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200节

  2024-07-13

  曹化淳和王承恩并没聊太久,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后曹化淳就拱手告辞了。

  离开乾清宫,曹化淳回到了司礼监,司礼监众人见曹化淳冷着一张脸回来大家连忙上前招呼了一句,各自散开忙着各自的事去了。

  毕竟大伙都清楚曹化淳去干什么了,也知道了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一事,这件事出后,用不了多久消息就会传开,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整个大明朝廷都会因为这事热闹起来。

  至于崇祯皇帝是怎么反应,曹化淳回来的表情就能看出,恐怕这个事在崇祯皇帝心里有了定论,既然曹化淳没有带回来崇祯皇帝下旨捉拿袁崇焕的命令,毛文龙的死估计也就白死了。

  对于这件事,司礼监众人心里是同情毛文龙的,他们虽然是太监可也却都是明白人,更知道毛文龙对大明的重要性。可算是同情又如何呢?他们也做不了什么,尤其是魏忠贤垮台后,太监的地位直线下降,司礼监已没了之前的权势,他们现在只是一群奴婢罢了。

  回到司礼监自己的办事房内,曹化淳刚刚坐下,就有小太监端上茶水递上。

  曹化淳接过茶水,摆手让人退下,端起茶小口品着,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在他看来,毛文龙一死,辽东局势必然大变,接下来情况会怎么样谁都无法预料。毛文龙在辽东的重要性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可偏偏袁崇焕就这样轻易杀了毛文龙,这让曹化淳心里对袁崇焕的感官极差。

  倒不是曹化淳和毛文龙有什么交情,实际上两人根本就没打过交道,更谈不上故交之类。

  可曹化淳能当到司礼监实际第一人,他虽然是太监但能力和眼光都不差,尤其是随着他回京后所经历和亲眼所见如今朝廷的一切情况,更让曹化淳心中很是不安。

  说句实话,作为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之一,曹化淳自然是举双手赞同崇祯皇帝登基大宝。可自从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所做的一切,却让曹化淳发现自己这位主子并没有真正的帝王气度,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和之前的天启皇帝相比,崇祯皇帝无论从能力还是性格来说缺陷太多了,被满朝上下称为英主和大明中兴之主的这位主子其实名不副实,登基后所做的一切随心所欲,更有着诸多隐患,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过于信任文官集团,同时又对太监和锦衣卫、东厂这些人和机构过于防备,性格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又无担当,容易被人忽悠,这样那样毛病简直一大堆。

  崇祯皇帝登基后没多久就干掉了魏忠贤,对魏忠贤的倒台曹化淳是举双手同意的,毕竟当年曹化淳被赶出京师,在南京呆了那么多年就是魏忠贤的手笔,如果不是魏忠贤的打压,他怎么会吃这多年的苦头?

  可问题在于弄垮了魏忠贤后,崇祯皇帝并没有重用他们这些跟着他在潜邸的老人,反而对朝中那些大头巾们更为重视,甚至因为他们的缘故对太监群体防备的太严了,导致整个司礼监权利锐减,他这个司礼监一把手居然成了摆设。

  屁股决定脑袋,曹化淳也是如此,在他看来自己回京哪怕不能成为又一个魏忠贤手握权势,至少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内相吧?可现在倒好,司礼监居然成了传声筒和橡皮图章,就连东厂和锦衣卫也全靠边站了,崇祯皇帝根本不顾他们这些人的想法,也从不和他讨论政事,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奴婢来使唤。

  心理的落差让曹化淳很是不甘,太监本就是残缺之人,身体的残缺也导致了心理上的缺陷,曹化淳也逃过不这个毛病。所以曹化淳对朝中的那些文官印象极差,在他看来这些文官大部分都是夸夸其谈之人,根本就没半点本事,可偏偏崇祯皇帝却把他们当成了宝,反而把他这样身边真正可靠的人给忽略了。

  这样的态度让本想有一番作为的曹化淳很是苦闷,而且随着这一年多朝廷各项政策的实施,曹化淳更察觉到了诸多问题所在。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就是赋税一方面,作为司礼监一把手,崇祯皇帝要求曹化淳盯着大明赋税征收,可曹化淳根本就做不到这点,因为他虽位高却没权,而且因为崇祯皇帝防备的缘故,现在的司礼监早就不是魏忠贤时的司礼监了,再加上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利锐减,还有文官集团的气焰嚣张,他哪里有什么权利?

