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97节

  一道金铁之音,刚打造不久的鱼肠剑应声而断。

  他这一剑,就是对裴泛最好的回复。

  去搞死李亨又能怎样?

  李深知历史的脉络,只要他能完成心里的计划,李亨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威胁。

  他熟悉李亨,也算是好事。

  虽然鱼肠之策很妙,但对李来说出力不讨好。

  如果他全程参与,还会使一些大臣怀疑。有损他的名声。

  不过鱼肠之事也不是完全没用,他发现这个历史上官至梁州都督的岳父,是一人才。

  且心思缜密,果断毒辣。

  或许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岳父大人去做。

  很明显,用此毒辣计策,是对李的维护。

  哪怕是维护自己的儿女,这种人稍微一调教,就会脑生反骨,可成大用。

  “诸葛亮剑。想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丞相,谈何容易?”

  裴泛见李斩断鱼肠剑,表情错愕。

  鱼肠剑断,代表李不想用此计对付李亨。

  同时,也代表李不会追究裴泛献鱼肠剑之事。

  这件事情,只有裴泛和李知道,谁也不会吐露。

  裴泛又产生一种错误的判断,他认为李亮诸葛亮剑,是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岳父大人的想法太多,我身为宰相,做事自有判断。我这一步一步,何曾绝自己的后路?从前范蠡、张良功成身退,可他们不见得是大智慧,萧何才是,拭目以待吧!”

  李沉声向裴泛说道,告诉裴泛先干好自己的事情。

  很明显,他在暗示裴泛自己不是没料到太子李亨对他的敌意。

  这些李会自己解决,裴泛只需要仔细等待。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李相您是宰相,算无遗策,是我自作聪明。也多谢李相的宽恕。”

  裴泛起身向李一拜,满是惭愧。

  李是有智慧的,怎么会没想到利刃悬挂在他的头上?

  或许是他多想!

  一想刚才的行径,裴泛就有些罪恶感。

  他觉得这段时间脑子昏了,竟然敢去对付当朝太子。

  虽然李林甫一直把李亨当破锣鼓一样捶,但李的行径明显和李林甫不同。

  “我们是亲人,论心千古无完人,岳父大人不必多想。我认为官吏的底线,是不欺压百姓。”

  李向裴泛说道。

  他评价一个官吏的方式很简单,只要能善待百姓,玩点心机,弄点权术,这无可厚非。

  裴泛心中更加感动,觉得李亲昵。

  李既是他女婿,又是宰相。

  在他心里,一直当李为宰相,为李马首是瞻。

  李杀死堂兄李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裴泛还以为李斩断鱼肠剑的时候,下一秒要剑指他。

  这种宽恕,让裴泛五味陈杂。

  他相信以李的谋略,会使自己渡过将来的难关。

  “夫君,父亲,你们做什么?”

  裴灵溪再入堂中,见桌上的断剑,还以为两人起什么冲突。

  “灵溪不必惊慌,岳父以为买一把好剑,让我观看。我一看就知其劣质,以后岳父不要要花冤枉钱。”

  李一语双关地说道。

  “是啊!为父糊涂……”

  裴泛会意,佯装叹息。

  裴灵溪听后这才放心,她为李和裴泛重新换上新茶。

  裴泛留宿一晚后,离开山下的天水王府。

  他现在担任大理寺司直,住在大理寺的院内,新上任后,住在那里更好。

  文武百官在华清宫时更为轻松。

  特别是那些清闲的官吏。

  因为李隆基每过五天,甚至七天时间,才上一次早朝。

  他将政事托付给宰相。

  官吏们到中书门下堂办公。

  实际上,文武百官都知道,政事由兼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的李执掌。

  李会让李林甫不得不用执政事笔签字。

  哪怕闹到李隆基那里,李林甫也难以得到好处。

  有时候,李隆基更愿意到骊山下狩猎,叫上李一起,在荒野树林中,由禁军围堵猎物,展现欢乐和风采……

第296章 天宝八载,灵溪怀孕

  李趁着李隆基沉迷享乐的时候,研究新法政策,认真观察新法传至州郡时的效果。

  新安令被杀后,地方官吏最起码在明面上不敢阻挠新法。

  李连堂兄都敢杀,向他们落刀的时候,一定会更迅速。

  李也总感觉在华清宫处理政务,像是被什么遮蔽眼睛一样,难以断天下大事。

  但他尽量仔细,派人收集各方各面的消息。

  好在岑参和刘单告诉李,他们已经在冬天之前,将第一批河南、河北的百姓,迁徙到青海、九曲。

  那里已有为他们搭建的房屋。

  路上不免有人病故,但概率极低,百姓们没有出现慌乱。

  马车准备很足,可以使老幼代步。

  李通知刘晏、高适等郡守,一定要照看好新迁徙的百姓。

  他们的定居点,暂时不能和本地人混合。

  因为风俗习惯有较大的差别。

  以无主地为主,如青海哈河附近等地区,可以存在不少人口,也可以耕种,但需要大规模开拓。

  接下来的几年,第二批、第三批移民,也要渐渐完成,以充实边境的实力。

  将来会以城池,融合不同风俗的汉人,甚至其间的胡人。

  慈幼堂、济生堂的筹办,李一直放在心上。

  李还时不时将陈藏器和王冰叫到华清宫,询问他们缺少什么。

  他可以立刻去补充,尽可能地为济生堂提供支持。

  冬天,正是传递常平新法的时候。

  由于诸地本就有常平粮仓,统计完成,政令下达后,就可以直接实行常平新法。

  在常平新军的监督下,不需要有其他的准备。

  一场雪飞,一场雪停。

  转眼间,进入天宝八载。

  在华清宫下过年,确实不是李希望的。

  但李隆基懒得回长安,依旧在温暖的华清宫中,梦为神仙。

  只是在元正日的时候,李隆基带着文武百官到朝元阁朝拜。

  然后大年初三的时候,于华清宫宴乐百官。

  李隆基早早让李准备上元节灯会。

  他要在华清宫,与玉环娘子一起,欣赏上元灯烛。

  但新建的华清宫,想要布置如长安那样的灯火,耗资巨大。

  因为大唐皇帝观赏的,可不是平民百姓那样的“火烛”、“火灯笼”。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是与杜甫祖父齐名的苏味道的名篇,描述高宗时代的上元夜。

  李隆基执政的时候,使元宵节更盛大,他不惜斥巨资搭建灯轮、灯树、灯楼等,各种新型花灯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上元夜时,宫中选出的歌女,头戴花冠,身穿霞帔。每一名歌女的服装就要花费三百贯,可见典礼的奢华。

  所以李要想在华清宫搞出长安那种气氛,所花费钱财,最少得数百万贯。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是迎合上意,但不想在变法的时候,于此上面花费,这些都是民脂民膏。

  “七郎,上元夜将至,圣人吩咐你筹备上元夜典礼,现宫殿内外,不见花灯,不见器具。届时如何向圣人交代?右相被你压制,正想着弹劾你呢!”

  正月初八,高力士来中书门下堂见李。

  李领下筹备上元典礼,却迟迟未付诸行动。

  李隆基允许李动用国库金银,大办特办。可现在李既不动用国库绢钱,也不耗费工匠。

  让高力士看着着急。

  在高力士的计划中,要将整个骊山妆点,让圣人和娘子登上骊山顶部的翠云亭上,一览灯楼美景。

  高力士催促李多次,但李每每都说“高翁放心!”

首节上一节497/6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