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26节

  与此同时,李右手托住高秀岩的腰。稍稍一用力,就将高秀岩举过头顶。

  然后像抛一件物品一样,将高秀岩抛到两丈外的沙堆里。

  “这!真乃神力也。”

  “高太守近二百斤,却被这样抛飞,真让人大开眼界。”

  “熊虎之力都不足道,不似人间。”

  “看来传言不假,李将军有万夫不当的勇力……”

  节度使府的佐吏和卫兵们舌挢不下。

  高秀岩与李角力,就像是彪形大汉对一个婴儿一样,不费吹灰之力。

  “啪啪!”

  皇甫惟明带头鼓掌,他军中多年,见多识广。怕是当年的王忠嗣,都远没有这样的力量。

  高秀岩没有受伤,但也不敢再上,他将头埋在胸前,羞愧不已。

  他明白自己与李的力量,不在一个层次,不论怎么比较,他都一败涂地。

  本想证明自己的勇力强过李,如今却如小丑一样,丢人的是自己。

  “承让!”

  李拱手一礼。

  正式因为对高秀岩印象差,在心里又有“叛将”的标签,李才会大显身手。

  否则李会给高秀岩体面,而不是将他如沙包一样扔出去。

  “将军神勇,我心服口服!”

  说完,高秀岩头也不回地离去。他没脸再呆下去。

  皇甫惟明念在高秀岩是他的麾下,让掌书记送高秀岩出府衙,并进行安抚。

  与高秀岩角力,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众人相熟后,宴会散去。

  李又将判官田云平请到他的府邸,询问一些关于诸军的事宜,和吐蕃的事情。

  他需要尽快了解这些,心里有底。

  田云平虽是皇甫惟明的亲信,但对李,他有问必答,非常耐心。

  别人佩服李的勇力,他是文人,更敬重李的才华。

  两人一起聊到晚上,

  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需要注意什么,他们都有聊到。

  “夏季吐蕃主动进攻比较少,但也有。比如积石军一带,那里所屯的田地在广袤的边境上,每年六月麦子成熟的时候,吐蕃会不顾炎热,提前来收割军屯区的麦子,屡屡防范,却未能阻止。积石军有死伤,无法抵挡。”

  “现在快六月了,麦子将熟。估计又要被抢走一大部分。”

  田云平娓娓向李讲述这件事情。

  李的脑子灵光一现。这不就是“吐蕃麦庄”吗?哥舒翰的建功之地。

  哥舒翰还在何西,现名声不是很大。

  “积石军使许括是什么样的将领,竟然连屯田都无法保护?”

  李向田云平询问。

  通过了解,李知道陇右的许多军使,都是史书留名的将领。

  如河源军使王难得,白水军使杨景辉,安人郡使张守瑜等。

  当然,也有一些普通的将领,或者李并不知道的军使、守捉使。

  “关于主将,我不能妄加揣测,毕竟我从未去过积石军。”

  田云平摇头说道。

  六月天热,正常情况下双方都会默契避战,把自己的战马养肥。

  所以在积石军都不阻挡的情况下,其他军也不愿意在这么热的天气下出兵。

  李心中已有抉择。

  他暂时先不去视察牧监,打算拿收割唐军麦子的吐蕃士兵立威。

  因为即将到达六月,麦子快成熟,他要有所准备。

  其实在李看来,这里的夏天远远没有北方那么燥热,从麦子六月份才熟就能看出。

  中原的麦子,这个时候已经割完了。

  所以,只出少量骑兵,加积石军。不会出现中暑的情况。

  翌日一早,李就找上皇甫惟明。

  “七郎要率领三千弩、骑,配合积石军保护麦田?”

  皇甫惟明没想到李这么著急,才来两天就要建功。

  五千字大章,还有一个五千字晚一点。

第106章 积石军

  “不错!吐蕃连续几年收割我积石军的麦子,今年一定还会再来。只要末将布置好,必然能让吐蕃有来无回!”

