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22节

  历史上李隆基让王忠嗣攻击石堡城,但王忠嗣认为攻下石堡城,最少死好几万士兵,得到石堡城不值得,所以抗旨不遵。王忠嗣因此险些被直接处死。

  后来当哥舒翰拿下石堡城后,果然如王忠嗣预测,死亡数万唐军。

  当然,阵亡的唐军肯定不全是石堡城下。攻击石堡城,需要拔除赤岭的其他据点,阻击吐蕃援军。

  吐蕃不可能轻易放弃石堡城,必然全力来援。

  李不喜欢打这种头铁的战争。

  他以凌厉的进攻为主。

  既然进攻,那就彻底抛弃防守,从宁塞郡出,对九曲之地展开攻击。

  “七郎所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难的方法。因为七郎将面对吐蕃数十万大军。”

  李隆基郑重地说道。

  真要占领青海和九曲之地,等于打开攻入吐蕃的大门,石堡城变得不值一提。

  “臣为圣人开疆扩土,何惧这些呢?更何况就算拿下石堡城,臣还是要进入九曲、青海。”

  在李看来,数万士兵随他在九曲野战,总比死在石堡城下强。

  “惜哉!当初金城公主入吐蕃时,吐蕃贿赂鄯州都督杨矩,白白得到九曲。”

  大唐割让九曲给吐蕃的时候,李隆基还没登基,那时候还在想著政变夺权。

  等登基后反应过来,大唐已失去九曲。

  吐蕃三十年的经营,在九曲屯田,筑城,和青海一样,成为侵略大唐的前沿补给地。

  “臣最多要三年时间,就能完成定下的目标。”

  李向李隆基保证道。

  这样的大战略,需要有所准备,先歼灭吐蕃的有生力量,再挺入九曲、青海。

  “朕甚期待!不过现在只有陇右节度副使的位置给七郎。如果七郎能再获得一些功勋,朕就会将皇甫惟明升走,拜你为上将。”

  李隆基也向李承诺道。

  皇甫惟明虽然战败,但并没有伤到陇右军的元气。

  更何况皇甫惟明之前接连胜战,李隆基不会因他功石堡城失利,就罢免皇甫惟明的官职。

  “拜谢圣人!”

  李对李隆基一拜。

  他渴望早日成为上将,那样就能大显身手。

  “有没有可能深入吐蕃境内,将吐蕃赞普擒拿。”

  李隆基还未得陇,就想望蜀。

  尺带珠丹任吐蕃赞普四十年。执政时间与李隆基重合,长时间的摩擦和书信上的不敬,使李隆基对尺带珠丹恨之入骨。

  “启禀圣人,昔日薛仁贵大非川之败的原因,不仅仅是兵力悬殊、长途跋涉、粮草中断,最大的问题,就是冷瘴。”

  “吐蕃建国于高原,所以布满冷瘴,他们世代居住,可以无视冷瘴。但我汉人中有很大一批人,越是深入吐蕃,越是会觉得喘不过气,根本无法战斗。唯有将青海、九曲占领后,培养一部分能适应瘴气的士兵,再考虑下一步。”

  李没有把话说绝,对李隆基留有期待。

  唐代称高原反应为冷瘴、瘴气,

  具体什么是高原反应,李不想对李隆基解释。

  冷瘴这两个字,足矣让李隆基有顾虑。

  “也罢。拿下九曲和青海。吐蕃必无力再与大唐争强。”

  李隆基派遣使者去过暹些城,汉人入吐蕃,确实路难行。使团还有因冷瘴死去。

  “七郎还未婚配,你看上哪家娘子,朕亲自为你赐婚!”

  在战事聊完后,李隆基又关心李生活上的事情,还调侃道:“英武俊朗,英雄少年,才高八斗。长安士女仰慕七郎的,应如过江之鲫一样吧!”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待吐蕃向大唐臣服,无力与大唐争夺西域。臣再完婚。”

  李向李隆基说道。

  想嫁给李的士女确实很多,但李皆不了解,所以不会草率结婚。

  前世李也未结婚,所以想著将来的妻子,必须温柔贤惠。

  “哈哈,七郎真是我的霍去病啊!”

