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96节

  他知道李逮捕了许多吐蕃俘虏。

  如果把这些俘虏交还,吐蕃依然还有实力。

  所以他想引诱李造李隆基的反。

  “我对大唐的忠心,苍天可鉴,日月可表。你向一个忠臣说这样的话,不觉得可笑吗?”

  李嗤笑一声,在他看来,尺带珠丹困兽犹斗。

  战事结束,他不介意与尺带珠丹多说两句。

  “以为将军是聪明人,实则愚不可及。大论炯桑是智者,他料定大唐皇帝迟早杀了。哪怕他现在再宠信你,他临死的时候也会拉你陪葬。”

  尺带珠丹也在笑李。

  之前他们觉得等一些时间,李会被李隆基猜忌。

  但哪想到李攻击如此凶猛!

  一年接著一年,春夏之际,厉兵秣马;秋高马肥,必定开战。

  没让吐蕃有一丝喘息。

  吐蕃用两年时间,跨越数千里,调兵遣将,才准备三十三万兵马。

  突袭伏俟城战斗,突袭茶卡战斗,骑兵大战,大非岭战斗,大非川战斗,大非川古道战斗,突袭乌海城战斗,乌海游弋战斗、花石峡战斗……

  有大战有小战,最终的结果是三十三万兵马被全歼。

  尺带珠丹认为自己说得对,李不会有好结局。

  但造反却能博取好结局。李也一定有这个能力。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自古忠孝礼仪,岂是你能明白的?”

  李自然不会理尺带珠丹,迟早有一天,他会将吐蕃兼并。

  “我会将吐谷浑、党项、通颊、苏毗的故地全交给你。这样你兵强马壮,必定会成功。必要的时候,吐蕃还会助你一臂之力。”

  尺带珠丹看李油盐不进,心中急了,他实在无法明白李心中在想什么。

  他已经提醒的很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那些,已经算是我大唐了。尺带珠丹,你就认命吧!如果圣人不杀你,你在长安看好大唐的强盛!”

  “一定要看好!”

  李拍了拍尺带珠丹的肩膀,话语中充斥著弦外之音。

  “李,你冥顽不灵,必不得好死。”

  尺带珠丹看出来,李和汉人史书上的那些将领一样无政治头脑。

  “你贪生怕死,今日我俘你,你应该感谢我。”李没有生气,而是缓缓说道。

  “你糊涂了?”

  尺带珠丹话语也变得冲起来。

  “我要不擒你!你回逻些后必死无疑,甚至回不到逻些城!”

  李笃定道。

  吐蕃的贵族可都是狠角色。尺带珠丹这样折腾,国内怨声载道。

  愤怒的人,野心的人,必然会放手一搏。

  李甚至认为,哪怕没有末氏和朗氏,其他贵族也会向尺带珠丹动手。

  只是不知道上大名鼎鼎的“玛祥仲巴杰”是否会和历史上一样掌权。

  这个人李还没交手过,但他从政治、军事,甚至宗教,都把恩兰达扎路恭吃得死死的。

  “我为赞普四十多年,我继位的时候,你父亲李适之还在玩泥巴,国内百姓、都对我心悦诚服,谁会杀我?谁敢杀我?”

  尺带珠丹装腔作势地说道,实际上李的话,让他陷入纠结之中。

  他年富力壮,没有选定赞普继承人。

  国内肯定会一番争斗,本就衰弱的吐蕃,命运是如何呢?

  如果唐军运送物资到柏海一带,会不会在来年立刻进攻吐蕃呢?

  虽柏海距离逻些数千里路,十分险峻。但准备妥善,以李的能力很有可能攻入逻些城。

  “哈哈,赞普请拭目以待。等你们的使者到长安,会将国内的消息传递给你。”

  李笑了一声。

  武街之战之后,吐蕃求和,想以平等的礼节见李隆基。被李隆基断然拒绝。

  这一次大战,吐蕃一败涂地,连求和的机会都没了。

  他们害怕唐军会继续攻击,八成会选择向大唐俯首称臣,献上大量的金银珠宝,规定每年的上贡物品。

  哪怕是像回纥那样臣服。

  有的时候,臣服并不是真正的服从,而是休养生息,以图东山再起。

  这样的例子,古今有太多太多。

  “我不信!”

