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129节

  “走!”

  赵大领着朱慎锥到了离工坊不远的一处房子,这里是赵大在工坊的工作室。工坊这边是干活的,他们这些人的住处离工坊还有些距离,原本住处和工坊一体,但第一次来后朱慎锥就建议赵大把住处和工坊分开,毕竟这里的工坊和以前他们的铁匠铺什么的有很大差别,尤其是瓶炉这些玩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除此之外还有排放有毒气体什么的,考虑到匠户们的健康安全,朱慎锥并不以为把住处和工坊安置在一起是个好主意。

  赵大虽然不懂这些,不过朱慎锥既然说了作为下属就照做就是。所以后来就把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重新分开,哪怕这样的安排对工匠们觉得似乎显得有些多此一举,可赵大依旧严格执行了下去。

  赵大的工作室实际上就是工坊初建时赵大的住处,自把住处另行安置后,之前原本建好的住处都成了工坊的一部分,而这幢房子也成了赵大在工坊的工作室。

  到了屋里,赵大让朱慎锥稍坐,就去里间拿东西,片刻他捧着两支火枪回来,把火枪摆在桌上让朱慎锥看。

  这两支火枪初看和之前的火枪没什么区别,可仔细一看才发现不同的地方。原本使用火绳结构已经没了,药池和扳机等也做了调整,击发装置也和之前略有不同。

  拿起火枪细看,朱慎锥开口询问:“试过如何?”

  “比之前的火绳可好用的多,就算是下雨刮风也没任何问题,要不您试试?”

  朱慎锥笑了起来,拿起火枪就站起了身,赵大跟着后面两人出了屋,径直就转到了后院那边。

  赵大怕朱慎锥不会使用这火枪,特意取了一支示意给朱慎锥看。装填和之前的火绳枪差不多,只不过在击发装置位置有个小孔,这个小孔下面就是药池,先装上火药,然后把一颗成型的黄药塞进小孔,接着扳开机头,接下来只要扣动扳机即可。

  接过赵大装填完的火枪,步骤不算麻烦,朱慎锥一看就会。

  他举枪朝后院的一处瞄准,那边距离自己十多米外有一个半人粗的木桩,就拿这木桩当成靶子吧,朱慎锥瞄准后果断扣动扳机,随着手指的扣动,张大的机头直接就落了下来,准确敲打在位于小孔位置的黄药上,击打之下黄药瞬间爆燃从而点燃了下面药池的火药,一声枪响,弹子从枪口飞出,转眼就射在了木桩上。

  砰的一声,木桩上的木屑溅开,弹子深深嵌入木桩内,手中的火枪冒起一股青烟,射击成功。

  一枪开过,朱慎锥眉毛一挑,这枪弄的不错呀,比火绳枪好用多了,只不过故障率不知如何。

  当即朱慎锥亲自装填了一支,再举枪射击,和上一次一样射击依旧成功。

  接着朱慎锥让赵大帮自己装填,他要多开几枪试试,两人配合一个装填一个射击,前后两支火枪一共各打了近三十发,打的朱慎锥的手腕都开始酸痛了,这才意犹未尽地放下了火枪。

  没有哑火全部成功,这个射击成功率让朱慎锥大喜过望,虽然他还没测试出火枪的射击失败概率是多少,可仅凭于现在的程度已经足够了。

  而且从射击的情况来看,就算失败这概率也很小,哪怕黄药没有击发成功排除故障的方式也很简单。只要把塞入小孔的黄药弄出来,重新装填一颗再击发就行,相比之前可是简单多了。

  爱不释手地把玩着手里的火枪,朱慎锥是眉开眼笑。这种火枪已经兼顾了火绳枪的稳定性和燧发枪的便利,比起目前所使用的任何一种火枪都要先进许多。

  一旦这样的火枪大量装备,那么将会改变整个战争格局。大明的火器本就不差,在大明建国之初就有神机营的存在,而神机营就是一支纯火器军队。

  可两百多年下来,大明的火器虽然品种繁多在技术上却没太大的进展,而且因为官造的缘故,火器的制造和质量也有很大问题,这导致了大明军队对火器使用并不热衷,除去大炮的使用更频繁些外,通常轻火器的使用并不算多,而且军中因为火铳这些玩意炸膛经常发生,往往士兵还拒绝使用。

  但朱慎锥很清楚,热兵器取代冷兵器的时代已经来临了,眼下火器的技术还不完善,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再加上粗制滥造这才限制了火器使用,当然还有训练、战法等各种其他因素。

