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92节

  太子和其他政敌,李林甫已经不去考虑。

  李林甫立刻吩咐奴仆,上车前往大理寺。

  他进入大理寺,还是没人能阻止的。

  杨让医者为李林甫的儿子上药包扎,不然他们真可能疼死。

  虽然儿子很多,但看到李屹和十九郎的惨状,李林甫无比悲痛,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受到侮辱。

  他令杨释放他的儿子。但杨当面否决李林甫,直言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李林甫的儿子触犯新法,不能被赦免。

  能特赦犯人的,唯有皇帝。宰相必须依法办事。

  任李林甫如何命令,杨无动于衷,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此差点把李林甫气晕厥。

  杨有李撑腰,不惧此时的李林甫。

  李林甫无奈,确认李屹和十九郎不会有性命之忧后,最终在李岫等儿子的搀扶下,回到右相府。

  他的十九郎和八郎,暂时在大理寺受苦。

  “我不是一个宰相啊!”

  偃月堂中,李林甫坐在花树前,愤懑填胸。

  今天在大理寺,哪是一个宰相的样子,一个大理寺少卿都能骑在他的头上。

  十几年宰相生涯,他从拥有,到失去。

  偃月堂本是翻云覆雨的地方,现在却只能默默流泪。

  右相府内一座座住屋,灯火不熄,彻夜难眠。

  嘉猷观中,李腾空坐在梨树和月光下,叹息无声。

  她知道右相府所遭遇的痛苦,不过是那些被父亲毁坏家族的千百分之一。

  命运的轮盘已经在转动,谁也逃脱不了……

  翌日的朝会,李林甫顶著熊猫眼参加。

  李隆基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向李过问。

  李以整顿青楼为由,状告长安的诸多青楼,认为应该持有法度。

  李林甫的儿子,知法犯法,当以笞刑。

  此事让李隆基非常不高兴,因为他将姜氏女嫁给李,是为调解李和李林甫的关系。

  现在想挽回都难了!

  他心中责怪李,更不喜以李林甫为首保守派大臣。

  李隆基认为是他们这些王公大臣去搞李的堂兄,才使李去找李林甫儿子的问题。

  随即,李隆基令杨将李林甫的儿子抬回右相府。

  李也没有阻止。

  这件事情以后,李隆基意识到朝堂上的刀光剑影不断,怕是很难去扼制,让他非常烦闷。

  还是在杨玉环的劝说下,才渐渐平息。

  科举之前,李对长安青楼严打不停。

  逼良为娼的青楼管事,尽被缉拿,找到人证物证。

  李让杨对他们判处死刑,现在正好是处理死刑犯的季节。

  长安皆惊。

  有人认为李用法过于苛刻,普通的百姓自然是拍手称快。

  至于其他青楼,凡违法使十八岁以下妓女出台者,皆罚重金。

  如灵翠楼这种,罚黄金两千两。

  如果不缴纳等值的绢、钱、珠宝,就将慕三娘抓起来。

  慕三娘想求长安的达官贵人说情,但皆不敢见。

  李林甫纵想与李作对,但他无法改变李的策令。

  慕三娘到天水王府求见长离说情。

  长离见慕三娘,但她只是劝说慕三娘要缴纳罚金,步入正途。以免让相公大怒,人财皆失。

  慕三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只能在心中怨恨,不敢表露,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缴纳罚金。

  好在灵翠楼和灵翠楼的妓女还在,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她已经听说有的同行已经被打入死牢,家产全抄,秋后问斩。

  甚至还有牵扯到王公贵族的,因为有的青楼本就是王公贵族开设的。

  他们畏惧李的权势,不得不破财免灾。

  严打行动结束后,李邀请李隆基参观国库。

  左藏库中,慵懒的李隆基看到满库的帛锦、黄金、珠宝后,精神一振。

  一个月前,他参观过左藏库,远远没有这么多。

  现锦绢铜钱堆积如山,金银珠宝摆满货架,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样。

  新法需要大量钱财,战争缴获的金银珠宝,和上贡的物品还未用完,现国库又增加一大批。

  “七郎这些都是处罚青楼得到的?”