  尺带珠丹只要咬牙吐出这三个字。

  李这次没回应,向亲卫一挥手。

  廖峥嵘下马拱手。

  “吐蕃赞普交给你了,不论去哪,务必要让他毫发无损,他可是圣人思念的人。”

  李向廖峥嵘吩咐道。

  他觉得一旦战斗结束,李隆基定会第一时间,让他回长安献俘,以向天下百姓和域外百国炫耀功绩。

  在丝绸之路上,吐蕃一直被认为是能和大唐叫板的国家。

  现大唐一战灭敌三十三万,擒拿吐蕃赞普,杀吐蕃首席宰相,擒吐蕃大臣数十,擒吐蕃叶如如本,擒吐蕃内四王之中的吐谷浑小王、象雄王、党项王,擒吐蕃附属的通颊王,降伏苏毗王,斩吐蕃元帅那囊尚杰斯秀亭,斩、擒拿吐蕃大将、诸附属王子数十。

  这种耀眼的功绩,放在古代,能相比的也屈指可数。

  主要是吐蕃因为雪域高原变暖,蓬勃发展后,变得太强大了。

  华夏的周围的胡人国度,唯有鼎盛时期的匈奴和突厥可以比较。

  “遵命!属下一定安安稳稳护送吐蕃赞普回湟水城。”

  廖峥嵘领命。

  尺带珠丹看自己被李的亲卫架著,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只能低下头,精气神仿佛被抽空。

  其他的吐蕃诸王大臣,李上前询问他们的身份后,让赤水跳荡将他们押回柏海。

  他们部落,正在由高秀岩、安思顺进攻。

  届时唐军一定会获得不菲的财宝。

  “启禀李帅,这是一支金箭,像是传说中的赞普金箭。”

  亲卫在脱吐蕃近卫军铁甲的时候,看到一支七寸金箭,立刻交给李。

  战斗结束,吐蕃尸体身上若著盔甲,哪怕是皮甲,也会被脱走。

  铁甲最轻也得三十多斤,重的甚至五六十斤,哪怕不穿,回炉重造也是大量的资源。

  “是赞普金箭!”

  李把玩一下七寸小箭,知道这不可能是赝品。

  赞普金箭贯穿吐蕃从松赞干布以来的历史,是吐蕃最贵重的赞普信物。

  他将赞普金箭呈给李隆基,就算地方文武献上金山也比不上。

  清理完战场,李回到柏海。

  又是惊起将士们阵阵惊呼。

  李在想如何在柏海、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驻扎兵马。

  现在已经抓住尺带珠丹,其中许多骑兵来自河东、朔方。

  战后一定要回去,他总不能把河东、朔方骑兵都截留。

  既然是防守,要派遣以步兵为主的边军。

  在李看来,接下来只要牢牢守住这三处地域,吐蕃反攻的可能性不大。

  柏海是练兵地,将香日德河和巴颜喀拉山口设立为关隘。

  柏海连接两段,随时可以支援。

  一番游走观察后,李决定创建神威军在柏海,步兵一万人,骑兵五千人,皆为双马骑兵。

  创建绥戎军在巴颜喀拉山口,步兵五千人,骑兵两千人。

  创建定戎军在香日德河,步兵四千人,骑兵一千人。

  李打算说服李隆基招募扩充,而非调遣兵马。

  如果招募,更符合李今后的战略。

  他会从吐谷浑、党项、苏毗、白兰羌等部招募一批人。

  “启禀李帅,在星宿川附近,发现吐蕃的千户所,那里有许多冬夏牧场。”

  李正在观看山河之势的时候,荔非守瑜向李禀告。

  “有牧场,说明有大量马牛羊驼。明日发兵,攻下那个千户所,让他们臣服大唐。”

  李向荔非守瑜回复。

  星宿川在柏海以西,紧挨著约古宗列曲,临近黄河源头。

  柏海是吐蕃重要地域,周围设立千户所,便于控制。

  一个千户所,理论上有一千帐以上牧民。

  实际的数量上,有多有少。

  李也想在柏海附近创建一些牧区。星宿川的吐蕃千户所,正好征服,让他们为唐军圈养牲畜。

  第二天,李亲自率领骑兵到星宿川。

  那里的吐蕃牧民其实知道唐军在柏海,但苦于无路可逃,只能在瑟瑟发抖中。

  因为约古宗列曲靠著巴颜喀拉山口。

  唐军扼制柏海、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河,到处都是探马,他们没长翅膀,飞不出去。

  吐蕃在星宿川的千户所和大多数千户所一样,已经几无青壮了。

  男人,都是不到五尺的小孩,和一些只能放牧的老人。

  他们的家人,在几场战役中,被俘被擒。

首节上一节396/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