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70节

  李是家中毫无疑问的顶梁柱,他能安定下来,是李适之和李的共同心愿。

  李玉莹见过裴灵溪,是一个灵动而温柔的女子,一定能和阿兄好。

  她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叫姜月瑶。

  自从华清宫回长安后,姜月瑶却不见她了,这让她很郁闷。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决定以后,李适之在长安请最好的媒人,到宜寿县说媒。进行婚礼的第一步纳彩。

  只有女方同意以后,才能确定接下来的婚礼流程。

  如果女方拒绝,男方就不得再胡搅蛮缠。

  大唐从事媒人职业的主要是老人、老青衣、孤抠等,还有任小官职的司录、录事参军或一些高官的家眷。

  当然也有非常顶级的媒人,如虢国夫人杨玉瑶。

  王孙们成亲,一般都由虢国夫人牵线搭桥,从而获得万计的利益。

  李适之所请的媒人为陈九娘,以“言辩机巧”而得名,在她的口下,能将男方说得天花乱坠,让人浮想为人中龙凤。

  包括李林甫的儿女、李琅的婚礼,都由陈九娘完成。

  当陈九娘得知是为小相公说媒后,兴高采烈地同意。

  她当然知道李权倾朝野,什么变法之事,他才不关心呢!

  哪怕不给钱,她也要奔跑这次姻缘,因为这能讨好李,完成此上婚,也会成她的里程碑。

  在陈九娘看来,李家向裴家说媒,天水王择郡王妃,没有哪个女子会拒绝。

  林九娘出发前往的宜寿后,李搬迁到道政坊的天水王府。

  歇山式的主体建筑,周围的建筑也是琼楼玉宇,古香古色。

  天水王府是道政坊最大的府邸,和宋国公府的九进院落不同,光仪门就有数重。

  共分为主院、前院、后院、后花园,总的来说比宋国公府大最少五倍。

  其中主院有正堂、内厅、画廊、阁楼,等数十间主客住屋。

  前院为奴仆、亲卫的住所,其他还有马厩、各类库房、普通的传舍、练武场等。

  后院为婢女的住所,以及一些粮库、其他仓库。

  住院与后院之间,是后花园。

  整个花园占据天水王府的将近一半,非常庞大。

  其内有一亩大小的池塘。

  池塘东面有一个亭子,亭子旁还有一株有些年份的老梨树,周围有诸多石凳石桌,较为宽敞,适合聚会。

  池塘的西面有一片竹林。

  池塘南面是一座二层小楼,一处秀丽的假山。

  池塘北面是一堆花树。

  而且后花园还有错落有致的花圃,种植有牡丹、芍药、紫薇、兰花、菊花等数十种花卉。

  池塘中还有荷花、水仙。

  这些衬托得后花园雅致清幽。

  十分巧的是,在李住进天水王府的第二天。

  王难得派人护送长离和李在湟水的奴婢、歌姬来到长安。

  李隆基赏赐李的众多金银珠宝、漆器、玉器也被带来。

  那些钱和绢,被李赏赐给战死的亲卫家属。

  李派人将他们接入天水王府。

  依旧是让沈籍成为天水王府的管事,管理府库、金钱,以及府中的用度。

  原本王府人手不足,这些人充实王府,正好可以维持王府。

  而罗兴、薛错、车光倩、浑等亲卫,他们已经不在军职,相当于李的私部。

  当然,这也是皇帝认同的。

  毕竟李的敌人太多,天下豪强谁都想捅李一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车光倩和浑年纪还小,属于懵懂的年纪,不著急上阵立功。

  李也正好教育他们,端正他们的思想。

  虽然已身居高位,时常上朝。

  但他总会抽时间,和亲卫们一起练习武艺。

  特别是休朝的时候,李的武艺不会荒废。

  相反,李觉得他随著年龄增长,力气变得越来越大。

  这段时间,李分不清自己,不过他期待自己能回到战场上,金戈铁马。

  “长离,一路辛苦了,以后你就住在你中院吧!”

