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河湟,就是为立跳荡之功!怎么能待在城中的。”
浑当然不愿意。
他的话让人更忍俊不禁,一个小娃娃竟然想立跳荡之功。
车神塞的儿子车光倩年十三,英俊非凡,李帅甚至都召见过,允许车光倩在军中习武。
但从未想过让车光倩在这个时候上战场。
“让你们看看我的厉害。”
浑释之没在身旁,浑不允许别人轻视他。
他拿起一根长矛,扎在湟水边。
然后退到四十多步外。显然是要露一手自己的箭术。
直到现在,也没人相信浑能射中长矛。
“铛!”
浑心平气和,取出箭矢一下将牛角弓拉开射出去。
一声金铁之音,长矛的矛刃与箭矢接触,长矛也应声而倒。
周围的朔方骑兵一阵呼声,虽然浑是毛都没长的小孩,但他毕竟是浑释之的儿子,他显露出高超的技艺,朔方骑兵也有面子。
这一手,河陇的僚属惊到,再也不敢小瞧。
他们感叹浑是不是打娘胎里就开始练箭?
李得知这件事后,立刻让亲卫送给浑最肥美的羊腿,表示对浑的青睐和赞赏。
这小子不能按照常理出牌,历史上的浑十一跟著浑释之巡视边塞,十二岁立下跳荡之功,十四岁随军击破叛乱的胡州贺鲁州,十五岁参加哥舒翰发动的石堡城之战,勇冠三军。
同时,送浑羊腿,表达与浑释之冰释前嫌,让浑释之安心作战,他不会小肚鸡肠去对付浑释之,也不会功而不赏……
第226章 大非川之战打开,焚烧草原,日夜不息
八月底,李光弼率领以天兵军为主的两万河东骑兵,来到湟水城。
此时,朔方骑兵已经渡过黄河,前往安人军后方安营扎寨,适应环境。
安人军聚集的兵马,已不比九曲少。
如果朔方、河东能适应环境,这一方的兵马,将异常精锐,毕竟皆由边军组成。
李同样用接待朔方军的礼遇,迎接河东军,并为河东军准备水煮羊肉慰劳。
“河东兵马刚至,李帅甚厚待,如有吩咐,将士们愿在第一线,扫灭吐蕃。”
夜晚的篝火前,李与李光弼坐在一起。
河东军临近黄昏才到湟水,等李检阅好队伍,已经是夜晚时分。
曾经的少年,还是少年,但身上已经有一种厚重的威势。
李光弼比程圭更了解李。
他从李营救王忠嗣和其他的诸多事迹,看到深层次的东西。
李的目标是出将入相,而非他们这些武将。
“我们估算吐蕃有三十万大军,诸军皆在第一线,河东军我会妥善安排。”
李向李光弼说道。
他觉得李光弼和许多将领不同,这家伙和安思顺很像,对大唐的忠心是出了名的。
安思顺连弟弟安禄山拉拢都不造反,反而状告安禄山不臣。
别看安思顺现在是李的下属,实际上李造反,安思顺不会跟他。
高秀岩倒是有可能跟随。
李器重安思顺,是因为安思顺有军功,有能力,他按照功劳封赏。
有机会李会将安思顺升迁,离开河陇。
想让李光弼在关键时刻投靠他,也不容易,先试试在这段时间培养感情。
“敢问李帅我军何时与吐蕃开战?”
本来李光弼想询问一下王忠嗣之事。
但想了想还是没开口,毕竟在现元帅身边谈论前任元帅不合适。
李光弼是王忠嗣一手提拔的,从都虞候,到朔方右厢兵马使,再到河东都知兵马使。
王忠嗣走到哪,就将李光弼提拔到哪,这种恩情如山。
自王忠嗣离开太原,再也无音信,李光弼连一封信件都无法传送。
他觉得王忠嗣太冤枉。
国家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失去一员战无不胜的名将。
李光弼无法询问王忠嗣之事,只能问一些战况。
此战的规模,甚至超过大非川之战。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
也是李一手推进。
李不断的斩、俘吐蕃和吐蕃诸部,使吐蕃不得不倾国之力,与李决一死战。
“我军暂时与吐蕃大军对峙,伺机攻击从伏俟城古道、大非川古道运输的粮草……”
李把他们的计划告诉李光弼。
作为河东骑兵的主将,李光弼有资格知道战术。
“此为大谋略啊!吐蕃大军,尽在李帅的棋盘之上……”
李光弼听李的讲述后,觉得吐蕃遇到李这样的对手,是他们的不幸。
就算知道自己的虚实之计被识破,吐蕃想撤离也已经晚了,除非舍弃十万大军。
当然,不排除吐蕃不服气,依靠兵力优势,与唐军硬碰硬地干一仗。
“李将军有什么更好的对策吗?”