  李隆基大笑一声后,向高力士吩咐:“去沉香亭,七郎随至。”

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养马官

  得知李的战略后,李隆基心情大好,让李陪他一起在沉香亭饮宴。

  别人他不相信,但李隆基相信李会帮他取下九曲、青海。

  一袭宫装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召到沉香亭。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兴庆宫,不论歌舞饮宴,还是玩什么游戏,李隆基必然会带杨玉环,而且都只带杨玉环一人。

  “七郎在江南,除了江南春,还写下什么诗,让朕观读一下。”

  酒兴之时,李隆基当然要问李。

  “回长安的路上,臣想像江南的美好,写出一首词。如果圣人不嫌弃,就为圣人写下来。”

  李知道李隆基喜欢词,他本人就是盛唐少有的写词高手。

  “来人,取纸笔!”

  李隆基一听,兴趣更大。

  纸笔在案前铺开,李挥毫而作。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李写下很短的一首小词。

  他去江南是平定海贼,是杀豪强的。

  当他回长安,回忆江南的时候,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仿佛李是一个漫游者。

  “妙哉!我观之,如身临江南春日中,我要亲自为此词填曲。”

  看到精致美好的词,李隆基忍不住显露自己的才华。

  他精通音律,创造包括《霓裳羽衣曲》在内的诸多名曲。

  为一首词配曲,信手捏来。

  “三郎曲成,妾身为琵琶奏。”

  杨玉环也喜欢这首词。

  灵感一来,李隆基仅用半个时辰,就为《忆江南》填曲。

  杨玉环带著曲谱到她的专属房间,中,她十分聪慧有天赋,也只用半个时辰,就可以流畅弹奏曲子。

  李隆基坐首座,李坐下座,杨玉环款款而来。

  “哗哗……”

  杨玉环抱著雕满花纹的五弦琵琶坐下,玉指拨弄。

  全程基本上都是用小弦弹奏,切切如私语。

  曲调温婉,也不知道是李隆基的曲好,还有杨玉环的琵琶好。仿佛将人带去江南梦境,心旷神怡。

  看著杨玉环微微闭眸,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神态气质合一,本就完美无瑕的容颜,此时更美。

  一瞬间,也不知道是琵琶,还是容貌,令李心醉。

  短短的小词,李隆基列三重曲调,最后一重更缓慢温柔……

  虽已结束,却余音绕梁。

  李隆基和李一起鼓掌。

  “七郎,你也可试著弹奏。”李隆基欣赏过后,对李说。

  “臣之琵琶未学多久,不敢卖弄。”

  李赶紧摇头道。

  “今日娱乐,哪有那么多规矩?七郎年少,习文练武,音律差点也正常,没有人会取笑你!”

  李隆基笑道,非让李弹奏琵琶。

  李无奈,只能看著曲子,试弹忆江南。

  本来弹奏的断断续续,不雅观。杨玉环忍不住对李指点。

  李最终都不能连贯弹下来,但只要熟练后,就应该差不多了。

  一直饮宴至晚,李隆基才放李回去。

  忆江南一曲,通过教坊很快会流传长安,乃至全国。

  沉香亭前,李作词,李隆基作曲,杨玉环琵琶演奏,让人津津乐道。

  ……

  次日,李拜访王维。

  “以为摩诘会觉得我是酷吏,对我敬而远之呢!”

  在王维的家中,王维待李如初,让李揶揄道。

  王维信佛,不喜杀。

  “豪强做的事情,佛祖也不会饶恕。那些非议七郎的人,不过是找到嫉妒七郎的借口罢了,不必介怀。”

  王维笑道。

  佛祖亦有金刚之怒,吴令光海贼案,豪强与官吏勾结的行径,心怀正义的人都会不齿。

  那些人只是看到李将豪强杀得人头滚滚。

  却看不到李安置流民、佃户时的公平恰当。

  选择性遗忘海贼吴令光在官吏、豪强的纵容下,杀死、玷污数以千计的平民百姓。

  “摩诘之言,让我心安。”

首节上一节122/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