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携带的粮草用完,就是他们的末路。
这就是出国征伐的坏处,一旦失去主动,将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空有精锐的步兵,无处发力。
唐军超过万人的骑兵,日夜不停地骚扰,不给他们制造船只、皮筏的机会。
十天时间,将他们的粮食耗尽。
期间,大食主将想要诈降,被封常清识破计策,并未上当。
在大食步兵穷途末路的时候,一部分士兵想要游过乌浒水逃命。
他们不顾将领的命令!
但不会游泳的大食士兵居多,这使得大食步兵阵脚大乱。
车神塞果断命令重甲骑兵冲击,精骑随后,轻骑掠阵。
两个时辰后,乌浒水旁尸横遍野,数以千计的大食步兵淹死在乌浒水中。
其主将被车神塞阵斩。
最终被俘者超过万人。
这场乌浒水之战,唐军大获全胜。
也意味著彻底清除大食在河中的势力。
从这一日起,河中的城池上,只有大唐的军旗,还有“天将军”这个妇孺皆知的称呼。
车神塞按照李留下的军令,覆灭大食步兵后,除了派遣士卒将俘虏押往萨末城。
其余兵马,包括张兴所率领的步兵,渡过乌浒水,从吐火罗南部迂回,与李的主力在呼罗珊行省会师……
第339章 大食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反应
库法,哈希姆城。
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大食帝国阿巴斯王朝的开国君主艾布阿拔斯召集大臣,入殿商议军机大事。
艾布阿拔斯一脸阴鸷,看出来在暴怒的边缘。
下方的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喘一声,显然非常畏惧艾布阿拔斯。
虽然艾布阿拔斯自称为“安拉在大地之上的影子”,但在大臣们心中,萨法赫这个称号,更容易形容他。
在还没有继位的时候,艾布阿拔斯将倭马亚王族欺骗去了赴宴的地方谎称和解,然后在宴会上杀光了他们,这件事被称为“血洗盛宴”,惟一一个生还的倭马亚王族成员现在逃到了西班牙,艾布阿拔斯正想方设法的追杀。
自艾布阿拔斯登基以后,他把倭马亚王朝所有已经死去的哈里发的坟墓全部挖开,并且焚尸,显露出残暴。
本来阿拔斯家族因为四大哈里发时期立场,信奉SY派。但攫取权力后,立刻摇身一变,成为XN派的“忠实信徒”,并大肆迫害SY派的教徒。
“呼!萨末城外,我们近卫军的骑兵已经全部被消灭,大埃米尔已经战死,呼罗珊总督估计也凶多吉少,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殿中一阵沉寂后,艾布阿拔斯向众官吏开口说道,一股怒气充斥在心中,他很想发泄。
呼罗珊总督在揭竿而起的时候,高喊“助我者,皆黑衣”,是以旗帜黑色,汉人史书称其为“黑衣大食”。
可以说呼罗珊总督是黑衣大食的实际缔造者,但最高权力最终被艾布阿拔斯获得。
后世的哈里发马蒙把呼罗珊总督与亚历山大比肩,并非没有道理。
虽然呼罗珊总督是艾布阿拔斯忌惮的对象,但艾布阿拔斯一直想利用其铲除异己。
在阿拔斯王朝刚创建的时候,艾布阿拔斯派遣他的兄弟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亲自前去争取了呼罗珊总督的同意,呼罗珊总督可任意处决怀疑对象而不请求哈里发的首肯。
而当艾布阿拔斯指派他自己的亲戚伊萨本阿里往法尔斯赴任,呼罗珊总督在当地的部下甚至拒绝承认哈里发的任免,只认呼罗珊总督的军令。
从呼罗珊返回后,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对艾布阿拔斯说:你根本算不上哈里发,呼罗珊总督一日不死,你的统治就什么都不是。
艾布阿拔斯的回复是:保持安静,别告诉别人。
他早就有铲除呼罗珊总督的心思,但不动声色,呼罗珊总督能力,他还可以利用。
只是他没想到在心中强大无比的呼罗珊总督,竟然败得这么惨!
糊里糊涂输掉全部!
呼罗珊总督真该死啊!
艾布阿拔斯此时恨透了呼罗珊总督!
连环效应下,进入河中支援的步兵,都将有危险。
这已经威胁到他的统治了!
作为一个自认为“雄才大略”的哈里发,他难以忍受这样的污点。
“回哈里发,国家新立,又经大战,各地总督也有不服从者,百姓渴望安定,不能再持续下去,当与大唐求和。”
维齐尔艾布赛莱麦赫拉勒见没有人吭声,只能硬著头皮站出来向艾布阿拔斯说道。
维齐尔,翻译为“帮助者”、“辅助者”,相当于大唐的首席宰相。
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是阿拔斯王朝第一位维齐尔。
历史上像开了一个玩笑,在另一个时空,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此时已经被艾布阿拔斯利用呼罗珊总督杀死。
现在却活得好好的!
可能是因为李隆基的诏书,让艾布阿拔斯有压力,也可能是李牵制住呼罗珊总督,使艾布阿拔斯有决定的时候,难以对艾布赛莱麦赫拉勒下手。
艾布赛莱麦赫拉勒的权势很大,威望也很高,艾布阿拔斯不满已久,但他不能亲自动手,想要借刀杀人。
可现在刀已经没了!
