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58节

  看似硬气,实际上有很大操纵空间。因为此为历朝历代必有的“口号”。

  殊不知,这是为李的诸都督府争取时间,完成驻扎、募兵。

  也让豪强们放松警惕。

  等他完成准备,就可以展开除贱为良运动。

  同时,也可以看清哪个太守真在全力“抑制豪强”。以后李会优先提拔。

  阳奉阴违的太守,李必然清算。

  “我等遵命!”

  诸太守面面相觑后,起身领命。一些太守松一口气。

  李好像不打算大动干戈,也好让他们回去有个交代。

  不过也有一些太守已在心里想如何去抑制豪强。

  特别是李亲自调任太守,百废待兴下,他们想干一番大事业。

  李又让众太守重新坐下。

  接下来,他只字不提豪强之事,让太守们一个个向他汇报当地的情况,和有什么困难。

  李和众大臣商讨后,会尽可能的满足。

  如果有郡县粮食物资多余,会调配附近郡县。

  敢弄虚作假,李严惩不贷。

  整个会议持续三天,所商议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李一一嘱咐后,令诸郡太守迅速回自己的衙门,他们所需,由高适和一众官吏主持调配。

  十月十日,一支庞大的车队出现在洛阳城东的洛水旁。

  此车队从范阳而来,押送著史思明……

第401章 李的时代

  十月十日,一支庞大的车队出现在洛阳城东的洛水旁。

  洛水横穿洛阳城而过,将洛阳城分为两部份。

  紫薇城,就在洛水北部。

  这支车队过洛水,最终停在洛阳城南,定鼎门。

  此为洛阳城正门,对应长安的明德门。

  李未出洛阳城,只是确定从范阳到来的物资几何,该用在哪些地方。

  虽然李掌握的财产不少,但国家所获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短时间内不一定能恢复到正常。

  初步赈灾后,李还需要大量的钱财。

  比如重修上阳桥,以铁索方式,即便动用大量俘虏,所资钱费得以亿计算。

  另外大唐的驰道太少,使南方偏远的郡县,无法掌控。

  李计划增修南北连接,文化交流的驰道,以维护国家统一。

  现在看来,中央直管三百多个郡,有些力不从心。

  三百多个太守、长史、别驾,吏部尚书不一定能记全这些郡长吏的名字。

  所以行省制度的出现,加强中央集权是必然的。

  李要打下根基,计划五年后,逐步实施行省制。

  “王侍郎,叛军将领已经审讯完毕,正好史思明来了,你觉得哪些将领死不足惜,哪些可免其一死?”

  中书省中,李将裴遵庆、崔光远、封常清、高适、王等大臣召来,向他们问“秋后算帐”之事。

  心腹李泌已经启程前往范阳,任范阳太守,主持大局。

  为李泌安全考虑,李还派遣一百名武艺高强的天策卫士,保护李泌,以免民风彪悍的燕人袭击李泌。

  等过个两三年,范阳有所安定。再召李泌回朝廷。

  “回秦王,如崔乾佑、张通儒、高尚、平冽、史思明、孙孝哲、蔡希德、张忠志等叛将,以及一众胡人酋长、将领,纵容士卒,所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应当处死,以宽民心,以慑天地,以儆效尤!”

  “然薛嵩为名门之后,又无大危害,薛嵩主动开城投降,使我王师兵不血刃拿下邺城,可恕其一死,不再录用。”

  “独孤问俗、李史鱼等在安禄山叛乱后心向朝廷者,可以赦免,酌情启用!”

  “安禄山的子嗣应尽数处死……”

  刑部侍郎王向李回道。

  有些投降的,大唐已经承诺过,不算审判之中。

  “诸位有什么异议吗?”

