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20节

  “南八,李将军是雪满弓刀的少年英雄,能被李将军称赞,你有福气了!”

  郑砚心中佩服李的识人之明。

  这南八是陈留一百名县兵中武力最高,还精通骑射,例无虚发。

  有他在街上,没有人敢横行,所以郑砚才记住南霁云的名字。

  “原您是大名鼎鼎的李将军,南霁云失礼了。”

  南霁云听到李的名号,再次一拜。

  怪不得县令会这样来迎接。

  李生擒双可汗的事迹传到陈留,南霁云还梦见自己追随李将军,一起驰骋草原呢!

第103章 对吐蕃的战略

  “我等就食时,请郑县令带上南八。”

  李向郑砚说道。

  他表明看上南霁云,不顾南霁云卑微之人,与之同席。

  “是!”

  郑砚哪敢拒绝李这个绝世狠人的话。

  再说,南霁云虽有勇力,在郑砚眼中也不过是帮他维护城内街道,震慑宵小的县兵。

  身为县令的郑砚,也只能这么用南霁云。

  南霁云更是受宠若惊,连县令都未与他同席过。与李仅说几句话,就邀请他就食。

  夜晚,陈留令为李一行准备丰厚的酒食。

  李的亲卫在侧方坐,由县尉陪同。

  李则与郑砚坐得相近,郑砚旁边则是换上常服的南霁云。

  这端庄的常服明显是郑砚为南霁云准备的。

  一番交杯换盏,李按照礼仪,向郑砚询问陈留的历史背景,以及陈留的状况。

  郑砚主动提及:陈留大族人人自勉,不敢犯法。

  毕竟是接近东都之地。

  李就当信了。他也不可能去管这样的事情。

  吴令光海贼案牵连豪强也是有原因的。李都要班师回朝,孙六的死,彻底点燃李的怒火。

  本来豪强不会死,是两郡官吏替死。

  豪强自掘坟墓!

  李还问郑砚有无大诗人、大才子从陈留路过。

  郑砚说陈留有才子诗人,但没有李白那个级别的大诗人。

  他表述自己出自荥阳郑氏,对文人才子一向敬重。

  通过了解,李得知万年令郑岩是郑砚族兄,又是一番寒暄。

  “南八你是壮士,应像苍鹰展翅,翱翔于边塞草原,何必在这小县之中,虚度光阴呢?”

  和郑砚客套话聊完,李举一杯酒,向南霁云说道。

  “已过而立之年,有妻有儿,再想和年轻时一样许下志向,已经晚了。”

  南霁云觉得自己错过从军的黄金年龄,又有妻儿在家乡。所以更希望能在地方上出人头地。

  “不晚,不晚。薛仁贵而立之年从军,不也干出一番事业吗?”

  李大笑摇头。其他大器晚成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李举例的是和南霁云一样从小贫寒的薛仁贵。

  薛仁贵虽士族出身。但士族只是一个姓氏的概念,家境贫寒的太多了。更多的士族子弟,因籍籍无名埋没于历史的长河。

  另外,李记得哥舒翰年轻时赌博、嫖妓、斗殴,样样精通。

  四十岁后因为被长安尉羞辱,才愤而从军。在战场上凭借勇猛和悍不畏死,获得自己的地位。

  “南八你荣幸啊!李将军这是想将你召为下属,你的家人我会帮忙照看的!”

  郑砚听懂李的意思,见南霁云还在犹豫,故向他说道,并让他不必担心家人。

  南霁云是他的下属,他当然希望南霁云能飞黄腾达。

  这样他也就能与李有联系。

  屠戮豪强后,李虽被诟病为“酷吏”,但郑砚知道李依然潜力无限。

  宗室子弟的身份,加上父亲留下的政治威望,以及自身庞大的军功。

  有朝一日,必有入相的机会。

  况李年轻,说不定还能再做出一番大事。

  “将军是这个意思吗?”

  南霁云颇为直白地向李道,他不是读书人,说话一向爽快。

  “等我再入边塞,保你当我的衙将!”

