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293节

  吐蕃使者质问李。

  “如果我李死在青海,你们一定会把我脑袋砍下来,去向尺带珠丹领赏。我们已经开始谈论刀剑,君王身首分离的事情都时时有发生,更别说区区一个大论。回去后,让没庐穷桑倭儿芒小心一点,我觉得他的脑袋,比论悉颊藏重十倍!”

  李见吐蕃使者出言不逊,很不高兴,冷冷地说一句。

  说完,李摆了摆手,令亲卫将吐蕃使者轰出去。

  李知道吐蕃使者来此的目的。他就是让吐蕃忌惮,不敢主动来攻。

  等他完成布局后,主动出击青海。

  “慢……我此次来,是带着使命而来。吐蕃愿意像回纥一样,臣服大唐,这是赞普向大唐皇帝的臣服诏书,请大唐皇帝封赐。”

  吐蕃使者忍住悲痛,大叫一声,赶紧将吐蕃赞普的国书呈上。

  “此国书我会交给圣人,由圣人决断。轰出去!”

  亲卫接过国书后,依旧将吐蕃使者赶走。

  李掂量一下吐蕃的国书。

  即便在武街之战、漓水之战惨败,吐蕃也想着用“平等”的礼节向大唐求和。

  作为一方大国,丝绸之路上赫赫有名的大国。吐蕃一直认为自己能和大唐、大食坐在一起吃饭。

  能放下身段求和,还是很不容易的。

  和哥舒翰不同,李喜欢歼灭战,动辄敌人全军覆没。

  吐蕃自积石军之战以来,在李手中折损十七万人。

  占据吐蕃本族、四内族、诸附属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吐蕃还有这么多地方要防备。

  而且唐军收服九曲吐谷浑、白兰羌,这算是此消彼长。

  所以吐蕃才会求和。

  当然,李认为这是缓兵之计,吐蕃要修养。

  像是赤岭会盟后,修养几年,继续与大唐死磕。

  如回纥一样臣服,只是名义上的臣服,每年上一点微不足道的贡品,这有什么用呢?

  回纥臣服后,不一样背刺一刀吗?

  李落笔写下一封奏折后,将尺带珠丹的国书和奏折一起,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必须对吐蕃穷追猛打,不能让其恢复元气。

  李要做的,是在天下裂变之前,将吐蕃打残,最好能征服苏毗,让苏毗为缓冲地带。

  以免吐蕃坏他大事!

  “启禀李帅,安西都护府传来消息……”

  驿卒将一封信件交给李。

  是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的信件,李将其打开。

  夫蒙灵察派精兵一万出击小勃律,奈何山川险阻,在中途被吐蕃的戍堡发现后,不得不原路返回。所以未能拖住一批吐蕃士兵。

  因此,夫蒙灵察向李致歉。

  同时,也希望李见到李隆基后能为他说说好话,不要因为此次失利而责怪他。

  “夫蒙灵察没有用高仙芝啊!”

  “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夫蒙灵察刚到安西,还未提拔高仙芝。我这边已经完成目的,也无关紧要了。希望明年夫蒙灵察用高仙芝进攻小勃律,吸引吐蕃的目光。”

  李微微摇头后,将信件折起来。

  小勃律是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上的国度,隔着高山峻岭。历史上高仙芝在人皆有骑的情况下行走一百天,才到达连云堡,将这个吐蕃前线哨岗突袭后,才攻下小勃律。

  吐蕃的连云堡有一千多士兵,旁边还有一个营寨有九千士兵。

  仅仅这一关就能难倒许多将领。

  后面还要担心小勃律的抵抗,吐蕃的援军。

  必须有名将,才可以得胜!

