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7节

  他不知这对父子在想什么,但他总有一种感觉,李适之看人只看外面,李的目光直透内心。

  又过三刻钟时间,众人到达渭阴乡洪陂里。

  此时,范家祖墓周围,遍布是百姓,他们对著坟墓指指点点。

  苍天有眼,范陵终于得到报应。

  百姓们都称赞左相公的贤明,秉公断案。

  范陵虽不是什么大族,但家墓却异常豪华,还有一座楼宇,为地面建筑。

  通过墓碑,李确认范陵亡子的坟墓。

  看著墓碑周围高大雄伟的石刻,李讥讽道:“说这是三品的墓,也有人相信吧!”

  “七郎所言极是!”

  李适之的僚属听李的话后,皆点头。

  有的三品官吏坟墓规模,还不如范陵的亡子。

  “范陵,你身为京兆少尹,没有读过《唐六典》吗?儿子无官无职,如果陪葬品超过规制,你就是罪无可恕。”

  李隆基对官吏的陪葬品,包括陶瓷的尺寸、大小,有严格要求。

  每一个等级的文武官吏,都有相应的规制,只可少,不可多。

  “你们这些所谓贵族,杀死奴婢的事情还少吗?我就是权势不如你们而已,成为你们政斗的牺牲品。”

  事已至此,范陵也不再狡辩。

  他知道李林甫不可能出面保他。也清楚为何李适之亲自出马。

  因为剑指他背后的萧炅,甚至李林甫。

  “类似于你这样的谬论,我听过太多。如果你能尽忠职守,成为百姓的父母官。即便你倚仗李林甫,百姓也会尊重你。而非现在,周围的百姓向你伸出手指,这不正是千夫所指吗?”

  李可是穿越者,见过太多如同“骗术”的言论。

  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会贬低轻视,会恶意揣测。

  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会寻找各种借口,避重就轻,强词夺理。

  范陵就是这样的人。

  范陵面红耳赤,还想争论,但李不理会他,回到李适之身边。

  李适之已经通知刑部,待他们过来,就开始掘墓。

  “父亲,你看郑岩身边的那个人。”

  李不动声色,看向吉温。

  “著绿服,一个县丞而已。”

  李适之不认识吉温。

  “他是武周宰相吉顼的从子,此人心有猛虎,不是善类。找机会把他贬出长安。”李向李适之建议。

  这样的人,李不会让李适之收为己用。

  因为吉温得势便猖狂,做人做事没有底线。

  “吉顼太远了。连姚崇、宋的儿子,都只能自保。我看他一直低著脑袋,不像是一个勇敢的人,他能奈我何?”

  李适之不以为意。

  长安最不缺的,就是宰相后代。仅开元年间,唐玄宗就任命二十多位宰相。

  更别说武周时的宰相。

  因为武周时代,武则天共任命将近八十位宰相。

  武则天后的中宗,睿宗时代,加起来也有六十多位宰相。

  唐代是“群相制”,朝堂上不单单有固定的右相、左相。如果皇帝青睐,即便是四品的侍郎,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参知政事”等衔,就可以进入政事堂,参与军政大事,是为宰相。

  李隆基已经算是控制宰相数量,每一届,最多任命三个宰相,大多数时间都只是两位。

  睿宗之前,一届五六位宰相入政事堂,是常见的事情。

  “刀之所以能伤人,是因为人握著刀柄。李林甫一直希望得到鹰犬,为其爪牙。吉温一直低著头,心却在天上的云彩上,他就是李林甫渴望寻找的人。”

  李指著苍穹,郑重地告诉李适之。

  只要吉温犯下大错,被李适之抓住机会,高力士也不会去保。

  “我相信七郎的识人之明。”

  李适之沉吟片刻,微微点头。他又看了一眼其貌不扬的吉温,并将这个名字,记在心中。

  不一会儿,刑部的官吏已到来。

  当然,也少不了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炅。

  他得到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赶来。

  “左相,为何能做出掘人坟墓的事情,来污自己的名声?”