  李再次看到长离后,向她说道。

  现在整个中院,只有李和霜儿居住。

  在习性方面,霜儿不如长离了解。

  “多谢……相公!”

  长离向李盈盈一礼,改变以往的称呼。

  她们因为积雪耽搁,一月下旬才启程到长安。

  一路诸多不方便,使长离略显疲惫。

  玉颜娇弱的模样,我见犹怜。再次回到长安,她心中五味陈杂,这里是她伤心地。

  她更喜欢边塞的宁静。

  然而李所在的地方,又一切如春暖花开一般。

  趁她颜色还在,想要侍奉李。

  不过李给霜儿和长离分工明确,霜儿负责李笔墨之事,为李整理书籍,霜儿识字,那些书信、案文都由她管理。

  还有一些事情和交往人情,帮助李记录下来,在李忘记的时候,提醒李。

  长离则负责为李整理发冠、衣食住行,她还负责教导李乐和曲,另外李的诗词,都有长离保管。

  这些只要能处理好,可以节省李不少时间。

  长离和霜儿,经过李的介绍,也算互相认识。

  霜儿羡慕长离这么漂亮有魅力,怪不得相公不要她呢。

  而长离则羡慕霜儿从小就能跟在相公身边,见证相公的一切。

  她们小时候都为官宦人家,因父亲犯罪而为奴婢,同病相怜下,还算合得来。

  当日,一些支持他变法的大臣,和李原来的老部下,来到天水王府。

  李邀他们到王府后花园的亭子前的石桌空地坐下,李位于正中。

  “清臣,常平新兵招募的如何?”

  李令婢女上茶后,向颜真卿询问道。

  颜真卿现在是吏部考功司郎中,兼任常平新法大使判官,他自年前到长安后,近四个月的时间,都在京兆一带招募良家子为常平新军。

  由廖峥嵘辅助。

  李以军功为由,举荐廖峥嵘为京兆的果毅都尉,授散爵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的品秩。

  廖峥嵘曾单人独剑,取吐蕃金字告身将领,又随李南征北战,屡立军功,得以封官。

  这些常平新兵招募以后,统一由廖峥嵘培训。

  培训内容按照李发的册子,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关护百姓,以及一些深层次思想。

  其中还有一批游侠,等培训完成,就会派遣往天下郡县。

  从天下郡县的郡兵、县卒中,补一批进来,再从地方招募一批。

  李会先任命廖峥嵘为常青新兵河南道万总。

  等廖峥嵘履历上来后,再任命他为常平新兵指挥使。

  现许多思想不适合传达给常平新兵,还得等时机成熟以后。

  李让廖峥嵘趁此先机,多拉拢一些亲信。

  李还上书从陇右、河西,调遣一千名愿意来的精兵、队头、副队头、押官、衙将等,加入常平新军。

  这些都跟著李征战沙场,他们到地方以后,最少会升职为百总。

  李早已制定好常平新军的官阶。

  最高为常平新军指挥使,加五品职事官、散官。

  道的统领为万总,加七品以上职事官、散官。

  郡的统领为千总,加九品以上职事官、散官。

  县的统领为百总,流外官。但通过考核可以晋级为朝廷命官。

  这种品级,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府衙”。

  毕竟指挥使也才五品。在长安东市马车内随便揪出一个,可能就是五品官。

  但仔细看,常平新兵的架构庞大,明确。

  且独立于地方衙门之外。

  品秩如此低,人们会以为它就是帮朝廷收债的执法部门。

  但思想一换,摇身一变,它可能就会变得让人闻风丧胆。

  李先将这些框架布置,以铁血老兵和游侠为根基。

  等待时机!

  在李的号召下,一些河陇兵卒愿意回到自己家乡充当百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一种荣归故里。

  同时,河陇军中离开大量队头、押官,还有十几个被李物色为万总的衙将。

  使更多跟随过李的老兵能晋升。

  虽然李已经不掌握兵权,但士兵一直怀念李,这种影响力无处不在。

首节上一节470/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