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80节

  等天色黑下去后再出发。

  他更清楚一支疲惫之师,对大军产生的影响。

  吐蕃一定料不到唐军敢以一千多骑,深入境内到达伏俟城一带。

  龙驹岛上有三百匹良马,还有一些羊。

  这些良马都是吐蕃挑选的上好牝马,另外,还有一些西域极品种马。

  吐蕃也想延续吐谷浑,创造出“青海骢”这样的宝马。

  李不信邪,他会将这些好马带回去,在湟水城北部设一牧监。让柳锡管理。

  ……

  苦拔海,吐蕃骑兵最先支援到。

  骑兵的统领是一名叫做没庐谐曲的将领。

  只看他佩戴的玉字告身,就知道他的功绩。

  开元二十九年,就是他带领士兵,攻下石堡城。

  他与吐蕃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是同族,并深受没庐穷桑倭儿芒的喜爱。

  “唐军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突袭我军!据说纳囊家的蠢货,只坚持半个时辰,就被唐军两千骑兵击破两营!”

  没庐谐曲到此后,看到被烧毁的营帐。

  唐军还有埋锅造饭的痕迹,到处是吃剩下的羊骨头,还有一些锅中剩有羊汤,让吐蕃士兵感受到奇耻大辱。

  唐军竟然攻下此地后,吃饱喝足才离开。

  “这群唐军好狠,不留任何俘虏。”

  没庐谐曲看到遍地的尸体,他听说有的士兵已经投降,依然被唐军杀死。

  “启禀将军,边境戍堡探查到五百左右的唐军护送著那群贱民进入唐境。那群唐军非常精锐,戍堡的士兵想要骚扰,却被追上冲杀。”

  有一骑奔来,向没庐谐曲禀告道。

  “不是说唐军超过两千骑,我军几无杀生吗?只有五百骑离开?难道唐军舍近求远,另一部分从祁连山孔道返回吗?”

  没庐谐曲眉头皱起来,他思索片刻,突然间将头抬起来:“不对,他们一定还想偷袭我军!”

  没庐谐曲思考附近有哪些堡垒。

  他们的精华地带在青海南面。

  “将军,唐军会不会突袭青海北面的吐谷浑部落。”

  副将向没庐谐曲说道。

  “有这个可能!现在雪未消,去寻找唐军的马蹄痕迹。”

  没庐谐曲微微点头,他立刻又想到掌握唐军行踪的方法。

  如果唐军原路返回就作罢,如果唐军真要去哪个方向,要提前做出预警。

  吐蕃骑兵开始顺著疑似唐军的足迹,去寻找唐军的去向。

  李麾下近五千匹马,自然很容易被探查道。

  两个时辰后,吐蕃士兵顺著一条路线,到达青海边。

  看到那横过青海的痕迹,他们立刻回去向没庐谐曲禀告。

  “什么?唐军大军竟横过青海?他们疯了吗?”

  没庐谐曲惊得瞪大眼睛。

  青海一带到处都是他们族落,千户所。

  他以为唐军只敢在靠近大唐边境的外围袭击。

  一过青海,可是到吐蕃的深处了。

  “不对!唐军去青海对面,一定是为了伏俟城北部的汉人奴隶。”

  没庐谐拱立刻意识到这一点。

  “将军,他们这是找死。伏俟城北部的汉人奴隶只剩妇孺,就算唐军救出妇孺又如何?她们不会骑马,最多用马载运,这样他们必不可能逃脱我们的追击。”

  副将大喜,如果能将入境的唐骑消灭,不仅可以向赞普交待,还可以打击唐军的嚣张气焰。

  “嗯,唐军确实愚蠢至极!迅速向中论禀告,请求中论率领步兵向此地移动,封锁青海,以免唐军从青海逃窜。另外,请求青海北面的骑兵,拦截住通往祁连山孔道、蒙谷一带的道路,届时唐军一定会从青海北部逃走。”