  作为李林甫头号大将,萧炅一点都不卖李适之面子。

  他没有下马,并向李适之质问。

  刑部的其他官吏,倒是老老实实地下马相拜,毕竟李适之刚离开刑部不到半年。

  “刑部尚书,我通知刑部,是为了佐证。你没有资格对我指手画脚。”

  李适之向萧炅沉声一喝,然后向郑岩下令:“郑县令,带著你的人掘墓。仵作准备入墓验证!”

  “遵命!”

  郑岩不敢不从,他已经看到李适之的决心。

  “郑岩,带著你的人回去,右相公马上亲至。”

  萧炅脸色一变,向郑岩命令,直呼其名,表达不满。

  他是当过节度使的人,说出的话,十分有气势。

  “宰相为天子所拜,花萼相辉楼的拜相宴会,萧尚书难道没去吗?你不下马拜见,为不尊天子;敢阻挠宰相,是不敬天子;包庇犯下大不敬的官吏,是藐视天子;请父亲明日对萧炅的弹劾,再加三条。”

  李对萧炅的无礼,直接抨击。

  他的话,掷地有声。

  一通帽子扣下来,萧炅身体一颤,他不清楚这少年是谁,但言辞犀利,让他如芒在背。

  意识到不对劲的萧炅,立刻下马。

  但他目光瞪著郑岩,像是在说,你敢掘墓,我就让你滚回去种地一样。

  郑岩满心苦楚,他一方面很畏惧李林甫,又不想违背李适之的意愿。

  而萧炅恰恰又是他的上司。

  “开元初年的时候,洛阳主簿王钧受贿被杖杀。当时的河南尹韦凑,因纵容王钧,被贬去官职。《春秋》上说,下属有罪,要责罚主帅,《唐律》不也是如此吗?京兆少尹范陵的罪如果查明,比王钧大得多。”

  李适之也拿出宰相的气势,看向郑岩。

  这是很严重的话了。

  不仅是对萧炅有力回击,还是对郑岩严重的警告。

  听得萧炅额头生出冷汗。

  他因背靠李林甫,一向自大,第一次发现李适之的强势。

第14章 权相李林甫

  “下官遵命!”

  郑岩再也不敢推脱,立刻下令手下,进行掘墓。

  萧炅气急,但无法阻止。宰相就在他上面。

  如果郑岩不听他话,万年县的官吏、县卒,更不会听他的。

  萧炅希望李林甫赶紧到来。他坚信李林甫能震慑李适之。

  这件事情,他知道的清清楚楚,范陵确实活葬五人,当时他还为此事训斥范陵。但范陵毕竟是他的亲信,只是轻拿轻放。

  长安因小责过失,打死奴婢的事情时有发生。

  萧炅一向大事化小。因为他也不干净。

  虽然墓葬规模不小,但数十个人一起掘墓,几个时辰就可以挖开。

  这期间,萧炅一直看著长安的方向。

  他以为李林甫会到来。

  眼看著墓室已经被挖开,天已经黄昏。

  周围人山人海的百姓,道路却不见人影。

  李林甫始终未至。

  萧炅的心逐渐变凉……

  一阵惶恐涌上心头,这种感觉他曾经有过。

  像是他被吐蕃杀得丢盔弃甲,骑马逃窜。

  又像是曾经被吉温绑在柱子上,用鞭子抽打。

  “他太聪明了!”

  李在李适之耳边轻道。

  李林甫得知李适之主动介入,知道木已成舟。

  他来也阻止不了。

  如果他一意阻拦,李适之绝对会立刻上书兴庆宫。

  皇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

  那时,李林甫将无法收场。

  权衡利弊,李林甫调回车马,做好壮士断腕的准备。

  “有七郎在,为父心中甚安!”

  来渭阴乡的时候,李就断言李林甫不会来,果然应验。

  此时李适之对李的喜爱和信任,已无以复加。

  “轰隆……”

  掘墓的地方,突然一阵喊声。

首节上一节17/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