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常平新法不适合在此时颁布,请您三思。”
李林甫还在努力。
倒不是真正想劝服李隆基,他是想让文武百官看到他的态度。
他坚定地去对抗李,一定有不少官吏来投靠他。
不要说朝堂上的官吏,就是王公、公主驸马、杨氏,也会因常平新法而受到损失。
“利国的良策,总是要试验一番。右相的说辞,不足以证明常平新法的坏处。李相胸怀天下,这才是宰相的风度!”
李隆基沉声向李林甫说道。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
李早就向李隆基说过常平新法的危害,李隆基当然不会买李林甫的帐。
谁阻止实施新法,李隆基就认为是谁想阻碍他成为千古圣君。
李林甫心中一跳,他能听出圣人很生气,他也没想到圣人会这么坚定地实施常平新法,李为圣人灌了迷魂汤了吗?
“左相,你如何看待常平新法?如果有异议,请说出不好的地方。”
李隆基又看向裴宽。
这是在逼著裴宽站队。
常平新法不好?
哪里不好,可以说出来?
裴宽心中郁闷,他想说的,李林甫已经说了,但都被李辩驳了。
他总不能说“常平新法阻碍了豪强大族土地兼并”?
谁敢说这句话,谁就会遗臭万年。
裴宽深思熟虑后,他发现李真的很精明,环环相扣。
有常平新军为常平新法保驾护航!
他最担心的就是豪强大族在李的威压下,忍无可忍,聚众谋反。
或者以此威逼,行进的更激烈。
“臣认为可以试试!”
裴宽无奈地答复。
给不出反驳的理由,而强行反驳。李隆基真有可能罢相!
“左相也有宰相的眼光啊!”
李隆基夸赞裴宽,然后不等李林甫同意,就道:“已经有两位宰相同意新法,朕觉得新法可执行。反对常平新法,又说不出理由的,都是别有用心!”
常平新法,是为扼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李隆基当然清楚。
他以为以他的威势,豪强大族会让利给百姓,这样大家皆大欢喜。
这也是李隆基全心全力支持李的原因。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李隆基自己都无法放弃奢靡的生活。
怎么能指望豪强大族将利益吐出来呢?
真正的变革,必然是腥风血雨。
朝臣们面面相觑,他们看著在大殿中央的李,一副随时辩论的模样。
谁都知道李能说会道,害怕上去以后自取其辱。
李林甫拱手退下,似乎屈服。
他现在只需要等待大臣们到他府中,然后抓李的破绽。
作为一名老辣的宰相,他知道常平新法想在全国实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灾祸”,哪怕有常平新军保驾护航。
他要将等李身败名裂,将李逐出长安。
朝会结束,常平新法,在李隆基的全力支持下,勉勉强强得以推行。
但推行的过程,却是极为困难。
下朝以后,文武百官各怀心思。
有的未离开朝堂,他们驻足在朝堂之外,似乎雪越下越大了。
这是什么的征兆呢?
本来因李拜相而震
现在因常平新法而惊。
可以想像常平新法昭告天下的那一刻,必然会地动山摇。
下朝以后,李第一次步入“中书门下堂”,也就是俗称的“政事堂”。
这是宰相和皇帝讨论军机的地方。
华清宫的政事堂在朝堂的后方。
李隆基没什么说的,他让李林甫和裴宽,处理两省之事和国家大事以外,必须为李的新法行便利。
李林甫和裴宽只能点头。
李隆基没有在中书门下堂久待,一刻钟后,就回华清宫的内宫。
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
“多谢两位相公支持常平新法的推行。我会尽快梳理出常平新法和常平新军章程,将其交给中书省。”
李隆基离开以后,李向李林甫和裴宽说道。
“现在李相是我辈中人,门下省只能全力支持李相推行新法。扼制土地兼并,百姓衣食无忧,这是身为宰相的心愿!”
裴宽向李回答道。
他和李林甫有本质的区别,他不赞成新法,是考虑国家。
李林甫不赞成新法,是为权力。
事已至此,裴宽也只能尽力去支持李。
他不是迂腐到“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人。
“李相才华惊世,我期待李相大显身手。”
李林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李如果玩弄权术,他没有丝毫的信心去对抗。
可李偏偏变法。
这给了他机会!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李笑了笑,看著中书门下正堂上挂的两句诗。
一首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充满积极向上,令人鼓舞的力量。
一首是李抄袭王安石变法时写的《元日》,代表著革旧迎新。
当年在元正宴会上,因为改元为载,李献上这首诗,被李隆基下令挂在中书门下堂。
不论是长安和华清宫都有。
不久后,人们会认为早在几年前,李军功未重的时候,就有变法图强的心思。
“李相有何感想呢?”
李林甫有时候能看懂李,有时候又觉得看不懂。
“深感责任重大!进入这个地方,一定要始终如一,不能成为千古罪人。”
李看著李林甫说道。
“是极……”
李林甫被看得发毛,只讪讪一笑。
“李相,我带你前往诸房参览……”
裴宽见气氛尴尬,主动提出带李观看中书门下堂的其他地方。
中书门下堂,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架空六部尚书的权力。
但此时六部尚书,皆主事中书门下。
比如李,成为吏部尚书后,主事吏房,使李掌管著吏部大权。
包括吏部侍郎李彭年就兼任吏房的差遣。
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
这使李的权力表面上不如李林甫和裴宽。
但皇帝信任,托付更多的使职和政务,在中书门下堂,也会询问李的意见。
如果一直采纳李意见,而不听李林甫的言语。
久而久之,李林甫首席宰相的身份就会名存实亡。
而李恰恰有这种趋势。
领常平新法大使以后,意味著这么重要的国策,由李主持。
这对首席宰相来说,本就是巨大失败。
李虽只主事吏房,但他是宰相,有权过问其他诸房事务。
使职差遣正朝著不对的方向发展。
使职由皇帝以敕令任命专管某一具体职事属于差遣性质。让皇帝的权力变得更大。
这对皇权来说是好事。
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虞水不管山川金仓不司钱谷。
官曹虚设俸禄枉请一饭而归竟日无事。
如果使职进一步发展,到达这种地步,那吏治就会变得更加笨重,对国家的危害巨大。
李现在还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左相,我昨日听说此次制科,野无遗贤。录取的十二人皆是在职的朝廷命官。唉!野无遗贤怎么能这样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