  李只是遗憾罢了。

  他写信给夫蒙灵察,胜败兵家常事,长安有他来说,不须过多担心。

  ……

  吐蕃使者回去后,将论悉颊藏已死的事情告知没庐穷桑倭儿芒。

  虽然他与论悉颊藏是互相牵制的对头,但现在国家有难,一致对外。

  论悉颊藏的死,令没庐穷桑倭儿芒伤感。

  使者又告诉没庐穷桑倭儿芒李“大言不惭”的话,但没庐穷桑倭儿芒却不做表情。

  他这把老骨头不知还能坚持多久,只希望临死之前,看到李死去,方可瞑目。

  此子不死,别说占据河陇。他们国家也会有危险。

  李在九曲,而且唐军营垒无数,河对岸马匹嘶吼冲天,这代表吐蕃不能轻易进攻。

  只能忍辱负重,暂时臣服于大唐,保住青海和石堡城。

  让李停止进攻。

  现吐蕃贵族内部,已有放弃青海、石堡城,迁徙百姓,退回雪域高原的言语。

  没庐穷桑倭儿芒知道这种言语还算理智,但赞普是不可能同意的。

  赞普宁愿臣服于他最恨的“舅哥”,等吐蕃国内少年成长起来后,再报仇雪恨。

  当然,没庐穷桑倭儿芒觉得李隆基不一定会同意求和,要随时准备战斗。

  ……

  李在白雪中陪伴将士守卫九曲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元正日到来。

  长安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在等待辞旧迎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随着一阵爆竹声,垂髫小儿唱着最近流传的诗歌,在长安小巷奔跑而过。

  宋国公府前,填塞街陌,拜年者如云而来,连公主亲王,都要往宋国公府送一份礼,表达祝贺。

  李适之享尽天伦之乐,唯一遗憾的,就是日夜期盼的七郎未能归来。

  今年连信件也未寄回来。

  他不过问政事,只是知道七郎大破回纥后,与吐蕃在九曲交战。

  好在前不久李将吐蕃大论的首级送往长安,代表李已经完成阶段性的胜利。

  大唐与吐蕃战斗一百多年,第一次斩下吐蕃宰相,让长安一时震动。

  王公贵族、士子文人,无不赞叹李的神勇。

  这样的风头,已经完全盖过王忠嗣,成为大唐的一枝独秀。

  新年这一天,李的加急奏折,送至长安。

  顺带着,李托付驿站将家书传递至宋国公府。

  李适之得知家书后非常惊喜,他在李玉莹和儿子们的围观下拆开观看。

  李告诉李适之,他已经收复九曲,驱逐吐蕃至青海,不需要再为他担心。

  他表达“忠孝两难全”,无法回家陪伴父亲。

  其他的话语都是用最平凡的词语对家人的祝福,希望他们能过个好年。

  在李在大事未成的之前,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破绽。

  包括对李适之的家书,除了对父亲和家人的思念,寄几首诗,然后就是表达为国为君的念想。

  就仿佛澧兰沅芷,美人香草一般。

  李适之一直以为李对圣人忠心耿耿!

  以后,如果有人陷害他谋反,这些信件何尝不是证据呢?

  因为能对付李的,唯有谋反一罪。

  最后,李还将《塞下曲七绝》寄给李适之。

  李适之看后赞不绝口,再迎接亲朋好友的时候,满面笑颜……

  (本章完)

第190章 授上柱国,封楚国公,兼河西 陇右采访大使

  兴庆宫,花萼相辉楼。

  李隆基刚定下后天举行新年大宴。

  以往的新年,李隆基会和其他的嫔妃们和儿子女儿,在大宴前举行家宴。

  现在则是只宴请公主、驸马、皇子、王妃、太子、太子妃和皇孙们。

  嫔妃只有杨玉环一人。

  除此之外,杨家姐妹一起在新年玩乐,堂而皇之参加李隆基的家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是杨玉环封为贵妃后的真实写照。

  不过细细一数,寿王和寿王妃好像不在场。

  刚才寿王来拜见一番后,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在寿王妃韦氏的搀扶下,离开兴庆宫。

  李隆基只是叮嘱寿王好好调养身体。

  其他的子女倒还好,儿子不谈,有几个女儿,李隆基还是很宠爱的,她们频频在李隆基年前撒娇祝福,李隆基一高兴,就赐予她们许多金银珠宝。

  皇子王孙们对杨氏三姐妹都很尊敬,不断向她们示好,以“娘子”相称,

  他们这些皇子皇孙的话,肯定没有杨玉瑶等人有用。

  就在李隆基玩得开心的时候,加急奏折至兴庆宫,高力士匆匆入殿,到他耳边低语道。

  被打扰雅兴,本来李隆基很不耐烦,但当得知是九曲的捷报后,立刻来了精神。

  李隆基爱美人,更爱江山。

  他在乎自己身后的地位。

首节上一节293/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