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73节

  事后闹到了按察司去,按察司判无罪释放。

  外国人在广州就是二等人,没让你们穿旗服梳辫子就不错了,别说剁一只爪子,杀了都没罪。

  皇帝护犊子,从上到下就都护犊子。

  “您指出来是谁这么无礼,我让他们给您跪下磕头赔罪。”俞经苦笑。

  陈嘉猷的脑袋恨不得塞进裤裆里。

  怎么这么丢人呢!

  这还是印度精英呢,怎么就这么爱瞎看呢!

  那个演员居然听说过陈嘉猷,也不怕人,大大方方过来行礼:“小女子马岚岚,陈大使还记得奴家吗?”

  陈嘉猷有些茫然。

  “大人贵人多忘事,大人出京之时,是奴家一舞,为大人出使助威。”

  陈嘉猷想起来了,离京之时,是从教坊司请来的戏班子,有人唱战歌舞战舞。

  “马姑娘不是在教坊司任官?怎么来广州了?”陈嘉猷打量这女子,这女子三十有余,却温婉如玉。

  虽然出身不太好,但教坊司可不是以前的,那是正规学戏的地方,都是有教化夷民功劳的。

  “陛下鼓励民间艺术发展,奴家就放弃了官身,南下和家夫开了这园子,如今颇为卖座。”

  “您万里之遥回国,可否赏脸进园,观看我家舞台,我家今天的戏剧十分精彩。”

  马岚岚很聪明,她是想借陈嘉猷的名声,壮大自己的戏园子。

  广州戏园子成千上万,各种曲调都有,他家虽有靠山,但在广州戏园子中间,并不出类拔萃。

  这次攀上陈嘉猷的名声,必然能一炮而红。

  陈嘉猷有点不愿意。

  “大人,印度使团无礼之事,奴家就此揭过,如何?”马岚岚打发人把剧场清一清,请陈嘉猷进来。

  陈嘉猷和俞经对视一眼,都觉得这马岚岚精明。

  陈嘉猷使团是有座位的,印度人就站着看吧。

  表演的是一场舞台剧。

  剧情不错,就是男女搂搂抱抱的,多少有些有伤风化,得知这些男女演员多是夫妻,只能勉强接受,但他还是不愿意看。

  这年头思想保守到了极致,互相看一眼,就得定亲结婚。

  哪怕皇帝竭力解绑女子身上的束缚,效果是有,但骤然把一座座大山移开,还是不可能的。

  用时间一点点改变吧。

  马岚岚的夫君全程作陪,他是广西人,出自广西军,退役后在官府挂职,他觉得不爽利,就跑来广州开这个戏班子,不说日进斗金,日子过得不错。

  话里话外,对皇帝推崇至极,如果有人对皇帝不敬,他立刻动刀子。

  整个广西军、贵州军、云南军都是这样的,因为皇帝给的好处太多了。

  要说天下最忠诚皇帝的人,绝对是云贵桂三地。

  出了戏园子。

  印度人表示不想逛了,因为这条街上的女人实在凶猛,他们担心小命不保。

  陈嘉猷却意犹未尽,他继续逛了几个市场,到了黑天又品尝了美食,才乘坐马车回到宾馆。

  “广州是真的繁华啊。”

  陈嘉猷看到了很多外国人,这些外国人口中都是流利的汉语,因为不会汉语真的会吃亏。

  明商是有名的狡诈,可能是关税太高的原因,所以能宰就往死里宰。

  只要不会汉语,就被各种勒索、诈骗。

  如果外国商人在谈好之后,表示违约,那么就是一套奴隶套餐送给你,船支等一切家当收归内帑。

  整个大明海洋内,明商是得到保护的,外夷商贾,缴纳足够商税后才能得到保护,否则是不被保护的,必须得花钱。

  明商狡诈,明政府无耻。

  就造就了外夷商贾狂学汉话,跟大明做生意,必须得比明人更懂明人,才能做好生意。

  大明这么豪横,就一个原因。

  外夷离不开大明的产品啊。

  大明传统拳头出口产品,是丝绸、瓷器、茶叶、铁锅,新拳头产品是玻璃制品、服装、罐头、香料,尖端出口产品是钟表、船支和军械。

  大明是不出口任何机械和书籍的,不然纸张和毛笔,也会是高端出口产品。

  奈何皇帝不许出口这些东西,大明的书籍必须处于垄断地位,许进不许出,不许外夷汉化。

  而且,大明还不出口原材料,只出口成品,比如说茶叶,都是品牌产品,卖的是品牌,其次才是茶叶。

  打响品牌后,把低端产品变成高附加值产品,比如茶叶、丝绸衣服、定制瓷器、香料。

  卖的是品牌,卖的是精美,卖的是高端。

  而这最开始玩的就是宫中,宫中先卖品牌,后面商贾也跟风似的出口高附加值产品。

  大明可以离开世界,但世界离不开大明。

  就说那玻璃制品,西夷就造不出来,精美的服装,非常得欧罗巴贵族的喜爱。

  西葡的香料群岛早就丢了,香料也掌握在大明手里。

  以前是成吨卖,这回是成盒卖,虽然贵,但保证你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好。

  还有很多高端产品,比如木雕、宫廷碳、颜料、高端建筑用材,这些东西,也是出口热销品。

  西夷商贾还能赚钱,因为他们掌握着穿越非洲大陆进入欧罗巴的商道。

  大明没有继续往西探索,因为大明想的是占领探索到的世界。

  第二天一早,陈嘉猷离开广州,乘坐船支北上入京。

  当船支经过武汉的时候。

  所有印度人惊呼:“这一定是大明的京城了,这座城池也太伟大了吧?”

