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10节

  李突然问长离这个问题。

  李隆基先后赏赐他二十个美女,色艺双馨。

  这些桃李年华的歌女,只能藏在这边塞的湟水城中,甚至连表演的机会都没有。

  而她们乐籍的身份,使她们即便嫁人,也只能为妾。

  “姐妹们都很好,她们已经排练多次乐曲,勤练舞蹈,等元帅您召见呢!”

  长离停顿一下,向李回答道。

  她很幸运,能侍奉李。

  家境中亡,沦为乐坊娼妓,虽未失身,却也是卑贱。

  能时常看到心中的大英雄,她此生已足矣。

  “好!有时间让我欣赏一下她们的歌舞。”

  李同意。

  随后,李不再问。

  长离将李头发梳整完毕,使李有了英俊公子的模样。

  “长离,等一下!”

  长离以为李要看书,她准备退出去的时候,李突然叫住她。

  “元帅请吩咐……”

  长离面向李。

  “我最近写一首曲子,感觉不够温婉。你帮我看一下。”

  李向长离说道。

  长离来到府邸后,李发现长离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

  她有精湛的谱曲能力。

  原来有的诗歌已经有固定的曲子,在长离手中,能改变曲子,变得更完美。

  而此词,正是后世妇孺皆知的名篇《水调歌头》。

  大唐,是诗歌时代。

  但已不乏填词手。

  李隆基就是一个较为厉害的词人。

  他也非常喜欢填词。

  但李隆基的身份地位,就注定他词脱离凡间。

  比如李隆基的名词《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朗朗上口的小词,能看出李隆基精湛的填词功底。

  这首仿效民歌男女求爱的词,它强调了爱情不要倚仗貌美,要选有情有义的郎君来嫁。

  立意很好。

  但由于李隆基是帝王,有些不同的审美观,他把一个美女写得珠光宝气,宫样梳妆,脱离了民间姑娘的天生丽质。

  李准备在八月十五中秋大宴之前到长安。

  他将借此机会,将宋词搬上来。

  好的宋词,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表达。

  这一点是唐诗不具备的。

  而且这种境界非常高。

  在这个时代,填词填曲,由许多乐师完成。

  但前有李隆基,后有李,他们的地位,注定不会让文人轻视词。

  而且李一上来就拿出后世人气最高的一首词。

  或许的弹奏曲子,都不如词来得震撼。

  李要确定宋词的格律,必须由自己主宰词坛,将自己在文人心中的威望推至最高。

  长离为李准备好纸笔后,李在纸上缓缓写下《水调歌头》。

  这个时代,是有这个词牌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离目睹李落笔,那淡然与平静,每一个字都散发著无与伦比的魅力。

  她从惊讶,到惊奇,而后朱唇微张……

  她以往只知道曲调优美,第一次见词还有如此美好。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样的意境,让她著迷!

  最终落笔的思绪,也动人心弦。

  词如此,曲还重要吗?

  哪怕是为此词填一百种不同曲,也不如此词万一。

  当李《水调歌头》写完以后,开始在旁边为水调歌头填曲。

  他填曲的水平一般,甚至还被后世的经典歌词影响。

  “我学填曲没多久,希望长离能帮我改一下,让我能有长进。”

  李没让长离直接填曲,是希望有所长进,有朝一日自己能填一首好曲。

  “长离……”

  李见长离没回应,又拉了她一下。

  “是,奴婢会尽力为元帅改曲。”

  长离反应过来后赶紧说道。

  她被这一首《水调歌头》吸引。

  她以为此词是元帅在去年中秋所作。

  也只有元帅才华,能写成这样的词。

  她更期待元帅能自成一派,大放异彩。

第247章 正式成为天水王,一掌击碎天灵盖

  数日后,大宦官林招隐通过驿站,快马至湟水城。

  当李得知消息后,林招隐距离湟水城只有十里远。

  特使前来,李需要出城迎接。

  放下手中公务,李带著僚属和西平郡的官员,通知监军张道斌,出湟水城。

  “林常侍……”

  在湟水桥前,林招隐下马,李微微一礼。

  “不敢当,不敢当……”

  哪怕只是平常的礼节,也让林招隐受宠若惊。

  他不顾疲倦,赶紧向李回礼。

  一般情况下,特使不论到哪,都是鼻孔朝天,就算是节度使、都督,也得笑脸相迎。

  但李不一样!

  一战天下惊,今已王爵加身。

  作为李隆基的内侍,他清楚李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

  也知道高力士对李的看重,如果得罪李,高力士一定会整死他。

  “林常侍远道而来,请回湟水城,已为你准备宴席。”

  李就要邀林招隐入湟水城。

  “请李大夫先接诏书……”

  林招隐暂不入城,问候过后,收敛神色,请李接旨。

  李和僚属立刻恭敬而立。

  林招隐这边也在准备。

  在林招隐拿出诏书后,随行的羽林郎将印玺、衣袍、冠带,放在托盘上,站在林招隐后方。

  “楚国公李封天水郡王诏!”

  林招隐刚宣读正题后,李的僚属皆侧目。

  王加在李帅身上!

  虽有预料,但确认诏书,让僚属们振奋,为李帅感到高兴。

  他们见证李封王,也是关键之战的参与者。

  “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上柱国楚国公,文韬武略,立身边塞,破吐蕃之侵,威服戎狄……今封天水郡王,实封一千五百户……”

  林招隐宣读诏书后,羽林郎携带王印和衣袍、冠带上前几步。

  “臣李领旨谢恩……”

  李一拜后,接过诏书。

  然后李的亲卫上前接过羽林郎手中的托盘。

  李虽然心中没有波动,但脸色却是很激动,很惊喜的样子。

  他要让林招隐看到他的喜悦,让李隆基知道他的高兴。

  封郡王,不是他的目标。

  “天水王,今后还请您多多关照。”

  林招隐改变对李的称呼。

首节上一节410/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