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279节

  第三火的,还是煤油灯。

  国内大力开采石油,煤油的价格是很低的,城市里的商业街,都挂上了煤油灯,取代了灯笼。

  煤油灯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

  还有很多东西都火。

  比如水泥瓦房。

  热河工匠竟研制出无限接近现代水泥的手工水泥,他被皇帝赐了一枚银符。

  热河境内的一段驰道,就是用水泥修筑的。

  也因此,很多富户,都用水泥修建瓦房,造价很高的,越贵的东西富户越喜欢。

  这种水泥生产出来是弥缝用的,结果在盖房子上火了。

  还是陈泰想出来的,修一段驰道,让天下人看看新水泥的厉害,然后水泥畅销了。

  民间还兴起武术之风,因为皇帝广招天下武人,在南京举办一场英雄大会,所以武术兴起。

  皇帝爱书,诗词歌赋小说皆在景泰十一年得到空前发展。

  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皇帝也喜欢,并鼓励民间摔跤比武之风,那达慕不止在热河、宁夏办,在全国都办。

  崇文重武,重农重商,永远是景泰朝的基调。

  景泰十一年中,大量西夷物件涌入大明。

  而被倭寇屠戮的松江府,改名上海之后,被皇帝重点建设成明珠城市,天下商品,都能在上海府买到。

  而宫中藏书阁,从景泰八年开启,至今不曾封闭。

  宫中图书公开完毕,就将翻译过来的西夷书籍、印度书籍、老柬暹缅等国的书籍、大食书籍等等,继续公开,鼓励天下人研读,编纂成体系。

  皇帝重视,民间就会蔚然成风。

  无数挖空心思想往上爬的官员,就会昼夜研读。

  一时之间,民间产生西学热。

  西学正在改变着大明,将大明带上哪条方向,谁也不知道。

  反正,是对大明有利的方向,奋力前行。

  一转眼,就过年了。

  这是朱祁钰在南京过的第二个年,除夕夜却睡不着,他在等金忠的消息。

  而在中枢。

  李贤主持景泰十一年的年会,给官员颁发奖品。

  除夕当天。

  重臣则在内阁进行最后一场议事。

  明年六部,就要变成七部了,第一任财部尚书,很有可能是李秉。

  李秉建造热河,功劳很大。

  只是欠缺些资历。

  李贤如今执掌内阁,位居首辅,位极人臣,但他却如履薄冰,觉得中枢不如在辽宁舒坦。

  “陛下圣旨,俞山任黑龙江督抚。”

  陈文看了眼可怜的俞山,这么大岁数了,还得去那冰寒之地受苦。

  俞山却激动不已,能离开中枢,对他而言是皇帝特殊恩许了。

  “东北太大了,拆分成六个省是正确的。”耿九畴本该英年早逝的,如今却活蹦乱跳。

  “只是地广人稀。”

  李实笑着说,皇帝就该把江南人移去吉林、黑龙江。

  “确实缺人,朝鲜也缺人。”耿九畴道。

  白圭恢复了自由身,却变得沉默寡言。

  李贤却道:“本首辅已经上疏陛下了,可看陛下的意思是,非要把江南人安置去交趾。”

  “今年玉米在辽宁收成不错,去吉林搞种植,肯定更好。”

  “把那些江南人移过来,开垦十年,吉林就是宝地啊。”

  黑龙江还是太远了,先把吉林沼泽填平,耕地开发出来,灌溉措施做好,水运沟通之前,是不能开发黑龙江的。

  但吉林肯定能容纳一百万人口。

  这可低估了吉林,现在的吉林,基本囊括后世的吉黑二省,都是产粮沃土。

  只是,稻种正在改良中,等开发出耐寒的种子,需要时间。

  东北大开发也需要时间。

  三十年后,东北六省能容纳上亿人口,甚至更多。

  “以内阁的名义上疏陛下吧。”李贤提议。

  其他人皆点头。

  交趾装不下这么多人,就往北移呗。

  “暹罗进贡的稻种,产量确实比大明的多,而大明占据的占城稻,比暹罗的还强。”

