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108节

  一会儿后,毛骧便买了三个又大又香的红薯,“陛下,您尝尝,大和尚,你别愣著了呀,也尝尝,这玩意儿以前可没吃过的呀。”

  在李晗把红薯土豆送过来之前,道衍就已经被抓进诏狱了,他自然不知道啥是红薯土豆。

  不过他也不是迂腐之人,顺手就接了过来,学著毛骧的样子,剥开那层被烤得红黑的表皮,顿时露出了金灿灿的红薯肉。

  紧接著,一股特殊的甘甜香气扑鼻而来,这让在诏狱里吃了近一年残羹冷炙的道衍,此时不禁食指大动起来。

  他喉咙鼓动著,咽了咽口水,然后轻轻咬上一口,顿时,那甘甜的味道,充满了嘴腔,软糯的滋味,充分刺激著他的味蕾。

  如此新奇的食物,他还是第一次吃到,味道一绝,吃一口便停不下来了,越吃越有味,也顾不得烫了,三两下便将手中的烤红薯吃了个精光。

  直到将手指舔了一干净,他还有些意犹未尽,毛骧见状,笑眯眯的又给他买了一个。

  直到吃到打嗝都是满嘴红薯味时,道衍才停了下来,然后看著朱元璋道:

  “陛下,此名为红薯之物,味道甘甜,也极易果腹,未想贫僧只是被关了一年,应天府便多了一味美味的小食。”

  “大和尚,如果要这么说,你未免就有些太小看红薯了啊!”

  看著毛骧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毛骧有些诧异道:“依毛指挥使的意思,莫非红薯此物还有大用?”

  “行了毛骧,你就不用拿大师寻开心了,大师被你关了近一年,不知道红薯也正常。”

  朱元璋瞪了毛骧一眼,毛骧缩了缩脖子,这事可不能怪他呀,当初是谁下令把道衍给抓入诏狱的?

  “大师,此红薯,可是好东西啊,不光能当小吃零嘴,在粮食短缺的时候,还能用来作为主食。”

  做主食?

  道衍愣了一愣,“红薯香甜可口,而且极易果腹,用来做主食再合适不过了。”

  毛骧又忍不住说道:“大和尚,你还是没了解红薯的真正用处,此物如今已在两广和琼州全面种植了,而且正在逐步向整个大明推广,一旦北方地区都种上的话,那咱大明的百姓,就再也不用饿肚子啦!”

  “的确如此,只是农家在种植了此物后,何来土地再种粮食?”道衍不解道。

  “大和尚你不懂,这红薯,不用水田,用旱地便能种,只要有土,在哪都能开垦种植,而且一年可以两熟,在两广和琼州,一年三熟到四熟都不成问题呢!”

  “一年三熟甚至是四熟?”

  这下子真把道衍给惊到了,如此高的成熟率,而且还不用挤占稻谷的水田,这简直是天赐给大明百姓的粮食啊!

  “不光如此,大和尚,你猜猜,此物一亩产多少斤?”毛骧故意卖关子道。

  “八百,九百?”道衍见毛骧的样子,便尽量往高了猜了,谁知毛骧的一句话,差点惊掉了他的下巴。

  “非也非也,此红薯,最少亩产四千斤,种得好的话,一亩六七千斤也不是问题!”

  “六七千斤?”

  道衍彻底傻眼了,他虽出身行医世家,年少时又当了和尚,但并非不懂农桑之事,相反,他熟读农桑书籍,对百姓农桑之事,那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这个世界上,怎会有亩产好几千斤的粮食,吹牛的吧!

第165章 人人吃得起白糖

  “毛指挥使,出家人不打诳语,但贫僧也知道,五谷中亩产量最高的也不过三四百斤,这亩产几千斤的,真是闻所未闻,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见道衍一脸的不相信,朱元璋笑道:

  “大师,毛指挥使说得没错,此红薯,经户部司农精心种植观察,确实能达到那么高的产量,如若大师还是不信,可以自己去问问,如今红薯已在应天府不是稀罕事,几乎所有百姓都知道此物的。”

  道衍将信将疑的来到刚才卖烤红薯的小商贩前,小商贩一见来了客人,连忙笑脸相迎道:

  “大师,我这儿都是正儿八经自家种的本地红薯,可香甜了,又便宜又好吃,您要来几个?”