  魏忠贤时期,朝廷赋税不足,魏忠贤果断向江南士绅和商人征税,用于填补正常赋税空缺。一年多征收的四百多万两银子不仅能满足辽东军饷,还能弥补朝廷的其他需求。

  可现在倒好,魏忠贤一死一切都变了,先是驿站撤裁,接着就是开征辽饷,一开始曹化淳是打算效仿魏忠贤的做法对江南士绅和商人多征税,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征税比例,稳定地方矛盾,同时也满足朝廷需求。

  谁想到这样做根本就不行,他曹化淳不是魏忠贤,崇祯皇帝也不是天启皇帝,曹化淳派出去的税监和税官根本就从江南士绅和商人那边征不到税,因为他手里没有权利,调动不了地方军队,地方官员和朝中官员抱团抵制,根本不配合,至于东厂和锦衣卫的力量削弱之下,震慑也大不如从前。

  一开始还试图按照之前的做法,可很快各地就传来抗税的消息,那些士绅和商人们仗着自己朝中有人,联合起来不仅抗税不交,大胆的甚至还直接打杀了派到地方的税监和税官,之后倒过手来把罪名反扣了过来。

  几次,朝中有文官上书,说司礼监这边征税不当,在地方激起民变,以至发生冲突等等。最终被杀的税监和税官成了十恶不赦的恶徒,反而那些行凶之人屁事都没,一来二去,下面的人为了保命哪里还敢对这些人征税?可朝廷的赋税又不能不解决,只能硬着头皮朝苦哈哈们伸手。

  这种情况越演越烈,曹化淳自然是知道的,可他也是同样无能为力。无奈之下,他只能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任凭下面去折腾,只要把税收上来就成,至于这税从谁那边征的,曹化淳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曹化淳是明白人,自然清楚这种事做多了是没好结果的,所谓压力有多大,到时候反抗就有多大。长久下去,这分明就是亡国之举,可曹化淳又能怎么办呢?他根本就改变不了这些,只能装聋作哑。

  至于向崇祯皇帝说明情况,提醒崇祯皇帝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打死他曹化淳都不会这么干。他只是一个太监,一个皇家的奴婢,这种样操作的后果难道那些熟读诗书的文官们就不懂么?

  当然不是!文官们肯定是明白的,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却依旧这么干了,而且还是他们的挑唆才让崇祯皇帝这么干的。如果曹化淳为天下苍生去劝阻崇祯皇帝非但讨不了好,甚至弄不好还会惹得崇祯皇帝大怒,直接仗死也是有可能的,曹化淳哪里肯这么干,反正自己的年纪也不小了,自己一个无后的太监等双眼一闭两腿一蹬的时候还管那么多干嘛?混个几年,寻个机会养老去,至于未来会怎么样,关他屁事。

  和曹化淳想象的一样,第二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的消息就传开了,得知此事后满朝惊愕,谁都没想到袁崇焕居然如此大胆杀了堂堂正一品大员,而且用的是先斩后奏。

  不少朝廷官员当即上书崇祯皇帝,指出毛文龙被杀的严重问题,先不说毛文龙究竟有没有罪,应该不应该杀,关键在于毛文龙这样级别的武将居然被袁崇焕用这样的方式和名义斩杀,这完全没把朝廷放在眼里,更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