  “如今地方正在革新稻种。”

  “用不了几年,就能完全推广下去。”

  耿九畴道:“今年,银行已经在交趾各地城开设,业务正在展开。”

  成立财部,他最舍不得的就是银行。

  银行绝对是一颗金蛋。

  而皇帝却要归入财部。

  “今年国库丰盈,去年还有盈余,国库现银多少?”李贤问耿九畴。

  耿九畴看记载:“账上共有3200万两银子,全都存在了大明银行里。”

  一听这么多,朝臣脸上露出笑容。

  大明有史以来,国库有这么多钱,户部也豪横一回。

  “如今商贸业发达,造船、运输、木材业是最红火的产业,很多普通百姓人家都在盖房子。”

  因为木材便宜呀。

  买砖就能盖房子,百姓当然趁机盖房子了。

  盖房子热,还带动起了烧砖行业。

  同样的,百姓生活水平提升,瓷器需求量也增加,中枢在佛山和唐山建立烧瓷厂,大规模烧制瓷器。

  红红火火的,人口也会飙升。

  “户部计相通过计算,明年税赋会再创新高,预计会超过3000万!”

  这个数字,让重臣倒吸口冷气。

  热河建造完毕,却富了很多百姓,这些百姓会买买买,促进商业发达,而中枢收商税,使钱财在市场上反复流通,经济就盘活了。

  但热河建造完毕,并不意味着没活儿了。

  还要往北,建设汉州都司、吉林都司、黑龙江省,都需要人力。

  而且,热河建造完毕后,工厂更多,经济也会增长。

  “今年,全国铁厂烧制了一千万套农具,我认为全国百姓,几乎每家都能得到一套农具了。”

  这些农具,是干完活之后,赐给工人的。

  有的工人可能家里都有几套了。

  但这些农具,对此时的明人来说是传家宝,儿子分家的重要大件,就如同后世分房子一样。

  “铁锅还是稀缺呀。”

  “百姓人家也缺,油厂也缺。”

  “油厂的铁锅都供应不足,采油建路是重中之重。”

  “户部预计,二十年,就能在全国修建一条主干路,包括交趾、益州、乌斯、吐鲁番、汉州、吉林、黑龙江、朝鲜这些外省,都能通路了。”

  “三十年内,把沥青路修到每个村里去。”

  “唯一欠缺的石油。”

  “大明严重缺油,根据寇深传回来的信息,撒马尔罕往西,遍地是油田。”

  “大明可以去买,问题是难以运输回来。”

  耿九畴娓娓道来。

  “撒马尔罕?”

  姚夔微微皱眉:“曾经是汉唐元之地,乃我华夏故地,也该收回来了。”

  “姚阁老,万万不行。”

  “景泰十二年,重中之重是开拓交趾,西边不能打仗。”

  “一旦三线开战,大明是不可能赢的。”

  王复反对。

  姚夔哼了一声,看见王复他就生气。

  这个该死的王复,说好的同盟,结果背刺他,谋得次辅之位,他反而成为三辅。

  “兀良哈必须要打,拿不下兀良哈,吉林、汉州就不能建设,热河也无法变成内地省份。”

  王复不理会他的不满,继续道:“征战兀良哈,开拓交趾,预计三年内,大明无力再西征了。”

  李贤认为王复的见解非常正确。

  东察合台汗国是由盛转衰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交好,等着大汗死去,诸子争位,就是大明吞并东察合台汗国之时。

  大明有多是时间等。

  石油也不着急,想办法买吧,国内继续寻找。

  “若不是为了安置人口,柬埔寨都不应该打的。”

  李贤叹息:“邢国公位居时,制定的休养生息五年计划,非常有先见之明。”

  “大明国内正在大肆建设,应该在建设完毕之时,再行征伐。”

  “如今被迫攻打柬埔寨,怕是天下属国要造反了呀。”

  李贤很有先见之明。

首节上一节1279/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