  “这位施主,你方才说,这红薯都是自家种的?”

  “对啊,大师,都是自家种的,包你香甜可口。”

  “那这儿红薯,一亩地能产多少斤,还请施主赐教。”道衍诚恳的问道。

  小商贩想了想道:“今年春季我们家才开始种的,手生,才收了三千多斤,不过现在有经验了,等著秋天收的时候,应该能有个五千来斤了吧。”

  道衍越听越吃惊,这小贩,可不像在说谎的样子。

  也就是说,陛下和毛骧说的都是真的?

  紧接著他又问了其他的商贩,得到的回答,都大差不差。

  这下道衍不得不相信了,如此之高的产量,实在惊为天人!

  “陛下,那红薯果然能亩产好几千斤啊,是贫僧孤陋寡闻了,著实惭愧,有了此物,想来我大明百姓从今往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毛骧道:“不光如此,咱大明还有个叫土豆的东西,和红薯也差不多,平日可做菜,也可用来做零嘴吃,在关键时刻,也能作为口粮救命的。”

  道衍沉默了,红薯、土豆,这些高产量的东西,带给大明的,可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

  陛下能将这些东西在全国推广,可谓功德无量。

  接著朱元璋的一句话,更是如一柄利剑,直击他灵魂最深处。

  “民以食为天,大明要国泰民安,老百姓要想过得好,最起码得让百姓吃饱肚子不是?”

  这句再寻常不过的话,却让他如遭雷击般,愣在了原地,以前听到类似的话,他不会做过多联想,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再浅显不过了,无须深究其中的道理。

  如今听到,却是让他想到了更多……

  就在此时,有两个孩童从身边经过,两人都拿著烤红薯,一边走著,还一边用烤红薯沾著什么东西吃。

  道衍仔细一看,只见孩童用红薯沾的,是晶莹剔透如沙子一样的事物,他心中一动,那不是霜糖么?

  什么时候,霜糖也能这么随便吃了?

  要知道,他家世代行医,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颇有家资,家中小孩想吃糖了,也就是买点米糖麦芽糖什么的。

  不过由于家里行医的关系,有时候会进一些蜂糖回来作为药引子,而道衍小时候没少偷吃过家里的蜂蜜。

  但是要说这霜糖,那是见都没见过,哪怕是自己被抓入诏狱之前,也很少吃到霜糖的。

  可是现在,那俩孩童却拿霜糖沾红薯吃,这是什么家境啊?

  而且看那俩孩童,穿的就是普通的棉布和麻布所织的衣物,看起来也就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难道只是过去短短一年,大明已经强盛到霜糖随便吃了吗?

  他连忙问道:“陛下,毛指挥使,如今这霜糖怎么卖的?”

  朱元璋不清楚,毛骧可是再清楚不过了,家中老婆孩子经常用霜糖做点心,他可没少买。

  “大和尚,想吃糖了?这霜糖的话,这得多亏陛下兴建糖厂,这规模一上来,霜糖的价格就降下来不少,虽然还不算太便宜,但寻常百姓家想吃的话,还是吃得起的,我算算啊。”

  毛骧掰著手指头算著,然后说道:“差不多十文钱到十五文钱一两吧,买一斤的话差不多得要一百多文呢,咱们往海外卖的话,得卖到五百到一贯银钱一斤了,不过等糖厂扩建后,价格还会便宜下来的。”

  道衍都惊呆了,是毛骧不懂什么叫贵,还是自己不明白什么叫便宜?

  在他的印象中,霜糖得要个好几贯钱一两吧,如今买一斤才一百多文钱,还不叫便宜?

  而且听毛骧的口气说,价格还会更便宜!

  大明,真的变得富强了啊!

  突然间,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想法,幼稚到可怕。

  改天换日,实现世界大同?

  自己何德何能,只是区区读过几年书的和尚,又有什么能耐实现世界大同?

