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派遣幕僚柳绩为渔阳太守、王滔为北平太守,颜允臧为密云太守。
配合李泌治理北地四郡。
实际上,在平卢东北还有一郡,为柳城郡(今辽宁),是安禄山、史思明、李光弼的家乡,在改州为郡前名“营州”。
虽隶属于河北道,但柳城郡只有柳城这一个县,而且人口也就几百户,共三千余人。
在安禄山当政的时候,柳城被安排给契丹、奚。
那块地盘,李迟早要拿回来。
类似的还有紧邻著范阳西北的妫川郡(今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东部),也被安禄山安排给同罗和铁勒诸胡部落。
这两个郡地广人稀,朝廷在公文上都往往忽视。
当前,李最主要还是经营范阳、渔阳、密云、北平四郡,作为出兵东北的最前线。
四郡以南,为汉人居住地。
河北道,是天下第一大道,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资重”之称。
在安禄山叛乱之前,整个河北的人口高达一千万人,特别是魏郡,共十五万户,一百一十万人。
正因为如此,史思明才屡屡在河北招募到平民百姓为兵,屡败屡战。
百姓被豪强欺压,活不下去,为一口饭吃,不会在乎是叛军和朝廷。
此时,河北诸郡虽大部分无大伤,但常山郡、上谷郡、邺郡、赵郡等经过多次战斗,叛军劫掠多次,以至于尸横遍野,和河南道的荥阳、陈留、南阳、颍川等地差不多。
所以灾害的救治,主要在河南、河北展开。
这也是李召河南、河北太守到洛阳的原因。
九月中旬。
三天前,李刚收到李光弼收复范阳的消息。
李在七天前回到洛阳城。
近三十年的岁月中,李来过洛阳城的次数满打满算只有两次。
而且还是他名气一般的时候,平定海贼吴令光时来回路过。
但李却在这座最古老的都城中,得到万民的拥戴。
那一日万人空巷,洛阳城中所有老弱妇孺,都出城迎接平定安禄山的李回来。
安禄山在洛阳的时候,起初还装得人模狗样,一副为人君的气派,约束士卒不残害洛阳百姓。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安禄山麾下的骄兵悍将见抢不了洛阳,就去抢洛阳周边乡里。
甚至能一口气跑到颍川、荥阳这些地方。
无数百姓亲人被劫掠、杀死。
其中,一个叫孙孝哲的叛将更是率兽食人,他劫掠以后,烧毁住屋,将良民杀死,以“逆贼首级”向安禄山讨要赏赐。
那些村落的妇女,皆以反贼家人的名义,充为军妓。
以至于洛阳周边的百姓纷纷跑入崤山、邙山。
当安禄山逃离洛阳的时候,便不再装模作样,士卒在城中到处劫掠。
幸亏他们逃得急,只劫富人、权贵的金银珠宝,平民百姓的铜钱他们看不上。
安禄山的死,叛乱平定,使洛阳百姓由衷感激秦王,是以全城欢迎。
那些权贵士族虽来迎接李,但皆哭笑不得。
他们想著自己的家产刚被劫走不久,还能否找回来。
李可顾及不到过气贵族们和富商们的感受,他只是感觉责任重大。
如何才能完成变革,令百姓吃饱穿暖,才是李要考虑的。
洛阳,紫薇城,中书省。
李与李泌在堂中交谈论政。
他已经告诉李泌前往范阳任太守的事宜。
李泌没有拒绝。
既已平定叛乱,李一心强国富民,他愿助一臂之力,稳固北地四郡局势。
等河南、河北诸郡太守到洛阳经过一番商议后,李泌就会出发。
这段时间,李令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加紧构建河北地区的锦衣卫体系。
锦衣卫可以仅次于边关军情,动用驿站,将消息传递到李手中。
“河西走廊已传来消息,回纥以为安禄山被杀,果然不敢继续南下河西走廊和西进西域。默延啜只是召诸部在郁督军山举行盟会,并派使入唐。”
召李泌入洛阳中书堂后,李将刚得到的军令分享给李泌。
默延啜还和历史上一样,非常谨慎。
不久前,李本想让敦煌都督郭虚己、武威都督李朱师一起,对付随时南下的回纥。
李泌略施小计,就吓唬住默延啜,使其投鼠忌器,不敢南下。
如果挑衅大唐,恰值安禄山覆灭,李一定会进攻回纥。
即便占领河西走廊也无法守住。
主要是默延啜被“天将军”的气势吓住,打心底认为安禄山难以挡住李的十几万铁骑。
“回纥派使为试探,可惜我大唐已经剿灭安禄山,回纥错过取河西走廊的最佳时机。不过他们也是幸运的,如果真占领河西走廊,将承受秦王雷霆之怒。”
李泌向李说道。
“多事之秋,少几战也是好事。格定天下的时候,大唐需要处理内部事宜,休养生息。”
李向李泌回答道。
安禄山之乱,使大唐的矛盾直接浮于表面。
李不希望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再进行一次调兵遣将的大战。
即便是一些征伐,仅靠边军都督足矣。
“秦王有此心意,大唐中兴指日可待。”
李泌虽是道家,但推崇“强干”、“务实”。
他不单单精研易象,也博涉经史,善作文章,尤工于诗。
因此,李泌在谋略和随机应变上十分强。
如李泌这样的臣子,一定要遇到伯乐。
如果建言献策不听,君主又听信谗言,李泌会很被动。
也正是因为道家无为,使李泌不善于辩解,更不善于为自己辩解。也不会工于心计,用阴谋算计别人。
这使得历史上的贪官、权臣,动不动都能踩李泌一脚。
“最近有人劝说我处死投降安禄山的太守、县令,以及在东都洛阳为官的达奚等官吏,先生如何看?”