  可从发展角度来看,火器终究会取代冷兵器这是毫无质疑的,如今在西方,火器已被大范围的使用,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火器是中国人发明的,却在西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而在历史上,随着野蛮战胜文明后,东方的火器发展不进反退,最终造成近代屈辱的后果。

  建立这个工坊除去普通的民用铁器和军械需求外,朱慎锥更重视火器的制造。这些火器不仅包括佛郎机、虎蹲炮等火炮,还包括火枪、鸟铳等等。未来的战争模式是怎么样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朱慎锥更为清楚,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大力发展火器在战争的运用,这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这两支火枪的性能让朱慎锥极为满意,他询问了赵大假如把目前装备的所有火枪包括鸟铳全部替换成如今的发射模式是否有问题。赵大毫不疑迟地说没有问题,无论是火枪还是鸟铳其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击发装置上略有区别,但这个区别也不大。

  只要给他点时间,就能把这些火器全部替换完成。听赵大这么说朱慎锥心里就有了底,当即告诉赵大让他带一批匠人对现有的火枪、鸟铳进行改造,其击发装置全部替换成使用黄药击发,而之后的制造中原本的火绳也不再生产,全部改为生产现在这种采用黄药击发的新式火枪和鸟铳。

  对此赵大一口应允了下来,他表示会马上挑选人手对目前装备的火枪和鸟铳进行改造,用不了多久就能完成。

  点点头,朱慎锥看了眼手中的新式火枪,随后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两支老式火枪丢给赵大,这两支新式火枪就归他了。至于弹子火药什么的本就有,成型制作的击发黄药赵大也准备好了,放在一个皮囊里,需要的时候从皮囊中取出装上即可。

  不过赵大叮嘱了朱慎锥一句,黄药不能受到强烈撞击,这玩意一旦撞击就容易爆燃,一旦爆燃黄药可就废了,而且还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皮囊里都有防碰撞的玩意填充着,为的就是预防这种情况发生。

  对此朱慎锥表示明白,这恐怕也算黄药的一个弱点吧。毕竟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眼下能达到现在的程度已经算是很不错了,相比这样的弱点,稳定而便捷的好处更让人欣喜。

  把两把新式的火枪收好,朱慎锥突然想起来赵大前面提到的姚家老二的事,开口询问。

  一拍额头,赵大笑着说刚才就想着给他看新式火枪了,差一点把这个事忘了。招呼朱慎锥回屋,等到了屋里,赵大去了里面又取了件东西出来,等他拿出这件东西的时候,朱慎锥顿时微微一愣。

  “五雷神机?不对,怎么这么小?这是什么?”

  赵大拿出来的这玩意的确像五雷神机,说起五雷神机就不能不提戚继光,没错,这玩意也是戚继光捣鼓出来的。

  戚继光在后世的名气不如关羽、岳飞深入人心,更比不上纵横大漠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至于项羽、白起、李牧、廉颇等名将也不如,甚至连唐时李靖的名头也比戚继光更大。

  可真要以战绩而论,戚继光自练成戚家军以来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横扫天下未尝一败,战绩辉煌无比,堪称十六世纪最强的军事将领,而他的戚家军也号称天下第一强军。

  在冷兵器时代,一般战损比例能达到二比一甚至三比一就称得上大胜了,可戚继光领兵经常打出一百比一的战损,也就是说消灭一百个敌人,自己的损失才一人,这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戚继光不仅善战,还善于练兵,戚家军就是他练出来的,同时他还善于发明军械,先不说戚家军的鸳鸯阵和车阵就是戚继光的首创,虎蹲炮同样出自于戚继光之手,这五雷神机又是戚继光的一个发明。

第287章 姚远的思路

  2024-07-13

  戚继光发明五雷神机是在抗倭之后,随着南方倭寇平定,朝廷把戚继光调任北方边境,戚家军也用于和蒙古作战。

  在同蒙古作战时期,戚继光发明了车阵战法,又以虎蹲炮和佛郎机配合使用增强了火力打击。

  除此之外,鸟铳的使用也是车阵战法的补充,可鸟铳装填不便,往往在战争中无法形成强大的持续火力,击发后需要很长时间的装填才能进行下一发射击,如果要改变这个模式,必须就要再建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用明初沐英首创的三段击战术来保持射击频率,形成持续火力打击。