“你是想让安拉向大唐的皇帝臣服吗?你想背叛安拉吗?”
艾布阿拔斯对艾布赛莱麦赫拉勒大喝一声。
李隆基挑衅一样的诏书,他记忆犹新,这种侮辱他一直记得。
大食帝国,怎么可能向大唐臣服,沦为附属?
于是,正在气头上的艾布阿拔斯对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接连质问。
“哈里发,请原谅我的失言。我的意思是与大唐暂时停战,我们退出河中,养精蓄锐,重整旗鼓。然后找到失败的原因,再找机会卷土重来。高贵的安拉信徒,永远也不会向卑贱屈服……”艾布赛莱麦赫拉勒赶紧向艾布阿拔斯一拜,重申他的立场。
现在的局势,最好的办法是退出河中。
巩固呼罗珊地区,防止农民起义。
当年倭马亚王朝在呼罗珊地区失守的原因之一,是粟特贱民连续十年的叛乱,耗费呼罗珊地区人力物力。
使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呼罗珊总督才能携带写著“发起召唤,时机已到”的信件,到达木鹿城准备起义。
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担心的是呼罗珊地区百姓因为此次惨败,再度造反。
因为呼罗珊地区大部分都是波斯人。
“我们最强大的骑兵是近卫骑兵和呼罗珊地区的铁骑,传令的人说唐军的骑兵和沙漠中的沙子一样多,铁骑的凶猛,与狮子一般。”
“我们失去骑兵,只能以步兵为主,在骑兵未训练完成之前,确实不可以再与唐军起冲突。不过此仇必报!”
艾布阿拔斯听到艾布赛莱麦赫拉勒的话后,没有理由再训斥他,只能回归正题。
艾布阿拔斯并不是有勇无谋,他不能接受臣服,但不代表他不接受停战。
现在他没有足够力量再与唐军在河中角逐。
如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所说,最好的办法,是先退出河中,休养生息,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
“启禀哈里发,停战我们是被动的一方,天将军或许会不同意,我们为了安拉,还要做好备战准备,以免被异教徒玷污圣土。”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此时出列向艾布阿拔斯说道。
此时的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已经四十五岁。
在这个时代,这是走向末年的年纪,但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眼中却充满光亮。
因为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在不久后,有一个名垂千古的名字曼苏尔!
曼苏尔,是胜利者的意思,他才是阿拔斯王朝的奠基人,真正奠基五百年庞大王朝的人。
即便艾布阿拔斯是开国君主,但在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面前,还差了许多。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在蛰伏中,以免他的哥哥将他除掉。
他已经预料到停战并非容易的事情,结合之前大唐皇帝的诏书,再结合天将军的强大,大唐的野心,或许不单单是河中。
“如果各地总督听从命令,就没有这次河中的失败。传令各地总督,尽快将兵马调集到呼罗珊地区,如果在贻误军机,我必会惩罚他们!”
“另外,让叙利亚地区的步兵停止前往萨末城,撤退回木鹿城。”
艾布阿拔斯认为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的话有道理,让自己的侍从传达命令。
刚获得权力没多久,反对派也很多,有的总督还是前朝旧臣。
当前国内派系众多,除了SY派以外,还有辛巴德派、波斯拉万派、哈瓦立及派等等,都不太服从阿拔斯家族的统治。
这一次,艾布阿拔斯放下狠话,如果这些总督还不出兵,他一定会出兵讨伐。
但是大臣们眉头紧皱,这次河中大战的失败,就注定阿塞拜疆等地的总督,不会再出兵。
威胁也没用,内忧外患下,暂时不可能与那些派系撕破脸。
“维齐尔,由你去和天将军谈判,我们可以退出河中,但唐国不能有任何要求,而且要释放呼罗珊总督和被唐军俘虏的士兵。”
艾布阿拔斯又向艾布赛莱麦赫拉勒吩咐道。
“遵命!”
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无法去拒绝,这两年,从艾布阿拔斯对他的态度中,他感觉到不同寻常的意味,所以他谨小慎微。
这种国之大事,也只有他出马了。
“我准备重新派遣呼罗珊地区的元帅,谁愿意前往统兵作战?嗯!尽可能在听从圣令的行省招募更多志愿者。”
艾布阿拔斯点了点头后,又向大臣们说道。
他也意识到靠那些不听命令的总督不靠谱。
唯有在听从他的地区,招募志愿者,以充实军队。
现大埃米尔战死,呼罗珊总督生死未卜,需要一名新的大将,到呼罗珊地区统筹。
“请让我前往,一定不会辜负哈里发的期望!”
一名男子出列,向艾布阿拔斯一礼。
他叫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正统的波斯贵族。
历史上,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是阿拔斯王朝相权世家巴尔马克家族创始人,也是大食帝国波斯派系奠基人物。
解读阿拔斯王朝的历史,永远也绕不开他。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本来是呼罗珊总督的部下,跟随呼罗珊总督起义。在起义即将有眉目的时候,他觉得艾布阿拔斯更有前途,立刻投身于艾布阿拔斯的麾下,成为阿拔斯家族的部将。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原本和艾布阿拔斯一样信奉SY派,在艾布阿拔斯改信XN派后,立刻转变信仰,跟随艾布阿拔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