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不是朝堂之上,定要和那老匹夫划下道来,决个生死高下的。
下了朝后,朱元璋又在宫里举行了宴会,不过这次宴会是家宴,除了皇室成员外,还宴请了徐达、李文忠等一众勋贵。
宴会的主要目的,除了庆祝首次海贸的大获成功,还有便是为徐辉祖接风洗尘了。
御花园内,被装扮得富丽堂皇,处处挂满了灯笼,灯火通明,五彩缤纷。
时辰还未到,御花园内,除了忙碌的宫女太监外,就只有朱元璋在陪著马皇后说话。
老两口也是很久没这么开心的畅谈了。
“重八,咱们老夫老妻了,你还送我这个干嘛,让孩子们看见多不好,我一向教他们要勤俭节约,这东西,是否太过贵重了,别人会说闲话的。”
马皇后嘴中这么说著,手中抚摸著朱元璋送她的一颗巨大的红宝石,却是一脸的幸福模样。
虽然深居宫内,不过马皇后也明显感觉到,这一年多来,大明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从投建工厂,到北伐大漠,再到远洋海贸,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这背后,都少不了奇人的功劳。
不说那神奇的热气球能飞上天空,也不说那能幻化万千包罗万象的投影仪,光是那能拍照的手机,便是让人著迷不已。
这段时间,朱福宁没少缠著给她拍照,看著照片中的自己,马皇后也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都觉得跟小仙女似的,美上天了。
而宫里,也多了不少欢声笑语。
虽然孙孙们看了那亮剑后,一发不可收拾,整日在宫内玩打仗的游戏,没少让她操心。
这一切,恐怕还得从朱元璋从奇人那寻得仙药,给自己治病开始吧。
从那一天开始,她便对这位奇人产生了好奇,也想当面见一见,向他表示感谢,谢他为大明所做的一切,也为他救了自己的命。
唯一让她觉得惋惜的是,奇人拒绝了和怀庆的婚约,著实是可惜了。
“妹子,你贵为咱的皇后,又是这后宫之主,一颗宝石而已,算不了什么的,咱看哪个胆大包天的敢说闲话了!
你是没见徐达那老匹夫,在分了红后,那是大把大把的金银首饰往家里买啊。”
朱元璋的话语声打断了她的沉思,她微微一笑,“重八,的心意我知道的,不过你是这大明的一国之君,理应做出表率才是。”
“妹子,咱懂咱懂。”朱元璋笑道。
两人正说著话呢,此时朱标带著家里人过来了,海贸一事,他也入了一股,这次分红也分得不少钱,此时正是春风满面,看起来心情非常不错。
“见过父皇、母后。”见到朱元璋和马皇后,朱标恭敬行礼。
“标儿啊,你啥都好,就是太讲礼性了,都说了是家宴,叫爹娘就好了。”朱元璋故作生气道。
“是是,标儿见过爹和娘亲。”
“哈哈哈,这还差不多嘛。”
待吕妃和朱允拜见过朱元璋和马皇后,朱标坐了下来道:
“爹,这一次海贸,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我从未想过,海贸竟能如此赚钱,听杨尚书说,此次的收益,相当于大明一年多的财税收入了。”
第203章 吕氏的心思
“没错,大明首次海贸,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收益,也却是出乎了咱的意料。”
朱元璋感慨道:“就在一年多以前,咱一直以为,一国之根本在于农桑,只要农民安居乐业,国家便可长治久安。
商贾买卖之事,在咱的眼里,那就是投机取巧,上不得台面,然而现在却没想到,咱大明朝廷,已经成了最大的商贾了。”
“爹,只要予民有利,国能强盛,咱们的朝廷,做一回商贾那又何妨?”
朱标顺著话茬说了下来,这么多年了,朱元璋的心思,他也能明白其中一二。
朱元璋年幼时,吃了太多的苦了,元末之时,天灾人祸不少,地主层层盘剥,商贾趁势坐地起价,不知害苦了多少百姓,这也是一直以来他对商贾之人没啥好印象的原因之一。
如今大明大张旗鼓的做海贸赚钱了,这恐怕也是他以前所始料未及的,只能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虽然父皇也欣然看到这一切的变化,不过大抵心中依然还有些坎是不容易过去的。
毕竟刻在心中一辈子的想法,是不容易消除的。
“标儿,说得好啊,咱身为一国之君,便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咱早已看开了,所谓论迹不论心,只要有利于大明能够强盛,百姓能安居乐业,咱当一辈子商贾又何妨?”
