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228节

  李琚是李适之任宰相时的僚属,也曾经教导过李的书法,使李如今的书写有褚遂良的风范。

  “拜见李将军……”

  李琚入府后,见李已经穿过仪门来迎接,故向李一拜。

  他身边还有一名穿着圆领袍,三十多岁的男子,看起来潇洒有风度,还有一种儒雅气息。

  此人也微微向李一礼。

  “老师何必多礼呢!”

  李将李琚扶起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李琚教导过他一段时间书法,行礼就见外了。

  “七郎,此是醴泉尉颜真卿,大儒颜之推的后代,开元二十二年进士……”

  李琚向李介绍身旁的男子。

  本来之前约定和李一起去拜访颜真卿。

  短短两年,李摇身一变,位极人臣,更是天下的大英雄。特别是长安这一代,妇孺皆知。

  李能行非常之事,又态度端谨学习书法,当初李琚就觉得李必成大器,只是没想到会如此之快。

  赫赫军功,引动着英雄气象。

  没有人不服李的地位。

  “颜县尉,有失远迎,我早听老师提到你的大名,可惜事务繁忙,未能亲自拜访!”

  李向颜真卿拱手。

  此时颜真卿,名气很一般,不仅仅是官场上,书法上也未至大成。

  即便他的书法已算是登峰造极,但真正的颜体,是继往开来的大境界。

  “不敢当此礼。李将军写下‘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时候,在下就景仰李将军的才华。今回长安探亲,是来打扰您了。”

  颜真卿虽有气节,但更懂得尊卑。

  以李的身份,能说出这番话,让颜真卿深受感动。

  醴泉就在长安西面咸阳隔壁,长安的诗文,很快就能传到醴泉,他见识到这少年才华,惊叹不已。

  又因李的无上军功,更觉得无双。

  他也是诗人,但他感觉自己的诗差李许多。

  “两位快请前厅休息。”

  李笑了一声,将颜真卿和李琚请到宋国公府的正堂。

  入府后,吩咐婢女上茶。

  而颜真卿将背上的一宽书轴取出,呈给李:“这是在下为李将军所写诗,请李将军过目。”

  李拱手后,接过书轴,并缓缓张开。

  诗名《赠李将军》,是一首五古诗篇,共一百六十个字,描绘李擒可汗、陷阵、征草原、箭术、万军斩将等等。

  诗算是中等,赞美李武功的诗,但李惊叹的是颜真卿的字。

  力透纸背的楷书,宽博恢宏,给李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不愧是颜真卿,才三十多岁,就能写出这样的字。

  “好字……好诗!”

  李连连赞扬。

  这一手字太漂亮,个人风格突出,似是从字中,就能望见一个人的风骨,他什么时候能练出这么好的字啊!

  不对!

  文人登他门第,献上边塞诗篇,一般是要请入他的幕府之中。

  难道颜真卿也想入边塞吗?

  李知道,颜真卿虽然现在只是小小的县尉,但由于在醴泉被百姓推崇,未来不久能当上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虽然品级不高,只有正八品上,但此官职位卑而权重,监察地方的时候太守、节度使也要笑脸相迎。

  “对李将军来说,在下的诗为献丑之作,您的《塞下曲》《河陇曲》等,乃边塞诗中精品,在下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呢!”

  颜真卿向李说道。

  不是他班门弄斧,献诗是环谒的规矩。

  “不必过谦。颜县尉的字我望尘莫及。”

  李还在盯着颜真卿的字看。

  “尝在醴泉,见诸户被肆意征收租庸,身为县尉,又无可奈何。幸有李将军弹劾王,使这种迹象停止,现百姓们都夸赞您,说您断案如神,铲除了罗希和王这样的奸佞。”

  颜真卿对于李这一点非常敬佩。

  虽然流传李有“媚上”的举动,但李从始至终,未以势欺人,也没传出浮夸之风。

  反倒是能处置豪强,为天下铲除贪官酷吏。

  咸阳原田猎的时候,李能劝谏圣人,免除附近乡里百姓的赋税。

  这样的行动,必是贤臣所为。

  “没有什么断案如神,只有断案是否公正。”