  武汉是一座新城,建筑风格和以往沉闷的古建筑不一样,增添了很多俏皮元素。

  而且城池占地面积极大,长江将这座新城切割成两半,一座堪称建筑奇迹的长江大桥,横跨武汉南北。

  这座长江大桥,用了整整十四年,才建造成功。

  这座大桥建造成功,所有沿长江城市,比如南京、扬州、常州都能建造一座跨长江大桥了,现在都在建设。

  不止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等长河都在建设大桥。

  首先映入陈嘉猷眼帘的是,是川流不息的人。

  从船上眺望,这座城池的人实在太多了,武汉没有城墙,城池连着城池,江夏、武昌、汉阳、黄陂、阳逻等县,和武汉完全连为一体。

  庞大的城市群,是陈嘉猷完全没见过的。

  一排排三层小楼,是武汉的地标式建筑,其他城市根本没有这么多楼房。

  大明房地产生意,发祥于武汉。

  直到船支抵达京师,通州。

  还未到通州,就先看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是北京新鼓楼,高度足有100米,上面是一个巨型钟楼,是一个巨型的时钟,每隔一个小时就会报时一次,声音之大,能覆盖整个京师。

  当巨大的钟声,传来时,船上的印度人惊恐地叩拜。

  每一个小时,钟声都不一样,到了晚间,钟声声音还会很小,发生最大音量的时候,一个是起床时间,一个是晚上休息时间。

  不是智能的,而是上面有值夜人。

  上了岸,陈嘉猷看见既熟悉又陌生的京师,泪水止也止不住,所有使团的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十二年啊,才回来啊!

  这一路上,多少人埋骨他乡,才回来多少人啊!

  谢迁亲自迎接他们入城。

  新北京有36扇门,常驻人口高达六百万,已经把附近的通州、石景山、卢沟桥、顺义、怀柔、门头沟、大兴、房山、昌平都吞并进去了,下一步就要吞并蓟州了。

  京师实在太大太大了,从最远的房山到紫禁城,乘坐马车都得一天时间。

  奈何北京人太多了,还在有人往京师里面挤。

  遍地都是园子,小楼很少,因为都是达官显贵,不愿意住得那么拥挤,对小楼也不喜欢。

  城市占地面积越大,侵吞的耕地面积就越大。

  幸好有东北粮食撑着,不然京师都得吃土。

  陈嘉猷从通州下船,乘坐马车走了六个小时,才到紫禁城,因为太堵了。

  京师修的都是沥青路,同时行驶八辆马车的沥青路,还是拥堵不堪。

  原因很多,沥青路旁边是行人路,行人路上就都是做生意的小商小贩,他们会占道经营,会让本就拥挤的道路更加拥挤。

  人越多生意门路越多,自然就越来越挤。

  外城宽敞,但都不愿意过去。

  印度人都看傻了,这才是大明的京师,京师似乎比广州还要繁华,广州雄伟的是万国城。

  而京师雄伟的都是华夏式建筑!

  一座座超乎想象的华夏建筑,每一座高度都不是他们敢想象的,还有很多大园子。

  从外墙走,就知道一个园子占地多么大。

  里面住的都是达官显贵。

  老百姓住的也是都四合院,富裕的独门独院,穷困的住大杂院,看见穷人,他们就有骄傲感,而发现穷人穿丝绸,那一丢丢骄傲感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最富是京师百姓啊!

  这些住大杂院的,不是穷,主要是不愿意走,要是去外城,个个都住四合院,都能买得起小楼房。

  内城里生意门路多呀,他们愿意在内城找机会。

  陈嘉猷看到无比繁华的京师,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广州他溜达过,见识到了广州之富,以为京师也差不多这样,可京师大大超乎他的预料,京师比他想象中的富得多。

  原因很简单,天下百官的家眷都在京师,能不富吗?

  谢迁看出陈嘉猷的震惊,笑着说:“陈大使,京师繁华,才说明我大明强大。”

  “是啊,大明强大,大明强大。”陈嘉猷咀嚼着,竟嚎啕大哭。

  是高兴的哭。

  看到大明繁荣成这样,他在印度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谢迁在皇帝身边伺候,很清楚皇帝多么看重陈嘉猷,陈嘉猷对大明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首节上一节1373/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