  如果人人都像袁崇焕这样干,那么王法何在?朝廷的威严何在?一个二品蓟辽督师在没有实际证据的情况下,也没有朝廷审判和授权的情况下就杀了一个正一品大将,这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更何况毛文龙在辽东功勋卓著,他的东江镇更是辽东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现在毛文龙一死,辽东局势必然发生巨变,一旦战局恶化,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对于此事,许多人要求崇祯皇帝严厉处置袁崇焕,更提出撤换袁崇焕蓟辽督师职务,押解至京由三法司问罪,明正典刑。

  可出于辽东问题的考虑,崇祯皇帝非但没有同意这些观点,反而在朝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为袁崇焕开脱起来,声称毛文龙在皮岛历年糜饷,牵制无功,死有余辜,袁崇焕果断处事没有过错,更没有罪过。所以这件事在崇祯皇帝的强压下最终不了了之,袁崇焕也因为所谓的五年平辽之策勉强逃过了一难,没有在毛文龙事件上受到处罚,可此事过后,大明上下对毛文龙之死持反对意见者不少,尤其是武将中不少人更是兔死狐悲,心中惶恐不安。

  原本土木堡之变后,因为勋贵集团的凋落导致大明形成了文贵武贱的局面,可就算这样文武之间的裂痕还没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在低级武官群体,面对文官哪怕品级比自己更低的也只能低上一头,可在中高级武官群体中,文官至少还是客客气气的,双方也维护着正常的往来。

  可现在倒好,就连毛文龙如此品级的大将都被人用这样的名义砍了脑袋,那么不如毛文龙的其他武将又会怎么想呢?一时间,武将群体人人自危,大家都怕自己成为下一个毛文龙,如果因为这个原因也被砍了脑袋,这就太不值得了。

第459章 高兴的皇太极

  2024-07-13

  毛文龙的死可以说是大明文武彻底割裂的一个分水岭,自此事件后文武官员的裂痕越来越大,为了自保武将群体对文官集团的不信任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文武不合情况越发严重。

  此外,袁崇焕的这种做法也让武将群体对朝廷甚至皇帝极度的不信任,袁崇焕这样诛杀毛文龙,最终却一点事都没有,这样的结局不能不让人心寒。

  除去大明这边的反应外,对毛文龙死反应最大的是满清的皇太极。当皇太极得知毛文龙被袁崇焕诛杀后的消息第一时间根本不信,还以为是大明故意放出风引自己上当呢,可当后续消息陆续传来,再加上皇太极亲自派人去皮岛那边打探后得知毛文龙真的死了后,皇太极高兴地手舞足蹈仰天大笑。

  对皇太极来说,毛文龙一直都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意图除之而后快的最大对手。甚至许多时候,皇太极对毛文龙的重视更甚袁崇焕,虽然袁崇焕当初驻守宁远打退了努尔哈赤的进攻,使得当时的后金无功而返,可在皇太极的眼里,袁崇焕只不过一个略会打仗的书生罢了,袁崇焕充其量就是会守城,只要不去打他,袁崇焕根本不会主动进攻自己。

  可毛文龙不同,毛文龙在辽东三十三年,经历大小战阵无数,他的身份和地位完全是和后金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这么多年,毛文龙不知道杀了多少女真人,就连女真贵族中也有不少人死在了毛文龙手下,甚至最危急的一次,毛文龙差一点就带兵攻破了沈阳,直接捣毁了满清的老巢,要不是当时努尔哈赤回兵速度快,再加上毛文龙的军队实力较弱,说不定战局就完全改变了。

  早在老汗努尔哈赤的时候,女真上下就对毛文龙恨之入骨了,恨不能弄死这个老是躲在自己后方,时不时就跑出来捣乱的家伙。可惜的是,一直以来都拿毛文龙毫无办法,毛文龙手中握有三万精兵,还有水师,又呆在皮岛,满清虽然骑射无双,却奈何不了毛文龙,你去打他,他就不上岸,你前脚一走,毛文龙后脚就带人登陆来捅自己的菊花,一来二去,让人头痛不已。

