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离向李盈盈一礼,改变以往的称呼。
她们因为积雪耽搁,一月下旬才启程到长安。
一路诸多不方便,使长离略显疲惫。
玉颜娇弱的模样,我见犹怜。再次回到长安,她心中五味陈杂,这里是她伤心地。
她更喜欢边塞的宁静。
然而李所在的地方,又一切如春暖花开一般。
趁她颜色还在,想要侍奉李。
不过李给霜儿和长离分工明确,霜儿负责李笔墨之事,为李整理书籍,霜儿识字,那些书信、案文都由她管理。
还有一些事情和交往人情,帮助李记录下来,在李忘记的时候,提醒李。
长离则负责为李整理发冠、衣食住行,她还负责教导李乐和曲,另外李的诗词,都有长离保管。
这些只要能处理好,可以节省李不少时间。
长离和霜儿,经过李的介绍,也算互相认识。
霜儿慕长离这么漂亮有魅力,怪不得相公不要她呢。
而长离则慕霜儿从小就能跟在相公身边,见证相公的一切。
她们小时候都为官宦人家,因父亲犯罪而为奴婢,同病相怜下,还算合得来。
当日,一些支持他变法的大臣,和李原来的老部下,来到天水王府。
李邀他们到王府后花园的亭子前的石桌空地坐下,李位于正中。
“清臣,常平新兵招募的如何?”
李令婢女上茶后,向颜真卿询问道。
颜真卿现在是吏部考功司郎中,兼任常平新法大使判官,他自年前到长安后,近四个月的时间,都在京兆一带招募良家子为常平新军。
由廖峥嵘辅助。
李以军功为由,举荐廖峥嵘为京兆的果毅都尉,授散爵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的品秩。
廖峥嵘曾单人独剑,取吐蕃金字告身将领,又随李南征北战,屡立军功,得以封官。
这些常平新兵招募以后,统一由廖峥嵘培训。
培训内容按照李发的册子,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关护百姓,以及一些深层次思想。
其中还有一批游侠,等培训完成,就会派遣往天下郡县。
从天下郡县的郡兵、县卒中,补一批进来,再从地方招募一批。
李会先任命廖峥嵘为常青新兵河南道万总。
等廖峥嵘履历上来后,再任命他为常平新兵指挥使。
现许多思想不适合传达给常平新兵,还得等时机成熟以后。
李让廖峥嵘趁此先机,多拉拢一些亲信。
李还上书从陇右、河西,调遣一千名愿意来的精兵、队头、副队头、押官、衙将等,加入常平新军。
这些都跟着李征战沙场,他们到地方以后,最少会升职为百总。
李早已制定好常平新军的官阶。
最高为常平新军指挥使,加五品职事官、散官。
道的统领为万总,加七品以上职事官、散官。
郡的统领为千总,加九品以上职事官、散官。
县的统领为百总,流外官。但通过考核可以晋级为朝廷命官。
这种品级,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府衙”。
毕竟指挥使也才五品。在长安东市马车内随便揪出一个,可能就是五品官。
但仔细看,常平新兵的架构庞大,明确。
且独立于地方衙门之外。
品秩如此低,人们会以为它就是帮朝廷收债的执法部门。
但思想一换,摇身一变,它可能就会变得让人闻风丧胆。
李先将这些框架布置,以铁血老兵和游侠为根基。
等待时机!
