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52节

  李父子和李林甫父子一前一后进入兴庆宫中,到龙池夜宴。

  李和李适之父子来后,大臣们接连不断地向李父子问礼,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李一一回礼。

  李林甫也受到欢迎,但不如李、李适之父子热烈。

  心机深沉的李林甫没有在意,他面带笑容,连对太子李亨时,都极为恭敬。

  “宋国公近来身体可好啊!”

  宰相裴宽见李适之后握住李适之的手。

  李适之比裴宽年轻多了,但李适之现在是养老的闲官,功成身退,使他资历很高。

  好在裴宽身体也不错,精气神饱满。

  “人老了除了糊涂点,其他都不碍事。”

  李适之紧握著裴宽的手,向他回复。

  “宋国公令人心生羡慕啊!”

  裴宽自然不是羡慕李适之退休,而是羡慕李适之有李这样的麒麟儿。

  比富贵他是比不上的,只希望有朝一日他的后代能有出息,不要和大部分长安官吏一样和光同尘。

  裴宽与李适之一阵嘘寒问暖后,又握住李的手:“七郎,助你旗开得胜!”

  “谢左相,圣人如此恩宠我,如果不能战胜吐蕃,我还有什么脸面回来?”

  开战之前,自信一定要有的。

  “今日军机至中书门下,东北契丹王、奚王杀死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反叛大唐。安禄山申请出击奚、契丹两部。”

  “圣人大怒,让安禄山领平卢、范阳两军讨伐契丹和奚!”

  裴宽在李耳边,将此大事告诉李。

  “我知道了,多谢左相相告!”

  李叹一口气。

  他能猜测到奚王和契丹王因何而叛。

  历史上安禄山为了边功,屡次劫掠这两个部落。

  使其杀公主而反。

  李吓唬安禄山一下,只是延迟安禄山一年的行动。

  安禄山需要军功,东北的将领也需要边功。

  安禄山认为他挑衅奚族、契丹很隐秘,不会被发现。

  他将身边不是心腹的人,通通调离,任用心腹。

  安禄山用人不在乎出身,只要能为他出谋划策,哪怕品德再恶劣,他也会启用。

  李遗憾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魂断异乡。

  和亲本已是不幸。

  宜芳公主离开长安,至虚池驿时,悲伤难抑,在驿馆的墙上题下了一首诗:“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瘗玉埋香,终无机会。

  李有把握揭穿安禄山,但他不能揭穿。

  安禄山,是李的机会!

  否则,将来会有更多的百姓死在兵灾之祸,或者被冻死饿死。

  “现在整个天下都在用兵。”

  裴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前不久,夫蒙灵察推荐一个叫高仙芝的将领,为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兼都知兵马使,并率领一万士兵再次进攻小勃律。

  李隆基应允!

  四镇兵马与吐蕃大战,两镇兵马与奚契丹大战。

  李隆基还让剑南节度使呈进攻态势,尽量拖住吐蕃在剑南能兵力。

  也幸亏当今为募兵制,军中的粮食由节度使解决,才能使大唐这么力度的用兵。

  但是朝廷每年的衣赐、赏赐,越来越多,再加上李隆基挥霍无度,哪怕税收很多,大唐的国库一直处于见底的状态。

  “左相不必多虑!一劳永逸,休养生息。”

  李用他都不信的话,向裴宽安慰。

  裴宽只是点了点头,不再多说。

  龙池旁聚集的权贵越来越多……

第220章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

  当所有王公大臣、皇子公主悉数到齐后,李隆基带著杨玉环,从沉香亭而出,到达龙池边。

  宴会的位置,就在龙池的东北,距离沉香亭不远。

  “拜见圣人!”

  由于不是朝堂,所以人对李隆基躬身一拜,称呼圣人。

  “平身!”

