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挑选完毕后,李回城中向皇甫惟明告辞,过湟水桥向宁塞郡挺近。
此行的佐吏只有一个典军,一个推官,一个行军司马跟随。辛思廉留在湟水城照常抚训兵马。
但辛思廉令他任郎将的儿子辛云京跟随李一起。
李知道辛云京的名气将来会盖过辛思廉,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
辛思廉还有好几个儿子没成年,历史上他们个个都有统兵才能。
另外,陇右辛氏不单单是辛思廉这一支。
辛思廉有一个侄子辛京杲在朔方从军,也有名将之能。
湟水城到积石军城三百里路,李用五天时间到达。
现在是五月底,这一带的麦子最多再过十天,就可以收割。李要争分夺秒。
“拜见李将军!”
积石军使许括,出积石军城十里迎接。
他得知李突然到来,十分惊诧。
据他所知李刚到任上没几天。
“许将军,去年吐蕃收割屯区麦子时,积石军有无抵挡?”李让许括免礼后,向他询问道。
“吐蕃每次出骑,少则五千,多则一万,大部分双马而行。我积石军只有马匹数百,无力抵抗。”
许括颇为无奈地向李回答道。
按照军制,积石军官兵七千,马一百匹。这是纯步兵的防守军城。
虽节度使又给积石军调配数百匹马,仍旧无济于事。
“吐蕃就算驾驭双马,每次也劫掠不了多少粮食吧!”
李就这一点提出疑问。
吐蕃割麦子,肯定是先捆在马上,等回去以后,再进行脱壳。
一匹马能驮麦的数量,能想像出来。
积石军屯区,有近四万亩地,现离积石军城还有十里,就已经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麦浪。
“麦子将熟时,他们天天来此,他们占领一片屯区时,我们根本不能靠近。他们后方应该有车队,马匹背著麦子昼夜来回。”
许括李向李解释道。
“七千士兵就看著吐蕃这样白白得到粮食吗?那今年种这么多麦子干嘛?”
李一听,顿时不悦。
吐蕃哪里是抢啊!
这明明像是来回自己家一样,怪不得这一带被戏称为“吐蕃麦庄”。
最大的侮辱,莫过于此。
城中七千士兵竟还能忍得住!
“我们军屯区四万亩麦子,吐蕃最多抢走三分之一。他们也不太敢深入我大唐领土。”
许括小心翼翼地说道。
“很好,最少两万石粮食,就这样白白拱手于人,还是敌人。”
李言语中很不满。
大唐边军强弓强弩,甲胄齐全。以步敌骑的战术,早已炉火纯青。
可以想像吐蕃收割大唐麦子的时候,心里在骂著唐军是胆小鬼。
“将军恕罪!”
许括不敢多言。
吐蕃在斗志不高的夏天割麦,积石军士卒不愿意拼命,他也没办法。
求援过周边。但每当援兵来,吐蕃骑兵就退走。
援兵走,吐蕃骑兵又来。
唐军割麦的时候,如果遇到吐蕃骑兵,必然会被攻击。
“带我去积石军城!”
