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51节

  这非他本意。

  他还指望着卢瑜找时间将李干掉。

  结果倒好,自己先出事。

  一般的事情,他还能保下。

  因受贿杀害县令灭口,他敢多说一句话吗?

  幸亏卢瑜不是经过他的手调遣到朔方军,否则他又要被李适之攻击。

  由于是他举荐的李,在王忠嗣提出让李暂行丰安军使的时候,他还没理由去反驳。

  李适之更不会反对。加上李隆基对李的喜爱,使李在十六岁时,掌握一军。

  “李适之这个愚夫,最近处处跟我作为,还拉拢韦坚这个白眼狼。你们给我等着,老夫迟早杀了你们。”

  韦坚被新任命为刑部尚书,大有入相之势,加上大理寺卿李道遂跟李适之搞到一起,让他很被动。

  他是首席宰相,如果控制不住天下刑法,势必要弱于李适之。

  这一夜,李林甫独自坐在偃月堂中,他时而看着天空皎皎明月,时而起身在美丽的花树下徘徊。

  当玉兔即将从阁楼前溜走的时候,李林甫起身喃喃自语:“看来要劝说圣人,尽早对突厥左厢和王庭动手。李这竖子不死,无法扼制李适之嚣张气焰。”

  同时,李林甫又阴险一笑,这一次月堂思计,他不仅有重新对付李的计划,也有可以让李适之万劫不复的计策。

  (本章完)

第46章 再遇薛错

  丰安军城。

  这一日,皇帝对李的赏赐,到达丰安军城。

  绢三百匹,金带一条。以表彰李击退突厥的战功。

  同时,还带来李节制丰安军的诏书。

  说实话,李没有想到他会更进一步。

  他以为王忠嗣会举荐其他人为丰安军使。

  因为他资历太浅,李还不知道王忠嗣对他具体态度。

  如果没有王忠嗣这个主帅的推荐,即便李隆基再喜爱李,也不可能让李节制丰安军。

  李也得知卢瑜的结局,被李隆基下令处死,传诏诸军,引以为戒。

  这让李唏嘘不已。

  可以说卢瑜的死,与李有直接关系。但这是卢瑜自找,李不会因此愧疚。

  在李来到丰安军的整整一个月后,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男子,至丰安军城。

  他就是新任丰安军副使王思礼。

  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今年刚三十岁。

  高句丽被大唐覆灭后,高句丽人要么内迁汉化,要么留在辽东,与汉人杂居。

  他们迟早会如鲜卑一样,与汉人融合。

  王思礼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八百匹精良战马。

  这让李喜出望外。

  得到消息后,李亲自出军城在渡口迎接王思礼。

  “末将王思礼,拜见将军。”

  王思礼见李在渡口,上前拜见。

  他打量这个年轻的将军,不仅勇猛绝伦,还是一个诗人,据说在长安有很大名气。

  飞马射缨的故事,已传遍全军。

  王思礼此前作为王忠嗣的押衙,在军中声名不显。

  他希望能与李一起,立下不世战功。

  “有王将军辅助我,丰安军必将所向披靡。”

  李示意王思礼免礼。

  在李的记忆中,等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后,会从朔方军调遣一些能将到河西。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光弼,还有一个就是王思礼。

  历史上的王思礼,也成为一代名将。

  “王帅言丰安军固守千里边塞,将来作为出贺兰山的前锋,故增加战马八百匹,增加跋涉之力。”

  王思礼指着后面成群的骏马,向李禀告。

  “王将军辛苦了。”

  历史上丰安军在天宝年间,有战马一千三百匹。

  李到来的时候,只有五百匹战马。

  他还纳闷呢。

  现在看来,原来是属于丰安军的战马还未征调过来。

  加上李俘获的战马,现丰安军有战马一千八百匹,斥候营探马二百匹,还有二百匹劣质驽马,用以驱车运输粮草辎重。

  到下午的时候,所有战马都运过河,到丰安军城。

  新得战马,李分给跳荡军五百匹。

  跳荡军作为军中披铁甲的摧锋之士,李需要他们有一定的机动能力,以便在战场上快速布局。

  李又在军中选强驽手三百,分得战马,将来配合跳荡军。

  驽兵是军中仅次于跳荡军的精锐。

  因为唐军步兵的驽为擘张弩,靠臂力张弦之驽,只有力量出类拔萃者,才可使用。

  弩兵放下强弩,持上长矛,就是精兵。

  李得知王思礼精练兵之道,按制让他主持日常训练。

  平时处理完军务,李也会加入士兵的训练,并教导士卒各项技能。

  李与士兵同食同训,更是在休息之日,亲自帮士兵们写信,寄家书回乡。

  士兵们对李敬而爱,王思礼感触良多。

  他亲眼看到李跃马弯弓,百步穿杨。

  看到李马上横槊,横扫八方。

  士兵们演习之时,声音震天,拔得头筹的队伍,分得羊肉。

  失败的队伍,目光灼灼,斗志昂扬,立誓下次赢下演习。

  ……

  “今士卒为羊肉而努力,他日敌人尽为鱼肉。”

  六月,骄阳似火,对新一次的操练成绩,李很满意,给出赞誉。

  “启禀将军,军粮已经运送到渡口。”

  操练结束后,司仓来禀告李。

  “好,我这就过去。”

  李点头。

  丰安军的军粮,来自太原。

  先从陆地运送到黄河边,然后再沿着黄河,溯舟而上,分配给边塞士兵。

  丰安军每六个月运粮一次,每次约两万石左右。

  黄河运输,要在汛期到来前完成。

  丰安军是黄河粮道的最后一站。

  这是李上任以后,第一次收粮,所以要亲力亲为,不敢懈怠。

  军城外,数十艘帆船停在河面上。

  每艘船载粮食五百石。

  李与押运官对接后,到船上检查粮食。

  主要以粟米为主,还有一小部分的米。

  确认无误,数量也足够后,李吩咐押运官将粮食卸下来。

  “好你个薛错,又偷懒。”

  卸粮食的时候,一名手持鞭子的官兵向一名役夫呵道。

  “啪……”

  话音落,一鞭子抽打在这役夫赤裸上身的背上。

  精壮的身体上,又添加一道带血的鞭痕。

  李本来不觉,但他在远出恰恰听到“薛错”这个名字,故而望去。

  “将军有什么不对吗?”

  押运官向李询问。

  他知道李身份高贵,名声响亮,所以在陪同李时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

  “烈日炎炎,役夫们也不容易,怎么能随意鞭打呢?”

  李说着,向那役夫走近。

  押运官连忙跟随。

  还真是薛错啊!

  李不禁感叹人生何处不相逢。

  当初薛错刺杀京兆少尹,虽有冤屈在身,却是死罪。

  李惜薛错的英勇无畏,让李适之向皇帝求情,故薛错罪减一等,流放边塞。

  “这些役夫都是犯罪流放之人,桀骜得很。”

  押运官在一旁向李解释。

  在他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李不好说什么,毕竟他管不到这些。

首节上一节51/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