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118节

  方孝孺欣然领命告退,而就在此时,毛骧进宫来请求面见圣上。

  此时毛骧进宫,定是和日本使团有关,连忙让太监宣他觐见。

  毛骧进到寝宫后,恭敬施了一礼,先是一记马屁送上,“陛下,您果然神机妙算!”

  接着,他直接开门见山道:“那日微臣受命后,派出两路人马乔装打扮,分别监视南朝使团和北朝使团。

  经过几日的严密监视,微臣发现,南朝使团,似乎对应天府兴隆船厂特别感兴趣,几乎每日都会派人,打扮成咱大明百姓的模样,在船厂周围溜达,经常会请船厂的工匠喝酒。

  他们的借口,或是想入厂做工挣工钱,或是纯粹就是好奇蒸汽船,为何不用风帆就能航行。

  微臣认为,他们的目的,便是想通过和工匠混熟之后,打听船厂内部消息!”

  兴隆船厂?

  朱元璋眉头紧皱,兴隆船厂,在松江府的船厂完工之前,目前是大明唯一能造蒸汽船的厂子,南朝使团如此行径,其目的已经不言而喻!

  “那他们打听出什么没有?”朱元璋赶紧问道。

  “为了不打草惊蛇,微臣麾下几个机灵点的小旗,也混入了工人中,通过这几天的观察,那些日本人并未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朱元璋紧皱的眉头,这才放松下来,

  幸好老李提醒得早,让咱对日本人提高警惕,否则真被他们渗透进了船厂,那损失可就大了!

  只是这些该死的日寇,还真是贼心不死,从视频中就知道了,这些家伙,对中华大地充满了贪婪的占有欲。

  现在他们想在大明这占点便宜,而大明,却早就惦记上他们的老本了!

  “继续对兴隆船厂进行严密监控,必要时,对船厂管事进行训话,所有和船厂有关的消息,包括工人的组织、培训,特别是造船的技术流程,绝对不能对外提起!

  这事儿你和李敏商量一下,记住了,一定要保密,同时,一定要在暗中抓住日本人的马脚,咱有大用!”

  “微臣明白!”毛骧恭敬领命,陛下所说的有大用,其实他也能猜出几分来。

  从陛下说要遣道衍和尚出使日本开始,他便明白了,陛下对日本有着长远的谋划,而在这的背后,都是奇人出的点子。

  奇人要对日本出手,那日本还不被拿捏得死死的?

  这是一盘大棋局啊,所有人皆在棋局之中,陛下,便是那下棋的人,而奇人,便是在幕后指点陛下下棋的高手!

  不光他毛骧,还有工部的李尚书,户部的杨尚书,都是这大棋局中的棋子儿。

  但他毛骧,却是心甘情愿的成为陛下的马前卒,无论是为了自己建功立业,还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伟业,能参与到这大棋局中,都乃人生一大幸事!

  相信李尚书和杨尚书,都是这么认为的。

  抓到南朝人的马脚,也只是这大棋局中,小小的一步而已。

  “那北朝那边呢,如今有何动作?”朱元璋继续问道。

  毛骧立刻说道:“这也是微臣进宫面见陛下的主要原因,北朝的人,已经开始和工业司军器局的人联系上了!”

  “什么?”朱元璋顿时勃然大怒,工业司军器局,负责针发枪的生产制造,乃大明整个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而针发枪的制造工艺,更是核心中的核心,机密中的机密,岂能有半点闪失?

  但没想到,军器局中的人,居然和北朝使团勾结上了,这些该死的汉奸!

  如今朱元璋最恨的,便是沦为汉奸的人了!

  “到底是谁,如此狗胆包天,居然和日本人勾结,充当日本人的汉奸!

  朕,绝对饶不了他!”

  见朱元璋脸色大变,毛骧连忙说道:“陛下还请息怒,咱工业司军器局的人,都是好样的,没有谁勾结日本人!”

  “毛骧你在戏弄咱?”

