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信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杜甫能干得漂漂亮亮。
杜甫也一定会因此被杨氏嫉恨。
李觉得营造大起大落的杜甫,一定会让杜甫变得更加深沉,沉郁顿挫。
一个民族,不能缺乏杜甫这种悲天悯人、笔底波澜的大诗人。
“李相,京城的大事你应该已经知晓。”
裴宽到李的办公台问李。
刚才李下令侍御史到安业县调查杨氏的杨锐,一切都太巧合了。
“能不能让杨氏收敛,在此一举了。”
李向裴宽回道。
他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李已经知道结果,但裴宽等大臣知道李的努力,且不是李的过错。
“国家应当向好,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要尽快完美章程,颁布下去。”
裴宽会意。
他现在担心的是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会在地方引起激烈的反弹。
这两条策令绝对是为国为民,但一些人心无法改变。
同样在中书门下堂内,李林甫拧眉。
以他现在来说,杨氏的衰落对他是有利的。
他也乐意看到杨国忠这二五仔败亡。
这一日,兴庆宫内的李隆基果然茶不思,饭不想。
他心中急躁抓狂,再次鞭挞宫女,使宫人官宦不敢靠近南熏殿。
高力士以为陪伴李隆基熬过今夜,就会好些。
初夏之夜变长,李隆基彻夜难眠。
翌日,杨国忠来拜见李隆基。
高力士的意思是不见。
但李隆基鬼使神差地召杨国忠入内。
杨国忠一见李隆基,就向李隆基诉说贵妃已经知错,在府邸中以泪洗面,夜不能寐。
若非高力士压住阵脚,李隆基就妥协了。
过了片刻,李隆基只是让杨国忠回去。
他要教训一下杨氏,只能让玉环娘子再忍几天。
说是这么说,李隆基在杨国忠走后,趁高力士不在的时候,令中使张韬光带著御膳,前往杨府邸,具体看看他的玉环娘子怎么样了。
殊不知,杨国忠看到李隆基的憔悴和恍惚,已经捏住李隆基的七寸。
他回到杨府后,立刻让杨玉瑶趁杨玉环休息,剪掉杨玉环一缕青丝。
张韬光送御膳而来,让杨氏惊喜。因为她们都清楚御膳代表什么。
而张韬光也看到花容憔悴的杨玉环,那脸上有泪痕,柔柔弱弱,我见犹怜。
“中使且慢,这是贵妃要呈给圣人的东西。”
张韬光离开的时候,杨国忠追上,将装有杨玉环青丝的锦囊交给张韬光。
“玉环……”
半个时辰后,李隆基看到锦囊中的一缕青丝,心如刀绞。
没有玉环,他要江山有什么用。
杨氏不过跋扈一些,又能如何呢?
他再也顾不上其他,下令高力士:“力士,快将玉环接回兴庆宫……”
第305章 李相的威严,逮捕五杨之一
高力士对于李隆基的急不可耐非常无语。
他了解李隆基,在这个时候制止,哪怕是他,也会被李隆基训斥。
当初李隆基在东都洛阳的时候,因为想提前回长安,张九龄劝谏需要等农忙过以后,否则会伤害百姓的庄稼,李隆基对此不满,迁怒于张九龄。
高力士帮张九龄说话好,因此被训斥。
从那以后,高力士心中一直有一把尺子,把握住度量。
所以面对即将失去理智的李隆基,他也不敢劝谏。
昨夜李隆基鞭挞左右,高力士历历在目。
于是,高力士亲自驾车,带著仪仗到杨府邸,迎接杨玉环回宫。
五杨喜难自抑。
当杨玉环重新登上凤辇的那一刻,他们知道自己的富贵保住。
那些想看杨氏笑话,想落井下石的贵族,还得跑过来跪舔他们。
他们杨氏的风光依旧,没有什么得不到的。
最重要的是,杨氏明白年迈的李隆基把杨玉环看成心灵的寄托,不能失去。
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三姐妹甚至可以过禁中而不报。
五杨也知道利用杨玉环心软的性格,他们能为所欲为。
虽然有的时候杨玉环话语严厉,但真要犯了事,一定会向著他们说话。
