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跳起胡旋舞。
“哪里!就是一万个我,也比不上您的风采!”
安禄山貌似直爽地说道。
实际上,安禄山内心嫉妒的不行。去年他和李同时大战。
李面对的是强国吐蕃的倾巢而出。
而他面对的是契丹部和奚部,虽也胜利,但战果令他很不满意。
契丹部和奚部的主力还在!
李一战生擒赞普,近乎灭国。他在范阳,都能想像到李隆基对李更加宠信。
他已经知道李的拜相,几乎板上钉钉。
他其实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李手握三十万边军,四镇能召十几万胡部,太吓人了。
“过谦了。”
对于安禄山,李不想和他多说话,这个人底线太低了,他的余光突然看到杨钊围在貌美如花的杨氏姐妹旁边,看样子说了什么甜蜜话,让杨氏三姐妹笑得花枝招展。
见此,李眼睛一转,向安禄山说:“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旁边为度支员外郎杨钊,他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大才,入京城才两年多,就得此高位。”
“他不过是一个靠女人得到官职的人,他也就这个位置了。”
安禄山不屑地说一声。
他知道杨钊,一直以为杨钊是个马屁精,见李猛夸杨钊,他被激起逆反心理,讽刺了一声。
“从樗蒲上,能看出杨钊精于计算,他将来一定会以理财立功。”
李说话的时候,对杨钊一指。
“天水王太高看他了,就他,穿上绯袍已是极限。”
安禄山也指了一下杨钊。
他哪想过平时在兴庆宫对他点头哈腰的杨钊,会在不久后平步青云。
就算杨家有人更富贵,也应该是杨和杨,怎么会轮到杨钊呢?
与此同时,杨钊突然看到李和安禄山都指了他,好像在议论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安将军随意,我就不陪你了。”
李丢下一句话后,转身离开。
安禄山脸上横肉一动,不过很快就平息下来。
他准备向李隆基献上精挑细选的宝物。
李在千秋宴上,明显能感觉到一部分朝臣疏远他。
主要是李干的事情,太让大臣们恼火。
还好李的人也不少。
杨慎矜、杨这种,都有把柄落在李手中,哪怕李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得为李效力。
还有以前李适之的提拔的人,只要不是李搞得天怒人怨,他们在朝堂上都会支持李。
李的光辉事迹,注定还会有一批想与李亲近的拥趸。
在这种情况下,李将向他示好的官吏一一记在心里。
王维、吴道子、席豫、崔颢等人虽然没有派系。但王维一向支持李。
鉴于王维在朝廷中“诗文派”的地位,必然会使其他诗人对李产生意愿。
昨日下朝,李已经与王维耍过一天,今日只需互相执礼。
李适之似乎不受李的政治影响,和汝南王等一旁闲聊。
李玉莹在这种宴会上没什么熟人,她见虫娘孤零零的一人,主动与她攀谈,得知虫娘是李隆基女儿,她很惊奇,以为虫娘是公主。
但虫娘却说自己不是公主,父皇让她管理皇宫中的道观。
李玉莹与虫娘聊著聊著,就有止不住的趋势……
“天水王……”
李刚与一名郎中话毕,杨钊凑上来。
他为飞黄腾达,早有自己的算计。虽然李似要与许多大臣对著干,但杨钊知道,只要圣人宠信李,李就是当今第一臣,没有人能奈何李。
李在李隆基身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对李隆基有极大的影响力。
“杨度支,祝你高升!”
李向杨钊说道。
从一个兵曹参军,到度支员外郎,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
“我与您相比,就如小珠对太阳。能得您的祝贺,我三生有幸。”
杨钊又发挥他溜须拍马的本领。
“对了,杨度支和安将军是否有仇怨?”李笑了一下后,突然向杨钊问道。
“安将军?安禄山吗?我与他没见过几面,怎么会有仇怨呢?”
杨钊非常不解,他在兴庆宫中,还拍过安禄山马屁,让安禄山替他美言几句。
“噢?刚才安禄山说你是靠女人上位的小人,我还以为他与你有仇怨呢!”
