时候发动正式的进攻了!
身为黎季嫠一脉的官员,陈文泰自然知道黎季嫠要攻打老挝的计划,而且这在安南,已属于公开的秘密。
“相爷,如今攻打老挝在即,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对昌符王……”
陈文泰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用拇指在自己的脖子上划过。
黎季嫠自然知道他的意思,摆了摆手道:“昌符王已是囊中之物,不急于这一时,现在对他下手,反而会给人落下口实,而且……”
黎季嫠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还有大用!”
“如今陈日炜已于废人无异,还有何大用,下官著实想不明白,还请相爷解惑!”
陈文泰不再掩饰了,直接对安南王直呼大名,脸上也尽是鄙夷之色。
“陈侍郎,你要记住了,昌符王再是废物,他也是大明册封的安南王!”
黎季嫠沉声道:“只要他一日是安南王,那么在名义上,他陈日炜依然是安南的一国之君,我们出兵老挝,便是以王的名义对老挝进行征讨,你明白了吗?”
“相爷,下官明白了,下官明白了!”陈文泰连忙点头道。
黎季嫠已经说得很直白了,陈文泰再不明白,那这几十载的官场也就白混了。
“陈侍郎!”黎季嫠突然开口道。
“下官在,相爷有何吩咐?”陈文泰连忙接话道。
“明日朝会时,你便联合六部的人,集体上奏陈日炜,让他下旨从即日起对老挝发兵!”
黎季嫠顿了顿,接著说道:“时间紧迫,战机不得延误,因此明日无论如何,哪怕是逼宫,也要获得陈日炜的旨意!”
“是相爷,下官明白了!”陈文泰恭敬作揖道。
……
一日后,安南王陈日炜在朝堂之上下达诏书,号令全国精锐,从即日起,对老挝发动大举进攻!
在安南边境驻扎多时的大将军阮多方,也收到了来自黎季嫠的密信,黎季嫠在信中命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攻占老挝,并且秘密派人将黎苍和软承平二人从大明境内接应出来。
阮多方收到命令后,随即便号令全军向老挝发动了全面攻击,二十万安南精锐顿时倾巢而动,在车骑将军范可勇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杀向了老挝。
按照安南军制,前方打仗的统帅为大将军,而副帅一般有两人,即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但现在负责进攻的,却只有车骑将军范可勇一人。
而骠骑将军的位置,自然是给黎苍留的!
由于老挝从南到北几乎都和安南接壤,可供安南进攻的地方有很多,在黎季嫠的指示下,阮多方选择从老挝的中部腹地川圹地区侵入。
一方面川圹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少山多水田,有利于军队快速突入,另一方面,占据川圹后,便可将老挝拦腰斩断,使其南北之间失去联系。
更重要的是,紧邻川圹的西南边,便是老挝最富饶的地带万象!
一旦控制了万象,差不多便等于将整个老挝收入囊中了,而且进可对南边的真腊形成进一步的威逼态势!
面对安南军队咄咄逼人的攻势,老挝也组织起了军民进行抵抗,不过实力过于弱小,在阮多方的大军面前,抵抗很快便被打垮,安南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般,横扫川圹一带。
虽然此时已经进入雨季,连日阴雨不断,有时甚至是大雨磅礴,但依然不能阻止安南军队的步伐。
就在阮多方带领大军大杀特杀时,安南入侵老挝的消息,也传到了应天府中。
虽然早已知道黎季嫠对老挝虎视眈眈,但在大明派出使臣对安南下达诏书后,不少大臣认为黎季嫠没有胆子和大明做对,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黎季嫠竟然真的对老挝用兵了!
朝堂顿时一片哗然,即便是再温顺的文官,也被黎季嫠的此番忤逆的举动给震撼住了,随即而来的,便是滔天的怒火!
小小安南的权臣,竟敢染指大明之属地,黎季嫠这是要翻天吗?
虽然安南是以昌符王的名义对老挝发动的进攻,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晓,昌符王只是个傀儡,实际做主的,就是安南相国黎季嫠。
很快,朝堂上下便统一了决心,一致决定出兵老挝,抵抗安南大军的入侵。
前往云南的南征大军早已出发多日,不日后便将到达云南,随后便可进入老挝作战。
在此期间,朱元璋开始发动了舆论机器造势,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安南权臣黎季嫠不顾大明之强烈反对,架空安南王陈日炜,悍然对大明属地老挝发动了侵略!
在方孝孺的精心挑选下,数篇文章相继出炉,有的文章描述了老挝自古以来便和中原王朝保持良好关系,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在中原王朝的感知下,自愿对中原俯首称臣。
这些文章为大明军队进入老挝在百姓中打下合法的心理基础,即大明出兵,是为了保护老挝!
而更多的文章,则是对黎季嫠的恶行大书特书,引导百姓对于安南的愤怒情绪,也为后续进攻安南埋下伏笔。
很快全国上下,一致声讨安南权臣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派出使臣带著大明诏书,出使各个藩国,要让藩国知道,大明出兵老挝既合法也合理,同时也要求各藩国开始对安南进行全方位的封锁。
就在舆论的攻势如火如荼般进行时,朱棣、徐辉祖和李景隆三人组,随著南征的大军,经过长途跋涉后,总算到达了云南。
第238章 进入老挝
到达云南之后,不少是应天府和内陆来的子弟原以为这里条件艰苦气候恶劣,没想到这彩云之南之地,却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此时正是夏日酷暑之时,然而此地的太阳却没有那么毒辣,和煦的阳光晒在身上让人感觉懒洋洋的,不时还有微风吹过,让人感觉无比的凉爽。
甚至到了晚上,还能让人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就是蚊虫多了一些。
和应天府的酷热比起来,这云南简直就是避暑的圣地啊!
