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139节

第217章 打土豪分田地

  “在前朝时,元庭大举进攻安南,虽然安南本地地方豪强利用地理优势成功抵抗了元军的进攻,但在这一过程中,安南的小农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元朝的入侵导致社会稳定被破坏,地主和官僚趁机掠夺土地,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

  这导致了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典当土地或委身为奴,这种情况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使得如今安南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不过,这却是大明的天降良机!

  老朱,你要明白一点,安南也是有士族的!”

  朱元璋忍不住站了起来,脑海中有点点灵光,似得到了启示,但就是想不出来!

  “安南的朝政脱胎于中原王朝,其社会结构也和大明类似,因此实际上安南的统治结构,便是以地主官僚为主,地主官僚,掌控了大量土地。

  在大明推翻黎季政权后,一大批地主官僚也会随之垮台,那么空出来的大片土地,老朱你会如何分配呢?”

  “杀人不见血,杀人不见血啊!”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在寝宫中大声喊了出来,这一刻,他竟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再一次感慨,幸好老李是自己这边的,否则真的会被他玩死!

  他对李晗的智谋,已经钦佩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门外的宫女太监们,不由被朱元璋的咆哮声给吓得胆战心惊,但是看陛下的样子,却又不是在发怒啊。

  咋滴了这是?

  “好一招借花献佛,这是做顺水人情又慷他人之慨啊!老李,这一次咱老朱真服了!”

  朱元璋忍不住兴奋继续看了下去。

  “依我看来,多出来的土地,便可悉数分配给农民,这样,不仅在短时间内俘获大量安南的民心,还可更进一步重塑安南的社会结构。”

  朱元璋越看越心惊,将土地用来收买人心,这已经是他所能想到的极限了,难道老李还有绝招?

  “大明要对安南实施彻底的统治,你想想,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

  最大的阻力,应该不会是百姓,除非大明屠城或是施暴政,否则未开化的百姓是不会管统治者是谁的。

  这一点和大明还不一样,大明百姓已经开化,而且现在在纪录片的宣传下,已经初步建立起民族意识了。

  知道有国才有家,而且如今的百姓,个个似乎都成了老李口中的民族主义者了。

  天天叫嚷着不是灭这个就是干那个的,不少读书人甚至在报纸上撰文要求朝廷继续对外扩张,一个个要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让大明重复大唐时的荣光,要让万国来朝。

  这股劲头,就连自己这个帝国头子都有些心惊。

  额……民族主义者这个词,他便是和李晗学的。

  那么最大的阻力应该是来自士族阶层,朱元璋琢磨着,因为在大明,皇权和士族之间的矛盾,也挺尖锐的。

  只不过在老李的各种损招绝招下,特别是工业的初步建立,社会经济已被朝堂夺回,如今大明士族被皇权稳压了一头,起不了什么风浪了。

  “大明最大的阻力,便是地方上的豪绅士族,大明的统治,最直接的便是损害他们的利益。

  那么为了让大明在安南实现长治久安,这些士族,必须得被铲除,

  老李,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朱元璋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出来,这借刀杀人借花献佛的,被你玩弄到极致了!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农民的胃口一旦被土地吊了起来,他们便会变成猛虎野兽,将獠牙伸向地主豪绅,士族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块巨大的肥肉!

  况且,他们还有大明在背后撑腰。

  “那么在士族被推翻后,空出来的权力真空如何解决呢,大明一可直接派驻官员管辖,二可在安南重开科举进行取仕,当然,科考之题目,自然是由大明来出了,这一点不用我教了吧。

  安南的读书人要想科举,便只有读汉书写汉字,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文化上的同化。

  这一是掌握安南权力,二是在文化上,彻底让安南归心于大明,一心一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看到这里,朱元璋已是大汗淋漓,他再一次见识到了李晗的谋略,这一环套一环的,简直比连环计还精彩。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对日后安南的规划了。

  “说完安南,现在我们来说说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老朱你在信中所提到的关于航海中导航的问题,这个问题好解决,我给你送过来一批仪器,名为六分仪,可在航海中用来导航和确定船队位置,具体用法我已经附在信后,你可让专司航海的官员研究研究。”

  原来那些自己看不懂的器械,便是在航海中用作导航的六分仪?

  朱元璋随手拿起一个,仔细看了看,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又拿起说明,只见上边写着什么“六分仪的原理很简单: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他顿时一脸黑线,这哪里简单了,完全看不懂好不好!

  算了,扔给航海的那群家伙自己去研究吧,自己还是接着继续看信。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便是你所提到的关于针发枪子弹,一旦受潮无法击发,对于此,我的建议是,全面升级武器装备,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全面升级武器装备?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心中兴奋了起来,难道老李又送来什么绝世神兵了?

  “针发枪虽然相对于以前的火铳什么的,已经是天翻地覆般的进步,不过短板也很明显,射速慢,子弹易受潮不好保管,因此,我给你带来了一款全新的武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半自动步枪?

  步枪的意思朱元璋自然知道,针发枪就是步枪,但这个半自动又是啥意思,他有些不明所以,而且五六式这个名字,听起来挺奇怪的,干嘛用数字来作为名号呢?

  “以前的针发枪,被称为栓动步枪,是因为打一发子弹得拉一下大栓,而且每打一次还得上一次子弹,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不方便。

  那么半自动步枪的话,顾名思义,便是不用用手去拉大栓了,只需将子弹上膛后,便可连续射击,而且步枪的弹容量可达到十发子弹,这意味着,上一次子弹,可以击发十次了!”