  李隆基抬手示意众人免礼。

  奚族、契丹叛乱,并没有让他多扫兴。

  在李隆基看,东北的所有部落加起来,国力不及吐蕃的一半。

  他们只不过仗著广袤的平原和苦寒之地,唐军想彻底征伐不易。

  李隆基相信不久后,安禄山就能传来捷报的消息。

  杨玉环先端坐在提前准备的榻上,在人群中看了几眼。

  李隆基来到公卿之间,近距离问候王公大臣。

  他主要是见一见退休的老臣,和一些富有才艺的臣子,向他们问候,以展现自己的平易近人。

  “摩诘,改天一定再为我写副字……”

  李隆基特别关照文坛领袖王维,走到王维面前的时候,要起字来。

  “圣人口谕至,臣会立即动笔!”

  王维拱手回应。

  李隆基拍了拍王维的手后,又来到李适之面前:“宋国公如此精神,可以重新为相了!”

  “臣只是身体还行,为国家办事的时候,一定会有欠缺的。”

  李适之立刻婉拒道。

  “可惜!”

  “父子皆为国之栋梁,七郎也算是继承宋国公了。”

  李隆基笑著说道。

  “唉!圣人还是太纵容七郎了,怎么能将朔方和河东的兵马交给七郎呢,以至于现在长安流言四起。七郎也是,他竟然对老臣说‘上不疑我’,如此骄纵,怎么们统领河朔两镇!”

  李适之向李隆基说道,诚惶诚恐。

  “哈哈,我确实信任七郎,宋国公多心了,七郎一定有能力统领河朔。再说,正值与吐蕃交战,七郎成为河朔的边帅,更容易指挥河朔的骑兵。”

  李隆基哈哈一笑。

  他听到“上不疑我”这四个字,没有感受到丝毫骄纵,而是一种赤胆忠心。

  有异心的人,说不出这四个字来。

  李隆基更安心让李统领兵马,将西北两边交给李。

  “既如此,待平定吐蕃,一定要收回七郎河朔兵权啊!”

  李适之向李隆基请求道。

  “宋国公好好在家享福,我有分寸。”

  李隆基安抚李适之。

  岁寒知松柏,还是宗室的大臣靠得住。

  李适之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家长里短,不再打扰李隆基。

  刚才的话,都是李让李适之说的,李适之对李言听计从,按照计划,碰见李隆基的时候,将这番话说出来。

  一刻钟后,李隆基问候一圈老臣后,回到首座,与杨玉环坐在一起。

  而王公大臣们也各自落座,欣赏歌舞表演,宴饮美酒。

  作为送别李从军的宴会,自然少不了边塞的歌曲。

  宫廷第一乐手李龟年开局献上王昌龄的名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声调激昂又悲怆,一唱三叹。

  几曲过后,李隆基邀请李到他旁边就坐。

  既然是送行李的宴会,李隆基要与李好好谈论一番。

  “七郎此战,准备如何具体?”

  李隆基想得知李的战略。

  “回圣人,吐蕃大军的布置,臣还不清楚。如今吐蕃赞普亲至青海,参照开元二十九年,其兵力绝非聚集在一起。所以要等到达河陇的时候,臣才能布置。”

  李向李隆基阐明,无法告知。

  和上次不同,上次吐蕃在青海、九曲、赤岭的布局被李等人猜透,所以才制定出虚虚实实地策略,戏耍了吐蕃。

  现在吐蕃聚集大量兵马,绝对是寻求与唐军大战,李要先弄清吐蕃的布置,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对敌。

  “七郎言之有理。朕相信七郎随机应变的本领。”

  李隆基不再问作战计划。

  李屡屡能在大战中完胜,使李隆基对李很有信心。

  “朕之前说的话,依然有效。只要拿下尺带珠丹,不论是死是活,都为七郎封王。”

  李隆基又提醒李这件事情,可见他对妹夫尺带珠丹的恨意。

  “臣倾尽全力,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一定逐杀尺带珠丹!”

  李向李隆基拱手。

首节上一节352/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