不过来不及享受清凉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十万南征军兵分两路,一路全部装备了针发枪的五万人部队,由都指挥使傅友德率领,前往宣慰使司,和刘承德会合,对叛乱的土司进行镇压清缴。
这也算是傅友德自上任都指挥使一职来,首次履行都指挥使的职责了。
而另一路,包括装备了针发枪的三万火枪营和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两万火枪营部队,再加上云南平夷卫和越州卫的炮营,由镇南大将军徐达率领,继续南下。
他们的使命是,深入老挝腹地抗击安南军队,继而从老挝直接跨境进入安南,如一柄利剑般,直插安南的心脏交州府!
实际上在徐达看来,只要两万装备了最新半自动步枪的火枪营,再带上五千人的炮营,足够横扫整个老挝和安南了,如果补给充足的话,甚至是真腊、暹罗等国也通通不在话下。
这两万人的火枪营部队,不只是装备了新枪,每个营还装备了十个无线电手台,方便互相之间协同作战,甚至狙击营的侦查小队,人手一套夜视设备。
狙击营中的精锐侦查小队,便是由以前的夜不收改组而来,已经成为明军作战序列的正式单位编制。
无线电和夜视设备对于部队战斗力的加持,早在北伐大漠时,就已经得到了实战验证了。
那是真的能达到奇兵效果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考虑到要攻城略地,李文忠连炮营都不想带,他的作战风格就是奇兵天降快速突袭,炮营只会拖慢进攻的脚步。
不过徐达是主帅,他只是副帅,一切都还得听徐达指挥。
“我一直以为云南属于方外蛮夷之地,没想到此地不仅气候宜人,这风土人情,也是别有一番景致啊!”
李景隆感慨著,“我都想以后就在这里长住,不回应天府了。”
一路从应天府到云南,李景隆也没有刚出征时那般紧张了,现在的他,感觉不是在南征,而是在背著枪游山玩水。
朱棣也是颇有同感,“应天府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俺听人说这里不光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寒冷,真乃一块福地也,不愧有著彩云之南的美称啊!”
“不知老挝那地界如何,是否和云南一般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李景隆不禁有些憧憬起来。
“这谁知道呢,等到了后,便知道了呗。”朱棣嘴里叼著一根青草,那样子却是悠闲得很。
“得了吧你们两个,还真当自己是来游山玩水的?”
徐辉祖一脸肃然道:“严肃一点,还有几日就要进入战区了,赶紧提起精神来!”
“行嘞,都听你的舅子!”朱棣虽然嘴中说著,不过依然一副轻松愉悦的样子。
不光朱棣,南下的部队几乎都一个样,除了炮营外,其余的人都是经历过北伐的老兵油子,在面对蒙古大军时都没见紧张,此时更是心态轻松。
云南之地,气候宜人,比起大漠来,不知强上多少倍了,大漠那么艰苦的环境都过来了,此次南征,也就是小菜一碟而已。
不过他们很快为自己的轻松大意而付出了一些小小的代价。
一路从昆明穿越峨,又从峨来到车里府,不过在进入车里府后,他们便接连遭遇了强降雨。
而且车里府中丛林密布,丛林中更是蚊虫叮咬瘴气丛生,让明军们吃尽了苦头。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连夜的强降雨,导致一路运输过来的纸包弹严重受潮,甚至不少都被淋湿透了,完全无法击发。
子弹无法使用,装备针发枪的部队便失去了战斗力,徐达当机立断,让三万部队驻扎在车里宣慰司,他和李文忠继续带领著两万火枪营和五千炮营,继续往老挝进发。
由于连续的雨天,地面已全是泥泞,明军将士们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泥泞中前进著,在经过几日的急行军后,总算到达了老挝。
老挝已属热带地区,这里气候炎热潮湿,也是让明军吃尽了苦头。
朱棣都嚷嚷一路了,他宁肯去大漠吃几天的沙子,也不愿意在这破地方淋雨被虫咬。
一路是披荆斩棘,历经千辛万苦后,两万五千明军总算赶到了驻防地,老挝上寮的南掌地区,南掌,其东南方向正是川圹和万象,可以对在川圹和万象一带肆虐的安南军队形成南下进攻之势。
而且南掌也是大明册封的老挝宣慰司的所在地!
大军驻扎下来,正好遇上了半日晴天,徐达便命大军原地休整布防,同时派出侦查小队前出侦查。
老挝宣尉使苏旺,也是在盼星星盼月亮下,终于把明军给盼来了。
朱元璋在册封老挝宣慰司后,并未直接从大明的官员中调任,而是直接任命当地有声望的土官为宣尉使。
苏旺,便是符合了朱元璋的要求,在当地声望高,在大明求学又对大明忠心耿耿,还会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话,正是老挝宣尉使的完美人选。
苏旺带领著一众宣慰司的重要官员,还有不少当地的特产美食,来到明军的驻防地。
不过粗略看去,明军的规模似乎并不是很大,算下来也就两万人左右,这让他不免心中泛起了嘀咕。
安南大将军阮多方可是号称有五十万大军的,这区区两万明军,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啊!
带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苏旺在驻地的帅帐中见到了徐达和李文忠。
“徐将军,李将军,你们一路舟车劳顿,实在是辛苦,老挝这地方没有大明富强,我带来一点小小心意,献给明军各位将士,还望将军不要嫌弃!”
苏旺在大明求学,大明的礼仪也是熟悉于胸,在给徐达和李文忠行礼后,便让手下献上了当地的美食。
同时还吩咐著手下给其他明军士兵分发了下去。
苏旺说一路舟车劳顿,还真不是客气话,徐达一行人从应天府来到老挝南掌,也是走了近万里路了,此时看到当地的美食,也是有些饥肠辘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