朱元璋笑道,事实上,他的心结早在和李晗一次次的通信中就已消除了,工业和商贸,是两个能让大明走向世界巅峰的法宝,他老朱何乐而不为之?
见朱元璋早已释然,朱标也是欣慰,便说道:“这一次徐辉祖可是立了大功了,不过老四他似乎有些著急了,白天时还遇到他,嚷嚷著说著什么如果是他去的话,肯定能立下更大的功劳。”
“哈哈哈哈,老四这小子,这是在嫉妒徐家小子啊!”一说到朱棣,朱元璋忍不住就想乐。
这小子,带兵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按照老李所言的另外一个历史,朱允这孙子输给他还真是一点都不冤。
如今朱棣已经没有机会做皇帝了,而朱元璋看他,却是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这愣小子的心思其实一直很单纯,便是想著要建功立业,做一番伟业出来给自己看,自己这个当爹的,又何尝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道衍已经被自己送到日本去了,再也没有机会去蛊惑他,没了造反的心思,朱标继位后也会善待自己的手足兄弟,那么他的未来,便是在大海之上。
让他去为大明开疆拓土,创建属于自己的伟业,也未尝不可。
朱标笑道:“那也是他家妙云又怀上了,老四他虽说有时候混了一点,不过对他家妙云还是爱护敬重的,放弃了首次远洋海贸的机会,专心在家陪老婆呢。”
“徐家闺女不错,有礼有节,落落大方,恐怕也只有她,才能管住老四那个混小子吧!”
说完,父子俩相视一眼,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的对话,被一旁的吕妃听在耳中,心中却是泛起一丝丝嫉妒,自常妃去世她嫁入朱家后,公爹朱元璋却是很少夸她,反而经常夸赞徐妙云。
明明她才是太子妃啊,朱雄英已经夭折了,她的儿子朱允,以后也是要继承大统的!
她想不通,那徐妙云只是老四的王妃,可偏偏能讨得公爹的欢心,难道就因为徐妙云的爹是魏国公,而她的爹吕本,只是区区太常寺卿而已?
就在她心中嫉恨胡思乱想之时,一个慈祥的声音传到了她的耳中。
“吕氏,为妻之道,在于温婉恭顺,为母之仪,须慈爱守正。
当知本分所在,勿生邪念,以保族中安宁。
古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望尔自省,慎言慎行,以免累及自身循规蹈矩,方为长久之计也。”
吕妃顿时被惊出一身冷汗,这是马皇后在和自己说话,自己的小心思,被她看穿了!
声音不大,只有自己能听见,她清楚明白,马皇后这是在敲打自己啊!
而且她称自己为吕氏,这已经是很严重的警告了!
虽说马皇后一向慈祥,但在这偌大的皇宫内,她才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任谁如果欺她仁慈,那么就不会是掉脑袋那么简单了!
她哆嗦著抬头一看,只见马皇后在笑眯眯的看著自己,虽然目光仁慈,但她知道,如果自己胆敢再犯,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吕妃慌忙回道:
“母后,臣妾一定铭记母后教诲,自当摆正位置,恪守本分,以妻母之德,共襄皇室和谐,不负所望。”
马皇后笑著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吕妃如蒙大赦,赶紧请了个安,然后找了个照看孩子的借口,追著正在和兄弟打闹的朱允去了。
随著夜幕降临,御花园里也逐渐热闹起来,朱棣搀扶著大著肚子的徐妙云,小心翼翼向前走著,身后还有徐达和徐辉祖,领著朱高炽等一大帮孩子。
看著朱棣那满脸慎重的样子,朱元璋也不禁哑然,“这老四也不是第一次当爹了,还那么一副小心谨慎的模样,依咱看,他在大漠的战场时,也不会如此模样吧。”
“爹,这不显得老四对徐妙云一片真心嘛。”朱标也打趣道。
紧接著,李文忠也带著李景隆来了,在拜见过陛下后,李景隆便三两步来到徐辉祖身旁。
“辉祖叔,听闻你这次出海立下大功,你别太得意,这是我还没出马,待下次我出海时,定能立下比你还大的功劳,到时候整个大明就知道我才是真正的战神了。”
徐辉祖一听也是哭笑不得,这李景隆,对成为大明战神太执著了。
还未回话,便看到李文忠“啪”的就是一巴掌拍在了李景隆的脑袋上。
“小子还想出海,先学会游泳吧!”