  李点头说道。

  “然夏日将士士气低落。而且积石军去年回报说吐蕃人以骑兵围住麦田,一人双马,探马遍布。一旦我大军前来,他们一定会逃走。”

  皇甫惟明怕李劳师动众,白白做无用功。

  “末将有把握!更何况末将还是陇右营田副大使。积石军是陇右最重要的军屯区域,需要扼制吐蕃的嚣张气焰。”

  李向皇甫惟明请命。

  他心中已有对付吐蕃偷麦者的计划。

  “那好!七郎可从临洮军调兵,大胆去尝试,即便未立战功,也不要紧。我们厉兵秣马,秋天再寻找机会。”

  皇甫惟明思虑片刻,还是同意李的请求。

  身为陇右军的主帅,凡军中功勋,不论是哪个军使获得,必有他一份。

  而且陇右军春天刚在石堡城失败,需要一场胜利,鼓舞军心。

  “遵命!”

  李心中放心。

  他也从此事看出皇甫惟明对他的态度。

  今日,是李来临洮军就职的时候。

  他需要陇右临洮军都认识他。

  临洮军副使辛思廉出自陇右辛氏,是世代将门世家,家族多出统兵之才。

  他有一个儿子,在临洮军从军,真正的上阵父子兵。

  所有的士兵,都出城在湟水边集合。

  辛思廉陪同李出城,对士兵进行检阅。

  春季在石堡城受挫后,临洮军出现一些新兵,现临洮军一万五千人齐全。

  骑兵和步兵,以不同军中,各分十几个方阵,旌旗猎猎,铠甲光天。

  作为陇右最精锐的军队,临洮三千披明光甲的精骑,四千轻骑,一千重骑兵。

  同时,步兵中有一千名持巨盾大枪的重甲步兵。

  披重甲的摧锋跳荡一千人。

  弩兵一千人。

  弓箭手一千人。

  陌刀、长刀、长斧组成的刀斧营五百人。

  斥候营五百人。

  剩下三千都是长枪兵。

  另外军中还有不被统计在的杂役、仆从三千人。

  李带著一众临洮军的佐吏,一身戎装一队队的检阅。

  士兵虽初次见李,但隔著河西走廊,早就听说过李的威名。

  更何况昨天李与高秀岩角力胜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临洮军。

  士兵们并不抵触李这个新的主将,主要是李生擒双可汗的威名太大。军中将领希望李能带著他们创建功勋。

  而且李是储帅,这样的身份。只要皇甫惟明放权,没有人敢不服。

  李检阅一圈后,对辛思廉说道:“军心可用。我要点一千强弩手,刀斧营中的陌刀手,一千精骑,一千轻骑前往积石军,辛将军安排一下吧!”

  “将军,是现在吗?”

  辛思廉愕然,难道将军上任第一天,就要领兵出去,还是夏天?

  “不错!积石军麦子快要熟了,不能让他们将我大唐的粮食,当成吐蕃的麦庄。”李缓缓说道:“此行所有士兵的兵器借助战马驮运。务必快速赶到积石军。”

  如刀斧营的步兵、强弩营的弩兵,肯定不会骑术者。

  李计划将整个临洮军发展成骑兵和骑马步兵。

  最少一人双马。

  这样才能支撑他深入九曲。

  “将军,为什么要带笨重的刀斧营呢?”

  辛思廉能理解带强弩,却无法理解带辅助战阵的刀斧营陌刀手。

  “我要试验一下陌刀手的战术!”

  李也知道陌刀手可能用不上,但陌刀将都找好了,陌刀队一定要组建。

  笨重的长斧、长刀,都去战阵当辅助兵。陌刀手也要重新挑选。

  因为李发现临洮军的陌刀手披的是皮甲,而非重甲。

  披重甲,持陌刀,需要更健壮者。

  整个陇右七万吐司兵,肯定能挑选五百名力气、身材合格者。

  辛思廉不再多问,立刻为李挑选士卒和战马。

首节上一节126/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