李隆基也会被杨氏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打心底认为杨氏的奢靡,对他掌控的庞大帝国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一场风波来得快,平息得也快。
从李隆基送杨玉环出宫,到接回宫中,不过一天多的时间,仿佛是一场闹剧。
也有人看出其中的因果,止不住地叹息。
好在小相公还在,可以暂时压制住杨氏,使杨氏无法那么狂妄。
在天下风起云涌的时候,杜甫率著队伍到达安业县。
他持著李的文书,在安业令杨锐、安业丞、安业尉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将他们逮捕。
任杨锐叫嚣是杨贵妃的亲戚,他与杨多么亲密,却无济于事。杜甫一向傲气得很,不怕得罪人。
此次与杜甫同行的,还有李新任命的安业令、尉、丞,可以使安业县正常运行。
杜甫在张小敬的带领下,亲自率领属吏,到乡里去调查。
经过十天的走访后,确实如张小敬所说,安业县衙贪墨了军户的抚恤。
得知是小相公派遣御史调查,杨氏出身的杨锐已经被抓起来后,乡里百姓壮著胆子,向杜甫告状安业县的令尉丞。
杨锐不仅巧取豪夺,还与地方大族勾结。
他本来就是地痞无赖,当了县令以外后,豢养不良地痞无赖为他做事情,多残乡民。
阵亡的陇右骑兵队头父亲的手,就是杨锐下令砍下。
同时,杨锐已经有五房妻妾的情况下,还强抢良家妇女。
这是罪大恶极!
通过线索和证据,杜甫又逮捕几名豪强和地方诸曹。
安业县常平新军的百总,是豪强出身,最终也被逮捕。
杜甫发令上洛郡常平新军的千总,使其从郡中重调百总,监察常平新法。
杜甫通过审问,得知军户抚恤,确实被杨锐贪墨。
官文上需要下发的永业田,也被杨锐私吞。
据杜甫了解,在大非川之战战死的骑兵队头,斩首五人的功劳,此阵亡,除了绢钱的赏赐,还有一份金银珠宝。
杜甫又从县衙翻出敕牒,官文。
确定抚恤的数量,他将从杨锐府中搜出的金银珠宝和绢钱拿出一部分,主持分发给军户,永业田也一并发放。
被官府欺压的百姓,也得到分配。
是以,百姓敲锣打鼓的庆祝,冤情得到申诉的百姓,热泪盈眶。
他们感激杜甫,也感激派遣杜甫来监察安业县的小相公。
苍天有眼,他们终于不用担惊受怕了。
新任的安业县官吏,是李从科举中选拔,他们都是李的支持者,立志要重振安业县,不负李相所托。
等张小敬回陇右以后,会将此事传至河陇。
由李出面,为军户拿到抚恤的事情,也会温暖戍边将士的心田。
他们难以忘记,李现在还是河西、陇右节度使。
那雄浑瑰丽的《河陇曲》,带著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魄,被将士们用胡笳羌笛打著节拍,高歌起舞。
在柏海上,在青海头,在九曲间……
张小敬在陇右呆了一年后,龙武军到陇右挑选队官,旨在让北衙禁军吸取边地战术与武风。
张小敬由于读过书,又武艺高强,被监考官选上,成为龙武军的队官。从此护卫圣人出行。
虽然北衙禁军已经疏散,父子相传。
但陈玄礼也不是一个草包,他每隔两年就会申请从边地招揽一些俊杰入伍。
历史上的天宝十载,皇家羽林军到太原选择优异,车光倩因此应召入伍。
但北衙禁军,多有贵族镀金者,就如之前李的兄长李琅,李林甫的儿子,裴宽的孙子,韦应物这类一样。
他们要么是宰相的子孙,要么是权贵后代,一进入禁军,注定是焦点,也能聚拢那些在京兆长大,父子相传的北衙禁军。
而从边地应召来的俊杰,虽有雄健之风,知悍战,晓武备,有勇敢,但他们没有一丁点话语权。
他们要么沉没于北衙禁军的风气中,要么被这种风气所同化,安于享乐。
……
五月上旬,杜甫押送著杨锐等人,到达长安城外。
李早已知道消息,在确定杨锐横行无忌后,罪证确凿后,李就以“纵然下官”“渎职”为由,罢上洛郡太守,召其入长安重新审查。
同时,李提拔王昌龄为上洛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