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529节

  每日的奏折,让李隆基不胜其烦。

  他想去华清宫,却因为这些事情,无法动身。

  杨国忠最近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说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不可取,所以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趁著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还未实施,应该尽快废除。

  虽然李说得很漂亮,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确实利国利民。但李隆基觉得杨国忠说的不错,当前的大唐,可能不适合一条鞭法和考场法。

  李描绘的蓝图,太过理想化。

  十一月中旬,河北安禄山呈上“万民书”,向李隆基传达民心,说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会使官吏折腾百姓,使百姓民怨沸腾。

  因为常平仓缺粮,官府无法常平粮食,商人借机起价。

  山南,江南,岭南,河北等道,斗米百文。

  飙升十倍。

  许多地方百姓买不起粮食,竟为盗贼。

  而市场一被打乱,即便有一些尊从朝廷的郡县,也无法控制。

  杨国忠趁机又向李隆基说,李只适合打仗,治理天下时,太年轻,又没有底蕴。

  天宝九载,十二月五日,焦头烂额的李隆基准备朝会,问李的失职……

  因此一条鞭法和考场法,使李隆基今年无法前往华清宫,甚至连陪玉环娘子的时间都变少了,他的忍耐到了极点……

  ……

  与此同时,一支庞大的队伍,已经通过河西走廊,过陇右……

  而率领这支队伍的人,正是一代名将高仙芝。

  他此入长安,是为向李隆基邀功献俘。

  去年的时候,高仙芝奉命讨师国,俘虏其王勃特没。另立勃特没的哥哥素伽为新的师王。

  随后,战上瘾的高仙芝七百里加急向朝廷禀告石国无番邦礼节,结交大食。

  李隆基也同意进攻石国。

  诏书到达后,他派人与石国约和,然后暗度陈仓,带著兵马翻山越岭,到达石国边境。

  石国不备的时候,高仙芝出兵偷袭。石国的军队在安西劲卒面前不堪一击,顷刻间大败。

  高仙芝俘虏了石国国王车鼻施及其部众。

  并屠石国都城柘枝城,尽杀其老弱。

  高仙芝本想立石国王子为新王。

  但石国王子仇恨大唐,逃入大食。

  此战,高仙芝尽得柘枝城的财富,光是黄金,就得好几个骆驼驮运。

  这些都被高仙芝私吞。

  虽然贪财是大唐将领的普遍现象,但如高仙芝这种行径,还是没有过的。

  在高仙芝大胜后的返程途中,又以突骑施背叛为由,击破突骑施,俘虏了其可汗移拨。

  这一下把大唐在西域的名气搞臭。

  此时,大食结束内乱,黑衣大食创建。

  葱岭西的国家,纷纷投靠黑衣大食。

  然高仙芝无惧,他准备将师王、石国王、突骑施可汗献给朝廷后,再与大食一较长短。

第308章 李罢相,李林甫死,宿命

  天宝九载,冬,十二月六日,兴庆殿。

  时隔十日,李隆基再次坐在大殿深处。

  这段时间,他心力憔悴。天下的奏书如雪片般飞向长安。

  全都是呈给李隆基!

  除了一小部分力挺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外,大部分都是弹劾李。

  或乱政,或奸佞……

  虽然李隆基觉得李最近做事不顺他心,让他劳累。但言李奸佞却算是欲加之罪。

  张九龄当宰相时,一直和李隆基对著干,一点不得体,哪怕私事,也会劝谏。

  当时李隆基恨张九龄恨得牙痒痒,但张九龄被贬后,每当李林甫夸赞一个大臣,李隆基都会下意识脱口而出:“这个官吏有没有张九龄的风度?”

  李隆基也知晓良药口苦,但他想颐养天年,想在华清宫当神仙。

  国家已经这么强大了,为什么还有这种琐事去烦他呢?

  为国家操劳大半辈子,他受够了。

  文武百官也意识到此次朝会意义重大,哪怕是李的亲信,也没想到因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反弹会这么严重。

  更没想到最终会粮价上涨,危害到百姓!