李向李泌问道。
李隆基执政生涯中五次到达洛阳,累计长达十年时间,那时朝廷的中枢会从长安迁至洛阳,包括科举、典礼全部在洛阳进行,是名副其实的东都。
只是开元后期以后,广运潭的出现,缓解了长安粮食压力,而且李隆基“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连早朝都不上,根本没有心思再长途跋涉。
洛阳不仅有众多李隆基遗落、忘掉的妃子、宫女,还有众多官吏。
这些官吏中除了比较刚烈洛阳留守李、中丞卢奕、采访使判官蒋清已经被安禄山砍头。
剩下的河南尹达奚等洛阳官吏,还有一些退休在洛阳养老,但凡有点威望,都被安禄山拉出当伪官。
抗旨不尊,就一刀砍死。
许多人裹挟之中,不得不成为伪官。
“如张介然、崔无那样名垂青史的官吏自然要追封。但国家不可能都是这样宁死不屈的高尚者。如果没有犯下罪恶,罢官即可。”
不管是什么时候,李泌从来不会提倡杀戮。
这种问题问李泌,李大概已经猜出李泌要说什么。
“本王也这么认为。如果不是彻底依附安禄山,我不会杀他们,但也不会再用他们。”
李点了点头。
他和达奚是政敌,他当宰相的时候老小子一直和他作为。
但李没有趁机报复。
把这些东都官吏清退,李会裁剪一些不必要的官员。
主要是洛阳令、河南尹这几个衙门全备。
“秦王英明!”
李泌难得恭惟李一声。
“此次平定安禄山叛乱,意义重大,更主要是去掉节度使,防止藩镇割据的局面发生。为防止将领权势过大,我会逐步收回将领都召兵权,军饷由朝廷发放,粮食周围诸郡县供应。都督不能长守,任期满调离更换。”
“然天高皇帝远,再周密的计划,也会出现疏漏。我准备创立报纸,每一期报纸,都会优先发放诸军,由军中典军,向士卒宣读报纸上的内容。”
李提出他的忧虑,又从桌上展开一份“报纸”。
此报纸宽一尺八寸,高一尺两寸。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大小字体,甚至还有红色的字体。
最上方是李用“天骨鹤体”写的“大唐月报”四个大字。
其他字体,都楷书,有隶书,而且明显不是一个人写的。
在李的示意下,李泌拿起报纸观看。
报纸概念最早出现在汉朝,具体形式为《邸报》。《邸报》是汉朝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
到了大唐,报纸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进奏院状》,这是最早的“报纸”。
开元年间,长安皇宫每日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些简报被称为“开元杂报”。
但这些报纸规模小,且都是官吏阶级,不能到达军中,更不能到达民间。
即便到了,普通文人也没有兴趣读。
而李这几日让秘书监规划的报纸不同,李泌一眼就沉浸进入。
首先就是“头版头条”,九月一日,安禄山叛乱结束。
包括安禄山是怎么被李猪儿杀死,都记录地清清楚楚。
大唐士卒从进兵洛阳以来,描述大唐士卒英勇,惟妙惟肖。
还有排兵布阵,精密的布置。
其中在安禄山叛乱结束后,还有一个篇幅描述李以秦王之尊,阵斩叛将李归仁、田乾真、王武俊、安太清等人,在战场上左冲右突,万夫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