  李隆基好奇询问李。

  “回圣人,正是如此。每一个青楼都有宝库,他们虽然缴纳重税,但通过各种手段,依然能保持巨大盈利。特别是灵翠楼这种,他们与教坊联系在一起,选择优妓,日进斗金。”

  李向李隆基回答到。

  这个时代青楼是最暴利的行业。

  王公子弟,豪商大贾,为自己的面子,挥金如土。

  当李处置一些逼良为娼的青楼,抄了他们的资产后,觉得罚灵翠楼等青楼罚得太少了。

  “不遵律法,该罚!”

  李隆基吐出这几个字,见到属于他的金银珠宝,心情总算好不少。

  “一个月后,吐蕃大论玛祥仲巴杰派遣的使者和贡品,会到达长安。届时国库可再次丰厚。”

  李向李隆基说道。

  他太了解李隆基,只要能为他找到可供挥霍的金银珠宝,不论怎么搞,李隆基都会既往不咎。

第290章 科举,李的态度

  “七郎能将自己家财,充当国用。又执法严明,才使国家越来越富有。不过七郎还是要保持与宰相们的和睦。”

  李隆基又想起李与李林甫的恩怨。

  “臣遵旨!”

  李简单的三个字敷衍,代表并不想与李林甫和睦。

  李隆基能听出来。

  他得知李林甫的儿子李屹被打得毁容了,发疯了一样,终日不见人。

  仪容是君子的关键,李隆基的长子李琮打猎时被猛兽伤到面部,终生留下疤痕。

  李琮的母亲是华妃,在皇后无子嗣的情况下,有著高贵的身份,却因脸上疤痕无缘太子之位。

  所以李隆基想要再调解李和李林甫,几乎不可能。

  如今这种情况,最好是罢一人为相。

  李是新法的主持者,自然不能被罢。

  李林甫当了十几宰相,在李隆基心中劳苦功高,让他享受几年好时光,他留恋那几年的滋味,希望还有那种机会。

  参观左藏库后,李隆基回到兴庆宫。

  他很开心,但也有些不顺心。

  他想冬天快些到来,前往华清宫中,再大梦一场。

  希望一觉睡醒的时候,争端结束,变法完成。

  九月一日,科举在贡院举行。

  李作为主考官,亲自主持科举。

  誊录文吏也在待命,弥封手也已准备就绪。

  直到现在,李都没有指定阅卷官。

  但心中已经有人选。

  裴遵庆、李岘、岑参、颜真卿、上官青等数十人为阅卷官。

  等考试完成,誊录文吏抄写完毕,弥封以后,再向他们下发文书,到贡院改卷。

  第一次新科举一定要公平公正。

  随著钟声敲响,数千考生浩浩荡荡,鱼贯而入。

  时辰到,监考官下发卷纸。

  考生第一时间阅题。

  第一题《观书有感》。并附有李的诗。

  这首诗,未在长安流传。但却富含哲理,意味深长。

  考生皆赞叹李相的才华和成熟,要不是标明为李相所作,他们还以为是数十年阅历的人为之。

  依靠观书有感,考生们想法五花八门。

  有的考生想依李的诗而套作,有的考生想另开诗赋,有的考生想以自己的观书有感赋文。

  但文笔的深浅,思想的薄厚,立意的远近,还需要作成以后由考官审阅。

  第二题新法的策令,文人们皆知新法,但若是潜意识里反对新法,一定做不好此题。

  此题目才是最关键的一题,哪怕诗赋再好,新法策令不行,会直接淘汰。

  至于第三题的算术,让考生们惊奇,他们听说算科才有算术,怎么进士科也要考算术?

  一些考生在心中抱怨。

首节上一节492/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