  现在好了,毛文龙居然死了,而且还是死在了袁崇焕的手里,死在了他们大明自己人的手里,这简直是皇太极这些日子听到最好的消息了。

  东江镇之所以难搞,那是因为有毛文龙。毛文龙一死,东江镇根本不足为惧,至于袁崇焕这人皇太极更没看在眼里,在他看来十个袁崇焕也比不上一个毛文龙,一介书生罢了。

  等确定毛文龙已被袁崇焕处死后,高兴的皇太极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他果断中断了和大明的“和谈”,原本这个和谈在皇太极看来就是用来麻痹大明的,因为之前他刚刚继位,需要时间整顿内部,同时也要腾出手来对付林丹汗和扫清后方的威胁,正好那时候袁崇焕托人提出了和谈的建议,皇太极顺坡下驴就答应了下来,可时间上皇太极从一开始就没真正和谈的想法,他之所以这么做目的是给自己争取时间,预防自己在没有处理好内部矛盾和外部隐患的情况下就和大明开战,从而影响到他的布局。

  现在好了,经历一年多的内部调整,皇太极已彻底掌控了八旗,排除了异己,坐稳了位置。至于林丹汗就更不用说了,在皇太极联合其他蒙古各部的打击下,林丹汗放弃了察哈尔远遁土默特,后来在土默特和卜石兔大战,未能及时拿下归化城,无奈继续西进,眼下早就跑到青海去了。

  内忧外患解除,皇太极之前已经着手开始对付起北边的索伦三部,不过虽然精锐的八旗打得索伦三部节节后退,俯首称臣,可要真正收复索伦三部还没成功,后续还要继续和索伦部交战,直到把整个索伦部和八旗合并才能达到皇太极的目的。

  现在毛文龙一死,皇太极又看到了最好的机会,那就是对大明再发起战争的良机。

  不过这一次皇太极针对的方向不是山海关,他知道打破山海关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向南下必先打破袁崇焕的锦州、辽东防线,如果拿不下这两城,满清八旗是不可能兵临山海关下的,就算打到了山海关,要入关也不是易事,和明军相比八旗虽然骁勇善战,却缺乏攻城的有效器械,尤其是火炮这样的大杀器,八旗更远比不上明军,皇太极手中除了寥寥无几从明军那边抢来的几门火炮外,其火力根本派不上太多用处,再加上满清又没有铸造火炮的技术和真正的火炮炮手,如果和明军在坚城下硬拼,皇太极根本毫无胜算。

  所以皇太极没有想直接在辽东和明军硬碰硬的想法,他中断和谈再起战争的目标是东边,而他的东边除了毛文龙的东江镇外,就是朝鲜了。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不同,努尔哈赤虽然是后金的创建者,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人,可努尔哈赤更多的能力是在用兵打仗上,在政治上的敏锐和大局的判断略有欠缺。

  相反皇太极却拥有这样的眼光和判断,他很清楚要想和庞大的大明抗衡,仅仅靠辽东一地是远远不够的,辽东的地盘太小,而且地理位置不好,处于北方,出产不多,哪怕他现在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政治态度,开始对辽东的汉人展现出宽容的姿态,鼓励民生,以改变以前八旗只懂得掠夺生存的情况,开始用他的手段和办法建立起一个真正有效的政权统治。

  不过鉴于实际情况,就算能够做到这些也是有限,依旧远比不上大明的强大。所以皇太极必须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其中解决林丹汗,拉拢蒙古各部,北上攻击索伦三部就是皇太极出于这样考虑的针对性战略,而现在皇太极在得知毛文龙已死后,就盯上了东边的朝鲜半岛,如果能拿下朝鲜为满清所用,那么自己的力量就能再一次膨胀起来,最终可以拥有和大明直接抗衡的实力。

  朝鲜这个国名还是当年朱棣起的,以朝日鲜明之国为意,并被大明设为不征之国,一直都是大明的属国。

  这么多年,朝鲜和大明的关系极为密切,大明对朝鲜更有再造之恩。当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举兵侵入朝鲜,意图以朝鲜为跳板西征大明时,万历皇帝直接派兵援朝,在朝鲜和日军大战,最终把侵略的日军给驱逐出去,收复了朝鲜国土。