李让许括带著大军去积石军,早作准备。
他们来到积石军城前军渡口。
积石军城在黄河以南。
宁塞郡有黄河天险阻挡吐蕃铁骑越过。
以前这里有黄河大桥,最终因战略原因,不得不将黄河首曲上的大桥拆掉。
吐蕃离开后,考虑到创建黄河大桥耗时耗力。修好后,随时会被毁掉,所以不再修建。
倒是吐蕃所占九曲之地的洪济城旁修有黄河大桥洪济桥。以便吐蕃贯通九曲与青海湖的道路。
万一唐军攻击石堡城,吐蕃可以直接从九曲之地,通过洪济桥过赤岭(今日月山)去支援。
李过桥后,吩咐士兵连夜渡河。
两千骑兵是追击突厥骑兵的主力,李要将其藏在积石军城中。
纵然麦子还有十来天才成熟,李已提前派遣探马,越过麦田,在边境日夜巡视。
如果发现吐蕃骑兵,迅速回来禀告。
积石军城以夯土筑超过两丈高,还有宽阔的护城河。不论是规模,还是占地面积,都超过丰安军城。
李在渡河的时候,就看到城外有一塔耸立,十分显眼。
“将军,此为佛塔多福寺的七级浮图,已经建筑四十余年……”
许括向李介绍多府寺和佛塔的来历。
七层之塔,必为佛塔。
一个边塞军城,竟有这种规模的佛塔寺庙,挺让人奇怪的。
原来是武则天时代,有一名边将因信佛而创建。
这寺庙在军城西面,规模颇大,还可以藏兵。
李入积石军城后,已是日落黄昏时刻。
许括为李准备住屋,先休息一晚,明天再问事。
第二日,临洮军的两千骑兵,一千弩兵,两百名陌刀手,进入积石军城中。并在城中驻扎。
清晨李洗漱完毕后,亲卫薛错过来向李禀告:“启禀将军,积石军的士卒,好像对我们的到来怨气颇大。”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他们来对付吐蕃骑兵,积石军士卒应该高兴才对。只要打击一次吐蕃骑兵,来年吐蕃骑兵就不敢再轻易寇边。
“据说是主将曾对士卒许诺的话,没有兑现,故积石军士卒们无士气。”
薛错将打听到的原因,告诉李。
积石军士卒士气低落,是因为主将不能公平处理赏罚之事。
以至于士兵们不敢与吐蕃骑兵拼命。
第107章 与吐蕃第一次交锋
李听到薛错的话后,眉头一皱。
他带著薛错等亲卫,来到积石军城中的某个校场上。
今天是积石军的训练日,但士卒们没有热火朝天的景象,像是在应付一样。
士卒在偷偷闲聊说话,连军官也不去管他们。
有的士卒在闲聊关于储帅李来到积石军的事情,一想到可能的战斗,就立刻成了苦瓜脸。
有的士卒还在抱怨该收麦子了,又要忙活好一阵子。
看到李到来,他们强行提起士气,嗷嗷叫了几声。
李在校场上巡视半刻钟,他的威严感和声名,一时震慑校场上的积石军士兵。
“积石军城是边塞重镇,接壤吐蕃,也是九曲黄河的一部分。但我总感觉士卒们的士气不如临洮军,这是有原因吗?”
李将几名衙将叫到跟前,向他们说道。
“禀将军,我们积石军士气高涨,几代以来,一直是军中建功之地。”
衙将们不承认积石军状态差,拿以前的战功说事。
积石军直入九曲,在石堡城被吐蕃控制的情况下,这里是出塞打击吐蕃的最好之地。
所以从高宗时期创建积石军以来,就屡立功勋。
“我在朔方的时候,边军日夜思战,苦于机会不至,军功不足。现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去证明自己呢?男儿从军,不就是为了建功立业、搏取富贵吗?难道你们真就为那一点微不足道的俸禄来从军吗?”
李继续向几名衙将说道。他可不相信积石军衙将的话。
薛错只是旁听的消息,李要弄清楚真正的原因。
这对李十分接下来的计划十分重要,他不想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
一众衙将默而不答,像是心有顾忌一样。
“男子汉大丈夫,连一吐为快的勇气都没有吗?我是陇右节度副使,兼陇右都知兵马使,可以断积石军事。你们尽管说出来吧,让我评评你们是不得已如此,还是真正的懦夫。”
李用激将法的语气,向几名衙将说道。
“将军,我们当然想要富贵,军士以性命拼搏,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一次两次就算了,可一而再,再而三,我们难免寒心。不过士兵们的战心还是有的,如果您让出兵,我们一定会听从您的命令。”
一名衙将不再顾忌,拱手向李说道。
“具体如何,举个例子?”
李见这和薛错所得知的没什么区别,想知道具体的事例,以做评定。
“三年前,吐蕃一名千夫长率领骑兵深入境内,至直达化一带。主将承诺驱逐那些骑兵,人皆赏千钱。将士们拼命将吐蕃骑兵赶出国境,最终却未能得到一分赏钱。”
“前年吐蕃寇侵,我积石军千里奔袭至青海支援,主将许下承诺立下战功奖赏绢钱,却依然未履行。”
“去年随大军攻吐蕃洪济城的时候,我积石军负责进攻西城,主将许下先登者赏千匹绢。我积石军士卒冒矢石而上,最先登上城墙。而先登的士兵,依然未得到奖赏。”
几名衙将先后将这样言而无信的事情说出来。
一直这样干,士兵们不再相信主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