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109节

  “陛下,贫僧错了,贫僧错得实在离谱,多谢陛下,让贫僧见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地狱。”

  此时的道衍,又恢复了以往那波澜不惊的样子,只不过那双睿智的眼睛中,却多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道衍大师,不必如此。”

  见道衍一副回头是岸的模样,朱元璋心中也是欣慰,看来还是老李有办法,用未来的中华劫难,直接打碎了道衍心中的执念。

  倘若他依然执迷不悟,那就唯有一杀了之,否则又将是另一个大祸害。

  “想来陛下早已知道贫僧有反心,却只是将贫僧抓入诏狱,而未痛下杀手,贫僧斗胆猜测,陛下便是相中贫僧这一执念,需要贫僧去做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情绪平复后,道衍也将朱元璋的用意猜到了七七八八。

  “想来这件重要的事情,应该和日寇有关,还请陛下言明,贫僧自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元璋却是心中有些感慨,这道衍,不愧是能怂恿撩拨朱棣造反的人,难怪老李会说他虽然一身反骨,但也是天纵奇才。

  这一下,总算见识到了。

  “既然道衍大师如此敞亮,那朕也不藏着掖着,就直话直说了,朕需要你出使日本!”

  道衍沉吟片刻,毅然道:

  “陛下之用意,贫僧已然领悟,陛下,贫僧愿去往那日本岛,将他们搅个天翻地覆,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他的神情异常的坚决,眼神中,甚至还略微带着一丝兴奋,此时的他,就像是重新找到了目标,能将自己的才华抱负淋漓尽致的施展开来。

  又像是即将出征的勇士,哪怕一去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那朕便为未来中华之子孙,在这里先向道衍大师道一声,多谢了!”朱元璋郑重的说道。

  “陛下言重了,此乃贫僧分内之事,为了大明之未来,也为子孙后代免受那地狱般的劫难,贫僧一生之所学,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随着朱元璋一起走出了诏狱,时隔大半年,道衍却恍如隔世般,外面的世界,已经和自己印象中,完全不同了。

  锦衣卫诏狱位于应天府南城,不远处,正是朱元璋规划的工业区,那里工厂林立,放眼望去,尽是高耸矗立的烟囱。

  “那是?”

  看着烟囱冒出的白色烟雾,道衍是一脸的惊愕。

  “哎呀,这和尚被关了好些日子了,不知道咱应天府变化大着呢。”

  毛骧快言快语着,看那样子,似乎是有意在道衍面前显摆一下。

  “那是咱大明的炼钢厂,和尚你知道啥叫炼钢吧,不过那炼钢厂可了不得,一年产精钢能有好几万吨呢。

  和尚你不知道吨是啥意思吧,我来告诉你,这吨啊,和斤啊,石啊什么的一样,它是一个重量单位……”

  毛骧是越说越来劲,而道衍也是越听越惊讶,当听到大明如今还能造出不用风帆就能航行的船时,更能造能飞上天的热气球时,更是完全被震惊到了。

  自己只是被关了近一年,没想到大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自己,错过了许多精彩的事物啊!

  看着毛骧那滔滔不绝的样子,朱元璋也没出言制止,就让毛骧吹牛去吧,也好让道衍知道如今大明的工业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感谢书友论古轩、俗人E个的打赏,感谢书友们的票票和订阅

第164章 道衍被红薯给惊到了

  毛骧的兴致越来越高,嘴中没把门似的,各种胡吹乱侃,从蒸汽船的下水,到火枪营横扫大漠,道衍的模样,就跟什么都不懂的孩童一般,满满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大漠异族,从上古的北狄、大汉的匈奴、大唐的突厥,再到宋时的契丹、女真,再到蒙古,哪一个不是对中原王朝的严重威胁?

  如果北方异族那么容易就被清除了,那还至于从先秦时期就修建长城,一直修到现在么?