李向李光弼询问。
“末将有一浅薄之见。”
李光弼想了想,向李说道:“李帅说过,敌军三十万,每天都能吃掉一座大山。吐蕃不单单兵甲众多,还有以百万计的马牛羊。马牛羊不可能一直吃粮食。等草木完全枯萎后,可以将吐蕃军营附近的草场全部烧毁。短时间或许没问题,时间一长,敌军心必然更慌。破绽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了。”
“李将军的建议很好,吐蕃以粮食和牛羊为食,他们的战马也要吃大量草料,烧毁草场,是逼迫他们做出抉择。”
“不过我觉得再等等,河东军刚至河陇,不适应环境,待完全适应以后,再进行烧毁吐蕃的草场。”
李认可李光弼的建议。
现在不是逼著吐蕃鱼死网破的时候,等河朔骑兵适应以后再行动。
烧毁吐蕃附近的所有草场,有可能会打乱李的计划,但李觉得收益更大。
……
青海南,吐蕃营垒。
“启禀赞普,唐军九曲的兵马已经全部过洪济桥,他们的营垒在树敦城前一扩再扩,估计有十万大军。”
恩兰达扎路恭向吐蕃赞普尺带珠禀告道。
“东则布的计谋为何没见一点成效?”
尺带珠丹皱眉,他以为唐军会很快攻击,然后凭借他们的一鼓作气,给予大唐痛击。
这都九月份了,只见唐军调动,而不见行动。
这让一向有掌控欲的尺带珠丹很不舒服。
尺带珠丹一般驻扎在大非岭,今日特意来前线营垒问询军情。
“大论以身犯险,驻于苦拔海,臣建议再等一等。”
恩兰达扎路恭回道。
都到这一步了,想要更换战术不容易。
现在唯一确认的是,他们的兵马多于唐军。
恩兰达扎路恭只是担心唐军识破他们的计谋后,用一些阴谋诡计。
关于这样的事情,李可没少干。
“实在不行,合兵一处,伺机与唐军决战。我军已经准备好猛将精兵,待李出现,立刻迂回过去,将其斩杀。”
之前尺带珠丹就有利用将士的勇猛,与唐军在青海上决一死战的心思。
可末结桑东则布突然搞一个虚虚实实的计策。
还说什么当初论钦陵避实就虚,用兵法获得大非川之战的胜利。
而没庐穷桑倭儿芒也支持末结桑东则布的建议。
所以尺带珠丹就采纳了。
可随著时间的推移,尺带珠丹从自信满满变得有疑心。
“回赞普,我们不知李的具体方位。贸然攻击唐军营垒,将损失惨重。虽我军有兵力优势,但唐军不会比我军少多少,且拥有更厉害的强弩与坚甲。”
恩兰达扎路恭不建议进攻唐军的营垒。
因为唐军背靠黄河洪济桥,随时都有物资、兵马从后方支援而来。
“唐军迟迟未被此地营垒吸引,是不是露出的破绽不明显。”
尺带珠丹问恩兰达扎路恭。
除了大论外,所有将领中,尺带珠丹最看好恩兰达扎路恭。
那囊尚杰斯秀亭、尚多热尔等都远远不能比。
甚至死去的没庐谐曲,尚赞磨,都没有尺带珠丹对恩兰达扎路恭的恩遇。
正是对恩兰达扎路恭寄予厚望,所以尺带珠丹才会让恩兰达扎路恭在最重要的位置坐镇。
“回赞普,臣认为大营的破绽不能太过明显,过犹不及。臣设置的破绽,只要唐军将领探查,必然会让他觉得可以猛攻。”
恩兰达扎路恭如是回答道。
“现在也只能等一等了!就怕唐军会猛攻大论炯桑的营垒。”
尺带珠丹看向东北苦拔海方向。
“苦拔海那边有兵马五万余,大论治军严谨,关键时刻可以收缩至高坡防御,形成严密的防守阵形。届时我军三路夹击,唐军更容易失败。”
恩兰达扎路恭向尺带珠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