  从这点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大明的缘故朝鲜早就不复存在了,大明是朝鲜的再生父母都不为过。而朝鲜上下也把大明视为父母之国,无论从服饰还是文化都仿效大明,更自誉为“小中华”。

  努尔哈赤起兵,朝鲜一直站在大明那边,联合大明同当时的后金军队作战。哪怕大明一败再败,朝鲜军也没背叛过大明。毛文龙创建东江镇后,朝鲜就是他的大后方,他能在皮岛养军三万,还救济了近十万辽东军民,如果不是以朝鲜为后方,仅靠着他做买卖和收税的那些收入依旧是不够的。

  虽然毛文龙活着的时候和朝鲜的关系不怎么好,毕竟作为大明将领毛文龙更多考虑从大明角度出发,从朝鲜索要粮草、物资等来作为军需和后金作战,在毛文龙看来是理所当然,可朝鲜那边付出的多了,自然也有埋怨,可在毛文龙强压下,朝鲜也不得不拿出东西给毛文龙。

  现在毛文龙死了,东江镇虽在却成了一盘散沙,皇太极敏锐地就看到了这时候是最好压服朝鲜的机会。

  没了毛文龙,区区朝鲜根本不足为惧,朝鲜兵的那些战斗力在八旗面前简直不堪一击,一旦压制住朝鲜,让朝鲜彻底屈服,那么以朝鲜一国之力对满清的好处是显而可见的,未来有了来自于朝鲜粮草、军械和其他物资的补充,满清不仅能解决后顾之患,还有了足够的底气,更重要的是随着朝鲜的掌控,大明就失去了一个外援,满清后方就再也没有半点忧患。

  说干就干,皇太极就此盯上了朝鲜,准备彻底打服朝鲜为己所用。不过要拿下朝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朝鲜虽然国弱,可也是一个国家,再弱的国家要打下来也要花费一点力气。

  皇太极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人,他没有马上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只是试探性地先派一部分八旗兵向东移动,尝试着进攻东江镇所控制的地盘,打通向朝鲜发动战争的通道。

  同时,皇太极还调动另一部分八旗向锦州、宁远一线试探,看看袁崇焕那边的反应。随着满清的兵力调动和小规模的战争爆发,刚从皮岛回来的袁崇焕顿时坐不住了,袁崇焕很是恼怒皇太极不顾双方谈判的继续突然用兵,却又不想和皇太极彻底撕破脸皮,他考虑再三派人去交涉,问一问皇太极究竟想干嘛?为何原本谈的好好的又开始动兵?大家开开心心做朋友不好么?何必非得打仗呢?

  “哈哈哈,这个袁崇焕……哈哈哈!”接到袁崇焕的书信,皇太极看后不由得大笑起来。

  “大汗为何发笑?”皇太极的下手坐着一个男子,此人剃发留辫,穿着女真人的服饰,身材魁梧,国字脸,面目端正仪表堂堂,留着八字胡,看起来如同武将,可身上却有股书卷气,这人正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汉臣范文程。

第460章 范文程

  2024-07-13

  “你也看看。”皇太极笑着把手里袁崇焕送来的信随手递给了范文程,范文程接过后细看。

  看完信后的范文程也哑然失笑起来,这个袁崇焕名气大,守城也是有一套,可在政治上却是那么幼稚,简直可笑。

  “恭喜大汗!”范文程拱手向皇太极祝贺。

  “呵呵,何喜之有?”皇太极含笑反问。

  范文程笑道:“如今毛文龙这个大患已除,大明君臣自毁长城,区区袁崇焕一介书生根本不足为惧,以大汗之能,取大明而代之为时不远,何不为大汗贺?”