  李也没有绕弯子,向南霁云承诺道。

  如果他成为节度副使,就可以提拔衙将,不需要经兵部同意。

  “南霁云谢过将军,即便将来在战场上失去性命,也会在九泉之下报答将军的恩情。”

  南霁云从席上起身,向李郑重拜道。

  李能如此礼遇他,又亲自邀请,许下衙将的承诺,恩情莫过如此。

  这让半生碌碌无为的南霁云,对李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这一刻,南霁云仿佛回到二十来岁,少年热血的时刻,浑身散发著昂扬斗志。

  “南八有亲人在陈留吗?”李将南霁云扶起来,问询道。

  “拙妻和一儿一女,已经被我接在陈留城中。”南霁云向李回答道。

  “那就好安排了!我们明日就出发,我会留下钱财,让南八你安顿妻儿。”

  李对南霁云说道:“待建功立业后,你再将她们接入长安。”

  南霁云没什么身家,想让妻儿无忧,只能接受李的资助。待以后拿到俸禄,再行归还。

  此宴非常完美,人人尽欢。

  南霁云携带李资助的二十贯钱回家。

  她的妻子是通情达理的人,支持南霁云建功立业。

  一夜温情后,南霁云携带行李,找到李。

  李从亲卫中分三匹马给南霁云,在陈留令的欢送下,向洛阳进发。

  途经洛阳,李特意从花市购买几株稀有的牡丹品种,据说是黄牡丹和红紫色的牡丹,他要带回去给李玉莹。

  离开洛阳后,马不停蹄,在四月二十七日下午,回到长安城。

  左相府。

  “七郎突然回来,为父既惊又喜。”

  李适之不久前才收到李的信件。

  当李将对吴令光海贼案的处理结果上书朝堂后,臣子们议论纷纷。

  “千牛卫大军已经启程,他们押送著海贼俘虏、豪强家人,和许多钱绢。需要数月后才能至长安,孩儿不想浪费这些时间,而且想尽早向圣人叙述经过,难免被有心人利用。”

  李回到前厅后,向李适之解释道。

  “七郎考虑周到。为父立刻安排给七郎上朝的席位。”

  李适之吩咐佐吏。

  上朝的时候,监礼官需要提前知道出朝的人数,进行一系列礼仪准备。

  “父亲,现在长安的官吏们,对我的看法如何?”

  李想知道这一点。

  “唉!七郎在平定海贼之前,文武大臣、文人们,好评如潮,推崇备至。臣子们认为你将来能成为宰相,澄清天下;文人们认为将来能成为天下文宗,独领风骚。现在持这种看法的人少了不少。七郎灭掉海贼,本可以用更含蓄的办法处理吴令光海贼案,让自己的声望更加一层。”

  李适之觉得有些可惜。

  他没想到李杀的这么狠,数百人一起砍头。

  只有兴大狱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用说,现在长安以外的大族都很抵制李。

  “在之前,父亲认为我是完美的人吗?”

  李没有一丝后悔,反而笑著向李适之问。

  士人的观念中,即便豪强该死。但李将两郡豪强尽牵连,又做出一下杀死数百人的事情,太像是酷吏所为。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当时的士人们,都用《诗经》中的公子比喻七郎。文武双全,计谋无双,为父看不到任何缺点。”李适之如是说道。

  “话虽如此。但圣人在上,人哪能完美呢!长安人私底下议论李林甫玩弄权术,圣人难道一点都不知道吗?但圣人依然重要李林甫。孩儿动了豪强和一部分士族的利益,以后就只能依托圣人,我的忠心就更能被圣人看到,这是明哲保身的方法。”

  李虽需要声望,但更需要李隆基对他放心。

  而且李觉得这样的名声是可以挽回的。

  能够认同李做法的士人,可以作为志同道合者。

  “七郎说得有道理。不过为父希望七郎能写几首介绍江南景色美好的诗,正如你的《江南春》一样。让人以为你不是去是任采访处置使,而是在江南游乐。”

  李的眼光总是很独特。好像一直认为圣人的信任,大于手中的权力。

  李适之想问圣人已经花甲之年,太子继位怎么办?

  想想还是没说出口!

  “我会的!”

  此事告一段落后,李又问李适之道:“我在临海得知有豪强写奏书污蔑弹劾我,并用重金贿赂李林甫,希望李林甫能美言几句。”

  “李林甫这老贼会审时度势,前段时间,他主动拿出黄金,并将豪强奏书上呈圣人。圣人看都没看,就将奏书撕毁。”李适之向李回道。

  这说明李林甫已经猜测到李隆基的心思,所以不再掺和。

  这也使李无法再整李林甫。

  “不久前,皇甫惟明贪图军功,率军攻打石堡城。由于急功近利,忽略吐蕃的援军到来,致使陇右军伤亡万人,连陇右节度副使褚羽都战死在石堡城下,圣人震怒!私下还对为父说,若七郎在,不该有此一败!”

  李适之将这件大事告知李。

首节上一节120/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