  可这样一来是不可能的,戚家军一开始就是以精兵制结构,再加戚家军又是募兵制,和大明朝廷现有的兵制完全不同,先不说朝廷是否允许戚继光这么干,仅仅组建这么一直纯火器军队没有朝廷支持靠戚继光的财力也养不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戚继光绞尽脑汁,终于在现有的三眼铳基础上招募能工巧匠弄出了一件新的火器,而这种火器就是五雷神机。

  所谓的五雷神机和三眼铳有些类似,但也有着极大不同。三眼铳顾名思义是一根枪管三个眼,在战争中可以连续发射三次,相比普通火铳一次击发要强许多。

  不过三眼铳的射击距离和准头却不如火铳,更不如鸟铳,再加上三眼铳是作为骑兵作战的主要火器装备,结构简单而且笨重,发射完后根本不可能马上重复装填,骑兵交战时候往往先用三眼铳开火对敌方进行火力打击,开完火后直接拎着沉重的三眼铳当成锤子砸人,转眼间这玩意就从热兵器成为了原始的冷兵器。

  五雷神机却是不同,五雷神机不是一根枪管五个眼,而是拥有五根枪管,而在枪管后方采用了火铳射击的模式,从原理来说等于把五支火铳联合在了一起,而且每支枪管都有准星,枪管和枪管之间有机械连接,用手可以转动。

  把枪管转动到位置,然后扣下扳机击发,五雷神机就能正常发射。发射一发后,转动枪管,使其第二跟枪管替代击发完的第一根枪管位置,就能进行第二次击发,随之类推……。

  这样一来,五雷神机可以连续击发五次,操作中两人配合,一人负责支架和转动枪管,而另一人负责瞄准发射。如此就能成型持续性的火力,仅仅依靠不多的士兵就能达到数倍的火力覆盖。

  五雷神机自完成以来填补了戚家军的火力不足,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玩意朱慎锥也有,但并没有装备新军,毕竟五雷神机比较笨重,虽然可以持续射击但精度不如鸟铳,再加上朱慎锥现在手上的人也不多,操纵火炮就需要炮手,如果再分出人来操纵五雷神机,那么他现在这么点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赵大取出来的东西朱慎锥初一看就脱口喊出了五雷神机的名字,可仔细再一瞧却又发现这和印象中的五雷神机又有不同。

  相比他见过的五雷神机,赵大拿出来的这个玩意要小许多,长度略短于鸟铳,前端是和五雷神机一般的五根枪管,中部靠后位置是一个鼓起的圆形装置,再后面就是和普通火枪差不多的击发装置包括抢把握手等等,从样子来看等于一个缩小版的五雷神机。

  “回六爷,这可不是五雷神机,虽然它像,但又有不同,姚二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梅花枪’”。

  “梅花枪?”听到这个名字朱慎锥顿时来了兴趣,伸手要过细看。

  拿在手里整支枪沉甸甸的,重量要比鸟铳还重不少,不过相比五雷神机却轻了许多。

  如此,原本依靠两人操作的五雷神机,这支梅花枪一个人就能完成射击,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设计。此外,这梅花枪的造型和五雷神机类似,但结构进行了精细化和调整,保留了和五雷神机一样可以转动枪管的模式,再采取目前使用黄药击发的装置,这样一来只要装填完毕就能连续射击五次,这可比普通的火枪要强上许多。

  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朱慎锥突然想到了后世著名喜剧演员黄某在《无人区》电影里扮演的角色,那支能够转动枪管的土枪和自己手上的这支梅花枪尤其相似。

  心里微微一动,朱慎锥问赵大要来弹子和火药还有击发的黄药,随后又去了后院。

  在后院,他用这支梅花枪试射了一次,随着一发射完转动枪管后继续射击,片刻之间就五连射全部顺利射出。试射完后,朱慎锥虽感受到因为枪实在太重,射击的时候需要耗费气力,而且第一次瞄准还好,后面几发瞄准因为枪声重量和后坐力的缘故只能瞄个大概。

  可就算这样,梅花枪也让朱慎锥格外惊喜,持续的打击和稳定的射击,哪怕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目前火器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创意了。

  “姚远人呢?”朱慎锥直接问赵大。

  赵大回答说应该在工坊另一边,因为姚家兄弟都是烟花匠人,平日里摆弄的也是火药等玩意,这些玩意不便于和治铁放在一起,所以他们的位置要离这边远些。

  朱慎锥点点头,让赵大马上去把姚远找来,这把梅花枪引起了朱慎锥浓厚兴趣,他要亲自问问姚远究竟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约一炷香后,赵大就把姚远给找了过来。见了朱慎锥,姚远二话不说就上前大礼参拜,脸上满是感激之情。

  作为烟花匠人,仅仅因为制作黄药成功朱慎锥就给了姚家兄弟一个官身,这是两兄弟这辈子都没想到的好事。几个月前,姚远就想亲自向朱慎锥道谢了,可谁想朱慎锥一直都没来工坊,现在终于盼星星盼月亮来了,如此大恩怎能不拜谢?

