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我劝你们老实签字画押,以免受皮肉之苦。”
韦坚又将这些吏部官吏集合在一起,向他们威胁道。
“韦尚书,没做过的事情,何必冤枉我们!”
吏部侍郎崔岳硬著脖子说道。
“圣人让我成为裁判员,我已掌握一些证据,奈何你们还是不签字画押,我只有出下策了。”
韦坚一声令下,四名卫士拉著其中两名吏部官吏,进入一所刑房之中。
其他的吏部官吏,就在院子里呆著。
“放心,我们都是朝廷命官,他不敢对我们用刑!”
崔岳虽然这么说,但心虚得很。
下一刻,他被打脸。
“啊……”
“啊……”
一声又一声的凄厉惨叫响起来,此起彼伏。
“咻咻!”
还有鞭子抽打的声音。
犯法的官吏养尊处优惯了,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一个个不寒而栗。
“不认罪就往死里打。”
韦坚吆喝的同时,还对一众犯法官吏说:“鞭子只是开胃菜,十八般刑具全部用上,看你们嘴硬到几时!”
“别打了,我招……”
“我招……”
里面的官吏像是扛不住一样,大声喊道。
当韦坚的目光再次看来的时候,所有吏部官吏眼中露出恐惧之色。
“不要用刑,我们招了。”
崔岳等官吏心惊胆战地向韦坚说道,生怕下一个挨打的是他们。
“拿纸笔来,将自己受贿的经过写下来,签字画押。”
韦坚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书
刚才刑房中的一幕,都是假象。
那两个吏部官吏,一个是考功令,一个是书令使,官职卑微。在韦宽的承诺下,他们愿意听从安排。
鞭子抽打在沙袋上,惨叫声都是装出来的。
历史上吉温用这一招,让本来无罪的官吏自诬。
更何况这些本来就受贿、以权谋私的人。
他们这么多人一起受贿,法不责众,最多贬到地方。
如果上刑,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能挺过去。
这些官吏不仅交代自己受贿的金额,官吏大一点的,还将杨奇、齐浣等采访使一起以权谋私的事情全盘托出。
院子内,当韦坚询问李林甫是否受贿的时候,这些人却摇头否认。
能与李林甫接触的没有几个,他们宁愿挨打,也不愿意将祸水往李林甫身上引。
他们怕李林甫弄死他们。
韦坚不再追问,他也收过属下,或者同僚送的礼物。刚入仕的时候,还为李林甫准备过礼品。
有这些铁证,身为吏部尚书的李林甫难逃干系。
“全部招供,可以向圣人禀告。”
韦坚笑意盎然地将一份份供状拿到李道邃和杨慎矜面前。
这么快就搞定?
杨慎矜不敢相信,白纸黑字上,一个个官吏都签字画押,他不得不信。
他害怕韦坚用刑,特意去看一下那些吏部的官吏们,一个个完好无损。
这让杨慎矜不得不佩服韦坚。
李道邃的面子有点挂不住,毕竟也有他大理寺的官吏,好在只有十来个。
等韦坚等人来到兴庆宫的时候,发现李林甫也在这里,此时他低眉旁站,显得小心拘谨。
李隆基没有那么不快,像是不想责怪李林甫一样。
当李隆基看见厚厚的一沓供状的时候,脸色一变再变。
他本以为就十来个,再看供状,最少五六十个。
这还不算五名采访使,和这些采访使麾下的佐吏,以及深究之下的地方官。
烂透了,让他这个当今圣人颜面何存?
李林甫看到这些供状,脸色也十分精彩,这是动用大刑了吗?一天不到就搞成这样?
“杨中丞,有没有对犯法官吏们用刑?”
李隆基也想到这点。
如果用刑,就另当别论。
“启禀圣人,吏部和大理寺官吏毫发无损,他们可能觉得愧对圣人,主动招供。”杨慎矜拱手说道。
李林甫听后,在心中大骂:一群狗东西。
“他们以为法不责众吗?”
李隆基顿时就怒了。
如果只是受贿,这么多人,他为了面子,口头训斥,然后就可以将他们赦免。
现在则是利用职务之便,帮助鱼肉百姓的地方“官吏”晋升。
帮助抹平冤狱,冤上加冤!
这还是他一手创造的盛世吗?
“李林甫,官吏大部分都是你的属下。五道采访使也是你推荐的。你作何解释?”
李隆基拍了一下桌子,直呼李林甫的名字。
“臣一下朝就在中书门下堂处理政务,日落也不一定回家。是臣疏于对吏部的管教,臣该死!臣推荐的官吏有很多,有御史台的杨中丞,有刑部的韦尚书等人,他们都能刚正执法;有户部郎中王,工部尚书陈希烈等等,他们都兢兢业业;有左千牛卫将军李、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等名将;还有如牛仙客这种死而后已的贤臣……”
李林甫伏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
前半句表明自己处理国家政务太忙,没有时间管理吏部。后半句辩解他推荐许多能人。几个采访使只是他推荐人才中的极个别现象。
“那就卸下吏部尚书!”
李隆基厉声一喝。
他本已经决定将政事托付给能干的李林甫,他自己高居无为,好好安享晚年。
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让他放心?
李林甫善解心意,能将政事处理地井井有条,让他没有什么烦心事。
明天就是元正,却出现这么糟心的事情!
李隆基不想罢免李林甫的相位,但也不打算就此揭过,决定去掉李林甫吏部尚书的位置,警告一下他。
“臣该死,愿意辞去吏部尚书之位!”
纵心中百般郁闷,但李林甫口头上对李隆基十分顺从。同时心里松一口气,他知道李隆基这么说,是不会动他右相之位。
失去吏部尚书,会使他威势近一步下降。
他最怕的是有人接过吏部尚书,以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他又一个对手。
随后,李隆基训斥身为大理寺卿的李道邃,但并未免职。
他又临时召李适之到勤政务本楼。
一番商议后,将此次犯事的官吏全部贬出长安。
小官就贬为县尉、县丞,如崔岳这样的,贬为太守、别驾、长史、县令。
只赦免杨的罪过。
杨奇、齐浣等采访使,先召回长安问罪。
派遣监察御史,到各郡县监察那些地方官吏。
李隆基又让李适之选择贤良方正之吏,重新将吏部支撑起来。
其他都好说,吏部尚书空缺!
这让韦坚眼睛放光,他只要能当上吏部尚书,就很可能进而为相。
李适之向韦坚承诺,一有机会,就向圣人推荐他。
韦坚也表示入相后,帮助左相全力对付李林甫。
政坛的动荡,震动长安。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止的又太快。
等长安的士大夫、权贵反应过来时,李林甫已失去吏部尚书的位置,吏部发生大地震,几乎停摆。
这是不是意味著李林甫失宠?李适之要取而代之?
不论如何,在此消彼长下,李适之的权势又大一分。
同时,让世人见证李适之的手腕。
毕竟一切的源头,都要从杨向李适之请罪开始……
可以想像,明日左相府门前,必宾客如云!
……
岁暮之夜,李适之从兴庆宫回府,将消息告诉李。
这个结果说实话出乎他意料,历史上的“兵部受贿”案,李隆基为了面子,最终只是警告一下,然后赦免兵部的官员。唯有李适之进入罢相的倒计时。
现在李隆基却不顾面子,把吏部掏空。
李敢肯定,李隆基绝对没有放弃李林甫,还会继续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