  “微臣不敢,微臣罪该万死,是微臣说错话了。”

  毛骧急忙解释道:“北朝使团派出密使,秘密接触了军器局的主事刘三悟,同时还奉上了十两金。”

  听到这里,朱元璋一声冷笑,眼中的怒火却是越来越盛。

  “十两金,好大的手笔啊!”

  不过毛骧接下来的话,却是让他转怒为喜。

  “刘三悟收下了黄金,也给北朝的密使提供了一些消息,然后转头便找到了锦衣卫,将黄金全部上交,并把此事全盘托出。

  他有亲人在绍兴府倭乱中丧生,正恨着倭寇呢,因此给北朝提供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消息。

  至于刘三悟应如何处理,微臣也不敢随意做出,因此想问问陛下,如何定夺?”

  朱元璋想了想道:

  “这刘三悟,好像是李敏给提拔当了主事的,也是流水线能顺利投产的头号功臣啊!

  李敏眼光不错,刘三悟也没让咱失望,你先让他继续和北朝密使虚与委蛇,待此事过后,朕定不会亏待他!”

  多谢各位书友的订阅和票票,还请继续支持大蒜,爱你们呦

0章 最后通牒

  “陛下您的意思是,让刘三悟继续给北朝提供假消息?”

  毛骧沉吟了片刻,壮着胆子道:“这样风险会不会太大了?

  按照锦衣卫以往的办案经验,如果全是假消息的话,很容易就会被识破了。

  而往往能让人信服的假消息,多是九成假消息中,掺和一成真的,或是九成都是真消息,而关键的那一成是假的。

  但这样的话,是否会让北朝之人看出一丝端倪,甚至是猜测出针发枪的大致制造工艺?”

  “毛指挥使,你多虑了,你知道什么叫流水线吗?”

  朱元璋得意的捏着胡须,他有把握,即便刘三悟将真的制造工艺给了日本人,只要不是全套的生产流程,日本人根本造不出枪!

  这便是流水线制造的强大之处了,每一个生产制造环节,都只是整套工程的一小部分而已,即便日本人拿到了其中一个环节,也别想将全套工艺推测出来。

  就算是让他们掌握了全套生产流程又如何,他们也没有制造枪管的合适钢铁,冶钢的技术还掌握在大明手里呢!

  毛骧有些茫然的看了看朱元璋,然后有些惭愧的低下了脑袋,他哪知道什么是流水线,流水席还差不多。

  “陛下请恕微臣才疏学浅,着实不知这流水线为何物!”

  朱元璋呵呵一乐,就连锦衣卫的头子都不知道什么是流水线,就更别提那群日本人了。

  “陛下,鸿胪寺左少卿崔文渊求见。”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伴随太监那独特的嗓音。

  朱元璋一愣,此时鸿胪寺的官员进宫,十之八九和日本使团有关。

  这崔文渊,也算是鸿胪寺的老人了,作为左少卿,处理过不少外朝百官、番邦进贡的事务,算得上是经验老道的官员。

  但这一次日本南北两朝使臣同时朝拜大明,却让他伤透了脑筋。

  别的不说,这两朝之人,相互之间就跟生死冤家似的,一见面不动干戈就算讲礼貌了。

  哪怕只是简单的安排食宿,都得考虑一大堆的问题,免得两拨人一见面就得打起来,要是闹出血案,那就是鸿胪寺的失职了。

  而且以往来了番邦使者,陛下很快就会面见,而且会在大朝会上,亲自接见使臣,无论再小的藩国,只要愿意臣服大明,建立朝贡体系,陛下都会给足了面子,封赏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怎么丰厚怎么来。

  毕竟大明天朝上国,要的就是这个面子!

  可是这日本南北两朝的使臣,来了都快半个月了,陛下却是一点想宣见的意思都没有,符不符合礼制还在一边,毕竟礼制都是陛下定的。

  但这却给他们鸿胪寺出了个大难题,人家日本使臣,隔三差五的来就来催,而且一个个态度还特别好,说到动情之处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也不好把人家赶出去不是?

