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隆基与民同乐的地方。
李隆基每年都会请一些平民长者入花萼相辉楼宴饮,展现他的爱民如子的风范。
臣子们相见,交相行礼,依旧在拜元正。
花萼相辉楼的大厅内,大臣王公们三五交谈,那些贵妇人们,也有她们的圈子。
“那是大诗人王摩诘。”
王维到场后,妙郁的风姿,成熟男人的魅力,让贵妇们两眼放光。
王维虽品级不高,但这样的宴会,必然会被皇帝邀请,皇帝通常会叫王维到台上,与之对饮。
“李太白也来了,别再喝醉了。”
同样有才华,但贵族们面对李白,和面对王维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态度。
“大诗人王少伯,他不是在外面为官吗?”
看到王昌龄,不少人投来目光。
“王少伯至长安有公事处理。”有人知道王昌龄为何来长安。
这个时代,王昌龄与王维并称,虽声誉不及王维,却也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他的边塞诗连李隆基都十分欣赏。
其他如诗人李颀、常建等,在长安者,皆被应邀。
其他还有一些才子,名士。
相比之下,权贵们更喜欢诗人。
诗歌是大唐的主旋律!
当李适之到来后,所有大臣们作揖。
稍后,人们将目光集中在李身上,俊杰一时无两。
李这种马上建功立业,是文人心中的模板,无一不敬重。
“李翰林,见你一面可不容易啊!”
在没有几人想要与李白亲近的时候,李来到李白面前,执礼调笑道。
“几月不见李将军,如同相隔十年一般。”
李白回礼,感慨万千。
他指的是仅仅几月未见,他处处被排挤,长安虽大,几无立身之地,空有翰林之职,如同白衣。
而李在几个月间,就立下不世的功勋。
他虽号称剑客,但知道执剑最多在市井争斗,无法上战场。
大唐的敌人,基本都是骑兵。士兵所执,皆为长兵器。拿刀、剑对抗骑兵,与送死无异。
“我与李翰林的友谊,还有很长的时间。我相信李翰林终有苦尽甘来的时候,就像诗中的那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知道李白对官场心灰意冷,只会借酒浇愁。
李白很快就会离开长安。
在这个时候,皇帝都不喜李白,李也无法对李白过多帮助。
他曾经提醒过李白,翰林院是出宰相的地方,可惜李白没把握住!
“谢李将军之言。”
在个时候,能给予言语上的宽慰,足矣证明李的情谊。
不过李白心态还是很乐观的,不外乎俗世的目光。
“这位是?还请李翰林介绍一番。”
李看向李白身旁其貌不扬的男子。
“王昌龄,字少伯,现任江宁丞。拜见李将军。”
王昌龄自我介绍,并向李一礼。
自江宁归长安,李这个名字一直缠绕在他的耳边。
他昨日和好友李白喝酒的时候,一向孤高自负的李白,都对李赞叹不已。
他曾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雪满弓刀的李,完成他诗中的功绩。
“大诗人王少伯,久仰大名。”
李拱手回礼,他没想到王昌龄会来长安。
对于这个半生都在被贬中的七绝圣手,李很是敬佩。
王昌龄的官虽小,却不是第一次来花萼相辉楼,他在开元后期就来此赴宴过,并留下诗作。
宴会即将开始,李也不能多聊,只是和李白、王昌龄约定明日一起饮酒。
在李与王维交谈的时候,李林甫到来。
他脸上挂著笑,很和蔼可亲的样子。
亲近李林甫的大臣,都感觉他收敛了锋芒。
随后,太子李亨和诸王、公主驾到。
诸臣一起行礼。
李隆基对皇子皇孙的管理严厉,久居深宫之中,尊贵程度还不如李隆基兄弟的子嗣。
太子李亨也时时如履薄冰,他知道李林甫随时会出手对付他。
李林甫得罪太子,知道太子一旦继位他就玩蛋,所以必然会千方百计将太子拉下马。
同样的,安禄山也得罪太子。但安禄山选择的道路却不同。
一相一将,都是自己为自己争取命运。
正是因为他们与太子不和,李隆基才会宠信他们。
李已经多次提醒李适之,可以尊敬李亨,但不能与李亨走得太近。
对于李亨提出的要求,直接婉拒。
“圣人至……”
辰时五刻,李隆基到达花萼相辉楼。
所有臣子都来到自己的座位前站直。
贵妇们则有自己的座位区域。
文人、诗人们的座位靠后。
诸王、公主驸马坐在左上角。
泾渭分明。
富丽堂皇的大厅上,各有百名乐工,列于大殿的左右侧。
琴、瑟、横笛、筝、笙、箜篌、琵琶、编钟、筚篥、萧羯鼓等等,各种汉、胡乐器,应有尽有!
第90章 再见杨玉环
李隆基和一名倾国倾城的女子,在宫女、宦官的陪同下,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她正是红妆明媚,艳绝天下的杨玉环。
虽是冬季,她穿著宫装却依然能凸现她玲珑婀娜的身材。
诸臣却心惊不已。
如此宴会,陪伴李隆基的不是妃子,而是名义上还是“女道士”的杨玉环。
以前从未发生过。
虽然诸臣都知道杨玉环已经以“娘子”之称掌后宫。但毕竟还没有名分。
不是李隆基不想给杨玉环名分,是儿子李还在为宁王守孝,按照礼制不得婚娶。
李如果不再娶,李隆基没脸封他的玉环娘子为妃子。
“拜见圣人,拜见娘子……”
没人敢在这件事上非议,花萼相辉楼的所有人齐礼。
连同杨玉环一起拜见。
这一刻,李仿佛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杨玉环看一眼昔日的夫君,赶紧把目光收回,她也尴尬不已。
“免礼!普天同庆,诸位尽情欢乐,不必拘束。”
李隆基和杨玉环坐在花萼相辉楼首座,让众人免礼。
当所有人落座后,由中书舍人上前,宣读一份文书。
大概意思就是过去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圣人英明。又叙事灭亡突厥的丰功伟绩。
所有人都一起再贺,宴会开始。
在乐师们的节奏下,乐器虽多,却一点都不杂乱,优美动听。
一名名宫女进入大厅,将美酒、点心呈放在矮桌上。
美丽的舞姬、歌姬先后上场,为圣人和王公大臣们表演歌舞。
有时候乐师们停下,由名动长安的乐师独奏。
比如大名鼎鼎的李龟年,他必然会在这样的宴会上独奏几首。
李的座位之左为曾经被他在场上挑下马的樊衡。
他与李不打不相识,一连数次饮酒。
在这种宴会上,可以离席去他人面前而坐。
还可以玩一些小游戏,增加欢乐。
但也要有尊卑规矩,三品之位,不能靠近;圣人之位,更不能仰视。
只能是三品大臣,去品级较低的区域。
宴厅巨大,座位靠后的话,圣人说话,都不一定听清。
李向前后左右的武官敬酒完毕后,拿著自己的酒杯、酒壶,来到文人的区域。
腰间挂著金袋,来到此的,李还是第一个。
李隆基先邀请一些有名望,在二品以上官职上养老的老臣,到他的案前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