  “哈哈哈!说的好!”皇太极大笑点头,范文程说的正是自己所想的,继位以来皇太极一直都在做改变,而他所做的一切不就是让满清壮大起来,最终打垮大明并取而代之么?

  皇太极和他父亲努尔哈赤完全不同,他文武双全胸有韬略,根本不满足当一个所谓的后金大汗,他要做的是成为满清的皇帝,而区区一个辽东也只是他的开端,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南下中原,拿下大明,取而代之。

  在努尔哈赤的手中,后金虽然建立政权,可依旧带有部落的性质。可在皇太极继位后,他一直在调整后金的方方面面,把后金朝着真正的国家政权方向发展。这两年里他所做的一切全是出于这个目的,而后金也正像他设想的那样开始改变,虽然他名义上还是大汗,可实际上现在的后金已经是满清了,而他这个大汗只要时机成熟,就能登基为帝,成为和大明天子平起平坐一样的皇帝。

  大笑了几声,皇太极问范文程:“对于袁崇焕此信范先生做如何想?”

  范文程笑道:“袁崇焕刚杀了毛文龙,虽然有大明皇帝护着安然无恙,可此事必然在大明朝中掀起波澜。奴才以为眼下的袁崇焕最为担心的不是其他,而是怕大汗在辽东再开战端,一旦战端再开,他袁崇焕就很难向大明朝廷交代,故此袁崇焕最紧张的就是此,无论如何也要和大汗和平相处,以稳住局势,这才会有这份书信。”

  皇太极满意地点点头,范文程所说和他设想的差不多,毛文龙刚死,东江镇不稳,袁崇焕虽靠着崇祯皇帝躲过了这次,可他眼下最紧张的就是辽东局势的稳定。

  如果辽东局势稳定,那么就代表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杀对了,就算没有毛文龙他也能掌控辽东,稳住局势。可一旦前脚杀了毛文龙,后脚辽东就爆发大战,那袁崇焕不等于告诉天下人杀毛文龙是错的么?

  正是因为这缘故,袁崇焕现在最看重的是不能让皇太极正式出兵,给他稳住局势的时间,只要拖延一段日子,等毛文龙之死的影响渐渐过去,袁崇焕就算渡过难关了。

  “如此,范先生可有什么教本汗的?”皇太极和颜悦色问道。

  范文程连忙起身,朝着皇太极行礼:“大汗垂询,奴才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敢言教……。”

  不等他说完,皇太极摆手道:“范先生不必多礼,尽管直言就是。”

  “!”

  范文程应了一声,当即就说了起来,范文程告诉皇太极,袁崇焕现在的这种心态正是他们可以利用的。眼下马上大举兵马攻击辽东明军,他们这边的准备不足,物资也有缺乏,这也是皇太极虽然调动兵马却没有直接展开大战意图的主要原因。

  按照皇太极的想法,是先打通征讨朝鲜的通道,压制住没了毛文龙的东江镇,然后再派兵骚扰和给袁崇焕施加压力,让他分不出手来支援东江镇。

  可范文程以为不必这样麻烦,袁崇焕现在不是想和平么?不想和他们打仗么?既然是这个心态那就再好不过。范文程建议皇太极暂缓针对东江镇和朝鲜的军事行动,同时调整向大明宁锦防线的军事计划,以此作为要挟,逼迫袁崇焕就范。

  道理很简单,你袁崇焕不是要和平么?不是想和谈么?既然想继续谈下去那么就拿出点诚意来。眼下已是冬天了,皇太极这边正是缺衣少粮的时候,如果你袁崇焕能拿出满清所需的物资作为诚意,那么和平并非不可能,而和谈也是可以继续谈下去的。

  当然,这些话作为大汗的皇太极是绝对不能说的,可派一个人去见袁崇焕,双方谈上一谈,然后在谈的时候适当放出这样的风,同时承诺只要袁崇焕他做出补偿,可以在皇太极面前周旋一二,想来袁崇焕应该不会拒绝,甚至有很大可能上钩。

  听到范文程这番说法,皇太极眼睛顿时就亮了。范文程说的没错,这些日子皇太极的确为物资问题犯愁呢,如果能从袁崇焕手里弄来大量物资,自己这边的压力就轻了许多。

  “此事范先生觉得谁去一趟更合适?”