  朱慎锥笑呵呵地把他从地上搀扶起来,和颜悦色让他坐,等他坐下后朱慎锥询问了些他们兄弟近来的情况,包括对黄药的持续研究。

  姚远一开始显得有些拘束,不过很快就自然了起来,他也不是第一次见朱慎锥了,算起来今日已是第三回了。

  面对朱慎锥的询问,姚远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他告诉朱慎锥,虽然他哥哥姚良依旧在想办法对黄药和类似的东西进行研究,可这些日子实在没什么进展,辜负了朱慎锥的期望。

  “无妨,这做事从来不是一蹶而就,别说这东西,就算是你们做烟花也是如此。一个新的配方研制出来需要长时间的尝试,长久的反复更是常见,短短这些日子能有如此结果我已很满意了,耐心实验,多想其他办法,想来终会有其结果。”

  “六爷说的正是,多谢六爷体恤。”姚远顿时放下了心,起身抱拳行礼。

  “坐坐。”摆摆手让他坐下,朱慎锥继续问他们兄弟两人这几日的研究情况,姚远说了说,随后问是否要把他大哥姚良叫来,现在两兄弟没有在一起研究,而是分开了,大哥那边的情况他只知道个大概,怕说不仔细,还是让姚良自己来讲更合适些。

  对此朱慎锥笑着说不必了,他告诉姚远自己喊他来一方面是问问他们兄弟两人这些时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想见见姚远,而见他的目的不在于黄药和其他火药配制,是关于一件其他的事。

  听到这姚远有些疑惑,可当朱慎锥从一旁把他的那支梅花枪摆到桌上的时候,姚远这才恍然大悟。

  “这东西是你做的?”

  “回六爷,这是赵爷指点小的做的,小的可不懂铁匠制作,小的只是出了个主意……。”姚远谦虚说道。

  点点头,朱慎锥也没在这细节上追问,但这玩意的制作思路来自于姚远却是确定了的。当即朱慎锥询问姚远怎么会琢磨出这个玩意来?

  姚远不好意思地笑笑,他告诉朱慎锥一开始自己和大哥姚良一样都在琢磨如何对黄药的进一步研制,包括其他火药的调配,弄出更好的东西来以报朱慎锥的恩德。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姚远发现无论如何尝试,黄药的威力和稳定性充其量也就稍好些,要想再进一步几乎不可能。为此,姚良开始在其他方面想办法,意图用其他东西来取代目前黄药的配方,从而达到甚至超过黄药的效果。

  但姚远和他大哥的想法不同,他觉得与其在这方面继续花功夫恐怕几年甚至更多时间也出不了成绩,所以他暂时放弃了这方面的研制,把这个事交由他大哥来做,而心思更灵活,平日里想法更多的姚远就把目光放到了黄药的实际应用上去。

  赵大在朱慎锥的要求下开始了对火枪通过黄药击发的改造,这时候姚远主动向赵大提出配合改造,而赵大也需要姚远的配合,毕竟他对黄药这玩意远不如姚远懂的更多。

  就这样,两个不同的匠人就在一起捣鼓了起来,其中姚远还借此机会和工坊的其他匠人渐渐熟识,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他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很差,可他的脑子很灵活,想法也多,给赵大提了不少建议,也正是因为姚远的协助,赵大这才能把新式火枪如此顺利地制作出来。

第288章 转轮

  2024-07-13

  在制作出新式火枪后,姚远对于火枪的设计就更有了浓郁兴趣,同时在合作的时候也搞明白了火枪制作的原理。

  虽然黄药的应用有了成果,可姚远却觉得仅仅是这样应用的话似乎还不够。毕竟新式火枪直接改变了原本燧发枪和火绳枪的击发装置,使起击发的效力和便利性增强了许多。

  如果仅只是作为取代燧发枪和火绳枪的击发,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而且作为一个烟花匠人,姚远对火枪的机械结构虽是初学,可对于火药的使用却是行家里手,他觉得应该能在枪械的本身上多想些办法,利用黄药的优势制作出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火器来。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有一次姚远无意中见到了一把五雷神机,在把玩和研究之后猛然想到了一个利用现有的五雷神机和黄药结合来制作新式火器的想法。