  没庐谐曲向士兵下达命令。

  他说的中论为吐蕃政务大臣之一的末结桑东则布,是攻小勃律的吐蕃名将,也频频在边境与唐军战斗,有著丰富的经验。

  如果不出意外,年富力壮的末结桑东则布将接替没庐穷桑倭儿芒为吐蕃的下一任大论。

  一切准备就绪,没庐谐曲率领麾下一万骑兵,同样过青海,沿著脚印向唐军追击。

  没庐谐曲知道唐军八成会进入龙驹岛,龙驹岛的守军,不可能是唐军的对手。

  ……

  龙驹岛。

  直到戌时,李才叫醒士兵。

  羊肉已经在锅中煮了好几个时辰,已经酥烂。

  士兵们吃完羊肉,喝完羊汤后,准备出发。

  马匹也已经吃饱。

  李将岛上的羊宰了,在马背上驮运。

  他提前派遣数十名伪装成吐蕃的探马,观察对岸的情况。

  一夜行军,至清晨时刻,顺利到达青海的西岸。

  这里距离伏俟城只有数十里。

  但根据百姓描述,那处营地在伏俟城北部约十里的地方。

  那里的汉人奴隶以放牧,耕地,为吐蕃人制作衣服为主。

  其他方面,只要有求,无条件徵调。

  但凡有点姿色的妇女,早就被送往吐蕃内地,由吐蕃贵族分享。

  李在海岸边暂等一会,让伪装成吐蕃士兵的探马,具体探查一番。

  不一会,就抓住两名吐蕃士兵回来。

  李麾下典军会吐蕃语,问清楚他们的目的地方位。

  探马重新将明光甲披在身上,他们迅速向目的地奔驰。

  一路上,遇到有吐蕃人。他们看到唐军,感觉天都要塌陷,他们还以为前线士兵崩溃,唐军已经打到这里了。

  前不久刚听到吐蕃军队入唐境,死亡六万多的消息。

  吐蕃士兵在探查到大量唐军后,第一时间向伏俟城传递消息。

  伏俟城北面看管汉人奴隶的军营,也被传信。

  但他们最多比唐军快一点,根本来不及准备。

  一个时辰后,唐军到达目的地。

  数里距离时,李下令唐军换乘,准备战斗。

  许多简陋的茅草屋,还有一个吐蕃军营,但都被一个大栅栏围住。

  这里有五百名吐蕃士兵,他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平时看管汉人奴隶,根本就不参加战斗。

  虽然提前半刻钟得知消息,但他们没有时间去准备。

  所以,他们只能将栅栏的大门关闭,希望能阻挡住唐军,支撑到伏俟城的士兵来援。

  大营外的栅栏高一丈,是为防止汉人奴隶逃跑。

  东南西北各有几扇门,但都是寻常的木门。

  吐蕃士兵在门前严阵以待,异常紧张。

  “放箭!”

  “咻咻咻!”

  冲击而来的时候,唐军能通过栅栏的缝隙,看到拿著长矛,弓箭准备防守的吐蕃士兵。

  李一声令下,朝里面射箭。

  “噗嗤!噗嗤!”

  吐蕃连甲胄都不齐全,唐军的箭矢穿过栅栏,吐蕃士兵纷纷倒地。

  其他士兵溃乱,不打算坚守,想要从其他门逃跑。

  等唐军几轮箭矢,冲到门前的时候,那里已经没有吐蕃士兵把守。

  “让开!”

  李一声大喝后下马。

  “嘭!”

  他飞身一脚,直接将大门踹倒。

  不同于其他军营,这所关押汉人奴隶的大营中,障碍颇多。

  一部分士兵弃马步行涌入。

  许多吐蕃士兵,还未逃出大营,就被唐军追上杀死。

  仅仅半个时辰,李就完全控制住大营。

  他留下一千骑在外部,盯住伏俟城的援兵。

  李不知道的是,伏俟城由于远离大唐边境,里面只驻扎一千吐蕃军队,而且战斗力很一般。

  当得知大唐军队皆披明光甲后,吓得将大门封闭,不敢应战。

  同时,他们也向周围求援,向正在青海以南的没庐穷桑倭儿芒禀告!

  “诸位,我等是大唐陇右军,特来拯救你们!你们的家人,已经回到唐国,请不要有任何顾虑!”

  李将妇女们召集在一起,向她们说道。

  其实李所救的人,不一定有她们的家人,她们的丈夫、儿子,也不一定活著,李这么说,是想让她们心安。

  “将军能来救我们,感激不尽,请问我们有的孩子才几岁,怎么样才能在这天寒地冻中回到大唐。”

  妇女和孩子们,本来很害怕唐军。听到李的话后,其中有一部分妇女非常激动。

  终于,一名妇女鼓起勇气站出来说道。

  “我携带一些皮衣,你们这里应该也有吐蕃留下的衣服,多穿几层。等会有战马代步!”

首节上一节180/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