  如今老百姓能吃饱饭,不再饿肚子,甚至还能吃上霜糖了,实现天下大同,不就是从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开始的么?

  大明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的好,这一切,恐怕都是陛下的功劳吧,得此明君,自己还要奢望什么?

  陛下,才是天下大同的践行者!

  和陛下比起来,自己以前的执念,那就是妄想,简直幼稚到可笑的地步!

  想到这里,他站直了身子,深深的向朱元璋行了一礼。

  朱元璋一愣,赶紧将他搀扶起来,“大师,这又是为何?”

  道衍诚恳的说道:“为了陛下能让大明的百姓,都吃得起霜糖!”

  “哈哈哈哈!”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大师言重了,朕身为一国之君,让大明百姓吃得起糖,那自是分内之事罢了。”

  道衍正色道:“陛下,贫僧只是窥一叶而知秋,以小见大罢了。

  大明百姓,如果人人都吃得起霜糖,那么人人都能填饱肚子便更不在话下!

  曾经贫僧在看到有人锦衣玉食,有人衣不附体食不果腹,便浅薄的认为,这是天下不公造成的,妄想著能改天换日,便能改变这一切。

  现在看来,贫僧也不过是在痴心妄想罢了,贫僧那小小的执念,在陛下的伟岸面前,也是萤火与皓月争辉,太不自量力。

  是陛下,让贫僧幡然悔悟,回头是岸,如今贫僧虽说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明白一番道理,任何事物,不是一蹴而就便能成,需要长久之耕耘。

  陛下之治国方略,便是国家富强,百姓安乐之正道,如此以往,何愁不能实现天下大公,天下大同!”

第166章 毛骧被吓到了

  逛完了坊市,见识到了各种新奇的事物后,朱元璋又带著道衍来到了造船厂。

  当亲眼见到了恢弘无比的蒸汽船出现在自己面前后,道衍是彻底傻眼了,原本还以为毛骧是在吹牛,现在,他是彻底信服了。

  虽然不少新鲜的事物得让他消化好一段时间了,但这也更坚定了他要走的道路。

  如此勃勃生机的大明,不能让任何人前来染指,尤其是日寇!

  在出使日本之前,他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便是学日语!

  将道衍送回了天界寺,在送朱元璋回宫的路上,毛骧忍不住问道:

  “陛下,这道衍和尚虽说智慧和胆识都远超常人,但出使日本一事事关重大,在微臣看来,须找精通纵横之术之人,方能完成这艰巨的使命。

  为何陛下单单会让他出使日本呢?”

  朱元璋看了看毛骧,却是说了一句让他惊出一身冷汗的话出来。

  “是奇人看中了他!”

  “奇人?”毛骧如遭雷劈般,顿时大惊失色,活活将满肚子的话又给重新憋回了肚子里去了。

  如果说是奇人相中了道衍,那么就意味著,当初要抓道衍下诏狱的,并非陛下,而是奇人了!

  毛骧越想越觉得恐怖,莫非,奇人在一年前,就已经算到了倭寇会洗劫绍兴府,日本会派出使臣出使大明?

  这一步一步的谋划,比起那刘基,更为惊人,堪称大明的鬼谷子啊!

  陛下有奇人相助,何愁不能百战不殆,君不见那困扰中原几千年的北方异族,如今都不知道被赶到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那区区日寇,又算得了什么,在奇人面前,也是随手被拿捏的小鸡子儿!

  咱大明有奇人在,何愁不能万世千秋啊。

  突然间,他又想到,也不知道奇人他老人家,是如何看待自己这小小的锦衣卫指挥使的?

  他如果在陛下耳边,说上一句自己的坏话,天爷,那自己岂不是小命不保?

  毛骧越想越觉得恐怖,以后得对奇人从内心深处尊重起来了,对了,民间不是兴起在家供奉奇人么,自己也去给奇人塑个金身,天天上供奉!

  至于道衍,既然奇人说他行,他就行,不行也得行!

  朱元璋见毛骧一副既是害怕又是纠结的样子,不由觉得有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首节上一节108/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