  至于毛骧所说的,如今大明百姓,根本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顿顿都能吃饱饭,他更是不敢相信。

  元末那千里饿殍的惨景才过去多久,大明开国才短短十六年,难道就能解决粮食问题了,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索性决定,就不坐马车回宫了,干脆带着道衍,在应天府里走一走,看一看。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些事情,还是亲眼见一见,才会有具体的印象。

  一路来到江东门外,这里是应天府重要的粮食集贸区,道衍倒是知道这里,以前也没少来过,这里除了向应天府各粮坊供应批发粮食外,也有不少粮店卖零散的粮食。

  这里的粮食,多以未舂过的稻谷为主,相对大米而言,价格也便宜不少,许多家中贫苦的百姓,便会推着独轮车,来这里买便宜的稻谷,然后自己再去舂。

  虽说辛苦了不少,但架不住价格便宜嘛。

  而如今道衍再从这里走一遭,却是发现,除了原来卖稻谷粮食的粮店外,还多了不少卖其他东西的铺子。

  那东西褐红色的表皮,圆圆的,周身还沾满了泥巴,就跟个土疙瘩似的,其貌不扬,也不知道是干什么之用。

  而还有的店铺,卖的东西就更奇怪了,圆噔噔,黄橙橙的,成堆成堆的放在一起。

  道衍觉得好生奇怪,驻足看了许久,朱元璋和毛骧对视了一眼,然后相视一笑。

  “走了和尚,那玩意没见过是吧,也不稀奇,没什么好看的,待会儿我请你尝尝。”

  毛骧说着,便带着道衍继续向前走去,道衍心中疑虑,“毛指挥使,莫非那东西还能吃?”

  “能不能吃,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毛骧卖了个关子,然后又带着道衍从江东门外,来到了大中桥,这里可就热闹了,是应天府有名的坊市,各种卖日用杂货的,胭脂水粉的,茶水小吃的,应有尽有。

  沿街不少小贩都在叫卖着。

  “烧饼嘞,麻将烧饼嘞,又香又酥的麻将烧饼便宜嘞。”

  “糖葫芦,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好吃不沾牙。”

  “烤红薯叻,正宗本地产的大红薯,又香又甜的烤红薯叻!”

  “陛下,您要不要尝尝?”毛骧嘿嘿一笑,他还不用开口,只要眼珠子一转,朱元璋就知道他心里在打什么鬼主意了。

  “去吧,也让大师也尝尝鲜。”

  “好嘞,陛下,大和尚,请稍等。”

  一会儿后,毛骧便买了三个又大又香的红薯,“陛下,您尝尝,大和尚,你别愣着了呀,也尝尝,这玩意儿以前可没吃过的呀。”

  在李晗把红薯土豆送过来之前,道衍就已经被抓进诏狱了,他自然不知道啥是红薯土豆。

  不过他也不是迂腐之人,顺手就接了过来,学着毛骧的样子,剥开那层被烤得红黑的表皮,顿时露出了金灿灿的红薯肉。

  紧接着,一股特殊的甘甜香气扑鼻而来,这让在诏狱里吃了近一年残羹冷炙的道衍,此时不禁食指大动起来。

  他喉咙鼓动着,咽了咽口水,然后轻轻咬上一口,顿时,那甘甜的味道,充满了嘴腔,软糯的滋味,充分刺激着他的味蕾。

  如此新奇的食物,他还是第一次吃到,味道一绝,吃一口便停不下来了,越吃越有味,也顾不得烫了,三两下便将手中的烤红薯吃了个精光。

  直到将手指舔了一干净,他还有些意犹未尽,毛骧见状,笑眯眯的又给他买了一个。

  直到吃到打嗝都是满嘴红薯味时,道衍才停了下来,然后看着朱元璋道:

  “陛下,此名为红薯之物,味道甘甜,也极易果腹,未想贫僧只是被关了一年,应天府便多了一味美味的小食。”

  “大和尚,如果要这么说,你未免就有些太小看红薯了啊!”

  看着毛骧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毛骧有些诧异道:“依毛指挥使的意思,莫非红薯此物还有大用?”

  “行了毛骧,你就不用拿大师寻开心了,大师被你关了近一年,不知道红薯也正常。”

  朱元璋瞪了毛骧一眼,毛骧缩了缩脖子,这事可不能怪他呀,当初是谁下令把道衍给抓入诏狱的?