  李又问裴遵庆等人。

  这段时间,对叛军的处罚,几乎已有定论。

  投降的太守,做伪官的人,虽是迫不得已,但终生不再录用。

  李不会像李亨一样兴大狱,把这些人往死里整。

  毕竟刀架在脖子上,能视死如归的,只是极少数。

  但那些随安禄山一条心的叛将,李不会姑息。

  哪怕是张通儒这样的名门之后。

  “我等无异议。”

  裴遵庆等人也不想扩大范围滥杀。

  几战下来,所有的贼首,几乎都被铲除。

  秦王用他的功绩,威慑天下。

  “洛阳城外,叛将的家属奴仆,数以千计。这些充为奴婢,为两都劳役。”

  李不会将叛将的家属杀死,这样没有意义。

  甚至叛军普通士卒的家属,根本就没有大费周章去抓,牵扯到二十多万户,影响太大。

  俘虏的近十万叛军,为大唐修驰道,采矿,修桥,以赎其罪过。

  这次安禄山叛乱,许多泼皮无赖加入叛军之中,唐军在剿灭叛军的过程中,也算除一害。

  “秦王仁慈!”

  他们知道有人劝说秦王要夷灭叛将三族,被秦王果断拒绝。

  自拜相的时候,大臣们就知道秦王仁义,但是眼中不揉沙,对犯罪的豪强狠辣无比。

  “三日后,在城东洛水旁处决叛军,由王侍郎为监斩官。”

  李定下监斩时间,让王主持。

  由于叛将和要斩的数量太多,在城中南市并不合适。

  而且围观的人一定很多,索性在城外进行。

  “下官遵旨!”

  王领命。

  “严少监,你作为监副,配合王侍郎行刑。”

  李又看到藏在角落里的严庄,将他拉出来。

  他已经想好如何安排严庄了,一些对付士族大族的事情,让严庄出头去干。

  严庄现在被李任命为秘书监少监。

  原本的秘书监管理国家藏书和校验工作,被李改制后,秘书监类似于幕僚团加内侍省。

  李作为独掌军政大权的人,自然要有这样的机构,他不喜欢宦官,所以改制秘书监。

  李已经计划创建大唐的“智慧宫”,除了大唐的人才外,还要收集中外的人才,藏书,故事集、奇书等于智慧宫中,集文学、科技为一体。

  而不是像是集贤院一样有局限性。

  新创建的“智慧宫”,可以覆盖原本秘书监的职责。

  “下官遵命!”

  严庄面露苦笑,向李一拜。

  如今他的地位十分尴尬,没有一个大臣看得起他。

  他无法融入旧士族圈子,更无法接触新勋贵圈子。

  而且他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会有不对,小命难保。

  毕竟安禄山叛乱,他居功至伟。

  现严庄也不明白李让他任秘书少监是为何意。

  “诸位准备一番,十月二十日,启程回长安。河南尹暂且兼任东都留守,主持洛阳事宜。”

  李又向大臣们吩咐一句。

  他要回长安办大事。

  地区局势并不乐观。

  连经过战乱,李安插一半心腹为太守的河南河北,都有太守和李对著干。

  更别说没有经历过兵灾的江南、岭南、山南、黔中等地。

  更何况剑南地区杨国忠党羽的影响还在。

  李想要经营蜀地,就必须使蜀地无条件遵从他的政令。

  至于惩治豪强,除贱为良运动的展开,李早已与李泌商议好。

  先藏住气势,待军队完成目的地驻扎。

  对付豪强大族,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李率先向河南河北动手,江南、山南的豪强一定不会坐以待毙,谋反是必定的。

  毕竟李要宰他们,他们不可能伸著头让李杀。

  所以驻军非常有必要。

  李派出去的军队,会继续招募佃农参军,兵甲也会慢慢运输过去。

  预计到明年后,才能完成所有都督府的事情。

  李处死史思明、崔乾佑等叛将,离开洛阳,会使天下豪强松一口气。

  今后李坐镇长安,山高皇帝远,即使有锦衣卫,也难以全部监察。

首节上一节758/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