  李一直坚信这个时代所谓的“悬案”,是王公贵族、权贵、官吏、豪强等对普通百姓的倾轧。

  百姓只是无处申诉而已,让李去郡县翻冤案、悬案,必然可以找到证据。

  比如罗希陷害裴晃,漏洞百出。

  若非李,由李林甫遮蔽此案,哪怕裴宽拼了老命,也无法翻案。或许结局会比历史上更惨。

  (本章完)

第157章 今后必为良相,又兼两使

  李与颜真卿、李琚相谈甚欢,一连四盏茶后,由李琚向李说道:“清臣一直有从军报国的志愿,苦于无门路。不知七郎幕府是否缺少僚属,如果缺少,可以考核一下清臣,看看清臣是否可以胜任。”

  清臣,是颜真卿的表字。

  “我幕府新组不久,自缺贤才。请颜县令写一篇战报,让我一观……”

  李说着,模拟一场战争,让他根据环境、地理、战况写下来。

  至于奇谋献策,多是临时发挥,李从来不考那个。

  更何况,李对颜真卿颇为了解,他毕竟在安史之乱中,首唱大顺,带着士兵集结反抗,点燃河北的士气,使安禄山在河北非常难受。

  军事才能上,颜真卿是不错的。

  治理郡县,颜真卿也有一手,气节上在文臣中亦是少有。

  颜真卿真要入他幕府,李当然不会许一般的小职位。

  他会调控幕职,李河陇还有两个都虞候的位置。

  李将李广琛升迁到都虞候的位置,兼讨击副使,让颜真卿当河西行军判官。

  行军判官最主要是掌握写战报的能力,至于安排后勤,安抚士兵,这种只能实地考察。

  半个时辰左右,颜真卿就将战报写好,交给李。

  让颜真卿写战报,主要是想再欣赏一下颜真卿的正常行书。

  颜真卿正常写文书,依然刚劲雄伟。

  看书中内容,李也频频点头。

  “颜县尉有大才,如若不嫌弃,就来河西当个行军判官吧,我会为颜县令举荐一正七品的职事官。”

  李欣赏完毕后,缓缓地向颜真卿说道。

  “颜真卿拜见李将军!”

  颜真卿激动,向李拜谢道。

  判官是节度使最重要的僚属,已经超过他的预期。

  颜真卿并不知道他未来的人生,当了几年醴泉尉,郁郁不得志。

  自己好友又与李将军熟识,所以萌生投笔从戎的念想。

  从他的诗中就能看出,他没少仰慕当世的将领。

  “颜县尉可立刻向朝廷递交辞呈,届时我们一同去河陇。”

  李又笑着向颜真卿说道:“有时间,我还要向颜县尉讨教书法。”

  “醴泉无事,属下十日之内,必办理好辞呈,只要李将军有请,属下莫不应是!”

  颜真卿以属下相称,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一定要寻找时机,献策建功。

  “是李大来了啊!这位是?”

  李适之得知李在前厅请客,特来看看。

  “此是醴泉尉颜真卿,孩儿新征的河西判官。”

  颜真卿和李琚起身拜见李适之后,李向李适之介绍道。

  “那一定是大才了。”

  李适之听到是李新任的判官,顿时正视颜真卿,他知道李的眼光不会错。

  “颜清臣不仅有才干,还能写出绝世好字,形更甚王摩诘。”

  李夸赞道,将颜真卿的两幅字递给李适之看。

  “妙哉!君将来必是欧阳询、褚遂良那样的大家!”

  李适之看后赞不绝口,给予极高的评价。

  随后,李父子留颜真卿和李琚在宋国公府就食,呈上酒肉畅饮。

  李还拿出从皇宫内送来的西瓜招待,使颜真卿和李琚新奇不已。

  一直到黄昏,才送他们离开。

  离开前,李适之请颜真卿写一幅《河陇曲》,他要慢慢欣赏。

  李晚上没有太早休息,他在书写一些他觉得有利的理财之法,献给李隆基。

  王虽是巧取豪夺,但他实实在在为李隆基赚取不少钱,使李隆基能将绢前如粪土一样赏赐。

  龙沙河金矿虽然庞大,但现在每年只产几十斤而已,即便加上其他地方的金银矿,也远不够李隆基挥霍。

  别李隆基钱不够,心里埋怨他。

首节上一节228/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