第218章 新的战法

  能连续射击的枪,朱元璋心中一动,按照李晗在信中的描述,那射击的速度,将会提高至少好几倍啊!

  那届时枪林弹雨将不再是个形容词,而是真正会形成字面意义上的弹幕。

  想象一下在战场上,正当敌人叫嚣着杀过来时,突然间,大明的军队齐齐射击,霎时间战场上子弹横飞,如漫天暴雨般砸向敌军!

  当敌军有幸躲过第一轮射击,想趁明军换子弹之际,以极疾之势冲锋时,未想明军根本无须重装子弹,随即又可发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射击。

  一旦这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在大明得到普及,那明军将是真正的天下无敌!

  大明将再一次实现武器改变战争形态的伟大变革!

  想到这里,朱元璋自己都不禁有些热血沸腾了,恨不得亲自拿着枪冲锋陷阵去。

  “除此之外,新枪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便是其子弹再也不用怕受潮了。

  新枪子弹,用铜和钢铁打造,一体成型,同时配上新的炸药,在威力和射程上,都将远超以前的针发枪。”

  用铜和钢铁制造子弹?

  朱元璋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钢铁好办,但是铜够不够啊?

  不过貌似老李给自己的矿藏图上,有多处大型铜矿还没来得及开采,看来现在是时候继续开矿了。

  而且除了大明境内,在日本、高丽等地也有不少铜矿,高丽的可以立即进行挖掘,至于日本嘛,道衍大师,你要加把劲了。

  想来现在道衍已经到达日本了吧。

  有了新子弹后,子弹受潮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不过,等新枪生产出来后,似乎原有的战术战法,也应得到相应改变了。

  就像是针发枪列装后,明军作战的战术,已由过去的骑射,改为如今的齐射了,那么今后,又将如何改进呢?

  “新枪和子弹的制造方法和工业流程,以及新的炸药技术,我已附到信后,这对于大明而言,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不过一旦成功,将会使大明工业更上一个台阶。

  不过在这里,我得先提前和你说说。

  便是在新枪列装后,大明军队的战术如何之改革。”

  艰巨的挑战咱老朱不惧,不过让大明工业更上一个台阶,听起来颇为诱惑,只是不知一支新枪而已,如何让工业更进一步呢,这倒是有些令人费解了。

  不过在看到李晗带来新的战法后,他心中顿时欣喜万分,还真是想睡觉了来枕头,老李真是咱贴心的好知己,自己想要什么,他就给送来什么。

  可惜啊,这个家伙就是不肯给自己当女婿,着实令人感到遗憾呀。

  “利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可以运用多种战法,其中最为实用也是最为犀利的,名为三三制,这种战术运用,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将士之间相互掩护和进攻,也最大限度保持火力的持续输出。

  那么何谓三三制呢,顾名思义,便是将三人编为一个战斗小组,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

  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朱元璋一口气将信读完,脑海中却是模拟出士兵三三编组的画面了。

  然后他觉得不过瘾,又命人搬来沙盘,亲手在沙盘上模拟起来。

  “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三组一个班,三班一个群,如此这般的话,便是打破了以往以阵列为主要结构的战斗阵型了。”

  他一边在沙盘上摆弄着,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将尽量将士兵分散开来,难道不怕火力不集中吗?”

  突然间,他猛的一拍沙盘,却是将沙盘给震落在地上,一旁的太监连忙上前将少盘收拾好。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是奴婢做的不好,还请陛下责罚!”

  “不关你的事,尽快把沙盘给咱摆好就行。”

  朱元璋摆了摆手,他倒不是愤怒,而是颇为兴奋,因为他发现了三三制最大的优势。

  在太监将沙盘重新摆好后,他重新在沙盘上模拟着。

  “老李,才是真正的军事大家啊!”

  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抚须哈哈大笑起来,“这三三制,实乃天才之举,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在于进攻!

  刚才是咱忽略了新枪的射程和射速了,看似火力分散,实则是将火力更加灵活的予以运用,而且士兵在进攻时,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这会让敌人根本抓不到防守的重点!”

  一旁的太监见朱元璋心情不错,也趁机拍着马屁,“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你个小太监,你知道咱在高兴什么吗?”朱元璋眉开眼笑道。

  “奴婢没读过兵书,奴婢不懂战场上那些高深莫测的兵法,不过奴婢明白,陛下喜欢的东西,那一定是好东西。”

  小太监小心翼翼的说道。

  “呵,你个小机灵鬼,打赏!”

  朱元璋一时高兴,却没想到,平时打赏时都是有太监给自己捧着金瓜子的,可现在这一时半会儿的,哪来的金瓜子?

  不过金口已开,不能收回,便拆开一箱健力宝,随手就给了小太监一罐。

  小太监欣喜若狂,跟拿着传家宝似的捧在怀里,连忙谢主隆恩,然后看着健力宝的易拉罐有些傻眼。

  这是啥玩意儿呢?

  又不敢问陛下,还是待会儿退下后,好好供奉起来吧。

  此时,门外传来传声太监的声音,“陛下,工部尚书李敏求见。”

  “李敏回来了?”

  朱元璋大喜,连忙说道:“快宣李敏觐见!”

  想了想,又对太监道:“宣,户部尚书杨思义,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工部工业司主事刘三悟,一同觐见!”

  一会儿后,李敏走了进来,纳头便拜,“微臣李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将李敏搀扶起来,见多日不见,李敏被晒黑了许多,就跟个刚下完地的老农似的,不免有些心疼。

首节上一节139/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