  “自然是奴才当仁不让!”范文程笑着回答:“其他人去恐怕说服不了袁崇焕,而且奴才也想借此见一见这位大名鼎鼎的袁督师,瞧一瞧宁锦的情况。”

  “这……。”皇太极听到范文程要亲自出马顿时有些迟疑,范文程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汉人,更是他手下难得的谋士。自登基为汗以来,范文程帮了他许多,如果没有范文程的谋划,他皇太极也不会如此轻易解决内部隐患,同时打垮林丹汗。

  虽然他对范文程的判断抱有绝对信任,可却不想让范文程涉险,万一这个袁崇焕见了范文程脑子一热把他砍了,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

  “大汗尽管放心,袁崇焕敢杀毛文龙,却决计不敢杀奴才,奴才背后有大汗在呢,他袁崇焕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动奴才半分。”范文程很有把握地笑道,在他看来袁崇焕就是个窝里横的家伙,哪里敢对自己动手?自己可不是毛文龙,他是皇太极的人,袁崇焕如果有这个胆量也不会写这样的信给皇太极了,此去见袁崇焕非但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甚至袁崇焕还会把自己当座上客殷勤款待呢,安全是绝对可以保证的。

  皇太极沉思片刻,觉得范文程说的没错,袁崇焕绝对不会伤害范文程,而且这个事就和范文程说的那样,换其他人去都不合适,八旗里玩刀子的数不胜数,可玩脑子的没几个,他手下也就范文程最合适。

  虽然答应了范文程,皇太极还是做了两全的准备,他决定范文程出行的同时派人保护,至于保护范文程的人选皇太极想来想去准备让鳌拜来。

  鳌拜是八旗的年轻将领,是皇太极的护军亲卫出身,之前征讨察哈尔的林丹汗,年轻的鳌拜第一次随皇太极出征,作战很是勇猛,立下功劳。眼下鳌拜是亲军护军校,这个职务等于是皇太极的侍卫队长,而且鳌拜和范文程两人也熟悉,由他跟着范文程去见袁崇焕,足以能保范文程的安全。

  就这样,确定了范文程和鳌拜代表自己去见袁崇焕,范文程的动作很快,第二日就和鳌拜汇合带着三十余骑八旗兵出发了,径直往宁远而去。

  从沈阳到宁远,先要过锦州,抵达锦州后范文程说明了来意,锦州守军不敢怠慢,连忙派人把消息报到了宁远,得知皇太极派人前来洽谈,袁崇焕顿时松了口气,正和范文程所想的一样,这时候的袁崇焕最担心的就是辽东战火再起,他根本不想现在就和皇太极干起来。

  弄死毛文龙的时候袁崇焕根本没考虑太多,可毛文龙死后他不得不面对后续发生的一系列后果。而且这件事已在朝廷掀起波澜,对袁崇焕的指责声不断,就连辽东各部武将军士也有些不稳,袁崇焕近段时间被弄的有些焦头烂额,正忙着到处灭火和安抚各部呢。

  如果这个时候皇太极突然再起战火,袁崇焕身上的压力就更大了,他绝不想这个时候和皇太极开战,就算开战也要等毛文龙之死的影响过去才行。

  而且一直以来,袁崇焕对皇太极还是抱有幻想,所谓的五年平辽说句实话连他自己都不信,他在辽东的真正目的一方面是因为蓟辽督师的职务,另一方面是意图通过谈判让皇太极向大明称臣,只要皇太极肯低头,名义上成为大明的臣子,那么所谓的平辽用这个结果来交代也算完成了。

  这也是察觉到皇太极有异动情况后袁崇焕顿时心急的缘故,才有那么一份信送至沈阳。

首节上一节200/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