  最近几天,更是一天都会去鸿胪寺三五回的,整得都好像是小寡妇受了天大的冤屈,要上京城告御状似的。

  现在鸿胪寺的人,一见到日本使臣,就跟见了鬼似的,能躲就躲,实在躲不掉,就装听不懂,可这也没用啊,人家使臣里有会说大明官话的,而且说得比大明自己人还溜。

  本来这些事儿吧,是由鸿胪寺的寺卿大人主持的,但是人家早早就称病在家休养呢,偌大的重担,便落在了崔文渊这个左少卿的肩上。

  虽然鸿胪寺还有个右少卿,但人家右少卿一句话说了,“你是二把手,寺卿大人不在,一切听左少卿大人定夺”。

  他崔文渊定夺个屁啊,只能让手下的人,先把南北朝的使臣拖着再说,特别是想撂挑子的右少卿,既然都说自己是上官了,那上官就命他,负责接待每日来鸿胪寺的日本人吧。

  但最终,日本人还是找到了他,而且是直接去了他家里。

  先是南朝这边,直接派出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好像是叫小野英世的左大臣,在那边也算得上是号人物。

  也不知道这日本人名儿是咋起的,这小野,听着也不像是个复姓啊。

  这个小野英世,可没像以前去鸿胪寺哭啼卖惨的日本人一样,而是直接对崔文渊下了最后通牒。

  他们在大明已等候多日,所有诚意都已经带到了,而大明皇帝却避而不见,如果继续下去,说明大明没有接受日本成为朝贡国的诚意,那他们便准备要打道回府了。

  而南朝的小野英世前脚刚走,北朝的使臣接着登门来了,说的也是同样的话,这让崔文渊不禁有些纳闷儿,这两拨人,实际上是早就商量好了的吧?

  这么大的事情,崔文渊当然不敢自己做主了,急忙赶到皇宫,将此事一五一十的禀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嘿这帮狗日的倭寇,竟敢威胁咱们?”

  毛骧忍不住道:“陛下,要不把这群家伙通通抓入诏狱得了!”

  崔文渊连忙摆手道:“毛指挥使,这可万万使不得,毕竟是番邦使臣,就算是交战的双方也不斩来使,况且人家是来朝贡的,也不是来宣战的啊!”

  “绍兴府的倭乱才平息多久,崔少卿这么快就忘了吗?”

  毛骧一发横,崔文渊不由打了个哆嗦,和锦衣卫的人,讲不了道理的。

  “陛下,您看现在该怎么办啊?”

  “崔少卿,你堂堂大明鸿胪寺少卿,难道还被区区倭国使臣给难住了?”

  朱元璋倒是没有毛骧那么急躁,南北朝使臣连番向崔文渊施压,这只能说明一点,这两拨人,有点沉不住气了。

  如果他们真的想离开大明的话,为何还会派人频繁和大明工业司的人接触?

  而且朱元璋笃定了,自己一日不见他们,他们便一日不会离开大明。

  谁获得大明的封赐,谁就能成为日本的法统,这天大的诱惑,他们舍得自己放弃么?

  除此之外,还有和大明通商的权利,更是让这些贪婪的家伙无法拒绝。

  能合法通商,谁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做走私买卖,谁又愿意去做倭寇?

  按照老李的说法,日本南北朝分立,双方对地盘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谁能从大明获得支持,谁便能在这场争斗中获胜。

  虽然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只是这崔文渊,尽管也是满腹经纶,但对政治斗争、对地缘格局的认知,却是相当缺乏啊。

  不光崔文渊一人,这似乎已经成了鸿胪寺、礼部一些官员的通病了。

  看来得对他们加强地缘政治的教育了。

第181章 陷入迷茫的日本使团

  “这欲擒故纵的小手段,难道你崔少卿没看出来?”

  朱元璋的一句呵斥,如同当头棒喝,让崔文渊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首节上一节118/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