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59节

  瞒天过海的方法有太多,太多。

  十月十一月,从范阳运送到财宝,统计过后,入紫薇城的左藏宫中。

  李带著亲卫,到天牢中见史思明。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已经变成“安禄山之乱”。

  史思明是悲催的,自开战以来,先后被李光弼、郭子仪四次大败,损失十万兵马,最后又失去范阳城。

  这一世,史思明已经可以盖棺定论了,后世人对他的印象,肯定是一无能的庸将,在安禄山叛军中的地位,远远不如崔乾佑、武令、李归仁这些。

  甚至连史思明自己都不自信。

  看著披头散发,无比颓废的史思明,哪还有一点斗志?

  历史上赫赫威名的史思明不会再有了。

  “据说你的安禄山从小相处,无比亲密?”

  李在监牢的密室中,向下方的史思明问道。

  “是又如何?我们是小贼,你才是大贼。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

  史思明自知必死无疑,话语蛮横,没想著求饶。

  “现在、室韦等部如何?”

  李也不生气,心平气和问史思明。

  他从严庄手中,得知契丹诸部、奚诸部的具体信息。

  又从同罗酋长那里知道同罗的大概。

  在诸多东北胡部中,最强大,他们创立了盛极一时的渤海国。

  这些东部胡部见利忘义,迟早要将其铲除,施行移民政策。

  否则会成中原王朝头上的一把剑。

  据李光弼汇报,契丹、奚、同罗、铁勒诸部已人人自危,想要重新臣服大唐,用以赎罪。

  大唐快把他们的主力打完了,自开元以来,反复叛降,契丹、奚等部一直未得到发展,不但有支脉分离西遁,还有支脉附属大唐。

  特别是这次安禄山叛乱,使契丹奚元气大伤。

  而同罗本就是铁勒九姓之一,不仅东北有同罗,朔方和河西也有同罗部。

  他们跟随安禄山失败,害怕大唐,表示向大唐臣服。

  但李不想这么轻易饶恕他们。

  如果没有代价,他们还会继续叛乱。

  现最关键的是,和室韦根本没有表态。

  史思明退守范阳后,多次派遣使者到、室韦,他想清楚两部的近况。

  有没有因为损失上万骑兵,出现动乱之类。

  “秦王神通广大,还需要问我吗?”

  史思明自是不肯回答李。

  要是李知道、室韦的情况,一定会趁机攻击、室韦。

  虽然、室韦最后没有出兵帮助范阳,但这两部势力还很大。

  待恢复一番后,凭借地理优势,唐军也难以攻下。

  “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我听说、室韦各派遣一万多骑兵帮助安禄山,他们已经全军覆没。”

  “也分白山、黑水、号室、粟末多部。即便是黑水强大,一下阵亡这么多骑兵,其他部落一定会质疑黑水和国王。”

  “室韦的情况更分散,也不容乐观。”

  李笑了一声,他相信、室韦一定会陷入动乱。

  的国王,被朝廷封为渤海郡王。

  现任渤海王为大钦茂,是一个年轻的王。

  黑水的首领为屋作个,在渤海国体系中至关重要。

  即便知道渤海国会向大唐服软,但李不会轻易罢休。

  “既然如此,秦王就去换取功绩吧!”

  史思明嘲讽一声,他以为李还会无休止地亲自征战。

  只怪他们生不逢时,运气不好遇到李。

  一场浩浩荡荡的起兵,竟以一种憋屈的方式落幕。

  如李所想,史思明此时对自己产生怀疑,万念皆灰。

  李没有再回答史思明,起身离开密室。

  史思明也很快被狱卒拖走。

  回到政事堂后,李召封常清,向契丹、奚、同罗等大唐请罪的胡部下令,让他们组织自己都族人,先攻下渤海国,逮捕国王大钦茂。

  然后攻击室韦,擒其首领莫贺咄,作为投名状。

  否则秦王将“御驾亲征”,向他们问罪。

  “秦王,以当前契丹、奚、同罗等部的实力,想攻破渤海国非常困难,更何况还要进攻室韦。”

  封常清认为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

  除非范阳军和平卢军配合他们。

  “不需要完成!”