李不紧不慢地向杨钊说道。
“这个杂胡!他还有脸说我吗?天水王您尊贵的血脉,可不能相信杂种的鬼话!”
杨钊气量不大,由此对安禄山产生恨意。
他刚才看到安禄山用手指他,直接相信李的话。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安禄山在李的引导下,显露出对杨钊的不屑。
不仅是安禄山,但凡是一个正常的大臣,都不喜杨钊这样整天溜须拍马,甚至见谁舔谁的风格。
关键是杨钊升官速度飞快。
现长安城中汇聚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进士之位。
考上进士也只是有做官的资格,被吏部铨选失败的,大有人在。
甚至还有著读书人皓首穷经,数十年头发花白,还未考上进士。
“圣人千秋寿宴,不必动怒。如果与安禄山有间隙,要及时调解!”
李又对杨钊说一句话后离开。
杨钊哪会调解,将这笔帐记在心里,等他富贵,一定会给安禄山这死胖子好看。
“圣人至……”
上午辰时六刻刚过,李隆基坐著龙辇,与杨玉环一起来到兴庆宫前。
侍从和女官纷纷上前拱卫李隆基和杨玉环下马车。
“拜见圣人!”
“拜见贵妃娘娘!”
宴会之上,千人齐礼。
“诸位不必拘束……”
李隆基让所有人平身。
“祝圣人万寿无疆!”
“祝圣人春秋不老!”
左右宰相向李隆基献上贺礼,并送上祝寿语。
左右相代表文武百官,其他大臣在旁边看著就行了。
李隆基的时间很宝贵,哪有闲心看著大臣们一个个的送礼。
除非李隆基指名道姓,要观看大臣送出的礼物。
宰相过后,是太子、皇子、公主、驸马,对李隆基行大礼。
这是晚辈执礼。
李隆基接受皇子公主们的礼物和跪拜的时候,杨玉环眸光流转,宴会场地太大,圣人来临之前,大家都三五成群,纵如此,她还是一眼看见李的位置。
在她十丈之外,如鹤立鸡群一般。
“七郎和禄山何在?”
皇子公主们行礼完毕后,李隆基听说李和安禄山二人都尽心为他准备礼物。
既然是尽心,肯定要在寿宴上观看。
安禄山送礼太多次,李隆基倒是不稀罕。
而李貌似只送过来一个七彩鹦鹉。
他期待李送他为何物?
“拜见圣人,祝圣人长生不死,成为神仙。”
安禄山抱著自己的礼物,向李隆基一拜,他祝贺的话也很特别,好像是随意脱口而出,看起来无比真挚。
“禄山有心了。”
李隆基听了仰头一笑。
“此为臣征讨契丹时,在大山中发现的人参,此人参比寻常的人参更大,估计有数百年的时间,听说人参能延年益寿,我立刻就想到圣人。”
安禄山将盒子打开,露出人参。看起来比一般的人参大不少。
人参不稀奇,李隆基宫中多的是。跟这个差不多大小的也喝过,主要是安禄山这么有孝心,让他很开心。
“圣人,此为吐蕃赞普金箭,据说是松赞干布打造,能调集吐蕃的千军万马,今以此奉上,祝圣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李将赞普金箭交给李隆基,也算寿礼之一。
李隆基接过赞普金箭,手持赞普金箭,仿佛将吐蕃掌握,这种感觉让他很美妙。
就在李隆基准备夸赞李的时候,李呈上另一件寿礼。
李一招手,一名宦官抱著一个罐子,到李面前。
“启禀圣人,此罐中有柏海之鱼数尾。臣请寿宴之时,烹为美味,品尝柏海之鱼有何不同……”
李向李隆基介绍罐中之物。
他让人将记录著《大河序》的大碑立在黄河源头以后,抓回数百条柏海鲤鱼。
一路上勤换水,依然死了大半。
柏海的鲤鱼意义非凡,因为这代表李隆基统治新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