  在赵大的帮助下,姚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捣鼓出了这支所谓的梅花枪,从外貌来看它是五雷神机的缩小版,而且射击的原理也差不多,可在击发装置和黄药的使用上却取代了原本的模式,从而更为便利。

  随着姚远的讲述,朱慎锥算是明白了姚远是怎么弄出这支梅花枪来的。当姚远说完梅花枪的制作之后又和朱慎锥承认,梅花枪的制作他实际上还是参考了五雷神机,自己在原本结构的改动上起的作用并不大,反而赵大帮了不少忙,要不是赵大,这梅花枪也做不出来。

  “这事怎么不上报?如不是赵叔同我说,我都不知道有这玩意。”朱慎锥伸手在梅花枪上拍了拍反问。

  “六爷,这东西虽然能打,可在我看来还是太过笨重,同五雷神机区别不大,而且因为重量缘故开枪后瞄准很难又有准头。这些日子我自己一直在琢磨着怎么改造呢,这都没改造完如何能报给六爷?”姚远很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朱慎锥哈哈大笑,这小子倒是实诚,不过他说的的确也没错,梅花枪虽比五雷神机轻巧许多,可重量依旧不轻,一把鸟铳枪身加枪管大约在五斤上下,这还是属于轻便的,如果是官府制作的那张粗劣玩意,为了避免炸膛通常都把枪管制作的很粗,外面还勒有铁箍,重量达到十斤以上的也有。

  要知道一门虎蹲炮才四十斤,鸟铳的重量达到十多斤意味着什么?操作起来很是吃力。

  而姚远设计制作的梅花枪虽然采用了工坊最精良的枪管,可五根枪管加起来足足有十二斤左右,再加上其他部件和枪身,整体重量差不多快达到十六七斤了。

  就算是朱慎锥这样经常练武的人,刚才试射的时候还是有些吃力,如果换成普通士兵恐怕连枪都不一定端得稳,几枪击发后手腕被震伤也是有可能的。

  “那你是怎么打算的?准备怎么继续改造?”朱慎锥拍了拍身边的梅花枪笑问。

  伸手挠挠头,姚远苦笑道:“这个还没想好,这些日子琢磨了好久觉得先把重量减下去是首要的,要不这么重虽然能一个人操持,可用起来依旧实在不便。可如何减重却是一个难题,我问了赵叔,这枪管已是工坊能做出最精良的了,枪管再薄就有炸膛危险,假如缩短枪管这距离又不行,威力也要减弱不少。”

  停顿了一下,姚远迟疑道:“所以我想来想去觉得要不减少两根枪管,五根减为三根,这样的话重量就能轻上近半。可如此梅花枪不就成了三眼铳么,也没了任何意义,倒不如直接按照三眼铳来弄了,何必这么麻烦呢?”

  朱慎锥微微点头,姚远的回答倒也有几分道理,他能考虑到这些是经过深思的。不过姚远的思路有着局限,这也不能怪他,甚至最初朱慎锥也没想起来,如果不是他今天看到了姚远做出来的梅花枪,心里哪里想得起记忆中的一种火器呢?

  朱慎锥当即问姚远和赵大,为何要执意五根枪管呢?为何不只用一根枪管?

  这个问题一出,姚远和赵大面面相觑,他们脑子里甚至觉得朱慎锥问这个问题似乎有些离谱。无论是三眼铳还是五雷神机,甚至包括他们捣鼓出来的这个梅花枪,不都是一根枪管一射击么?只有一根枪管怎么可能维持连续射击?这个道理小孩子都明白,可偏偏朱慎锥怎么就问出来了呢?

  假如说朱慎锥是根本不懂,不仅是赵大就连姚远都不会相信,要知道最初赵大在王家村的时候朱慎锥就让他帮忙私下打造火枪了,而现在工坊制作的火器也是朱慎锥确定下来的,甚至包括火器的结构和用途同样是朱慎锥拍的板。

  如今新式火枪所使用黄药也是在朱慎锥的引导下被姚家兄弟捣鼓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朱慎锥怎么可能不懂火器呢?假如是别人说这话,他们绝对不假思索就开口反驳,可现在问话的人是朱慎锥自然就不同了。

  一时间赵大和姚远都沉思起来,两人皱眉思索着,可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朱慎锥为什么会问出如此离谱的问题。

  见他们凝神苦思,朱慎锥心中暗叹,不过他也没责怪他们,毕竟有时候人的思路是固有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改变固有的思路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很难。

首节上一节129/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