  朝廷多次令地方官吏,有所作为,惩治豪强与商人,但除了原本李任命的,亲近李的官吏外,其他对李的命令置若罔闻。

  他们与地方大族和豪强暗中达成协议,在天下间实施“绵水模式”。

  天下的朝廷命官太多了,联名弹劾李的就有数千个。

  反抗李的大族和豪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料定李不敢把他们全问罪,圣人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处理这种事情,需要果断。

  圣人现在恰恰不具备这种果断。

  “陛下至!”

  “拜见陛下……”

  李隆基入大殿后,文武百官向李隆基一拜。

  “众卿平身。”

  李隆基抬手说道。

  “启奏陛下,中书门下堂……”

  李依旧带头,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汇报政事堂事务,并主持此次朝会!

  他没有被困窘影响,泰山压顶,波澜不惊,举重若轻。

  他的声音响彻兴庆殿的每一个角落,慷锵有力。

  天下间在反对新法,而他却胸有成竹。

  人们赞叹李的魅力,即便是张九龄,也没有李的风度。

  日常事务汇报完毕后,李隆基点头,表示知晓。

  “李相,常平新法是否已经算是失败?”

  李隆基开始入正题,质问李这个问题。

  殿中的文武大臣心中一凛然。

  果然还是开始了。

  “臣并不觉得常平新法失败!”

  李昂著头说道。

  “本来大唐诸地,粮价稳定。现从河北到岭南,粮价飙涨十倍,百姓苦不堪言。这还不是失败吗?”

  李隆基向李质问道。

  “粮食涨价,是因为地方官吏与地方大族勾结,借空常平粮仓,以至于不法商人趁虚而入。圣人如果下令调遣兵马入中原、江南,处死那些官吏,必然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这是李第三次求情李隆基调兵至中原、江南。

  天下边军五十多万,除了东北和西域外,基本皆无战事。

  而且吐蕃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调遣十五万步兵,五万骑兵入中原,不会对朝廷产生影响。

  再配合常平新军,绝对可以让这些地方官吏不敢像现在这么上蹿下跳。

  在李的筹备中,变法成功,这是唯一的道路。

  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太深,郡望、乡绅能主导郡县许多事情。

  不给他们放点血,他们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荒唐,粮食被借空,即便有大族插手,也是合法手段,你想把天下官吏杀完吗?”

  李隆基驳斥李。

  “臣并不认为地方官吏所作所为合法。他们明知常平粮仓的重要性,还与大族勾结,而常平粮仓空,粮价上涨是必然的事情。”

  “《唐律疏议》规定:参市,谓人有所买卖,在傍高下比价,以相祸乱而规自入者,杖责八十。”

  “地方官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当重罚重惩!”李如是说道。

  这时代,没有钻法律空子的事情。在李看来,哄抬物价皆是因为地方官吏所引起。

  他恨自己没有兵权,不然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把他们全宰了。

  一场变革,想不流血就完成,是不可能的。

  “律法的颁布,要考虑人心,这也是重要的一环。李相没考虑到人心,这也是你的失误。”

  李隆基可不管那么多,他只看到常平新法出现弊端,让他焦头烂额,他想好好休息一番。

  正如杨国忠所说,只有李退出相位,才能平息地方官吏和豪强大族的怒火。

  “如果这么说,这是臣的失误。”

  李对此没有辩解。

  不想再说调兵的事情。

  “李相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本身就是错误,朕悔听你之言。”

  李隆基开始拷打这两条策令,又道:“趁著这两法还未颁布,从今日起,废除常平新法和一条鞭法。”

  正是因为税收的改革和考成法的严厉,才使常平新法出错。

  否则的话,常平新法一定可以平稳运行。

  “如果陛下让臣全权调度,臣必能使两法继续下去。”

  李向李隆基请求道。

  “朕这段时间夙夜忧虑,害怕天下因此大乱。大唐的繁荣,离不开百年来的功臣,不要再折腾功臣的子孙。”

首节上一节529/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