在李的号召下,一些河陇兵卒愿意回到自己家乡充当百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一种荣归故里。
同时,河陇军中离开大量队头、押官,还有十几个被李物色为万总的衙将。
使更多跟随过李的老兵能晋升。
虽然李已经不掌握兵权,但士兵一直怀念李,这种影响力无处不在。
不要说王难得是李亲手提拔,就算重新换一个节度使,也不敢随意罢免将领,消除李的影响。
因为李还在相位上,有办法去整边地的元帅。
“回相公,常平新军已募有一万五千余卒。”
颜真卿向李回答道。
跟随李,使颜真卿踏入朝堂。曾经李对颜真卿说过“君子豹变”,说过“要像商鞅一样车裂而死,像李悝一样自杀而亡”,可见当时就有变法之心。
深受李影响的颜真卿,感觉热血沸腾,像是回到少年的时候。
他们不当李悝和商鞅,一定可以变法成功,流芳百世。
“快了,再招募五千,就可以分至诸郡县。”
李点头。
这几个月来,由于地方官吏畏惧李的命令,对豪强大族进行压制。
豪强大族只是损失一点钱粮,一些土地,不敢拼命。
李已经让诸郡、县官吏,将他们所管辖的粮食、钱财统计上报。
然后制定命令,郡县的多少粮食,钱财,可用以常平新法。
“如今陈留、济北等六郡雪灾虽解,但依然有许多百姓,无家可归。作为天下迁民大使,迁河南、河北百姓,以解内地土地之矛盾,充实边境。现已经凑够车辆过万,陇右牧监临时抽调的马匹,也到达长安。”
“刘郎中,岑大夫,你们要先一步迁徙雪灾之地,那里一定有许多百姓愿意到青海和九曲。你们谨记我的吩咐,就,在迁徙百姓的时候,要慎而又慎。我会令洛阳出兵三千跟随你们。你们要明察暗访,任何阻碍、破坏移民的豪强,格杀勿论!”
李又转向岑参和刘单,他们都是天下迁民大使的判官。
岑参的职事官为谏议大夫,兼侍御史。
刘单的职事官为工部郎中,兼殿中侍御史。
让他们兼任御史,就是为加重权威,震慑所去之地的百姓。
因为李能猜测出,一定会有豪强大族,阻碍乡里的百姓,去报名移民。
他们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御史不可能到达所有乡里。
这时候就要暗中派遣探子下乡里调查。
处死一部分豪强,杀鸡儆猴。
之所以让刘单和岑参做这件事情,是因为他们跟随李多次上战场,多见杀戮。
关键时刻,能下得了狠手。
如果王昌龄、杜甫这种出马,不一定能震住豪强。
“遵命!”
岑参和刘单齐声说道。
“李大夫,从明日起,你率人监察地方,看诸郡县慈幼堂使的进程。到天宝八载之前,如果哪一郡还未落成慈幼堂,你立刻向我上禀。我们计划在五年内,天下每一县,都有官办慈幼堂,使被遗弃的婴儿,先天残疾的孩子能在慈幼堂中生活。地方必须为慈幼堂分配一定数量的永业田。”
李向善赞大夫兼监察御史李希言吩咐道。
“遵命!”
李希言拱手道,他也是宗室。曾在李麾下任推官、掌书记。
慈幼堂,是李颁布策令中,最没有争议的事情。
哪怕是有些权贵、官吏觉得大费周章,也不敢说三道四。
这是在贯彻仁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泽被苍生的境界,使无数文人认为李心怀仁德。
甚至还有文人与李交谈后,想自荐入慈幼堂。
李决定,若能把慈幼堂管理好,让婴儿茁壮成长,懂得道理,也是可以成为地方官吏的。
有这样耐心的文人,再不济也可以治理一县。
等全面落实慈幼堂后,李会考虑这样的制度。
“吕御史,纠婚之事,不宜强改,要徐徐引导。只惩处那些十五岁以下就结婚的女子的家人。十五岁到十八岁结婚的百姓,分别罚其家资百分之五、百分之三、百分之一。”
李向内给事兼监察御史吕吩咐道。
纠婚是最难的一条,穷山恶水的地方,一时间很难改正。
只能通过处罚,让其他家庭重视。
这种处罚因人而异,必须论资产的百分比。
否则就是给权贵们开绿灯,他们不过缴纳九牛一毛的钱,就可以纳一些少女为妾。
李不想处罚百姓,但又不能不罚,否则策令就是一纸空谈。
其他关于加强孕妇素质的事宜,李指派一名亲信负责。
需要先在郡县培养一大批稳婆。
李已经吩咐工匠,试着制造产钳。
孕妇难产是经常发生的,且往往一尸两命,产钳可以在关键时刻,救孕妇和婴儿性命。
这个时代没有不锈钢,产钳出现以后的养护是非常大的问题。
在有备无患的情况下,一定要经过高温杀菌。
这些都需要系统性地去培训,将来是每个稳婆的基础操作。
“相公,您的新法大公无私,善于天下苍生,下官敬佩,也一定会全力支持。可是下官不明白,您作为天下的表率,为何会纵容圣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