  李如是说道。

  “下官明白!”

  封常清陡然明白了,秦王是趁机让东北诸胡消耗实力,等时机成熟,再坐收渔翁之利。

  “东北看似苦寒,实为可用宝地。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北部的室韦,不仅游牧,还种植麦、粟等农作物,这在游牧民族中非常罕见。既然可以大规模种植粮食,那汉人也可以迁徙居住,只要将路修通。”

  “渤海国境内的诸部,更是种植麻、黍、稷、麦、豆、粟等五谷作物,还养殖以鸡犬猪等牲畜。”

  “真正的开疆扩土,不是马蹄踏上,而是将无地少地,生活困难的汉人百姓迁过去,既减少内部矛盾,又增加边境实力,百年以后,才会彻底成为汉地。”

  “这些都需要我辈努力!”

  李向封常清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开疆扩土。

  所谓征服一个民族,看似风光,一旦征服者昏庸,或死亡,庞大的疆域立刻土崩瓦解。

  原本的征服者像是猪狗一样被原住民屠宰。

  李有经验,知道征服一个地方,武力、人口、文化,缺一不可。

  用移民的汉文化,同化原住民,使得汉胡归一,不再有夷夏之辨。

  “下官愿意赴汤蹈火,辅佐秦王成就大业。”

  封常清向李一拜。

  李点了点头,吩咐封常清退下准备。

  看似是李将契丹、奚等部逼向绝路,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宿命。

  奚王李日越,契丹王李怀秀都跟随安禄山死在中原。

  他们的部落一盘撒沙。

  往北逃,又能逃到哪里?

  向西,李不开口,回纥敢接纳吗?

  李的灵武军、太原军可不是吃素的。

  他们召集为数不多的兵力,要么进攻、室韦,要么被大唐进攻。

  ……

  十月十四日,洛阳城东,人山人海。

  洛阳周边的百姓得知要处斩叛军将领后,连夜向洛阳而来。

  他们要亲眼目睹这些恶魔一样的叛军身首异处。

  行刑当天,阴云密布,没有太阳。

  囚车所过,无数百姓怒骂,并用石头砸这些叛将。

  而桀骜不驯的叛将自知必死,咒骂李,咒骂大唐。

  洛水之旁,聚集的百姓何止十万?

  为防止骚乱、踩踏事件,有上千名金吾卫和上千天策卫在维持秩序,留有空间。

  李没有错过这次盛会,在即将午时的时候,在天策卫的拱卫下,到达提前搭建的高台处坐下。

  等待行刑!

  百姓皆将目光放在李身上,无比崇拜。

  在划定区域的刑场上,严庄带著属吏,确定这些即将被处死的死囚。在文簿上签字。

  昔日安禄山麾下的大将,一个个对严庄怒目而视。

  “严贼,你夜中可好?”

  孙孝哲向严庄破口大骂,言其晚上一定睡不好觉。

  “安好!”

  严庄平淡地回应。

  安禄山必败无疑,又屡次虐待他,明哲保身,他并不觉得愧疚。

  “今日我头颅落下,定会入你梦中。”

  严庄表现地越平淡,孙孝哲越是生气,他觉得是严庄背叛了他们。

  “呵!恐无机会,千万孤魂,等你入阴曹地府。”

  严庄嗤笑一声,越过孙孝哲,到崔乾佑旁边。

  崔乾佑不像孙孝哲一样,他知道严庄来,但头都未抬。

  梦境破碎,留下的只有心灰意冷。

  严庄摇了摇头。

  崔乾佑算是一代名将,他心中可惜,但没有资格为崔乾佑求情。

  李本就是战神,他麾下更不缺乏名将。

  然后是高尚。

首节上一节759/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