朱棣见到这一幕,心中也是痒痒,小心将徐妙云安顿坐好,然后瞪大了眼睛看著徐妙云。
徐妙云哪能不知道朱棣心中痒痒想去和徐辉祖他们吹牛,笑了笑挥挥手,“去吧。”
朱棣闻言,跟脱缰的野马似的来到几人身边,大著嗓门道:“大外甥,你这大明战神还是别做梦了,下次出海之人,肯定是俺了,你就等著俺在海外为大明开疆拓土吧!”
“朱老四你别得意,你先过了我舅妈那一关再来说出海的事儿吧!”说著,李景隆还偷偷指了指徐妙云,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朱棣不服气道:“切,男儿志在四方,堂堂妇道人家,且能阻挡俺前进的脚步!”
“嘿,朱老四,你皮子痒了不是,敢这么说我家闺女?”
这话被徐达听到了,顿时黑著脸看向了朱棣,直把他看得浑身一哆嗦。
“岳丈,俺说著玩儿呢,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说著,朱棣又偷偷看了看徐妙云,发现她没发觉,这才松了口气。
顿时压低声音道:“妙云正怀著呢,俺也就是吹吹牛,这话可千万别让她听去了,气坏了身子就不妙了。”
众人看著朱棣那小心翼翼的样子,顿感有趣,不由纷纷大笑起来。
第204章 可乐的喝法
每一次相聚在一起时,朱棣都能给大伙儿带来欢笑声,虽然贵为四皇子,但在一群勋贵中,事实上也没几个人拿他当皇子看待。
在徐达看来,他就是个偶尔犯浑的好女婿,在徐辉祖眼中,朱棣与其说是姐夫,不如说是从小就在一起打闹的发小。
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眼中,他就是朱老四。
于朱标而言,朱棣就是个永远长大不的弟弟,在李景隆眼中,就更没有把他当舅舅看待了。
总而言之,朱棣的身份有很多重,是女婿,是兄弟,是丈夫,是发小,更是训练有素受将士尊重的百户,但就是没人拿他当四皇子。
话说回来,朱棣自己也很少拿自己当皇子的,在他心目中,自己可是大明最强兵王,比李景隆那个什么战神牛气多了。
恐怕唯一一个拿朱棣这个四皇子的身份当回事的,就只有徐妙云了。
不过徐妙云说的最多的是,“你看看你,整天上蹿下跳不著家的,哪有个当皇子的样子!”
众人拿朱棣打趣,他自己也不在乎,跟著一起傻乐,徐妙云就更不会介意了,谁让自家夫君就是这幅德性,早习惯了。
宾客都到齐后,晚宴准时开始了,皇帝陛下请家宴,可没人敢迟到。
随著一道道佳肴被端上了桌,除了平常见多了的山珍海味外,更少不了各种炸薯片和炸薯条,不光小孩子爱吃,大人也是爱不释手。
随著各种薯条薯片被端上来后,朱允便一脸警惕的看著朱棣,上一次被他四叔抢著把薯条吃完,给他留下心理阴影了。
然而他没注意到的是,还有另一道目光,也在打著薯条的主意,那便是朱福宁。
上一次时,朱福宁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味道,薯条几乎全被朱棣和朱允俩叔侄给抢光了,这一次她可不能落后了。
她已总结了经验教训,上一次没好好吃上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矜持太淑女了,这一次可就不会了!
不过此时朱棣的心思,并没有在薯条上,他的注意力,全被桌上那一盒盒的,包装异常精美的纸盒给吸引住了。
只见那纸盒上分别写著什么“茅台”、“剑南春”、“国窖”、“二锅头”等等,看样子,像是酒的名字啊。
虽然不像朱元璋和徐达那般好酒,不过朱棣也是懂酒之人,毕竟在军中待过的,没有哪个不喝酒的。
事实上,不光是朱棣,李文忠、李景隆、汤和等人、甚至是马皇后,都被那精致的包装给深深吸引住了。
不说那精美的花纹,也不说那充满了独特韵味的图画,光是上边写的字,都是极为大气,一看便是大家的手笔。
众人纷纷讨论著,这些都是什么酒,不知味道如何,但看样子也知并非凡品。
如果不是为了给徐辉祖接风洗尘,朱元璋是舍不得将李晗送的酒拿出来的。
虽然摆上的酒,也只是李晗送他的一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