  “大师,此红薯,可是好东西啊,不光能当小吃零嘴,在粮食短缺的时候,还能用来作为主食。”

  做主食?

  道衍愣了一愣,“红薯香甜可口,而且极易果腹,用来做主食再合适不过了。”

  毛骧又忍不住说道:“大和尚,你还是没了解红薯的真正用处,此物如今已在两广和琼州全面种植了,而且正在逐步向整个大明推广,一旦北方地区都种上的话,那咱大明的百姓,就再也不用饿肚子啦!”

  “的确如此,只是农家在种植了此物后,何来土地再种粮食?”道衍不解道。

  “大和尚你不懂,这红薯,不用水田,用旱地便能种,只要有土,在哪都能开垦种植,而且一年可以两熟,在两广和琼州,一年三熟到四熟都不成问题呢!”

  “一年三熟甚至是四熟?”

  这下子真把道衍给惊到了,如此高的成熟率,而且还不用挤占稻谷的水田,这简直是天赐给大明百姓的粮食啊!

  “不光如此,大和尚,你猜猜,此物一亩产多少斤?”毛骧故意卖关子道。

  “八百,九百?”道衍见毛骧的样子,便尽量往高了猜了,谁知毛骧的一句话,差点惊掉了他的下巴。

  “非也非也,此红薯,最少亩产四千斤,种得好的话,一亩六七千斤也不是问题!”

  “六七千斤?”

  道衍彻底傻眼了,他虽出身行医世家,年少时又当了和尚,但并非不懂农桑之事,相反,他熟读农桑书籍,对百姓农桑之事,那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这个世界上,怎会有亩产好几千斤的粮食,吹牛的吧!

第165章 人人吃得起白糖

  “毛指挥使,出家人不打诳语,但贫僧也知道,五谷中亩产量最高的也不过三四百斤,这亩产几千斤的,真是闻所未闻,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见道衍一脸的不相信,朱元璋笑道:

  “大师,毛指挥使说得没错,此红薯,经户部司农精心种植观察,确实能达到那么高的产量,如若大师还是不信,可以自己去问问,如今红薯已在应天府不是稀罕事,几乎所有百姓都知道此物的。”

  道衍将信将疑的来到刚才卖烤红薯的小商贩前,小商贩一见来了客人,连忙笑脸相迎道:

  “大师,我这儿都是正儿八经自家种的本地红薯,可香甜了,又便宜又好吃,您要来几个?”

  “这位施主,你方才说,这红薯都是自家种的?”

  “对啊,大师,都是自家种的,包你香甜可口。”

  “那这儿红薯,一亩地能产多少斤,还请施主赐教。”道衍诚恳的问道。

  小商贩想了想道:“今年春季我们家才开始种的,手生,才收了三千多斤,不过现在有经验了,等着秋天收的时候,应该能有个五千来斤了吧。”

  道衍越听越吃惊,这小贩,可不像在说谎的样子。

  也就是说,陛下和毛骧说的都是真的?

  紧接着他又问了其他的商贩,得到的回答,都大差不差。

  这下道衍不得不相信了,如此之高的产量,实在惊为天人!

  “陛下,那红薯果然能亩产好几千斤啊,是贫僧孤陋寡闻了,着实惭愧,有了此物,想来我大明百姓从今往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毛骧道:“不光如此,咱大明还有个叫土豆的东西,和红薯也差不多,平日可做菜,也可用来做零嘴吃,在关键时刻,也能作为口粮救命的。”

  道衍沉默了,红薯、土豆,这些高产量的东西,带给大明的,可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

  陛下能将这些东西在全国推广,可谓功德无量。

  接着朱元璋的一句话,更是如一柄利剑,直击他灵魂最深处。

  “民以食为天,大明要国泰民安,老百姓要想过得好,最起码得让百姓吃饱肚子不是?”

  这句再寻常不过的话,却让他如遭雷击般,愣在了原地,以前听到类似的话,他不会做过多联想,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再浅显不过了,无须深究其中的道理。

  如今听到,却是让他想到了更多……

首节上一节109/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